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兆龍的展望


    作為川漢鐵路極為重要的中轉站,貫通南北,交通東西的漢口火車站被袁兆龍用炸藥給炸掉了,川漢鐵路整體癱瘓,連帶著數條經過漢口的鐵路幹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漢口城被馮國璋的一把大火燒成了廢墟,沒個三五年夠嗆緩的過來。


    武漢三鎮重工業工廠也被馮國璋破壞的差不多了,湖北軍zf的重建幾乎等同於從零開始,洋務運動幾十年的積累化為灰燼,一戰迴到三十年前,遭遇如此空前的損失,武漢三鎮幾乎失去了戰略意義。


    大都督黎元洪甚至提議將湖北軍zf整體遷出湖北,去湖南,畢竟武漢三鎮的重創太大,從頭發展的話,麻煩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個提議也得到了鄭少成等人的讚成,幾乎一致同意將zf遷出武漢,哪怕是不去湖南,遷往湖北別處也是可以的,不過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袁兆龍否決了這個提案,堅持將湖北軍zf留在武漢。


    原因無幾,一者,起義之初,袁兆龍一開始就將武昌起義的官軍們定義為湖北革命軍,一支地方性武裝部隊,自始至終沒有離開湖北一步。湖北有湖北革命軍,湖南有湖南革命軍,直隸的直隸革命軍,浙江、江蘇、上海的浙江滬革命聯軍,雖然共同打著革命旗號,隸屬於國民zf下轄,但各自為戰,自主性很強,國民zf的權威控製不住這些支革命隊伍。


    經過與馮國璋一戰後,袁兆龍敏銳的察覺到最強的北洋軍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勾心鬥角,隱患重重,儼然已經具備了早期軍閥雛形,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北洋的各個將領好比是一群猛虎,而袁**則是那個牽著繩子的馴獸人,老虎的本性天性就是獨來獨往,一山不容二虎,當這個馴獸人不在之後,失去了繩子控製的猛虎們必然會互相殘殺。


    而湖北革命軍與北洋第四鎮廝殺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距離湖北最近的湖南革命軍隻是象征性的派遣一標隊伍支援,其他各地革命軍愣是未發一兵一卒前來救援,這就有些令人心寒了。


    可想而知,一旦隊伍遷出湖北,另往他地,外來勢力不會得到歡迎,受到的阻力和壓力不比在湖北小,除非湖北革命軍與之合並,與其如此,倒不如留在湖北。


    二者,湖北此役雖然損失慘重,輕重工業遭受打擊,但並不是滅頂之災,其工業較之別處,基礎尚存,交通便利,比其他地區仍要強許多,比如漢陽製造廠,戰時期間,淪陷之前,大部分工人出逃,仍然能日產數千發彈藥,有力的支撐起革命軍戰鬥力。


    革命軍在撤退之前,將廠房內的大部分機器藏匿,或者帶走,因此受到的衝擊較小,重建起來也比較容易。各類技術型人員也都在武漢租界內,人盡所用,假以時日,東山再起並不困難。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非如此。


    工人們吃飯要錢、重建漢口基礎建築要錢、購買機器廠房要錢、軍餉要錢、招兵買馬要錢、戰後補助又是一大筆錢。


    然而此時此刻,湖北軍zf最缺的就是錢了,zf財政窮的叮當響,赤字相當嚴重,數百萬的缺口堵不上,眼瞅著軍餉都快發不出來了,有時候袁兆龍真想在自己辦公室裏供上一尊財神爺,燒上兩炷香,求求財神爺趕快下錢雨,緩解燃眉之急。


    zf現在急需外來資金注入,袁兆龍已經派人放出消息,用織布局、紡紗局、繅絲局做抵押尋求貸款,當天下午,英國大使主動上門派人送來的五百萬花旗銀行票據便送到了袁兆龍的辦公桌上,天下大局已定,局勢已然明朗,這個天下誰當家誰做主,顯而易見,嗅覺敏銳的史蒂夫表示不計前嫌,願意尋求各方麵與湖北zf合作,希望能夠得到川漢鐵路的經營權,共同開發川漢鐵路。


    合作是可以的,五百萬給的也不少,很誘人,湖北確實需要這筆錢,這筆錢到賬,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但袁兆龍依然保持了清醒的頭腦,直接拒絕了英國佬的要求,他還沒蠢到將主權經濟命脈讓給洋人把控的地步。這不叫雪中送炭,這叫渾水摸魚,和洋人談生意得長起三個心眼,說不準就掉坑裏去了。


    錢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了的,對經濟,袁兆龍的研究不深,將其放在一旁,交給黎元洪去打理,畢竟他的人脈廣,認識的名流多,道兒熟。袁兆龍這幾天一直都在忙其他的事情,坐著汽車四處跑,走遍了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在湖北的興辦的幾家新式學校演講募兵,以及從軍中挑選出的具備潛力的士兵,搜羅人才。早在與北洋交手期間,深深感受到部隊之間的戰術配合以及單兵作戰能力差距,袁兆龍心生開辦軍事學院為軍隊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想法。在他重新迴到武昌城的那頭一個晚上就將此事提上日程,第二天便開始張羅這件事。


    在七天的時間裏,袁兆龍接見了幾乎所有的新式學堂裏的所有學生,向他們詳細介紹軍事學院的必要性,讓學生們知道,戰爭並不僅僅隻是扛著槍向前衝鋒這麽簡單。


    袁兆龍將興辦軍事學堂的事宜當成頭號大事來辦,做主將zf財政上為數不多的三十萬全部撥給了學校。軍隊乃是湖北軍zf之本,理應受到如此重視。何況區區三十萬也不夠幹別的,開個學校還是綽綽有餘的。


    袁兆龍將武昌的最大的一家學堂撤掉,原地址改成軍事學院。在**,西式的學堂尚不多見,軍事學堂更是罕見,北洋武備學堂算是軍官學校的鼻祖,馮國璋便是從這個學校畢業。在湖北,這還是頭一家正式的軍事學院。


    學院開課當天剪彩儀式上,四十八名士兵分兩排如同標杆一般威武的屹立在學院正門兩旁,精神抖擻。


    袁兆龍與黎元洪兩位湖北大佬共同出席揭牌儀式,揭下遮擋在牌匾上的紅布,一米寬兩米長的大匾上龍飛鳳舞的書寫著一行大字:湖北武威陸軍軍官學校。


    這行字由黎元洪親筆書寫。金黃色燙金大字在太陽下爍爍發光。湖北武威陸軍軍官學校正式成立,意味著湖北革命軍正式具備了自我培訓後備軍事人才的能力。


    為體現zf的重視,袁兆龍親自擔任校長。


    每兩年收一批,首批學生隻錄取了六十四人,人雖然不多,但每一個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才,如果將來這六十四人四年後順利畢業,再在部隊裏鍛煉三兩年,將來就至少多了六十四名標統級別以上的高級指揮官。


    這第一批學生奠定了未來十年的湖北革命軍的基礎。袁兆龍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雖然這六十四名年輕人臉上稚氣未脫,對以後的日子懵懵懂懂,但袁兆龍仿佛看見了十年之後,湖北革命軍的骨幹都將會從他們當中產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軍閥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尾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尾龍並收藏重生之軍閥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