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第一次威脅
“袁司令,別來無恙。”
這不是張勳同袁兆龍之間的第一次會麵,卻是他們兩個之間第一次迴話。
張勳為人心氣神高,眼珠子長在腦瓜頂上,誰都看不上,就連馮國璋和段祺瑞之流都不放在眼中,五年的時間裏,見袁兆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張勳從未正眼瞧過他,像樣的聊天更不可能了。
張勳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到最後,居然是這個他從未瞧得上的家夥將他逼上了絕境,兵臨城下,耀武揚威……
袁兆龍走進來的一瞬間,恍惚裏仿佛看見了袁**向他走來,一樣的自信,身上洋溢著一股威風的氣質,步步生威,給人一種天生上位者的感覺。
這種感覺張勳隻在袁**的身上感受過,心裏也在犯嘀咕,怎麽姓袁的都出些能人,如此相似的氣質,難不成袁兆龍這家夥真的是袁**的私生子?
還別說,袁**這麽些個兒子,沒一個具備袁**一半本領的繼承人,反而是這個同姓不同族的袁兆龍整體各項指標最接近袁**。
張勳打定主意,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好好查查這個袁兆龍的來曆……
“張大帥,久仰大名。”
袁兆龍客氣一句,堂而皇之的坐在首座位置,那個原本屬於張勳的座位。麵對袁兆龍如此囂張的態度,張勳隻是眉毛挑了挑,再沒說別的。
受製於人,橫的怕更橫的,張勳在袁兆龍的麵前也隻能是忍氣吞聲的態度,沒辦法,誰讓人家的部隊在外麵等著呢。
袁兆龍在張勳的位置上坐定,把玩著一隻茶壺蓋,說道:“張大帥,最近整的動靜的確是有點兒大呀,改朝換代,袁某實在是搞不懂,張大帥,您老這是玩的哪一出兒?”
張勳轉身看著袁兆龍,雙手一拱拳。“我張勳是個粗人,因大清恩澤才有我張勳的今天,我是一個念舊情的人,國家傾覆,臣子當以盡忠護國!”
“嗬嗬,好一個大清忠臣!”袁兆龍冷笑道:“敢問張大帥,您這個大清朝的忠臣,在清帝宣布退位的時候,您在哪兒?為何不力拚到最後盡忠殉國,博一個忠臣美名?反而轉過頭來支持袁**做*統,做皇帝,僅僅留根辮子就能證明你是個忠臣嗎?忠臣這倆字啥時候這麽不值錢了呢?”
可笑的忠臣,原來張勳學的是吳三桂……
張勳辯解道:“這叫隱忍!小不忍則亂大謀,我隱忍這麽些年,隻為等一個機會!”
袁兆龍放下茶壺蓋,頗為玩味的看著張勳,說道:“好一個小不忍亂大謀,張大帥覺得您老等了這麽些年,有了r*人撐腰,就能複辟滿清嗎?這個時期是一個好時候嗎?天時地利人和,敢問張大帥又占到了哪一樣?僅憑滿清的這幫遺老遺少又能幫你多久?且不說,段祺瑞的部隊還沒到,就袁某在北京城外部署的這一萬兩千鄂軍,您老又有幾分把握全身而退?”
這些個問題張勳一個也迴答不上來,張勳縱橫疆場數十年,大仗小仗不計其數,有過暢快淋漓的勝仗,也有狼狽收兵的敗仗,張勳的軍事直覺告訴他,同鄂軍開戰,一成勝算也沒有。
從老百姓的支持角度,以及部隊的裝備實力,甚至是後勤補給,再到戰鬥人員的軍事素養,全敗……
要是擱在別人身上,暴脾氣的張勳早就跟他玩命了!
但這個袁兆龍不行,看似人畜無害,一臉的陽光微笑,min國翩翩美公子,實則一肚子壞水,算一算這麽多年發生的大事,哪件事的背後沒有這個家夥插手!
這個缺德玩意兒,哪兒出事哪兒就有他!如同一個掃把星一樣,麻煩找到了自己的頭上。張勳壓製著心頭的火氣,心裏頭安慰自己別衝動,有話好好說,這主兒惹不起……
既然不能同他開戰,就要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來解決矛盾衝突。
張勳心道,若是將袁兆龍拉攏到自己這邊的隊伍,那複辟的大業豈不是又多了一成勝算,他們兩個聯手,就算是段祺瑞也要忌憚三分。
張勳決定換一個角度“開導”袁兆龍。“袁老弟,實話告訴你,複辟之事雖然是我一力而為之,但你想一下,加入我們,複辟大清,找洋人支持配合,恢複大清在**的主導地位,你我便是大清複國首功之臣!皇帝年幼,什麽都不懂,載灃之流亦是庸才,朝政定然會落在我等功臣手中,所以,天下大權肯定會掌握在我們這裏!我們說了算!老弟,若是加入我們,同我一起,力保大清,我張勳承諾,將來奪取大權之後,必與你共治天下!”
張勳拋出了自己認為最豐厚的誘惑條件,以功勳之名行天下之權,這才是張勳真正的目的,所謂的光複大清國,隻是他奪權的一個幌子而已。
聽了張勳的條件,袁兆龍哈哈大笑,笑的張勳無所適從,樂完之後,袁兆龍臉上掛著笑容說道:“哈哈哈,張大帥,您老是不是上了年紀,腦子也不太清楚了,忘了一件事,六年前打響反清第一槍的可是我呀!”
“哎呀!”張旭懊惱的想拍腦袋,咋還忘了這一茬了呢!
收斂起笑容,換一副嚴肅的態度,袁兆龍不想再同張勳墨跡,一拍桌子,似笑非笑,陰晴不定。“張大帥,實話告訴你,袁某這次起兵,正是衝著你來的!張勳,你悍然複辟滿清,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的挑釁民主社會!開倒車!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險惡行徑,乃是否定了革命成果!不僅是袁某一個人不答應!四萬萬老百姓也不答應!放棄複辟,繳械投降,撤出北京,這是你唯一的選擇!
同時,也不妨告訴你,這是袁某給你的警告!如若繼續一意孤行,別怪袁某不客氣!
城外之師攻破北京城,不廢吹灰之力!
若是你覺得你的所謂的辮子部隊有一戰之力的話,不妨可以試試,拉開架勢,較量較量!”
“袁司令,別來無恙。”
這不是張勳同袁兆龍之間的第一次會麵,卻是他們兩個之間第一次迴話。
張勳為人心氣神高,眼珠子長在腦瓜頂上,誰都看不上,就連馮國璋和段祺瑞之流都不放在眼中,五年的時間裏,見袁兆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張勳從未正眼瞧過他,像樣的聊天更不可能了。
張勳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到最後,居然是這個他從未瞧得上的家夥將他逼上了絕境,兵臨城下,耀武揚威……
袁兆龍走進來的一瞬間,恍惚裏仿佛看見了袁**向他走來,一樣的自信,身上洋溢著一股威風的氣質,步步生威,給人一種天生上位者的感覺。
這種感覺張勳隻在袁**的身上感受過,心裏也在犯嘀咕,怎麽姓袁的都出些能人,如此相似的氣質,難不成袁兆龍這家夥真的是袁**的私生子?
還別說,袁**這麽些個兒子,沒一個具備袁**一半本領的繼承人,反而是這個同姓不同族的袁兆龍整體各項指標最接近袁**。
張勳打定主意,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好好查查這個袁兆龍的來曆……
“張大帥,久仰大名。”
袁兆龍客氣一句,堂而皇之的坐在首座位置,那個原本屬於張勳的座位。麵對袁兆龍如此囂張的態度,張勳隻是眉毛挑了挑,再沒說別的。
受製於人,橫的怕更橫的,張勳在袁兆龍的麵前也隻能是忍氣吞聲的態度,沒辦法,誰讓人家的部隊在外麵等著呢。
袁兆龍在張勳的位置上坐定,把玩著一隻茶壺蓋,說道:“張大帥,最近整的動靜的確是有點兒大呀,改朝換代,袁某實在是搞不懂,張大帥,您老這是玩的哪一出兒?”
張勳轉身看著袁兆龍,雙手一拱拳。“我張勳是個粗人,因大清恩澤才有我張勳的今天,我是一個念舊情的人,國家傾覆,臣子當以盡忠護國!”
“嗬嗬,好一個大清忠臣!”袁兆龍冷笑道:“敢問張大帥,您這個大清朝的忠臣,在清帝宣布退位的時候,您在哪兒?為何不力拚到最後盡忠殉國,博一個忠臣美名?反而轉過頭來支持袁**做*統,做皇帝,僅僅留根辮子就能證明你是個忠臣嗎?忠臣這倆字啥時候這麽不值錢了呢?”
可笑的忠臣,原來張勳學的是吳三桂……
張勳辯解道:“這叫隱忍!小不忍則亂大謀,我隱忍這麽些年,隻為等一個機會!”
袁兆龍放下茶壺蓋,頗為玩味的看著張勳,說道:“好一個小不忍亂大謀,張大帥覺得您老等了這麽些年,有了r*人撐腰,就能複辟滿清嗎?這個時期是一個好時候嗎?天時地利人和,敢問張大帥又占到了哪一樣?僅憑滿清的這幫遺老遺少又能幫你多久?且不說,段祺瑞的部隊還沒到,就袁某在北京城外部署的這一萬兩千鄂軍,您老又有幾分把握全身而退?”
這些個問題張勳一個也迴答不上來,張勳縱橫疆場數十年,大仗小仗不計其數,有過暢快淋漓的勝仗,也有狼狽收兵的敗仗,張勳的軍事直覺告訴他,同鄂軍開戰,一成勝算也沒有。
從老百姓的支持角度,以及部隊的裝備實力,甚至是後勤補給,再到戰鬥人員的軍事素養,全敗……
要是擱在別人身上,暴脾氣的張勳早就跟他玩命了!
但這個袁兆龍不行,看似人畜無害,一臉的陽光微笑,min國翩翩美公子,實則一肚子壞水,算一算這麽多年發生的大事,哪件事的背後沒有這個家夥插手!
這個缺德玩意兒,哪兒出事哪兒就有他!如同一個掃把星一樣,麻煩找到了自己的頭上。張勳壓製著心頭的火氣,心裏頭安慰自己別衝動,有話好好說,這主兒惹不起……
既然不能同他開戰,就要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來解決矛盾衝突。
張勳心道,若是將袁兆龍拉攏到自己這邊的隊伍,那複辟的大業豈不是又多了一成勝算,他們兩個聯手,就算是段祺瑞也要忌憚三分。
張勳決定換一個角度“開導”袁兆龍。“袁老弟,實話告訴你,複辟之事雖然是我一力而為之,但你想一下,加入我們,複辟大清,找洋人支持配合,恢複大清在**的主導地位,你我便是大清複國首功之臣!皇帝年幼,什麽都不懂,載灃之流亦是庸才,朝政定然會落在我等功臣手中,所以,天下大權肯定會掌握在我們這裏!我們說了算!老弟,若是加入我們,同我一起,力保大清,我張勳承諾,將來奪取大權之後,必與你共治天下!”
張勳拋出了自己認為最豐厚的誘惑條件,以功勳之名行天下之權,這才是張勳真正的目的,所謂的光複大清國,隻是他奪權的一個幌子而已。
聽了張勳的條件,袁兆龍哈哈大笑,笑的張勳無所適從,樂完之後,袁兆龍臉上掛著笑容說道:“哈哈哈,張大帥,您老是不是上了年紀,腦子也不太清楚了,忘了一件事,六年前打響反清第一槍的可是我呀!”
“哎呀!”張旭懊惱的想拍腦袋,咋還忘了這一茬了呢!
收斂起笑容,換一副嚴肅的態度,袁兆龍不想再同張勳墨跡,一拍桌子,似笑非笑,陰晴不定。“張大帥,實話告訴你,袁某這次起兵,正是衝著你來的!張勳,你悍然複辟滿清,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的挑釁民主社會!開倒車!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險惡行徑,乃是否定了革命成果!不僅是袁某一個人不答應!四萬萬老百姓也不答應!放棄複辟,繳械投降,撤出北京,這是你唯一的選擇!
同時,也不妨告訴你,這是袁某給你的警告!如若繼續一意孤行,別怪袁某不客氣!
城外之師攻破北京城,不廢吹灰之力!
若是你覺得你的所謂的辮子部隊有一戰之力的話,不妨可以試試,拉開架勢,較量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