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很高興見到你,歡迎訪問英國。”
在英國以私人的身份遊玩了三天之後,在第四天,終於以官方的身份見到了英國首相喬治,訪英代表團正式與英國之間展開了官方的對話。
“我也很高興,見到您,喬治先生。”袁兆龍微笑著同首相握手。
雙方代表團都已經到場,而且英國方麵還是以最高規格招待袁兆龍,首相喬治親自帶隊。
看這架勢,真的是已經把袁兆龍當成了未來總統,想展開更深層次上的合作。
袁兆龍說道:“此番從我們國家不遠萬裏來到英國,一者是來感謝多年對我的支持,若不是有你們這個好朋友的支持的話,怕是袁某在這亂世之中未必能撐到現在。”喬治笑道:“袁先生說話太客氣了,在我們英國人的心裏,既然是朋友,就要盡全力支持的,在雙方的努力之下,我們之間的關係維持的非常好,希望在之後的日子裏,我們雙方的關係會更加的穩固,更加
的牢靠,做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
袁兆龍點頭,如果你們不是強盜土匪的話,那就更好了。
喬治又說道:“朋友之間,就應該相互幫助,如果袁先生有什麽需要的話,可以盡管張口,大英帝國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支持,互惠互利,中國強盛富強,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當然希望見到中國好起來了,若是能夠在袁兆龍的帶領下走上發展之路的話,作為袁兆龍最好的合作夥伴,雙方之間的關係將會進行的更加密切,帶動的貿易需求將會更大,從而盤活英國半死不活的貿易
市場,延緩其下滑的速度。喬治之所以會這麽說,肯定是對中國當局做過評估的,認為遠東市場是一個充滿著發展契機的巨大潛力市場,隻要得以好好地開發和利用,將會展現出無窮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何日本人也對這塊土地垂涎
欲滴的原因,欲要稱霸亞洲,自己說了不算,必須邁過門口這道坎兒……
袁兆龍道:“朋友的熱情,真的是令袁某感激不盡,那我就張嘴不客氣了。”
本來袁兆龍就是抱著獅子大開口的想法來訪英的,既然喬治都先說了客氣話了,袁兆龍再客氣就不太好意思了,能多要點兒東西就多要點兒。
至於貿易和金融這種有關於經濟的問題,袁兆龍全權交給老丈人負責,相信戴成祥處理這些問題是遊刃有餘,經濟搞起來,有了錢,腰杆子才能硬,才更有底氣跟其他的軍閥們叫板。
大洋和槍炮,是軍閥們手中必備的兩把武器,大洋的問題,有專業的銀行家負責,袁兆龍放心,經濟援助問題解決了,袁兆龍主要負責軍事版塊的業務。
這一點兒,他在行。袁兆龍開口說道:“喬治先生,實不相瞞,袁某需要你們這群英國朋友們的幫助,我需要武器,需要大量的武器。想必你們也都知道,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遠東的局勢一直都處在一種動蕩的狀態之下
,維護利益,必須要用先進的武器,所以,我需要你們給我提供大批量的先進武器,比如輕機槍和坦克。”
“很遺憾,我的朋友,這個恐怕不行。”如果說袁兆龍需要錢的話,這個好辦,讓銀行貸款給他就好,可要武器,這個就有點兒難辦了,因為是美國倡導實行武器禁運原則,要讓遠東平息戰火,對於這個倡議,英國方麵也是讚同的,可這要是將
武器賣給袁兆龍的話,這不就違背了最開始的原則了嗎?
這就讓喬治有點兒為難了,感覺問題不太好辦了。畢竟現在的日不落帝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說一不二的世界頭號強國了,美國佬的麵子,不能不給,美國佬的話,不能不聽……
喬治說道:“武器問題可以先放一放,我們也是有苦衷的,原因你也是清楚地,我們不能違背原則。”
喬治這麽說話,袁兆龍就不開心了,要是帶不迴武器的話,這一趟不就白來了嗎!
袁兆龍打定了主意,此番英國之行,他是一定要把輕機槍給帶迴國內的!為此,袁兆龍還做了兩手準備,私下裏也聯係了軍火商,以私人賣家的身份悄悄的運走一批軍火,而且還更便宜。槍好辦,可坦克就麻煩了,袁兆龍想帶二十輛坦克迴國,二十輛坦克,這麽大的家夥,海
關又不是吃幹飯的,怎麽可能會不嚴查,萬一發現了,在國際上,多丟人!
袁兆龍也是個要麵子的人,若是如此一來,瞞著英方這麽幹的話,顯然會為雙方的合作蒙上陰影的,以後還需要合作呢,這麽幹不地道,就得先拿到台麵上來講清楚。
“走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還是要通過官方的途徑解決最好……
袁兆龍正色道:“喬治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因為沒有武器便能夠換來和平這一種荒謬的說法和言論。我們擁有武器不僅僅是為了內鬥,更是要保護自己,軍人要用武器來保護我們的老百姓。相信您也知道,在我們國家的旁邊,有一個不太安分的鄰居,總是試圖著吃掉我們,霸占我們的一切,為此,還不遺餘力的支持著北方的一個大軍閥,想以他為先鋒,繼而占領我們整個國家。這種事情若
是一旦發生,喬治先生,您知道將會意味著什麽嗎?
如果,您若是覺得這種事情發生之後,對你們國家的利益沒有絲毫影響的話,可以當我沒說便是。”
袁兆龍必須跟他闡明利弊,讓他們知道,若是自己戰敗了,日後統一全國的,一定是他張作霖,是日本支持的奉係軍閥,別說是他這個鄂係軍閥沒了,恐怕因此,整個英國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
如果傷的起的話,英國佬們可以假裝不知道,拒絕支援。但是袁兆龍一定要讓他們都知道,自己才是他們維護遠東利益的唯一保障,隻有讓他變得更強,他們才能得到的更多!
在英國以私人的身份遊玩了三天之後,在第四天,終於以官方的身份見到了英國首相喬治,訪英代表團正式與英國之間展開了官方的對話。
“我也很高興,見到您,喬治先生。”袁兆龍微笑著同首相握手。
雙方代表團都已經到場,而且英國方麵還是以最高規格招待袁兆龍,首相喬治親自帶隊。
看這架勢,真的是已經把袁兆龍當成了未來總統,想展開更深層次上的合作。
袁兆龍說道:“此番從我們國家不遠萬裏來到英國,一者是來感謝多年對我的支持,若不是有你們這個好朋友的支持的話,怕是袁某在這亂世之中未必能撐到現在。”喬治笑道:“袁先生說話太客氣了,在我們英國人的心裏,既然是朋友,就要盡全力支持的,在雙方的努力之下,我們之間的關係維持的非常好,希望在之後的日子裏,我們雙方的關係會更加的穩固,更加
的牢靠,做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
袁兆龍點頭,如果你們不是強盜土匪的話,那就更好了。
喬治又說道:“朋友之間,就應該相互幫助,如果袁先生有什麽需要的話,可以盡管張口,大英帝國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支持,互惠互利,中國強盛富強,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當然希望見到中國好起來了,若是能夠在袁兆龍的帶領下走上發展之路的話,作為袁兆龍最好的合作夥伴,雙方之間的關係將會進行的更加密切,帶動的貿易需求將會更大,從而盤活英國半死不活的貿易
市場,延緩其下滑的速度。喬治之所以會這麽說,肯定是對中國當局做過評估的,認為遠東市場是一個充滿著發展契機的巨大潛力市場,隻要得以好好地開發和利用,將會展現出無窮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何日本人也對這塊土地垂涎
欲滴的原因,欲要稱霸亞洲,自己說了不算,必須邁過門口這道坎兒……
袁兆龍道:“朋友的熱情,真的是令袁某感激不盡,那我就張嘴不客氣了。”
本來袁兆龍就是抱著獅子大開口的想法來訪英的,既然喬治都先說了客氣話了,袁兆龍再客氣就不太好意思了,能多要點兒東西就多要點兒。
至於貿易和金融這種有關於經濟的問題,袁兆龍全權交給老丈人負責,相信戴成祥處理這些問題是遊刃有餘,經濟搞起來,有了錢,腰杆子才能硬,才更有底氣跟其他的軍閥們叫板。
大洋和槍炮,是軍閥們手中必備的兩把武器,大洋的問題,有專業的銀行家負責,袁兆龍放心,經濟援助問題解決了,袁兆龍主要負責軍事版塊的業務。
這一點兒,他在行。袁兆龍開口說道:“喬治先生,實不相瞞,袁某需要你們這群英國朋友們的幫助,我需要武器,需要大量的武器。想必你們也都知道,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遠東的局勢一直都處在一種動蕩的狀態之下
,維護利益,必須要用先進的武器,所以,我需要你們給我提供大批量的先進武器,比如輕機槍和坦克。”
“很遺憾,我的朋友,這個恐怕不行。”如果說袁兆龍需要錢的話,這個好辦,讓銀行貸款給他就好,可要武器,這個就有點兒難辦了,因為是美國倡導實行武器禁運原則,要讓遠東平息戰火,對於這個倡議,英國方麵也是讚同的,可這要是將
武器賣給袁兆龍的話,這不就違背了最開始的原則了嗎?
這就讓喬治有點兒為難了,感覺問題不太好辦了。畢竟現在的日不落帝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說一不二的世界頭號強國了,美國佬的麵子,不能不給,美國佬的話,不能不聽……
喬治說道:“武器問題可以先放一放,我們也是有苦衷的,原因你也是清楚地,我們不能違背原則。”
喬治這麽說話,袁兆龍就不開心了,要是帶不迴武器的話,這一趟不就白來了嗎!
袁兆龍打定了主意,此番英國之行,他是一定要把輕機槍給帶迴國內的!為此,袁兆龍還做了兩手準備,私下裏也聯係了軍火商,以私人賣家的身份悄悄的運走一批軍火,而且還更便宜。槍好辦,可坦克就麻煩了,袁兆龍想帶二十輛坦克迴國,二十輛坦克,這麽大的家夥,海
關又不是吃幹飯的,怎麽可能會不嚴查,萬一發現了,在國際上,多丟人!
袁兆龍也是個要麵子的人,若是如此一來,瞞著英方這麽幹的話,顯然會為雙方的合作蒙上陰影的,以後還需要合作呢,這麽幹不地道,就得先拿到台麵上來講清楚。
“走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還是要通過官方的途徑解決最好……
袁兆龍正色道:“喬治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因為沒有武器便能夠換來和平這一種荒謬的說法和言論。我們擁有武器不僅僅是為了內鬥,更是要保護自己,軍人要用武器來保護我們的老百姓。相信您也知道,在我們國家的旁邊,有一個不太安分的鄰居,總是試圖著吃掉我們,霸占我們的一切,為此,還不遺餘力的支持著北方的一個大軍閥,想以他為先鋒,繼而占領我們整個國家。這種事情若
是一旦發生,喬治先生,您知道將會意味著什麽嗎?
如果,您若是覺得這種事情發生之後,對你們國家的利益沒有絲毫影響的話,可以當我沒說便是。”
袁兆龍必須跟他闡明利弊,讓他們知道,若是自己戰敗了,日後統一全國的,一定是他張作霖,是日本支持的奉係軍閥,別說是他這個鄂係軍閥沒了,恐怕因此,整個英國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
如果傷的起的話,英國佬們可以假裝不知道,拒絕支援。但是袁兆龍一定要讓他們都知道,自己才是他們維護遠東利益的唯一保障,隻有讓他變得更強,他們才能得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