而袁兆龍卻選擇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因為種種原因,他看清楚了支撐著鬥爭的核心要素不是高堂之上的官場博弈和戰場廝殺,所有人的目光和實現都盯在了最高層,沒有人願意彎腰低頭往下看一眼。


    袁兆龍則是那個第一個低下頭來看世界的人,往上看的人,眼睛裏看見的是權力,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往下看的袁兆龍,目光所見的是民間疾苦和百姓的痛苦……生來為人,請務必善良,袁兆龍自認為不是一個好人,可是有一顆商量的心,盡管他的腦子裏也充斥著權力和欲望,可他依然願意為老百姓們留出一塊空間,畢竟,這個國家不是一個人的國家,也不是北


    洋軍閥們的國家,人民才是國家的根本。立足於以人為本的基礎,方才是立足於不敗之根基!


    以小見大,步步為營,袁兆龍走的是人心路線,人心齊,泰山移,何愁不勝?


    大家都是樹,袁兆龍這棵樹,將樹根深深的紮進了岩石土壤中,盤根錯節的樹根牢牢地為他穩固地盤,任憑天大的狂風暴雨都不能將他連根拔起,風雨過後,繼續茁壯的生長。


    ……


    從這一點上,孫先生很佩服袁兆龍,他走出了一條別樣不同的道路,百姓安生,強過於一切政體鬥爭,都在忙著堆房子,搭積木,袁兆龍是唯一一個肯靜下心來打地基的老實人。


    或者說,他的眼界和戰略眼光遠超同時代的所有人,踮起腳尖看世界……


    “第一師不能動了,陳炯明也不能再讓他繼續猖狂下去了,是時候出招了吧,孫先生。”


    黎元洪問向孫先生。


    孫先生點頭,想起鄧仲元,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陰霾和哀傷,的確,因為鄧仲元被害一事,他與陳炯明之間的仇恨上又多加了一筆。


    雖然陳炯明沒有站出來公開承認鄧仲元火車站遇害案與他有關係,兇手也沒有被抓到。但是種種跡象都表明,此事一定是陳炯明所為,不說話,便是默認。


    粵軍中的首要任務,便是將忠心於陳炯明的部將統統清除幹淨,之後,粵軍中的一場內戰將會不可避免……


    清晨,天剛蒙蒙亮,人們仍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猛然的一聲炮響,打破了山海關的寧靜。


    總司令張作霖、副司令孫烈臣、楊宇延參謀長,率領12萬奉軍部隊向直軍發起總攻!


    戰爭來的就是如此突然,長達兩年的謀劃,便是為了開戰這一刻!


    對於擊敗直軍,張作霖信心十足,他相信,此戰,奉軍一定獲勝,擊敗吳佩孚,將曹錕趕下台,奉係坐天下的時刻要到了!


    奉軍的突然開戰,吳佩孚自然是早就做好了防備,戰爭的爆發都是突然的,所謂的漫長不過是戰前的準備而已。沒有人會在捅你一刀之前提前告訴你,為何要捅你刀子,就是為了要你性命!


    吳佩孚不甘示弱,親臨前線督戰,直奉兩軍在長辛店、固安、馬廠一帶混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了20萬左右。


    這次圍繞著山海關地區展開的戰役,是北洋有史以來投入總兵力最多的戰爭,想當年,清廷成立北洋六鎮之時,總兵力尚且不過八萬人。


    現如今,一場戰役中,僅奉係投入兵力就已經達到了12萬人馬。


    直係投入戰鬥的兵力還沒有算是馮祥的部隊,如果各軍隊加在一起的話,恐怕總兵力應該在25萬人左右。


    吳佩孚、張作霖,直係、奉係,當今國內兩大軍閥派係巔峰之戰正式打響!一個代表的是北洋正統嫡係,一個是半道加盟的旁係勢力,正統嫡係出身的軍閥們從來沒有瞧得起後來加盟的軍閥,雖說張作霖的奉係很強大,勢頭正勁,令嫡係的軍閥們畏懼,可畏懼歸畏懼,依然是發


    自肺腑的瞧不起張作霖,明麵上客客氣氣的稱唿一聲張大帥,東北王,背地裏都在罵他是個土匪軍閥。話說的難聽,怎麽難聽怎麽來,集盡一切可能的嘲諷他……


    嘲諷有何用,誰又能奈何的了他張作霖!


    不能讓奉係跨越山海關,這是嫡係軍閥們的共識,也是底線,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的時候便是如此,現在更是如此。軍閥的世界,軍閥的江湖,此時此刻,風起雲湧,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防來防去,張作霖還是向入關發起了衝擊!


    不過吳佩孚可不會輕易的讓他得逞,大家夥的心裏都清楚,一旦張作霖得逞,整個軍閥世界便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個東北土匪將會改變整個國家現有的局勢!


    這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一點,哪怕是被直係擊敗的段祺瑞,從心底而言,也是不希望讓張作霖入關的。從情感以及道義上來講,直係和皖係終歸還是“一家人”,隻是執政理念的偏差以及馮國璋與段祺瑞相互較勁,才使直係和皖係成為水火不容的死對頭。但不管怎麽說,直係執政也好,皖係執政也罷,總歸


    是在北洋嫡係所主導的秩序之內。


    可萬一讓張作霖入關,他的勢力殺進了關內,把控北洋政府的話,這代表著嫡係軍閥十年建立起來的“秩序”崩潰。


    張作霖雖是北洋上將軍,可打根上論起來,出身草莽的他,算不上是北洋中人,他身上沒有老北洋人的氣質,也沒有那種精神,始終不被北洋“正統集團”所接納,被視之為一個外人。其實,段祺瑞更加反感張作霖,不想跟他合作,被擊敗之後,雖然也曾想過東山再起,但此時卻並非最佳良機,隻是前前後後徐樹錚操持著一切事務,甚至聯合了孫先生和張作霖,然而這兩個盟友,段祺


    瑞一個也不喜歡。


    袁世凱是北洋秩序的創立者,馮國璋、段祺瑞,包括曹錕在內,都是在袁世凱這個秩序之上的完善者,一步步完善這個軍閥秩序。


    張作霖若是奪權成功,勢必會將這個秩序所破壞,重新規劃自己的秩序。野心的開始,也是混亂的開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軍閥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尾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尾龍並收藏重生之軍閥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