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生,死生無常,人活著,圖個什麽呢?
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腳踏實地,苟且一生?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的思想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活法,何必去管那麽多。既然已經活到頭了,經曆過的傳奇風雨是九成九的人未曾見識過的。
這一段波瀾壯闊曆史時期,北洋中的每一個將領的人生或許都能配得上“傳奇二字”。
他們主宰了這個時代,一群武夫們引導著這個國家的進程,亙古未有。
馮國璋迴憶起自己這傳奇的一生,五味雜陳,有對有錯,至於這是非功過嗎,他自己就說了不算了。
可他仍然給想知道,在他死以後,曆史將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袁兆龍想了想說道:“你不是個純真善良的好人,可也不是個罪大惡極的壞人。充其量,算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吧。”
“嗯,有良知的人,這個評價我喜歡。教育總長,希望你以後主持編寫課文的時候,可一定要給我加上這句話呀,哈哈哈。”馮國璋開了一個玩笑。
“人死元知萬事空,一縷孤魂,就什麽也不知道了,可我還是放心不下,放心不下這個國家。”
馮國璋滿心遺憾,當了大總統,遺憾自己沒能把這個國家帶上富強之路,拉著袁兆龍的手,看著他說道:“有幾句掏心窩子的話,想跟你說說,怕是再不說,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早年間,我也曾是一介書生,投筆從戎,戎馬一生幾十年,風風雨雨,眼見著國家衰敗,雖然也努力過,可卻成效甚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可從清朝以來,大多數人的認知仍然滯留在萬邦來朝的思想裏麵。積貧積弱百年,已是積重難返之地步,今日落後之現狀,絕非一代人努力可改觀的,需要三代人、甚至是五代的人
努力方可彌補差距。”
馮國璋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一個農業為本的王朝,幾乎空白的工業,落後的農桑業,停滯落後的商業,還有那僵化固執的思維,積重難返,日薄西山。想要改變現狀,所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華甫兄,說的是啊,兆龍也知道你的憂慮,兆龍一直都在努力。”
袁兆龍點頭,承認馮國璋所說的都是真的。
袁兆龍何不想國家強盛,何不想國家稱雄於世界,可這個時代留給他的卻是一窮二白的基礎,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就憑這手上的這點東西,用十年的時間發展到現在的這種地步,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一個國家的興起和昌盛,絕不是靠著一兩家公司的發達,一兩個工廠的昌盛支撐起來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所有人一起努力。
就好比說,一批國外進口的先進機器,精密的零部件,以及高度先進化的操作,先進生產線,能用一批大字不識一個的工人來操作嗎?
二十世紀,人才最重要!
人才時代,人才戰略走在時代的最前沿,直到現在,袁兆龍都認為沒有錯誤。他始終一直都在堅持著走人才培養這一條路。
矢誌不渝。
袁兆龍一直有一個夢想,建立一支威武霸氣的東方艦隊,遠征四大洋……武漢造船廠也成立了,漢陽鐵廠也能夠生產出足夠規格的鋼鐵,工廠也具備了生產戰艦的工藝。可他到現在都沒有製造一艘戰艦,湖北水師所用的軍艦,都還是清廷時期繼承下來的戰列艦。不是造不了,
而是沒有必要。組建一支艦隊,三五艘船肯定沒有意義,起碼也得是幾十條船打底,工業基礎首先就要跟上,經濟實力必須達標,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鄂係軍閥的財政雖然每年都是略有盈餘,可剩的錢也不多,單
靠鄂軍的政府想養活命一支水師,談何容易!
海軍曆來都不是小事情,北洋政府都不敢說一聲傾舉國之力打造海軍,他袁兆龍,豈敢誇下海口。不要命了,這都是燒錢的“工藝品”。
全中國的軍閥們都在發展陸軍,陸軍士兵們越養越多,他袁兆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去造海軍,明擺著,這不是找死嗎!
清廷的落後,不是單純的某一項工業的落後,而是整個工業層麵的全方位落後,因為沒有緊跟上時代潮流,所以落後的太多,恐怕唯一能夠驕傲的就是那一手寫的漂亮的毛筆字了……
所有人都在逼他袁兆龍向洋人叫板開戰,發動戰爭,恢複國家,袁兆龍唯有苦笑不已,若是真的如此,用什麽來支撐?用嘴皮子打仗嗎?
袁兆龍的鄂係雖然很強,鄂軍的戰鬥力在北洋係乃是佼佼者,可再強也不過是個地方性軍閥而已,實力終歸受到限製。
蝴蝶煽動了翅膀,卷起來的風暴卻不會立刻的席卷世界,風暴形成的時間需要積累,換言之,一個國家的強盛也需要時間的積累,一切更是要靠積累而增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袁兆龍很高興,終於有人和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很多人知道是怎麽迴事,也明白是什麽道理,可他們沒有選擇去改變,去做。有的人看見了其中之一,卻沒有看得更透徹,更清楚,他們說了出來,
可沒有去改變的能力。馮國璋是一個既看到了,有去做的人,隻可惜,未曾來得及大展拳腳,可這個人卻又要走了。
恍惚間,袁兆龍竟然有點兒舍不得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朋友雖多,可知己卻很少。“兆龍賢弟,這個未竟的理想,不是我馮國璋一個人的想法,恐怕,袁世凱也是這種想法,畢竟吧,誰都不希望看著自己的家被欺負,都想讓它強盛起來。我們是沒有機會再幫忙了,你還年輕,是年輕一代
的佼佼者,後麵的一切都要靠你們了。算是我這個將死之人的一個托付吧,將這個家托付給你了。”“華甫兄,且放心,兆龍此生必定竭盡所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絕不容許再走迴頭路!這是我的承諾,此生不變!”
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腳踏實地,苟且一生?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的思想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活法,何必去管那麽多。既然已經活到頭了,經曆過的傳奇風雨是九成九的人未曾見識過的。
這一段波瀾壯闊曆史時期,北洋中的每一個將領的人生或許都能配得上“傳奇二字”。
他們主宰了這個時代,一群武夫們引導著這個國家的進程,亙古未有。
馮國璋迴憶起自己這傳奇的一生,五味雜陳,有對有錯,至於這是非功過嗎,他自己就說了不算了。
可他仍然給想知道,在他死以後,曆史將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袁兆龍想了想說道:“你不是個純真善良的好人,可也不是個罪大惡極的壞人。充其量,算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吧。”
“嗯,有良知的人,這個評價我喜歡。教育總長,希望你以後主持編寫課文的時候,可一定要給我加上這句話呀,哈哈哈。”馮國璋開了一個玩笑。
“人死元知萬事空,一縷孤魂,就什麽也不知道了,可我還是放心不下,放心不下這個國家。”
馮國璋滿心遺憾,當了大總統,遺憾自己沒能把這個國家帶上富強之路,拉著袁兆龍的手,看著他說道:“有幾句掏心窩子的話,想跟你說說,怕是再不說,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早年間,我也曾是一介書生,投筆從戎,戎馬一生幾十年,風風雨雨,眼見著國家衰敗,雖然也努力過,可卻成效甚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可從清朝以來,大多數人的認知仍然滯留在萬邦來朝的思想裏麵。積貧積弱百年,已是積重難返之地步,今日落後之現狀,絕非一代人努力可改觀的,需要三代人、甚至是五代的人
努力方可彌補差距。”
馮國璋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一個農業為本的王朝,幾乎空白的工業,落後的農桑業,停滯落後的商業,還有那僵化固執的思維,積重難返,日薄西山。想要改變現狀,所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華甫兄,說的是啊,兆龍也知道你的憂慮,兆龍一直都在努力。”
袁兆龍點頭,承認馮國璋所說的都是真的。
袁兆龍何不想國家強盛,何不想國家稱雄於世界,可這個時代留給他的卻是一窮二白的基礎,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就憑這手上的這點東西,用十年的時間發展到現在的這種地步,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一個國家的興起和昌盛,絕不是靠著一兩家公司的發達,一兩個工廠的昌盛支撐起來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所有人一起努力。
就好比說,一批國外進口的先進機器,精密的零部件,以及高度先進化的操作,先進生產線,能用一批大字不識一個的工人來操作嗎?
二十世紀,人才最重要!
人才時代,人才戰略走在時代的最前沿,直到現在,袁兆龍都認為沒有錯誤。他始終一直都在堅持著走人才培養這一條路。
矢誌不渝。
袁兆龍一直有一個夢想,建立一支威武霸氣的東方艦隊,遠征四大洋……武漢造船廠也成立了,漢陽鐵廠也能夠生產出足夠規格的鋼鐵,工廠也具備了生產戰艦的工藝。可他到現在都沒有製造一艘戰艦,湖北水師所用的軍艦,都還是清廷時期繼承下來的戰列艦。不是造不了,
而是沒有必要。組建一支艦隊,三五艘船肯定沒有意義,起碼也得是幾十條船打底,工業基礎首先就要跟上,經濟實力必須達標,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鄂係軍閥的財政雖然每年都是略有盈餘,可剩的錢也不多,單
靠鄂軍的政府想養活命一支水師,談何容易!
海軍曆來都不是小事情,北洋政府都不敢說一聲傾舉國之力打造海軍,他袁兆龍,豈敢誇下海口。不要命了,這都是燒錢的“工藝品”。
全中國的軍閥們都在發展陸軍,陸軍士兵們越養越多,他袁兆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去造海軍,明擺著,這不是找死嗎!
清廷的落後,不是單純的某一項工業的落後,而是整個工業層麵的全方位落後,因為沒有緊跟上時代潮流,所以落後的太多,恐怕唯一能夠驕傲的就是那一手寫的漂亮的毛筆字了……
所有人都在逼他袁兆龍向洋人叫板開戰,發動戰爭,恢複國家,袁兆龍唯有苦笑不已,若是真的如此,用什麽來支撐?用嘴皮子打仗嗎?
袁兆龍的鄂係雖然很強,鄂軍的戰鬥力在北洋係乃是佼佼者,可再強也不過是個地方性軍閥而已,實力終歸受到限製。
蝴蝶煽動了翅膀,卷起來的風暴卻不會立刻的席卷世界,風暴形成的時間需要積累,換言之,一個國家的強盛也需要時間的積累,一切更是要靠積累而增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袁兆龍很高興,終於有人和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很多人知道是怎麽迴事,也明白是什麽道理,可他們沒有選擇去改變,去做。有的人看見了其中之一,卻沒有看得更透徹,更清楚,他們說了出來,
可沒有去改變的能力。馮國璋是一個既看到了,有去做的人,隻可惜,未曾來得及大展拳腳,可這個人卻又要走了。
恍惚間,袁兆龍竟然有點兒舍不得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朋友雖多,可知己卻很少。“兆龍賢弟,這個未竟的理想,不是我馮國璋一個人的想法,恐怕,袁世凱也是這種想法,畢竟吧,誰都不希望看著自己的家被欺負,都想讓它強盛起來。我們是沒有機會再幫忙了,你還年輕,是年輕一代
的佼佼者,後麵的一切都要靠你們了。算是我這個將死之人的一個托付吧,將這個家托付給你了。”“華甫兄,且放心,兆龍此生必定竭盡所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絕不容許再走迴頭路!這是我的承諾,此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