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你到底是什麽人
巴黎和會的拒簽,改變不了日本人想要吞並山東半島的事實,皖軍縮了起來,保衛山東半島的職責就隻能落在鄂軍的頭上了,如果就連鄂軍也撤了的話,恐怕就等於是將整個山東徹底的讓給了日本人。
雖然明知道不是日軍的對手,可也不能後退,再也沒有退路了,倘若戰爭打響,必須浴血廝殺,拚至最後一兵一卒,不為黨派利益,不為爭名奪利,隻為捍衛國家尊嚴、民族尊嚴。
台雲峰的征兵號令一經傳播報道之後,各界老百姓以及學生們均是踴躍報名參軍,原本駐留在山東的三萬鄂軍部隊頓時擴充到五萬人,整個山東鄂軍部隊頓時達到了三個師的規模,可以說,台雲峰這個分區司令手中的兵力已經隱隱的足以同袁兆龍這個總司令分庭抗爭了……
人的思想會隨著權力的增加而改變,袁兆龍也得提防著台雲峰野心的膨脹,雖然明知道他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可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
袁兆龍做主將山東鄂軍一拆為二,兩個師繼續盯在青島,一個師調往濰縣,作為二線部隊使用,並且空降一位師長執掌二線部隊——張德彪。
這位早期的革命者,也是鄂軍的邊緣人物,雖然七年裏,一直被袁兆龍排除在軍政大權之外,但心裏仍然是無怨無悔,對鄂軍忠心耿耿,從不抱怨。
漸漸地,袁兆龍對他開始重新信任了起來,把他調去山東,雖然僅僅隻是擔任一個師長的級別,但他的資格夠老,足以壓製住年輕氣盛的台雲峰。
湖北陸軍軍官學校的代言人一直都是孫德祥,風頭無兩,深得袁兆龍的器重。
作為“軍校生第一人”,孫德祥是軍校生的趕超目標,可後來,台雲峰這位學弟的崛起,已經開始動搖起了孫德祥這個第一人的地位,直到現在,司令之職,手握雄兵,坐鎮一方,其地位已經隱隱的高過於了孫德祥,開始與之爭奪起了“第一人”的頭銜。
袁兆龍也樂意看到這種現象的出現,最好是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顯現的出軍校的成材率之高。總不能讓世人一提起軍校,想到的隻有孫德祥這一個名字,多尷尬啊,就好像是整個軍校隻培養出了這一個人一樣。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才是袁兆龍想要追求的目標。
山東地區的鄂軍部隊已經進入到了一級戒備的狀態,從士兵到司令,每一個人都已經寫下了血書,誓死保衛山東!
吃飯的時候喊口號,睡覺之前也好喊口號,時刻繃緊一根弦,營造出了真正的戰爭氛圍。
鄂軍的備戰精神也得到了山東地區老百姓們的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糧食和衣服等物品,或多或少的送到了鄂軍的兵營裏以此來支援抗日。
畢竟,誰都不想當殖民地的“下等人”,再傻的人也會清楚,一旦日本人統治山東將會是何等的下場,畢竟日清戰爭中,旅順慘案的教訓仍然曆曆在目。
當一個國家的軍人瘋狂起來,那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保衛山東不是鄂軍一家的職責,山東關係到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利益。
直隸的直軍得了曹錕的命令,私下裏聯係台雲峰,送給了他一個團的裝備,以示直係在這個國家主權問題上,是與鄂軍站在同一戰線上的。
倘若軍人不愛國,國家豈能不亡?
保家衛國,是職業軍人的職責所在,無關乎黨派,隻要是中國軍人,就必須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五萬鄂軍,千萬老百姓嚴陣以待!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坐等日軍放馬過來!
北洋政府難得的挺起了腰杆子,在和約上拒絕簽字,並且就此退出了和會,消息傳迴國內,雖然是一場屈辱的失敗外交典型案例,但這種捍衛尊嚴的方式,仍然是讓舉國歡騰。
我們知道國家貧弱,人微言輕,說不上話,可我們中國人不是木偶,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一塊肉,我們是人,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
你可以拿走我的土地,一塊土壤孕育萬物。
你可以拿走我的礦產,金銀銅鐵煤鋼鋁。
你可以拿走我的肉,生來一副空皮囊。
你可以拿走我的骨頭,碾灰成沫撒揚塵。
唯獨一口氣,一口尊嚴氣,氣乃中華魂!
寧折不彎的是尊嚴,百折不撓的是尊嚴,生死不懼的也是尊嚴!
可以消滅中國人的軀體,但是消滅不了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和氣節!
有人說,學生們是反動的暴徒,不顧天下局勢,單憑一腔熱血掀起滔天巨浪,致使天下大亂,是暴徒,是土匪。可也有人說,雖然學生們做的極端,可學生用他們最純粹的愛國之心和鮮血,激活了更多中國人的血性和尊嚴。
至於是好還是壞,那就留給曆史來做決定吧。
“第一波學生們遊行的日子,是五月四號,那這一場曠日持久,驚天動地的運動就叫五四運動吧。”
袁兆龍給這一場風波畫上了一個句號。
“五四運動,真的是可怕……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恐怕也隻有當年的辛亥革命了吧。”徐世昌心有餘悸的說道。
政府釋放了被關押的學生們,學生們的遊行行動也在袁兆龍的勸說下結束了,一切蓋棺定論,他這個大總統總算是能夠好好地喘一口氣了。
徐世昌看著袁兆龍,神色複雜的說道:“當年事情,因你而起,是你開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全國革命的帷幕,導致了清廷全國統治的崩盤。
護國運動因你而起,袁世凱當了才83天的皇帝就下野,中華帝國被你所終結。
這一次的五四運動,又是你一手導演,險些連我們這個北洋政府也給推翻了。
我倒想問你一句,你到底想幹什麽?或者說,到現在為止,你從來沒有跟我們北洋一條心,你是站在軍政府那一邊的,是孫文的人!”
袁兆龍微笑著搖搖頭,說道:“這不能一概而論,我是北洋的人,是個軍閥,可以這麽說,雖然這些年來從未直接接觸過革命黨,但也是個革命黨人,也可以說我是個革命黨,說我是個雙麵人,也可以,都行,我不反對。”
巴黎和會的拒簽,改變不了日本人想要吞並山東半島的事實,皖軍縮了起來,保衛山東半島的職責就隻能落在鄂軍的頭上了,如果就連鄂軍也撤了的話,恐怕就等於是將整個山東徹底的讓給了日本人。
雖然明知道不是日軍的對手,可也不能後退,再也沒有退路了,倘若戰爭打響,必須浴血廝殺,拚至最後一兵一卒,不為黨派利益,不為爭名奪利,隻為捍衛國家尊嚴、民族尊嚴。
台雲峰的征兵號令一經傳播報道之後,各界老百姓以及學生們均是踴躍報名參軍,原本駐留在山東的三萬鄂軍部隊頓時擴充到五萬人,整個山東鄂軍部隊頓時達到了三個師的規模,可以說,台雲峰這個分區司令手中的兵力已經隱隱的足以同袁兆龍這個總司令分庭抗爭了……
人的思想會隨著權力的增加而改變,袁兆龍也得提防著台雲峰野心的膨脹,雖然明知道他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可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
袁兆龍做主將山東鄂軍一拆為二,兩個師繼續盯在青島,一個師調往濰縣,作為二線部隊使用,並且空降一位師長執掌二線部隊——張德彪。
這位早期的革命者,也是鄂軍的邊緣人物,雖然七年裏,一直被袁兆龍排除在軍政大權之外,但心裏仍然是無怨無悔,對鄂軍忠心耿耿,從不抱怨。
漸漸地,袁兆龍對他開始重新信任了起來,把他調去山東,雖然僅僅隻是擔任一個師長的級別,但他的資格夠老,足以壓製住年輕氣盛的台雲峰。
湖北陸軍軍官學校的代言人一直都是孫德祥,風頭無兩,深得袁兆龍的器重。
作為“軍校生第一人”,孫德祥是軍校生的趕超目標,可後來,台雲峰這位學弟的崛起,已經開始動搖起了孫德祥這個第一人的地位,直到現在,司令之職,手握雄兵,坐鎮一方,其地位已經隱隱的高過於了孫德祥,開始與之爭奪起了“第一人”的頭銜。
袁兆龍也樂意看到這種現象的出現,最好是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顯現的出軍校的成材率之高。總不能讓世人一提起軍校,想到的隻有孫德祥這一個名字,多尷尬啊,就好像是整個軍校隻培養出了這一個人一樣。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才是袁兆龍想要追求的目標。
山東地區的鄂軍部隊已經進入到了一級戒備的狀態,從士兵到司令,每一個人都已經寫下了血書,誓死保衛山東!
吃飯的時候喊口號,睡覺之前也好喊口號,時刻繃緊一根弦,營造出了真正的戰爭氛圍。
鄂軍的備戰精神也得到了山東地區老百姓們的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糧食和衣服等物品,或多或少的送到了鄂軍的兵營裏以此來支援抗日。
畢竟,誰都不想當殖民地的“下等人”,再傻的人也會清楚,一旦日本人統治山東將會是何等的下場,畢竟日清戰爭中,旅順慘案的教訓仍然曆曆在目。
當一個國家的軍人瘋狂起來,那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保衛山東不是鄂軍一家的職責,山東關係到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利益。
直隸的直軍得了曹錕的命令,私下裏聯係台雲峰,送給了他一個團的裝備,以示直係在這個國家主權問題上,是與鄂軍站在同一戰線上的。
倘若軍人不愛國,國家豈能不亡?
保家衛國,是職業軍人的職責所在,無關乎黨派,隻要是中國軍人,就必須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五萬鄂軍,千萬老百姓嚴陣以待!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坐等日軍放馬過來!
北洋政府難得的挺起了腰杆子,在和約上拒絕簽字,並且就此退出了和會,消息傳迴國內,雖然是一場屈辱的失敗外交典型案例,但這種捍衛尊嚴的方式,仍然是讓舉國歡騰。
我們知道國家貧弱,人微言輕,說不上話,可我們中國人不是木偶,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一塊肉,我們是人,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
你可以拿走我的土地,一塊土壤孕育萬物。
你可以拿走我的礦產,金銀銅鐵煤鋼鋁。
你可以拿走我的肉,生來一副空皮囊。
你可以拿走我的骨頭,碾灰成沫撒揚塵。
唯獨一口氣,一口尊嚴氣,氣乃中華魂!
寧折不彎的是尊嚴,百折不撓的是尊嚴,生死不懼的也是尊嚴!
可以消滅中國人的軀體,但是消滅不了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和氣節!
有人說,學生們是反動的暴徒,不顧天下局勢,單憑一腔熱血掀起滔天巨浪,致使天下大亂,是暴徒,是土匪。可也有人說,雖然學生們做的極端,可學生用他們最純粹的愛國之心和鮮血,激活了更多中國人的血性和尊嚴。
至於是好還是壞,那就留給曆史來做決定吧。
“第一波學生們遊行的日子,是五月四號,那這一場曠日持久,驚天動地的運動就叫五四運動吧。”
袁兆龍給這一場風波畫上了一個句號。
“五四運動,真的是可怕……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恐怕也隻有當年的辛亥革命了吧。”徐世昌心有餘悸的說道。
政府釋放了被關押的學生們,學生們的遊行行動也在袁兆龍的勸說下結束了,一切蓋棺定論,他這個大總統總算是能夠好好地喘一口氣了。
徐世昌看著袁兆龍,神色複雜的說道:“當年事情,因你而起,是你開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全國革命的帷幕,導致了清廷全國統治的崩盤。
護國運動因你而起,袁世凱當了才83天的皇帝就下野,中華帝國被你所終結。
這一次的五四運動,又是你一手導演,險些連我們這個北洋政府也給推翻了。
我倒想問你一句,你到底想幹什麽?或者說,到現在為止,你從來沒有跟我們北洋一條心,你是站在軍政府那一邊的,是孫文的人!”
袁兆龍微笑著搖搖頭,說道:“這不能一概而論,我是北洋的人,是個軍閥,可以這麽說,雖然這些年來從未直接接觸過革命黨,但也是個革命黨人,也可以說我是個革命黨,說我是個雙麵人,也可以,都行,我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