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段祺瑞思想的動搖
“袁兆龍這人要比白朗威脅更甚,白朗再強,充其量不過隻是一群流寇土匪罷了,袁兆龍盤踞一方,其勢力在湖北已是根深蒂固,此人又是野心勃勃,與咱們不是一條心,等到他的勢力強大的時候,恐怕一個湖北就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了,真搞不懂大*統為何寧願留下這麽一個心腹大患。”陸建章說道。
段祺瑞搖搖頭,也是一臉的不甘心,三省聯軍圍剿白朗,實則真正目的是為剿滅袁兆龍而來,本來是想等白朗與鄂軍拚個兩敗俱傷,最好是有一路被消滅,可誰知鄂軍竟與白朗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又想直接動手,摟草打兔子,直接進攻袁兆龍,連其一起消滅,又是袁**的一紙禁令,迫使段祺瑞不得不取消這個計劃。
袁兆龍居然被袁**寵成了一個打不得、動不得、罵不得的“三不”將軍。
**名義上歸屬袁**統治,他是唯一的大*統。
可實際上**的土地分成四部分,一是西洋、東洋的列強們瓜分的租界區,二是民黨控製的部分省份,三是由北洋控製的大部分地盤,第四,也是最特殊的湖北,既不歸北洋直接統治,又不屬於民黨派係,革命黨出身的袁兆龍做著北洋的軍官,掌管著湖北,自成一派,除了他自己,沒人能調動鄂軍,除了袁**,沒人能指揮動他!
段祺瑞心裏煩悶不已,袁兆龍已經成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時不時的就在他的心口紮一紮。
“身穿同樣的軍裝,在同一麵旗幟下作戰,未必是同一夥人,袁兆龍與我們同床異夢,隻怕是早晚要對咱們出手,反戈一擊!與其養虎為患,不如趁這個機會幹掉他!先斬後奏,除去了這個隱患之後再向大*統匯報,生米煮成熟飯,等到時候,大*統也奈何不得。”陸建章建議道。
段祺瑞默然,他在想,為何自己會這麽討厭袁兆龍,隻是因為他不忠於北洋嗎?
現在的北洋還是曾經的那個北洋嗎?
當初從小站練兵走出來的士兵們如今也成了一個個手握雄兵的將軍司令,北洋也由最初的六鎮精銳在兩年內極速擴張成了幾十萬人,幾十個師的全國性部隊。
部隊越來越大,士兵也越來越多,軍官們的士兵們也都成了軍官,這就形成了小團體性的早期軍閥勢力,仿佛一夜間,**曆史又迴到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爭雄的時代。
段祺瑞也想過,可能他不喜歡袁兆龍的主要原因則是他脫離革命黨,加入北洋之後,更傾向於他的老對頭馮國璋,畢竟在袁兆龍心裏,和馮國璋交過手,如今化敵為友,和他比較親近些。
本來他與馮國璋之間的競爭是勢均力敵,而袁兆龍鄂軍的實力如此強悍,倘若是旗幟鮮明站在馮國璋那一邊,這將會是對自己形成一個極大的威脅,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段祺瑞之前還在心裏感慨袁**變了,變得自私了,可沒曾想到,變的不止袁**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學會了自私,為自己著想。
段祺瑞又搖搖頭,想的太多沒用的,頭疼,不如不想。
“鄂軍近來又有了動作,在宜城外穀口打了一場深夜伏擊戰,一戰殲滅接近兩千匪軍,但與此同時,鄂軍又將南漳主動放棄,這又是不知為何。袁兆龍這家夥從來都不是一個肯吃虧的主,這麽做肯定又不知道在算計著什麽,從你的第七師調一個團南下,開赴湖北,給我把白朗和袁兆龍都盯緊了,我倒是要看看,這個袁兆龍,倒底是想耍一個什麽把戲!”
在袁**的強行幹預阻止下,對袁兆龍一直抱有成見的段祺瑞這一次主動放棄了進攻湖北的計劃,使鄂軍避免了一次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段祺瑞準備要坐山觀虎鬥,即便是看熱鬧,也要順便探查鄂軍的真正戰鬥力,若是鄂軍贏了,三省聯軍就地解散,段祺瑞繼續迴北京做他的陸軍總長,接著暗地裏和馮國璋鬥法。
以後或許會改變對待袁兆龍的思路,從堅決反對不如改為拉攏利誘,把他爭取過來,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極大助力。
若是鄂軍輸了,一敗塗地,段祺瑞也不用管袁**的禁令了,都先滅了再說,等袁**追責也不怕,一支連匪軍流寇都製服不了的部隊,一個徒有虛名的善敗將軍又留有何用。
……
時間抹不去戰爭的痕跡,留在山穀中的討袁軍士兵們的屍體被兩個山民發現,附近的村民方才意識到原來那一天晚上的劈裏啪啦的響了一夜的聲音不是鞭炮聲而是槍炮聲,當地老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處理屍體。
等到第三天將最後一具屍體裝進草席子卷成的棺材之後,有關於討袁軍士兵在伏擊戰的陣亡人數出來了,共計:一千一百六十六人!
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總共才一千多一點,還逃掉了兩千多人,然而在這三天裏,迴歸襄陽軍營的逃兵們統共還沒有三百人,更多的人選擇了跑路,永遠的跑路,再也不當兵了,再也不和槍炮打交道了,再也不用把腦袋懸在褲腰帶上過日子了!
所以,在白朗討袁軍的傷亡名冊上是:兩千七百七十一人!
一場伏擊戰打掉了白朗三分之一的部隊,真的是元氣大傷,最令白朗惱火的是,自己的軍中居然出現了叛徒!首當其衝的被懷疑對象就是他最得心應手的好部下——張旭!
白朗寧可相信太陽打西邊出來,也不相信張旭會出賣自己,出賣討袁軍的弟兄們!
當天把張旭武器沒收,人給押下去,隻是氣頭上而已,說話難聽也是因為他太生氣,也沒真的想把張旭怎麽樣,隻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罷了,因為白朗打心裏還是願意相信張旭,相信張旭是他的好兄弟。
隻是張旭太過不尋常的遭遇的確是說不通,白朗將信將疑。
他想讓張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將那天晚上的經過說明白,然而張旭仍然是遮遮掩掩,不肯吐露實情,似乎是有難言之隱,這讓心裏本來信任他的白朗無法再堅持相信他。
又從其他的隨軍出征南漳的弟兄們問了問,從一個一直跟在張旭身邊的一個小兄弟的嘴裏得知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袁兆龍的親筆書信!
“袁兆龍這人要比白朗威脅更甚,白朗再強,充其量不過隻是一群流寇土匪罷了,袁兆龍盤踞一方,其勢力在湖北已是根深蒂固,此人又是野心勃勃,與咱們不是一條心,等到他的勢力強大的時候,恐怕一個湖北就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了,真搞不懂大*統為何寧願留下這麽一個心腹大患。”陸建章說道。
段祺瑞搖搖頭,也是一臉的不甘心,三省聯軍圍剿白朗,實則真正目的是為剿滅袁兆龍而來,本來是想等白朗與鄂軍拚個兩敗俱傷,最好是有一路被消滅,可誰知鄂軍竟與白朗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又想直接動手,摟草打兔子,直接進攻袁兆龍,連其一起消滅,又是袁**的一紙禁令,迫使段祺瑞不得不取消這個計劃。
袁兆龍居然被袁**寵成了一個打不得、動不得、罵不得的“三不”將軍。
**名義上歸屬袁**統治,他是唯一的大*統。
可實際上**的土地分成四部分,一是西洋、東洋的列強們瓜分的租界區,二是民黨控製的部分省份,三是由北洋控製的大部分地盤,第四,也是最特殊的湖北,既不歸北洋直接統治,又不屬於民黨派係,革命黨出身的袁兆龍做著北洋的軍官,掌管著湖北,自成一派,除了他自己,沒人能調動鄂軍,除了袁**,沒人能指揮動他!
段祺瑞心裏煩悶不已,袁兆龍已經成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時不時的就在他的心口紮一紮。
“身穿同樣的軍裝,在同一麵旗幟下作戰,未必是同一夥人,袁兆龍與我們同床異夢,隻怕是早晚要對咱們出手,反戈一擊!與其養虎為患,不如趁這個機會幹掉他!先斬後奏,除去了這個隱患之後再向大*統匯報,生米煮成熟飯,等到時候,大*統也奈何不得。”陸建章建議道。
段祺瑞默然,他在想,為何自己會這麽討厭袁兆龍,隻是因為他不忠於北洋嗎?
現在的北洋還是曾經的那個北洋嗎?
當初從小站練兵走出來的士兵們如今也成了一個個手握雄兵的將軍司令,北洋也由最初的六鎮精銳在兩年內極速擴張成了幾十萬人,幾十個師的全國性部隊。
部隊越來越大,士兵也越來越多,軍官們的士兵們也都成了軍官,這就形成了小團體性的早期軍閥勢力,仿佛一夜間,**曆史又迴到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爭雄的時代。
段祺瑞也想過,可能他不喜歡袁兆龍的主要原因則是他脫離革命黨,加入北洋之後,更傾向於他的老對頭馮國璋,畢竟在袁兆龍心裏,和馮國璋交過手,如今化敵為友,和他比較親近些。
本來他與馮國璋之間的競爭是勢均力敵,而袁兆龍鄂軍的實力如此強悍,倘若是旗幟鮮明站在馮國璋那一邊,這將會是對自己形成一個極大的威脅,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段祺瑞之前還在心裏感慨袁**變了,變得自私了,可沒曾想到,變的不止袁**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學會了自私,為自己著想。
段祺瑞又搖搖頭,想的太多沒用的,頭疼,不如不想。
“鄂軍近來又有了動作,在宜城外穀口打了一場深夜伏擊戰,一戰殲滅接近兩千匪軍,但與此同時,鄂軍又將南漳主動放棄,這又是不知為何。袁兆龍這家夥從來都不是一個肯吃虧的主,這麽做肯定又不知道在算計著什麽,從你的第七師調一個團南下,開赴湖北,給我把白朗和袁兆龍都盯緊了,我倒是要看看,這個袁兆龍,倒底是想耍一個什麽把戲!”
在袁**的強行幹預阻止下,對袁兆龍一直抱有成見的段祺瑞這一次主動放棄了進攻湖北的計劃,使鄂軍避免了一次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段祺瑞準備要坐山觀虎鬥,即便是看熱鬧,也要順便探查鄂軍的真正戰鬥力,若是鄂軍贏了,三省聯軍就地解散,段祺瑞繼續迴北京做他的陸軍總長,接著暗地裏和馮國璋鬥法。
以後或許會改變對待袁兆龍的思路,從堅決反對不如改為拉攏利誘,把他爭取過來,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極大助力。
若是鄂軍輸了,一敗塗地,段祺瑞也不用管袁**的禁令了,都先滅了再說,等袁**追責也不怕,一支連匪軍流寇都製服不了的部隊,一個徒有虛名的善敗將軍又留有何用。
……
時間抹不去戰爭的痕跡,留在山穀中的討袁軍士兵們的屍體被兩個山民發現,附近的村民方才意識到原來那一天晚上的劈裏啪啦的響了一夜的聲音不是鞭炮聲而是槍炮聲,當地老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處理屍體。
等到第三天將最後一具屍體裝進草席子卷成的棺材之後,有關於討袁軍士兵在伏擊戰的陣亡人數出來了,共計:一千一百六十六人!
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總共才一千多一點,還逃掉了兩千多人,然而在這三天裏,迴歸襄陽軍營的逃兵們統共還沒有三百人,更多的人選擇了跑路,永遠的跑路,再也不當兵了,再也不和槍炮打交道了,再也不用把腦袋懸在褲腰帶上過日子了!
所以,在白朗討袁軍的傷亡名冊上是:兩千七百七十一人!
一場伏擊戰打掉了白朗三分之一的部隊,真的是元氣大傷,最令白朗惱火的是,自己的軍中居然出現了叛徒!首當其衝的被懷疑對象就是他最得心應手的好部下——張旭!
白朗寧可相信太陽打西邊出來,也不相信張旭會出賣自己,出賣討袁軍的弟兄們!
當天把張旭武器沒收,人給押下去,隻是氣頭上而已,說話難聽也是因為他太生氣,也沒真的想把張旭怎麽樣,隻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罷了,因為白朗打心裏還是願意相信張旭,相信張旭是他的好兄弟。
隻是張旭太過不尋常的遭遇的確是說不通,白朗將信將疑。
他想讓張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將那天晚上的經過說明白,然而張旭仍然是遮遮掩掩,不肯吐露實情,似乎是有難言之隱,這讓心裏本來信任他的白朗無法再堅持相信他。
又從其他的隨軍出征南漳的弟兄們問了問,從一個一直跟在張旭身邊的一個小兄弟的嘴裏得知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袁兆龍的親筆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