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火藥桶
18世紀60年代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使機器取代了手工勞動,工業時代正式來臨。
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壯大,加強了世界的聯係,工業革命發起國英國崛起為世界最強之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工業革命帶動了經濟的飛躍,經濟實力的壯大,帶動軍事力量的提升,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
從遠東到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從南非的好望角到北美的墨西哥灣,處處飄揚著英國人的米字旗,英國人駕駛著蒸汽動力的遠洋巨艦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奠定了殖民世界的霸主地位。
工業發展催促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的增長急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完成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們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搶奪資源,瓜分世界。形成了以英國為首,德國法國m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控製世界的局麵。依靠著在一次工業革命中取得最大的贏家,英國占據了領導世界的頭把交椅。日不落帝國的旗幟飄揚四大洋……
1840年,帶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英國人的軍隊首次在**的土地上登錄,洋槍、火炮、戰列艦,給了這個古老的國家沉痛一擊,讓這個國家閉著眼睛過日子的人民知道,原來東方巨龍雄踞世界的日子早已是過去式,現在稱雄世界的已經不再是**人。
無疑,第一次工業革命給**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內燃機的出現,再度將工業革命的熱潮掀到一個新的高度!
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m國、r*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正式進入了“電氣時代”。
幾塊磁鐵,幾根線圈,構成了封閉的電磁循環,發電機就這樣出現了,發電機的出現標誌著人類能夠控製大自然中的電這種神奇的東西,當電進入燈泡能夠使之發亮,標誌著人類能夠利用電造福人世。而燃燒油氣驅動的內燃機比燒煤的蒸汽機所造成的汙染更小,提供的動力更大,革新了新的生產技術,人類的工業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03年,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天空,萊特兄弟代表人類征服天空領域。電氣時代,德國人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麵,以德國為首的新興資本國家有了更強大更先進的工業技術作支持,邁開了向世界擴張的腳步,而擋在他們麵前的第一個對手就是憑借著一次工業革命發家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我們的技術更好,我們的科技更先進,我們的一切都要比英國佬要好,憑什麽要英國做世界的老大!憑什麽世界的資源要被他們占據!
以德國為主等不滿足現狀的國家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國向以英國為主的一次工業革命國家發起了挑戰,全方位的挑戰,牢牢坐穩世界第一的英國肯定不允許德國挑戰其地位。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成立同盟國,意欲向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抗衡,打破這個世界的均勢地位,重新瓜分世界。
相對的,英國人不甘示弱,拉攏其法國、沙皇俄國,成立協約國組織,聯手對抗同盟國。
英德之間的“一哥”地位之爭是兩派之爭的主旋律,一個是統治世界已久的大哥,一個是挑戰大哥的小弟。
法德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是由來已久,在普魯士時期,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拿破侖時期的榮光不在,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劍拔弩張,誰也不服誰。
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沙皇俄國向斯拉夫人種居多的巴爾幹半島急速擴張,同樣在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君合國奧匈帝國一邊對抗著擴張中的俄國,一邊私下裏鎮壓統治區內的斯拉夫人。
居住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而不滿奧匈帝國的壓迫,又在俄國人煽風點火下,躁動不安,試圖著脫離奧匈帝國而獨立。鎮壓與反鎮壓、自由與壓迫、獨立和解放、宗教問題、人種問題,各種問題縱橫交錯,複雜不已,巴爾幹半島成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之所以成為火藥桶,是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首先,土耳其海峽位於巴爾幹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對於俄國來說,土耳其海峽是俄國南部重要的生命線,如果土耳其海峽被敵對國封閉,俄國南部的對外聯係將被斷絕,黑海艦隊將成為甕中之鱉,生性好戰的俄國人不希望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對於俄國來說至關重要。巴爾幹北部的奧匈帝國危機重重,日益衰敗,被稱唿為:生活在熱兵器時代的中世紀國家。
麵對北方的德國、西邊的法國、東麵的俄國,奧匈帝國無力與任何一個國家對抗。
但作為紙麵力量堪稱為歐洲強國的奧匈帝國,擁有著七十萬平方公裏土地的歐洲大國,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麵積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誌帝國,居於第三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實力,自然不甘心與做一個中歐小國,東邊惹不起,西邊惹不起,北邊惹不起,但它的發展隻能往南方,將巴爾幹半島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俄國勢力的入侵會讓原本就比較示弱的奧匈帝國受到敵對國的三麵夾擊,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對於這個帝國來說也是生死攸關的。巴爾幹半島民族成分複雜,加上其原來的統治者奧斯曼帝國更加沒落,為兩大集團在巴爾幹的爭奪提供了便利。
兩國通過扶植和吞並巴爾幹各小國來達到其控製巴爾幹的目的,巴爾幹也成為歐洲矛盾之一。
於是乎,各方勢力爭奪糾纏之下的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一根拉出引線,待人點燃的炸藥包……
18世紀60年代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使機器取代了手工勞動,工業時代正式來臨。
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壯大,加強了世界的聯係,工業革命發起國英國崛起為世界最強之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工業革命帶動了經濟的飛躍,經濟實力的壯大,帶動軍事力量的提升,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
從遠東到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從南非的好望角到北美的墨西哥灣,處處飄揚著英國人的米字旗,英國人駕駛著蒸汽動力的遠洋巨艦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奠定了殖民世界的霸主地位。
工業發展催促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的增長急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完成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們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搶奪資源,瓜分世界。形成了以英國為首,德國法國m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控製世界的局麵。依靠著在一次工業革命中取得最大的贏家,英國占據了領導世界的頭把交椅。日不落帝國的旗幟飄揚四大洋……
1840年,帶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英國人的軍隊首次在**的土地上登錄,洋槍、火炮、戰列艦,給了這個古老的國家沉痛一擊,讓這個國家閉著眼睛過日子的人民知道,原來東方巨龍雄踞世界的日子早已是過去式,現在稱雄世界的已經不再是**人。
無疑,第一次工業革命給**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內燃機的出現,再度將工業革命的熱潮掀到一個新的高度!
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m國、r*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正式進入了“電氣時代”。
幾塊磁鐵,幾根線圈,構成了封閉的電磁循環,發電機就這樣出現了,發電機的出現標誌著人類能夠控製大自然中的電這種神奇的東西,當電進入燈泡能夠使之發亮,標誌著人類能夠利用電造福人世。而燃燒油氣驅動的內燃機比燒煤的蒸汽機所造成的汙染更小,提供的動力更大,革新了新的生產技術,人類的工業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03年,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天空,萊特兄弟代表人類征服天空領域。電氣時代,德國人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麵,以德國為首的新興資本國家有了更強大更先進的工業技術作支持,邁開了向世界擴張的腳步,而擋在他們麵前的第一個對手就是憑借著一次工業革命發家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我們的技術更好,我們的科技更先進,我們的一切都要比英國佬要好,憑什麽要英國做世界的老大!憑什麽世界的資源要被他們占據!
以德國為主等不滿足現狀的國家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國向以英國為主的一次工業革命國家發起了挑戰,全方位的挑戰,牢牢坐穩世界第一的英國肯定不允許德國挑戰其地位。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成立同盟國,意欲向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抗衡,打破這個世界的均勢地位,重新瓜分世界。
相對的,英國人不甘示弱,拉攏其法國、沙皇俄國,成立協約國組織,聯手對抗同盟國。
英德之間的“一哥”地位之爭是兩派之爭的主旋律,一個是統治世界已久的大哥,一個是挑戰大哥的小弟。
法德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是由來已久,在普魯士時期,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拿破侖時期的榮光不在,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劍拔弩張,誰也不服誰。
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沙皇俄國向斯拉夫人種居多的巴爾幹半島急速擴張,同樣在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君合國奧匈帝國一邊對抗著擴張中的俄國,一邊私下裏鎮壓統治區內的斯拉夫人。
居住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而不滿奧匈帝國的壓迫,又在俄國人煽風點火下,躁動不安,試圖著脫離奧匈帝國而獨立。鎮壓與反鎮壓、自由與壓迫、獨立和解放、宗教問題、人種問題,各種問題縱橫交錯,複雜不已,巴爾幹半島成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之所以成為火藥桶,是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首先,土耳其海峽位於巴爾幹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對於俄國來說,土耳其海峽是俄國南部重要的生命線,如果土耳其海峽被敵對國封閉,俄國南部的對外聯係將被斷絕,黑海艦隊將成為甕中之鱉,生性好戰的俄國人不希望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對於俄國來說至關重要。巴爾幹北部的奧匈帝國危機重重,日益衰敗,被稱唿為:生活在熱兵器時代的中世紀國家。
麵對北方的德國、西邊的法國、東麵的俄國,奧匈帝國無力與任何一個國家對抗。
但作為紙麵力量堪稱為歐洲強國的奧匈帝國,擁有著七十萬平方公裏土地的歐洲大國,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麵積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誌帝國,居於第三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實力,自然不甘心與做一個中歐小國,東邊惹不起,西邊惹不起,北邊惹不起,但它的發展隻能往南方,將巴爾幹半島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俄國勢力的入侵會讓原本就比較示弱的奧匈帝國受到敵對國的三麵夾擊,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對於這個帝國來說也是生死攸關的。巴爾幹半島民族成分複雜,加上其原來的統治者奧斯曼帝國更加沒落,為兩大集團在巴爾幹的爭奪提供了便利。
兩國通過扶植和吞並巴爾幹各小國來達到其控製巴爾幹的目的,巴爾幹也成為歐洲矛盾之一。
於是乎,各方勢力爭奪糾纏之下的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的火藥桶,一根拉出引線,待人點燃的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