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覺醒
你看看,蔡成勳本來是想做一個不說話的沉默者,讓他發言說幾句心裏話,結果又被陳光遠這麽懟一頓。
蔡成勳氣的不行。
他所說的都是事實,袁兆龍向德國宣戰,從宏觀角度出發,的確是**幾十年來第一次正式向西方列強發起挑戰,且不說最後結果勝負如何,但這是**人第一次發起的收複主權之戰!
喚醒了國人麻木已久的國家主權意識,讓更多的**人知道不管是青島也好、還是香港也罷,都曾經是**人的地盤,**人的土地,洋人才屬於是外來者,**收複主權不過是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罷了。
袁兆龍發起青島之戰或許是出於私心,可行為上卻是維護華*主權完整大義之舉,如果此戰能以勝利告終,順利收複青島,那麽袁兆龍的影響和影響力將會被捧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雖說最後的結局有點虎頭蛇尾的味道,袁兆龍繼革命成功第一人之後,又多了一個第一次,min國收複主權第一人。
所以說,拋去個人恩怨,蔡成勳還是希望鄂軍能夠打贏青島之戰,為國人長長臉。
蔡成勳有點討厭陳光遠,動不動就拿袁**的命令說事,倘若這個大*統真的視你為自己人的話,何至於你小子被袁兆龍吊打的時候不管不問了!
“行了,少說兩句,讓你們過來,不是吵架鬥嘴,也不是討論批判袁兆龍來的。”
馮國璋適時的打住了這個話題,越說越離譜,三句話離不開袁兆龍,別忘了,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是段祺瑞!
分清楚主次最重要。
不過說起來,袁兆龍的經曆確實是要比段祺瑞熱鬧的多,段祺瑞來來迴迴的就幹那麽幾件事,在各地軍隊裏安插自己的心腹,擴張勢力範圍,拉攏議員們站隊,總而言之,相當無趣。
反觀袁兆龍,又是從北京城虎口脫險,又是和英國佬拜把子,又是和德國人幹仗,相當熱鬧。
本來是想商討一下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裏要怎樣對付急劇擴張的段祺瑞勢力,思來想去,不料,馮國璋的腦海裏擠滿了袁兆龍的身影。
還是聊聊他更有意思,同時馮國璋心裏也有疑問需要有人給他解答。
馮國璋看著忠誠於他的這幫將領們,個個都是獨當一麵的長官,最差的也是個旅長級別,隨便一個人統兵出去,也能橫掃一片,當真是猛將如雲!
馮國璋問道:“你們覺得這鄂軍戰力究竟如何?”
馮國璋一問,陳光遠習慣性的需要開啟嘲諷吐槽模式,卻被馮國璋銳利兇狠的目光刺了一下,老實閉嘴,不再多言語。
馮國璋想聽的是實話,而不是酸溜溜的廢話!
如此一問,眾將沉默,有的人對鄂軍不甚了解,有的人是在思索還如何評價鄂軍這支奇葩的部隊。
蔡成勳也想點評兩句,可他想了想,想當年湖北之戰,尚未正式開戰,他的部隊被袁兆龍親自帶著突擊隊襲擊滲透,在指揮部裏將自己俘虜,沒有經過正式的交手便宣告戰敗,因此,他對袁兆龍性格的評價有兩句話:陰險狡猾,不按常理出牌!
後來,戰爭結束之後,袁兆龍又把他給放了,還贈送了一筆盤纏,從這一點來看,袁兆龍又是一個好人。
至於戰術指揮,作戰能力,蔡成勳了解的還真不多,不敢輕易做出客觀的判斷。
曹錕沉默片刻,沉吟道:“袁兆龍這個人嗎,說他會打仗,本事也不過如此,但說他不會打仗,凡是他指揮的每一次戰役都能勝利。三年前和咱們交手之時,鄂軍叫革命軍,當時的革命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實打實的,湖北新軍的二流部隊!
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樣一群二流部隊,我精銳的北洋第四鎮的官兵們愣是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曹錕給袁兆龍做評價總結比較合適,因為辛亥年那場改變**命運的革命戰爭中,他也隨著馮國璋參加了武漢之戰,而且還是他指揮著部隊打進了漢口城中。
也是僅有的幾個麵對鄂軍沒吃過敗仗的將軍之一,雖說沒有與袁兆龍直接對戰,但根據袁兆龍部隊的氣質和戰鬥意識也能推斷的出他的個人性格。
馮國璋點頭,讚同曹錕的說法,因為在他看來,他也認為袁兆龍打仗的本領的確不行,可他有個本事,能輕而易舉的煽動起士兵們的情緒,喚醒鬥誌,使之能夠以高昂的姿態迎接每一場戰鬥。
較之前麵這些位將軍,比較年輕一點的孫傳芳打算說兩句話,剛及三十歲的孫傳芳是曹錕意外發現的人才,能文能武,頗具大將之風。
惜才愛才的曹錕一手將其提拔上來,從團長坐到了現在少將旅長的位置。
瘦削的臉型,時髦的北洋標誌性光頭發型,孫傳芳已經成了曹錕的左膀右臂,倘若沒有袁兆龍這個更年輕成才更快的妖孽存在的話,無疑,孫傳芳可堪稱為年輕一代的翹楚。
“大元帥,卑職愚見,袁兆龍為人精明,高瞻遠見,能看到他人所看不到的地方,看的更長遠,並且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調整,這種能力可謂是當世罕見。
而且,他最厲害的則是用人,不管是何人,在他手下總歸成為可用之人,起碼到現在,他所重用的每一個人尚未有走眼之情況。”
“說得好。”
馮國璋欣賞這個叫孫傳芳的年輕人,他對這個年輕人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他是曹錕的人,曹錕既然重用他,看來是果真有過人之處。
但凡是四十歲以下二十歲以上,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相仿的將領,孫傳芳每一個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因為在他認為,他的未來不會僅限於此,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十年之內,北洋的天下將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十年的時間,袁**、馮國璋、曹錕等老一輩的前輩們都會老去,到那時,撐起北洋的將會是他們這一批中生代的年輕將領,那時候的他們正值壯年,**的命運將會把握在他們的手中!
所以,孫傳芳密切的關注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年派的佼佼者,袁兆龍!
孫傳芳有種預感,在將來的某一天裏,袁兆龍定然會成為他的最大對手!
你看看,蔡成勳本來是想做一個不說話的沉默者,讓他發言說幾句心裏話,結果又被陳光遠這麽懟一頓。
蔡成勳氣的不行。
他所說的都是事實,袁兆龍向德國宣戰,從宏觀角度出發,的確是**幾十年來第一次正式向西方列強發起挑戰,且不說最後結果勝負如何,但這是**人第一次發起的收複主權之戰!
喚醒了國人麻木已久的國家主權意識,讓更多的**人知道不管是青島也好、還是香港也罷,都曾經是**人的地盤,**人的土地,洋人才屬於是外來者,**收複主權不過是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罷了。
袁兆龍發起青島之戰或許是出於私心,可行為上卻是維護華*主權完整大義之舉,如果此戰能以勝利告終,順利收複青島,那麽袁兆龍的影響和影響力將會被捧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雖說最後的結局有點虎頭蛇尾的味道,袁兆龍繼革命成功第一人之後,又多了一個第一次,min國收複主權第一人。
所以說,拋去個人恩怨,蔡成勳還是希望鄂軍能夠打贏青島之戰,為國人長長臉。
蔡成勳有點討厭陳光遠,動不動就拿袁**的命令說事,倘若這個大*統真的視你為自己人的話,何至於你小子被袁兆龍吊打的時候不管不問了!
“行了,少說兩句,讓你們過來,不是吵架鬥嘴,也不是討論批判袁兆龍來的。”
馮國璋適時的打住了這個話題,越說越離譜,三句話離不開袁兆龍,別忘了,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是段祺瑞!
分清楚主次最重要。
不過說起來,袁兆龍的經曆確實是要比段祺瑞熱鬧的多,段祺瑞來來迴迴的就幹那麽幾件事,在各地軍隊裏安插自己的心腹,擴張勢力範圍,拉攏議員們站隊,總而言之,相當無趣。
反觀袁兆龍,又是從北京城虎口脫險,又是和英國佬拜把子,又是和德國人幹仗,相當熱鬧。
本來是想商討一下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裏要怎樣對付急劇擴張的段祺瑞勢力,思來想去,不料,馮國璋的腦海裏擠滿了袁兆龍的身影。
還是聊聊他更有意思,同時馮國璋心裏也有疑問需要有人給他解答。
馮國璋看著忠誠於他的這幫將領們,個個都是獨當一麵的長官,最差的也是個旅長級別,隨便一個人統兵出去,也能橫掃一片,當真是猛將如雲!
馮國璋問道:“你們覺得這鄂軍戰力究竟如何?”
馮國璋一問,陳光遠習慣性的需要開啟嘲諷吐槽模式,卻被馮國璋銳利兇狠的目光刺了一下,老實閉嘴,不再多言語。
馮國璋想聽的是實話,而不是酸溜溜的廢話!
如此一問,眾將沉默,有的人對鄂軍不甚了解,有的人是在思索還如何評價鄂軍這支奇葩的部隊。
蔡成勳也想點評兩句,可他想了想,想當年湖北之戰,尚未正式開戰,他的部隊被袁兆龍親自帶著突擊隊襲擊滲透,在指揮部裏將自己俘虜,沒有經過正式的交手便宣告戰敗,因此,他對袁兆龍性格的評價有兩句話:陰險狡猾,不按常理出牌!
後來,戰爭結束之後,袁兆龍又把他給放了,還贈送了一筆盤纏,從這一點來看,袁兆龍又是一個好人。
至於戰術指揮,作戰能力,蔡成勳了解的還真不多,不敢輕易做出客觀的判斷。
曹錕沉默片刻,沉吟道:“袁兆龍這個人嗎,說他會打仗,本事也不過如此,但說他不會打仗,凡是他指揮的每一次戰役都能勝利。三年前和咱們交手之時,鄂軍叫革命軍,當時的革命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實打實的,湖北新軍的二流部隊!
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樣一群二流部隊,我精銳的北洋第四鎮的官兵們愣是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曹錕給袁兆龍做評價總結比較合適,因為辛亥年那場改變**命運的革命戰爭中,他也隨著馮國璋參加了武漢之戰,而且還是他指揮著部隊打進了漢口城中。
也是僅有的幾個麵對鄂軍沒吃過敗仗的將軍之一,雖說沒有與袁兆龍直接對戰,但根據袁兆龍部隊的氣質和戰鬥意識也能推斷的出他的個人性格。
馮國璋點頭,讚同曹錕的說法,因為在他看來,他也認為袁兆龍打仗的本領的確不行,可他有個本事,能輕而易舉的煽動起士兵們的情緒,喚醒鬥誌,使之能夠以高昂的姿態迎接每一場戰鬥。
較之前麵這些位將軍,比較年輕一點的孫傳芳打算說兩句話,剛及三十歲的孫傳芳是曹錕意外發現的人才,能文能武,頗具大將之風。
惜才愛才的曹錕一手將其提拔上來,從團長坐到了現在少將旅長的位置。
瘦削的臉型,時髦的北洋標誌性光頭發型,孫傳芳已經成了曹錕的左膀右臂,倘若沒有袁兆龍這個更年輕成才更快的妖孽存在的話,無疑,孫傳芳可堪稱為年輕一代的翹楚。
“大元帥,卑職愚見,袁兆龍為人精明,高瞻遠見,能看到他人所看不到的地方,看的更長遠,並且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調整,這種能力可謂是當世罕見。
而且,他最厲害的則是用人,不管是何人,在他手下總歸成為可用之人,起碼到現在,他所重用的每一個人尚未有走眼之情況。”
“說得好。”
馮國璋欣賞這個叫孫傳芳的年輕人,他對這個年輕人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他是曹錕的人,曹錕既然重用他,看來是果真有過人之處。
但凡是四十歲以下二十歲以上,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相仿的將領,孫傳芳每一個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因為在他認為,他的未來不會僅限於此,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十年之內,北洋的天下將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十年的時間,袁**、馮國璋、曹錕等老一輩的前輩們都會老去,到那時,撐起北洋的將會是他們這一批中生代的年輕將領,那時候的他們正值壯年,**的命運將會把握在他們的手中!
所以,孫傳芳密切的關注每一個人,尤其是青年派的佼佼者,袁兆龍!
孫傳芳有種預感,在將來的某一天裏,袁兆龍定然會成為他的最大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