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護法風暴(四)
從一個軍事從業者的角度而言,袁兆龍不看好護法軍以及軍zf的未來,也不屑於同桂係、滇係合作,更不想被他們倆合夥利用。
代表又說道:“袁大司令,全國各地都在鬧護法運動,唯獨湖北安安靜靜,這就不太好了吧?畢竟說起來,您也是孫先生的得意門生,應該跟著孫先生的腳步走才對,而且軍zf也為您留了元帥和總裁的職務,誠意十足,若是您能與孫先生聯手,乃是珠聯璧合,問鼎天下又有何難!”
拉關係,套近乎,還有別的套路嗎?
袁兆龍選一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沙發上,說道:“軍zf給袁某留一個元帥的職務,是看得起袁某,袁某感激不盡,隻不過,話說迴來,把一切都還原到根本上來說,所謂護法運動,護的是哪門子法?臨時約法的存在理論上來說的確能夠對北洋的權力形成一定程度的製約。
理論畢竟是理論,和實際仍有差距。袁某是一個革命者不假,想當年,革命第一槍便是袁某打響的,誰都不能質疑我對革命的純潔性!
但是現在的袁某,不僅是一個革命者,另外還多了一層身份,我也是一個軍閥,你們口中的萬惡之源,應該也算我一個。袁某不認為以現在的軍zf實力能夠抗衡北洋,也不認為軍zf的內部是一條心。”
革命黨代表眉頭一皺,說道:“怎地,聽大司令的意思是在懷疑我們隊伍的牢靠性,我們都是革命的隊伍,一心一意為了革命事業而奮鬥,甚至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大司令你怎麽能這麽說話呢!”
代表感覺受到了侮辱一樣。袁兆龍搖搖頭,臉上掛著笑容,不可否置的語氣說道:“這年頭,人心叵測,袁某能夠活到今天,全憑著自己的判斷和直覺,袁某對此深信不疑,而直覺告訴我,來自內部的分歧和矛盾,遠比北洋更可怕,袁某從來不喜歡將後背交給信不過的人。”
袁兆龍直接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免得他們再來煩自己,沒完沒了。
“既然大司令是這種態度,那我們就告辭了,若是孫先生知道了的話,相信他會很遺憾的。告辭。”
二位革命黨代表一臉的憤怒之情,滿以為憑著袁兆龍與孫先生的交情,拉攏他加入護法軍的隊伍裏,一點問題都沒有,可誰知,袁兆龍這廝竟然給拒絕了!
貪生畏死之徒!
二人起身離開。
“站住。”袁兆龍冰冷不帶情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二人停住腳步。
“在別的地方我管不到,在湖北,不管是北洋還是革命黨,都要乖乖的,若是做出讓我不開心的事情來的話,那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好自為之,送客!”
兩個人咽了口唾沫,這是威脅,也可以說是一種警告。
二人不約而同的加快了腳步離開,袁兆龍不是個善茬,說得出做得到,看來在湖北煽動老百姓起義護法一事要往後緩緩了……
“校長,我看還是把他們都抓起來比較好,萬一挑動老百姓鬧事,那就不太合適了。”孫德祥提議道。
作為軍校出來的學生長官,並沒有真正深切的接觸過革命黨灌輸的理念,所以學生們對革命黨的認同感並不強烈。
換言之,學生兵們才是袁兆龍真正的嫡係部隊。
因為不認可革命黨,所以孫德祥說話並不客氣。
袁兆龍搖搖頭。“就憑他們這幾塊料,還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不必理會,隻要他們動作別太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了。”
革命黨的小打小鬧,袁兆龍不在乎,也不放在眼裏,在他眼裏,段祺瑞的後手以及桂係、滇係下一步的軍事部署更重要。
倘若皖係一旦擊敗護法聯軍,從四川到湖南再到雲貴,就徹底的形成了一個針對湖北的包圍圈,如同甕中之鱉一樣。袁兆龍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起碼得保證唐繼堯和陸榮廷不能被段祺瑞吃掉,維持住現有平衡局麵。
還有四川,也很重要,不能輕易的就此放手,皖係借口進軍四川牽製滇軍,但皖係部隊滯留在四川境內,不管會不會對湖北用兵,潛在的威脅已經產生,這讓視四川為後院的袁兆龍心中警鈴大作。
將鄭少成派去了四川,聯合四川境內扶持起來的劉湘、劉文輝等軍閥,組織起反皖係聯盟。
絕不能讓皖係趁機在四川紮根,這對袁兆龍來講,極為不利。
“校長,您還是很在乎護法運動呀。”
孫德祥看得出來,袁兆龍嘴上說的不插手、不插手,但心裏看的比誰都緊,不出意外的話,鄂軍早晚都要介入這場衝突中來。
袁兆龍沒有否認,微笑道:“天下之局,殊途同歸,你我豈有能置身之外之理,隻是欠缺一個合適的時機罷了。”
袁兆龍肯定不會坐視不理,隻不過,他在等,因為他知道,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故事發生,再等一段時間看看……
鄂軍雖說沒有直接參與進護法戰爭中來,但這場風暴席卷大半個**,鄂軍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陳兵川鄂邊境,隨時準備向四川行動,而在湖北東部,鄂軍也有大批部隊正在集結中。
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裏,如此熱鬧的氛圍,怎麽能少的了袁兆龍的身影呢!
傅良佐將戰場的情況匯報給了段祺瑞,段祺瑞也查清楚了,正是馮國璋這個老鬼私下裏挑唆範國璋和王汝賢消極避戰的!
都到這個時候了,馮國璋這廝居然還沒打消和平解決這個念頭,段祺瑞對馮國璋的固執也是頗為無語,一個武官出身的*統,總想著用文人的那套來解決問題,張冠李戴,有個屁用!
這又不是和平年代!說實話,馮國璋真心的不希望這麽打下去,對誰都不好,這才打了多久的時間,馮國璋在*統府的辦公室中仿佛就能聽見湘潭老百姓的痛苦哀嚎聲,以及背井離鄉的落寞淚水……
從一個軍事從業者的角度而言,袁兆龍不看好護法軍以及軍zf的未來,也不屑於同桂係、滇係合作,更不想被他們倆合夥利用。
代表又說道:“袁大司令,全國各地都在鬧護法運動,唯獨湖北安安靜靜,這就不太好了吧?畢竟說起來,您也是孫先生的得意門生,應該跟著孫先生的腳步走才對,而且軍zf也為您留了元帥和總裁的職務,誠意十足,若是您能與孫先生聯手,乃是珠聯璧合,問鼎天下又有何難!”
拉關係,套近乎,還有別的套路嗎?
袁兆龍選一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沙發上,說道:“軍zf給袁某留一個元帥的職務,是看得起袁某,袁某感激不盡,隻不過,話說迴來,把一切都還原到根本上來說,所謂護法運動,護的是哪門子法?臨時約法的存在理論上來說的確能夠對北洋的權力形成一定程度的製約。
理論畢竟是理論,和實際仍有差距。袁某是一個革命者不假,想當年,革命第一槍便是袁某打響的,誰都不能質疑我對革命的純潔性!
但是現在的袁某,不僅是一個革命者,另外還多了一層身份,我也是一個軍閥,你們口中的萬惡之源,應該也算我一個。袁某不認為以現在的軍zf實力能夠抗衡北洋,也不認為軍zf的內部是一條心。”
革命黨代表眉頭一皺,說道:“怎地,聽大司令的意思是在懷疑我們隊伍的牢靠性,我們都是革命的隊伍,一心一意為了革命事業而奮鬥,甚至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大司令你怎麽能這麽說話呢!”
代表感覺受到了侮辱一樣。袁兆龍搖搖頭,臉上掛著笑容,不可否置的語氣說道:“這年頭,人心叵測,袁某能夠活到今天,全憑著自己的判斷和直覺,袁某對此深信不疑,而直覺告訴我,來自內部的分歧和矛盾,遠比北洋更可怕,袁某從來不喜歡將後背交給信不過的人。”
袁兆龍直接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免得他們再來煩自己,沒完沒了。
“既然大司令是這種態度,那我們就告辭了,若是孫先生知道了的話,相信他會很遺憾的。告辭。”
二位革命黨代表一臉的憤怒之情,滿以為憑著袁兆龍與孫先生的交情,拉攏他加入護法軍的隊伍裏,一點問題都沒有,可誰知,袁兆龍這廝竟然給拒絕了!
貪生畏死之徒!
二人起身離開。
“站住。”袁兆龍冰冷不帶情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二人停住腳步。
“在別的地方我管不到,在湖北,不管是北洋還是革命黨,都要乖乖的,若是做出讓我不開心的事情來的話,那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好自為之,送客!”
兩個人咽了口唾沫,這是威脅,也可以說是一種警告。
二人不約而同的加快了腳步離開,袁兆龍不是個善茬,說得出做得到,看來在湖北煽動老百姓起義護法一事要往後緩緩了……
“校長,我看還是把他們都抓起來比較好,萬一挑動老百姓鬧事,那就不太合適了。”孫德祥提議道。
作為軍校出來的學生長官,並沒有真正深切的接觸過革命黨灌輸的理念,所以學生們對革命黨的認同感並不強烈。
換言之,學生兵們才是袁兆龍真正的嫡係部隊。
因為不認可革命黨,所以孫德祥說話並不客氣。
袁兆龍搖搖頭。“就憑他們這幾塊料,還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不必理會,隻要他們動作別太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了。”
革命黨的小打小鬧,袁兆龍不在乎,也不放在眼裏,在他眼裏,段祺瑞的後手以及桂係、滇係下一步的軍事部署更重要。
倘若皖係一旦擊敗護法聯軍,從四川到湖南再到雲貴,就徹底的形成了一個針對湖北的包圍圈,如同甕中之鱉一樣。袁兆龍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起碼得保證唐繼堯和陸榮廷不能被段祺瑞吃掉,維持住現有平衡局麵。
還有四川,也很重要,不能輕易的就此放手,皖係借口進軍四川牽製滇軍,但皖係部隊滯留在四川境內,不管會不會對湖北用兵,潛在的威脅已經產生,這讓視四川為後院的袁兆龍心中警鈴大作。
將鄭少成派去了四川,聯合四川境內扶持起來的劉湘、劉文輝等軍閥,組織起反皖係聯盟。
絕不能讓皖係趁機在四川紮根,這對袁兆龍來講,極為不利。
“校長,您還是很在乎護法運動呀。”
孫德祥看得出來,袁兆龍嘴上說的不插手、不插手,但心裏看的比誰都緊,不出意外的話,鄂軍早晚都要介入這場衝突中來。
袁兆龍沒有否認,微笑道:“天下之局,殊途同歸,你我豈有能置身之外之理,隻是欠缺一個合適的時機罷了。”
袁兆龍肯定不會坐視不理,隻不過,他在等,因為他知道,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故事發生,再等一段時間看看……
鄂軍雖說沒有直接參與進護法戰爭中來,但這場風暴席卷大半個**,鄂軍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陳兵川鄂邊境,隨時準備向四川行動,而在湖北東部,鄂軍也有大批部隊正在集結中。
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裏,如此熱鬧的氛圍,怎麽能少的了袁兆龍的身影呢!
傅良佐將戰場的情況匯報給了段祺瑞,段祺瑞也查清楚了,正是馮國璋這個老鬼私下裏挑唆範國璋和王汝賢消極避戰的!
都到這個時候了,馮國璋這廝居然還沒打消和平解決這個念頭,段祺瑞對馮國璋的固執也是頗為無語,一個武官出身的*統,總想著用文人的那套來解決問題,張冠李戴,有個屁用!
這又不是和平年代!說實話,馮國璋真心的不希望這麽打下去,對誰都不好,這才打了多久的時間,馮國璋在*統府的辦公室中仿佛就能聽見湘潭老百姓的痛苦哀嚎聲,以及背井離鄉的落寞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