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提到孫傳芳這個人,袁兆龍忽然間才想起來還有王占元這一號人物,著實,存在感太低,低到已經忽視的地步。
一開始的時候,袁兆龍對他還是比較關心的,畢竟麾下有著孫傳芳這員猛將在手,實力不容小覷,給他個機會,便可能翻江倒海。臥榻之旁,他人酣睡。
王占元可是湖北境內僅有的一個非鄂係軍閥,袁兆龍一直都在密切的關注他的信息,準備找個機會把他弄走,後來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就把他晾在了一邊,沒空搭理。
現在想起來,貌似好久都沒有他這個人在自己的眼前刷存在感了,在這個大浪淘沙,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時代裏,久不露麵,很容易被世人所遺忘。
柏天賜道:“咦?難道校長您還不知道嗎,王占元早就已經撤走了。”
“嗯?走了?什麽時候的事?”袁兆龍驚訝道。
即便他是先知,他不可能事事都清楚。
柏天賜將王占元離開的經過給袁兆龍簡單的說了一遍。
王占元身在湖北當差,因為此地有鄂係軍閥這隻超級巨鱷霸占,王占元日子過得小心謹慎,提心吊膽。
就怕有一天,袁兆龍不知道抽了哪門子風,一口氣將他給吃掉……
在湖北,一直都在拚命地練兵和擴充隊伍。除此之外,他還幹了點別的事情。
直皖戰爭爆發之後,王占元也沒閑著,向皖係吳光新的部隊發起了進攻,不僅將他擊敗,而且扣押了吳光新本人,擊潰皖軍。
並且擊斃了張敬堯的弟弟張敬湯,一時間威風凜凜,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他手底下的孫傳芳,果然如同袁兆龍所預想的那樣,是一員不出世之猛將,孫川芳扛著王占元,為他拚下來一個上將軍的威名。
故事講到這裏,王占元的人生已經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了,然而,戰功卓著並不代表他的人品秉性優越。
王占元貪財,貪財不是個毛病,北洋將軍裏邊,不喜歡錢的寥寥無幾,貪財斂財是將軍們的普遍性格。
王占元不僅貪財斂財,而且手段行為過於殘暴惡劣。
橫征暴斂,克扣軍餉,不僅對老百姓下手,而且連自己部隊的弟兄們都不放過,繼而引起多次的兵變。
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倒王運動”,湖南與湖北多地非鄂軍部隊起義,兵變的背後肯定少不了鄂係軍閥在幕後的推動,若沒有鄂軍的幫忙,湘軍豈敢反王占元。
戰火燃燒,王占元向曹琨求救,曹琨讓吳佩孚幫忙救援王占元。
吳佩孚派遣麾下二十五師援助王占元,卻私下裏暗示師長蕭耀南坐山觀虎鬥便可,等著王占元完蛋,好趁機接手他的地盤。
畢竟直係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曹琨也需要鏟除異己,除了吳佩孚之外,正統嫡係,其他的直係軍閥都是異己。
湘軍擊敗了孫傳芳的十八師之後,王占元收拾財寶,灰溜溜的逃去了天津……
然而事情的經過卻並非像吳佩孚所想的那樣,二十五師還沒來得及行動,驚奇的發現鄂軍的出兵速度更快!
迅速的連同湘軍一起將王占元經營已久的地盤完全占據,沒有給蕭耀南任何反應的餘地,隨著王占元的下台,兩湖境內再無直係痕跡。
一切都是鄂係軍閥早已經計劃好的兵變,整個湖南都是鄂係的地盤,即便是沒有歸屬於鄂軍戰鬥序列的湘軍,也是聽從武昌的指揮。
吳佩孚落了一個雞飛蛋打的下場,丟了地盤,給他人做嫁衣。
整個“倒王運動”的過程中,除了最後搶地盤之外,都是一個幕後者的角色。
總導演、總策劃。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袁兆龍當時在英國出訪,因此,他對具體的經過,並不知情。
“嗯,走了才好,免得費神。”王占元的離開,消除了袁兆龍的一塊心病。
“借刀殺人,這麽個損招是誰想出來的。”
“還能有誰,當然是咱們那位前任大總統閣下了。”
“哈哈哈,好一個黎元洪,我以為他一直都是吃幹飯的呢,原來也幹點人事。”
黎元洪在袁兆龍的帳下效力多年,除了協理政務之外,對於軍務之事極少插手,黎元洪心裏看的跟明鏡似的,袁兆龍敬重他,是因為他在北洋中的身份卓然。黎元洪與袁世凱的關係很複雜,是互相提防的對手,也是沾親帶故兒女親家,黎元洪與袁世凱平輩。相比較之下,段祺瑞就吃點虧了,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女婿,因此,黎元洪還要壓過段祺瑞一個輩分,這
也是令段祺瑞比較不爽的原因之一。
鄂係軍閥有這尊大佛壓陣,誰敢說鄂係軍閥是野路子!凡是出身北洋,有誌向爭奪天下的軍閥們,都期望繼承到“正統”兩個字。
就連有著革命黨背景的袁兆龍也不例外,他也要拚了命的往“正統”兩個字上靠攏。
整個鄂係乃是由革命軍轉化為北洋軍,與張作霖的奉係一樣,都是後來者,非小站嫡係部隊,不能從出身上麵做文章。
袁兆龍當然也有別的主意,比如說,把北洋大佬之一的黎元洪拉過來,他的身份、他的地位,誰都不能否定,這不就能跟“正統”兩個字掛上鉤了嗎。
所以說,黎元洪對於袁兆龍、對於鄂係軍閥們的意義便是那旗幟上的圖騰。
袁兆龍手中揮舞著兩杆大旗,一麵旗幟上畫著孫先生,象征著“民主”,是袁兆龍用來拉攏民心的手段。
一麵旗幟上畫著黎元洪,象征著北洋“正統”,是袁兆龍用來對抗北洋軍閥們的利器。
靠著這兩麵旗幟,袁兆龍在這個時代裏混的如魚得水,順風順水。
黎元洪自然明白袁兆龍心中所想,也自然而然的擺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不會越權行事,一切權力皆歸袁兆龍所有,不去爭,不去搶。你好我也好,黎元洪很清楚,也很識抬舉。軍務是黎元洪的禁區,除非是袁兆龍需要他幫忙,不然,他不會輕易插手。
一開始的時候,袁兆龍對他還是比較關心的,畢竟麾下有著孫傳芳這員猛將在手,實力不容小覷,給他個機會,便可能翻江倒海。臥榻之旁,他人酣睡。
王占元可是湖北境內僅有的一個非鄂係軍閥,袁兆龍一直都在密切的關注他的信息,準備找個機會把他弄走,後來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就把他晾在了一邊,沒空搭理。
現在想起來,貌似好久都沒有他這個人在自己的眼前刷存在感了,在這個大浪淘沙,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時代裏,久不露麵,很容易被世人所遺忘。
柏天賜道:“咦?難道校長您還不知道嗎,王占元早就已經撤走了。”
“嗯?走了?什麽時候的事?”袁兆龍驚訝道。
即便他是先知,他不可能事事都清楚。
柏天賜將王占元離開的經過給袁兆龍簡單的說了一遍。
王占元身在湖北當差,因為此地有鄂係軍閥這隻超級巨鱷霸占,王占元日子過得小心謹慎,提心吊膽。
就怕有一天,袁兆龍不知道抽了哪門子風,一口氣將他給吃掉……
在湖北,一直都在拚命地練兵和擴充隊伍。除此之外,他還幹了點別的事情。
直皖戰爭爆發之後,王占元也沒閑著,向皖係吳光新的部隊發起了進攻,不僅將他擊敗,而且扣押了吳光新本人,擊潰皖軍。
並且擊斃了張敬堯的弟弟張敬湯,一時間威風凜凜,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他手底下的孫傳芳,果然如同袁兆龍所預想的那樣,是一員不出世之猛將,孫川芳扛著王占元,為他拚下來一個上將軍的威名。
故事講到這裏,王占元的人生已經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了,然而,戰功卓著並不代表他的人品秉性優越。
王占元貪財,貪財不是個毛病,北洋將軍裏邊,不喜歡錢的寥寥無幾,貪財斂財是將軍們的普遍性格。
王占元不僅貪財斂財,而且手段行為過於殘暴惡劣。
橫征暴斂,克扣軍餉,不僅對老百姓下手,而且連自己部隊的弟兄們都不放過,繼而引起多次的兵變。
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倒王運動”,湖南與湖北多地非鄂軍部隊起義,兵變的背後肯定少不了鄂係軍閥在幕後的推動,若沒有鄂軍的幫忙,湘軍豈敢反王占元。
戰火燃燒,王占元向曹琨求救,曹琨讓吳佩孚幫忙救援王占元。
吳佩孚派遣麾下二十五師援助王占元,卻私下裏暗示師長蕭耀南坐山觀虎鬥便可,等著王占元完蛋,好趁機接手他的地盤。
畢竟直係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曹琨也需要鏟除異己,除了吳佩孚之外,正統嫡係,其他的直係軍閥都是異己。
湘軍擊敗了孫傳芳的十八師之後,王占元收拾財寶,灰溜溜的逃去了天津……
然而事情的經過卻並非像吳佩孚所想的那樣,二十五師還沒來得及行動,驚奇的發現鄂軍的出兵速度更快!
迅速的連同湘軍一起將王占元經營已久的地盤完全占據,沒有給蕭耀南任何反應的餘地,隨著王占元的下台,兩湖境內再無直係痕跡。
一切都是鄂係軍閥早已經計劃好的兵變,整個湖南都是鄂係的地盤,即便是沒有歸屬於鄂軍戰鬥序列的湘軍,也是聽從武昌的指揮。
吳佩孚落了一個雞飛蛋打的下場,丟了地盤,給他人做嫁衣。
整個“倒王運動”的過程中,除了最後搶地盤之外,都是一個幕後者的角色。
總導演、總策劃。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袁兆龍當時在英國出訪,因此,他對具體的經過,並不知情。
“嗯,走了才好,免得費神。”王占元的離開,消除了袁兆龍的一塊心病。
“借刀殺人,這麽個損招是誰想出來的。”
“還能有誰,當然是咱們那位前任大總統閣下了。”
“哈哈哈,好一個黎元洪,我以為他一直都是吃幹飯的呢,原來也幹點人事。”
黎元洪在袁兆龍的帳下效力多年,除了協理政務之外,對於軍務之事極少插手,黎元洪心裏看的跟明鏡似的,袁兆龍敬重他,是因為他在北洋中的身份卓然。黎元洪與袁世凱的關係很複雜,是互相提防的對手,也是沾親帶故兒女親家,黎元洪與袁世凱平輩。相比較之下,段祺瑞就吃點虧了,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女婿,因此,黎元洪還要壓過段祺瑞一個輩分,這
也是令段祺瑞比較不爽的原因之一。
鄂係軍閥有這尊大佛壓陣,誰敢說鄂係軍閥是野路子!凡是出身北洋,有誌向爭奪天下的軍閥們,都期望繼承到“正統”兩個字。
就連有著革命黨背景的袁兆龍也不例外,他也要拚了命的往“正統”兩個字上靠攏。
整個鄂係乃是由革命軍轉化為北洋軍,與張作霖的奉係一樣,都是後來者,非小站嫡係部隊,不能從出身上麵做文章。
袁兆龍當然也有別的主意,比如說,把北洋大佬之一的黎元洪拉過來,他的身份、他的地位,誰都不能否定,這不就能跟“正統”兩個字掛上鉤了嗎。
所以說,黎元洪對於袁兆龍、對於鄂係軍閥們的意義便是那旗幟上的圖騰。
袁兆龍手中揮舞著兩杆大旗,一麵旗幟上畫著孫先生,象征著“民主”,是袁兆龍用來拉攏民心的手段。
一麵旗幟上畫著黎元洪,象征著北洋“正統”,是袁兆龍用來對抗北洋軍閥們的利器。
靠著這兩麵旗幟,袁兆龍在這個時代裏混的如魚得水,順風順水。
黎元洪自然明白袁兆龍心中所想,也自然而然的擺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不會越權行事,一切權力皆歸袁兆龍所有,不去爭,不去搶。你好我也好,黎元洪很清楚,也很識抬舉。軍務是黎元洪的禁區,除非是袁兆龍需要他幫忙,不然,他不會輕易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