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內鬥
圍繞著湖南與四川的利益爭奪,皖係與直係再度走上了分裂對立的道路。
四川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屬於皖係的地盤,後來被袁兆龍故意經營成了爛攤子,扶持了大大小小的軍閥無數。
護法運動期間,唐繼堯的滇軍都沒能徹底收服四川,皖係想趁著打敗唐繼堯的時候順便將四川重新奪迴,然而袁兆龍暗中作梗,小軍閥們聯手抵抗皖係的迴歸,鄂軍又在川鄂邊境施加壓力,皖軍隻能從四川撤軍,維持現狀不變。
所以,直、皖之爭的重心放在了湖南的爭奪上,誰得到湖南,誰才是護法運動最大的勝利者!
作為征討湖南的總司令曹琨對此勢在必得,為了使利益最大化,他不惜與老上司馮國璋決裂。曹琨提名,由吳佩孚接任湖南督軍,掌管湖南,並將此提案提交參議院。
曹琨相信,段祺瑞一定會答應他的。
為何作為直係軍閥的二號大頭目會在直、皖之爭裏,忽然間舍棄老上司,反而與段祺瑞同流呢?這是袁兆龍一直想不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外乎兩個字——利益。和平統一、武力統一,馮國璋和段祺瑞的根本治國方略之爭。
後來馮國璋為顧全大局,向段祺瑞妥協,將其官複原職,恢複了權勢的段祺瑞又一次占據了上風,段祺瑞極力推崇武力統一的方案,發動了對護法軍的大規模戰役,為確保武力統一的順利進行,段祺瑞極力對直係頭目之一的曹琨進行拉攏,並且許諾曹琨,等到平定護法之亂以後,將會升任他為兩湖巡閱使,節製湖北和湖南。
名義上管轄兩湖,可誰都明白,誰也製不住湖北一家獨大的袁兆龍,這個兩湖巡閱使隻能管到湖南這一個地方,不過,這也足夠了。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段祺瑞是時候該兌現承諾了。
曹琨索官的文件已經遞交到了段祺瑞的辦公桌上,上麵壓著一個熱氣騰騰的水杯,段祺瑞卻在=與棋客在一旁下圍棋。
段祺瑞執子穩定,泰定自若,仿佛是胸有成竹一般,而他對麵的棋客卻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落子。
段祺瑞愛好下圍棋,這是公認的,家裏也養著不少棋客,閑暇無事就喜歡與棋客們一起下下圍棋。段祺瑞喜歡下棋,可棋藝在這群專業棋客們眼中卻是不值一提,但要命的是,臭棋簍子喜歡下圍棋已經到了一種癡迷的地步。棋客們都愁著跟段祺瑞下棋,不是愁著如何贏,而是愁如何輸得不留痕跡,既讓段祺瑞開心,又讓他察覺不出是在故意讓他贏棋……
對曹琨討要官職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於政務無關的圍棋上麵,這已經充分表明了段祺瑞的態度,他壓根就沒想著說話算數。
“段兄,好雅興啊。”徐世昌從外麵推門進來。
“嗬嗬,徐兄,請坐,待我下完這盤棋。”
徐世昌坐一旁喝著茶等著,段祺瑞聚精會神的研究著棋子的布局,苦思冥想。棋客可沒有這個心思,兩個大佬都在房間裏盯著他,他感覺渾身不自在,隻想著快點結束這盤棋,故意放子留破綻給段祺瑞。
奈何段祺瑞卻仍然沒有發現破綻,依然是沉浸在自己的套路當中。
“哎呀!大意了,大意失荊州,輸了輸了,這盤棋我輸了!”
棋客自走死路,一盤無論如何都能贏的棋局故意輸給了段祺瑞。
“段*理棋藝高超,在下自愧不如,*理公務纏身,在下就不多叨擾了,告辭。”
結束了棋局,棋客匆匆走人,兩位北洋大佬的氣場在這兒,他的壓力太大了。
“險勝啊險勝,差一點兒就輸了。”
段祺瑞對讓子之事渾然不覺,還以為這盤棋的勝利是他的技術高超所為,再一次助長了他的信心,他打算,號召天下圍棋高手共聚北京,振興國藝。徐世昌微笑著搖搖頭,幾乎全北京城的人都知道贏段*理容易,輸段*理難,和圍棋高手們相比,他就是個臭棋簍子,可還得指著這個臭棋簍子對圍棋的興趣保持對棋社的投資,養活著這幫棋手們。
而這一切,所有人都知道,唯段祺瑞這個當事人被蒙在鼓裏,還沾沾自喜。撤掉了棋盤,段祺瑞和徐世昌聊起來正經事兒。
段祺瑞問道:“陸宗輿和西原龜三談的借款之事怎麽樣了,小鬼子一億四千萬的款項什麽時候能到賬?”
段祺瑞所說的西原龜三是新任r*首相寺內正毅派來取代藤野純一郎的北洋政治軍事顧問,西原龜三取代了藤野純一郎,負責段祺瑞與r*之間的溝通往來事務。和這個西原龜三打交道,遠遠要比對付藤野純一郎簡單多了,藤野純一郎比較油滑,喜歡討價還價,不太容易對付,而且這家夥容易窺探到人的內心深處秘密。
相比之下,這個西原龜三特容易對付,西原龜三急於取代藤野純一郎在段祺瑞心中的地位,力爭要做的比前任更好,拉攏段祺瑞的力度遠遠大於藤野純一郎。
段祺瑞和西原龜三打交道的方式就一個,要錢!要很多很多的錢!
如果不給錢的話,那就投向英美西方列強的懷抱。段祺瑞以此來威脅,百試百靈。
前後八次借款,總額度不下一億四千萬。可以說,馬關條約的賠償金兩億,被段祺瑞給要迴來一大半了。
隻不過r*人也不想吃虧,迫使段祺瑞承認“二十一條”的存在,並且向段祺瑞索取山東和東北地區的礦產、森林、鐵路,段祺瑞答應了,明知道這是出賣國家權益,但是依然義無反顧的向r*借錢,一係列的借款總額快要接近五億元了!
“與虎謀皮,終究會被虎所傷,r*人居心險惡,你卻將**的權益出賣給了r*,隻怕會後患無窮!”徐世昌警告道。
徐世昌的心裏對r*人一直都沒有好感,r*人對**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從袁**時代開始,就一直提防著小r*。
圍繞著湖南與四川的利益爭奪,皖係與直係再度走上了分裂對立的道路。
四川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屬於皖係的地盤,後來被袁兆龍故意經營成了爛攤子,扶持了大大小小的軍閥無數。
護法運動期間,唐繼堯的滇軍都沒能徹底收服四川,皖係想趁著打敗唐繼堯的時候順便將四川重新奪迴,然而袁兆龍暗中作梗,小軍閥們聯手抵抗皖係的迴歸,鄂軍又在川鄂邊境施加壓力,皖軍隻能從四川撤軍,維持現狀不變。
所以,直、皖之爭的重心放在了湖南的爭奪上,誰得到湖南,誰才是護法運動最大的勝利者!
作為征討湖南的總司令曹琨對此勢在必得,為了使利益最大化,他不惜與老上司馮國璋決裂。曹琨提名,由吳佩孚接任湖南督軍,掌管湖南,並將此提案提交參議院。
曹琨相信,段祺瑞一定會答應他的。
為何作為直係軍閥的二號大頭目會在直、皖之爭裏,忽然間舍棄老上司,反而與段祺瑞同流呢?這是袁兆龍一直想不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外乎兩個字——利益。和平統一、武力統一,馮國璋和段祺瑞的根本治國方略之爭。
後來馮國璋為顧全大局,向段祺瑞妥協,將其官複原職,恢複了權勢的段祺瑞又一次占據了上風,段祺瑞極力推崇武力統一的方案,發動了對護法軍的大規模戰役,為確保武力統一的順利進行,段祺瑞極力對直係頭目之一的曹琨進行拉攏,並且許諾曹琨,等到平定護法之亂以後,將會升任他為兩湖巡閱使,節製湖北和湖南。
名義上管轄兩湖,可誰都明白,誰也製不住湖北一家獨大的袁兆龍,這個兩湖巡閱使隻能管到湖南這一個地方,不過,這也足夠了。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段祺瑞是時候該兌現承諾了。
曹琨索官的文件已經遞交到了段祺瑞的辦公桌上,上麵壓著一個熱氣騰騰的水杯,段祺瑞卻在=與棋客在一旁下圍棋。
段祺瑞執子穩定,泰定自若,仿佛是胸有成竹一般,而他對麵的棋客卻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落子。
段祺瑞愛好下圍棋,這是公認的,家裏也養著不少棋客,閑暇無事就喜歡與棋客們一起下下圍棋。段祺瑞喜歡下棋,可棋藝在這群專業棋客們眼中卻是不值一提,但要命的是,臭棋簍子喜歡下圍棋已經到了一種癡迷的地步。棋客們都愁著跟段祺瑞下棋,不是愁著如何贏,而是愁如何輸得不留痕跡,既讓段祺瑞開心,又讓他察覺不出是在故意讓他贏棋……
對曹琨討要官職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於政務無關的圍棋上麵,這已經充分表明了段祺瑞的態度,他壓根就沒想著說話算數。
“段兄,好雅興啊。”徐世昌從外麵推門進來。
“嗬嗬,徐兄,請坐,待我下完這盤棋。”
徐世昌坐一旁喝著茶等著,段祺瑞聚精會神的研究著棋子的布局,苦思冥想。棋客可沒有這個心思,兩個大佬都在房間裏盯著他,他感覺渾身不自在,隻想著快點結束這盤棋,故意放子留破綻給段祺瑞。
奈何段祺瑞卻仍然沒有發現破綻,依然是沉浸在自己的套路當中。
“哎呀!大意了,大意失荊州,輸了輸了,這盤棋我輸了!”
棋客自走死路,一盤無論如何都能贏的棋局故意輸給了段祺瑞。
“段*理棋藝高超,在下自愧不如,*理公務纏身,在下就不多叨擾了,告辭。”
結束了棋局,棋客匆匆走人,兩位北洋大佬的氣場在這兒,他的壓力太大了。
“險勝啊險勝,差一點兒就輸了。”
段祺瑞對讓子之事渾然不覺,還以為這盤棋的勝利是他的技術高超所為,再一次助長了他的信心,他打算,號召天下圍棋高手共聚北京,振興國藝。徐世昌微笑著搖搖頭,幾乎全北京城的人都知道贏段*理容易,輸段*理難,和圍棋高手們相比,他就是個臭棋簍子,可還得指著這個臭棋簍子對圍棋的興趣保持對棋社的投資,養活著這幫棋手們。
而這一切,所有人都知道,唯段祺瑞這個當事人被蒙在鼓裏,還沾沾自喜。撤掉了棋盤,段祺瑞和徐世昌聊起來正經事兒。
段祺瑞問道:“陸宗輿和西原龜三談的借款之事怎麽樣了,小鬼子一億四千萬的款項什麽時候能到賬?”
段祺瑞所說的西原龜三是新任r*首相寺內正毅派來取代藤野純一郎的北洋政治軍事顧問,西原龜三取代了藤野純一郎,負責段祺瑞與r*之間的溝通往來事務。和這個西原龜三打交道,遠遠要比對付藤野純一郎簡單多了,藤野純一郎比較油滑,喜歡討價還價,不太容易對付,而且這家夥容易窺探到人的內心深處秘密。
相比之下,這個西原龜三特容易對付,西原龜三急於取代藤野純一郎在段祺瑞心中的地位,力爭要做的比前任更好,拉攏段祺瑞的力度遠遠大於藤野純一郎。
段祺瑞和西原龜三打交道的方式就一個,要錢!要很多很多的錢!
如果不給錢的話,那就投向英美西方列強的懷抱。段祺瑞以此來威脅,百試百靈。
前後八次借款,總額度不下一億四千萬。可以說,馬關條約的賠償金兩億,被段祺瑞給要迴來一大半了。
隻不過r*人也不想吃虧,迫使段祺瑞承認“二十一條”的存在,並且向段祺瑞索取山東和東北地區的礦產、森林、鐵路,段祺瑞答應了,明知道這是出賣國家權益,但是依然義無反顧的向r*借錢,一係列的借款總額快要接近五億元了!
“與虎謀皮,終究會被虎所傷,r*人居心險惡,你卻將**的權益出賣給了r*,隻怕會後患無窮!”徐世昌警告道。
徐世昌的心裏對r*人一直都沒有好感,r*人對**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從袁**時代開始,就一直提防著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