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跟大喬、小喬成婚後,也就陪著她們迴了一趟皖城,去她們的老家。


    皖城東郊,溪流環繞,鬆竹掩映著一個村莊,正是大喬、小喬的父親橋蕤的莊園。在橋蕤故宅的後院有口古井,水清且深,二喬姐妹常在此梳妝打扮,修眉細細寫春山,鬆竹簫佩環,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


    魏延到了那口胭脂井,聞著井裏傳來的香氣,覺得傳言有誤,這不是脂粉的香氣,而是四周花粉的香氣,因為大喬、小喬根本不用脂粉來增添她們的秀色。


    而且,魏延也有一個被美女們寵壞的習慣,最看不得女人濃妝豔抹,誰敢頂著一個大濃妝出現在他的麵前,他必定讓侍女端來清水,親自給那個女人洗臉,這樣一來,沒有那個妻妾敢用脂粉,每個人都是素麵朝著他。


    魏延來到東漢,他剽竊了後世很多絕好的詩詞,有一首詞他卻萬萬剽竊不得,那便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特別是他迎娶了小喬之後,他隻能在心裏默念這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這個冬天,雖然下了幾場雪,但比起去年的冬天,明顯沒有那麽冷。


    魏延一臉愁容,因為他知道,冬天不冷,明年必將有大蝗災。


    蝗蟲過境寸草不生,大片莊稼顆粒無收,想到這裏,魏延都不寒而栗。


    他十分清楚,不論是大漢民眾還是魏軍,都十分依賴糧食,若是因為蝗蟲過境而糧食大幅度減產,就大大影響自己的戰略推進。


    現在看來,明年的蝗災已經不可避免。


    因為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幹燥的昆蟲,天氣幹旱,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麵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量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同時,在幹旱年份,河湖水麵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


    另一方麵,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自從十常侍之亂以後,整個北方都沒有下過什麽雨,播種穀子、小麥都是挑河裏的水來灌溉的,雨水和雪水不足,便給蝗蟲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環境,一旦蝗蟲的數量密集起來,便會造成蝗災,到時候便是遮天蔽日的蝗蟲,吞噬莊稼禾苗,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正因為蝗災如此破壞糧食生產,所以跟水災、旱災並列一起,為影響農業的三大災害。


    魏延依稀記得,曆史上東漢末年有過大蝗災,中原連續爆發大蝗災,這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蝗災造成糧食減產絕產,普遍發生人相食啖的慘劇,糧食昂貴到驚人的一斛穀麥數十萬錢。在更為嚴重的情況下,甚至金錢再多也無糧可糴。


    魏延派人請來韓浩來商談如何防止蝗害。


    韓浩這半年多得魏延青睞,自己又著實能幹,屯田兵團在他和石韜的經營下,紅紅火火,無論是糧食種植、畜牧養殖、礦產,都有飛速的發展,已然成了魏延爭霸天下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雖然其他諸侯都在仿效魏延做屯田,很明顯,他們已經落後了很多。


    韓浩在這半年多對魏延有了更深的了解,魏延一旦信任一個人,在那人的麵前就不拘小節,不端架子,韓浩從魏延對待自己的態度上完全看得出來,主公信任自己,因為魏延當時剛剛在將軍府後麵修煉武藝,出了一身大汗,沒有換衣服,沒有做什麽修飾,便大大咧咧地帶著韓浩進入將軍府前宅議事廳。


    魏延遞給韓浩一張紙,上麵是對去年雨水的統計,一整年十二個月下的雨還趕不上前年三個月的雨,幾乎可以說是全年幹旱,治下地區的民眾都是取河水、井水灌溉,有很多嚴重幹旱地區靠挖掘溝渠興修水利勉強把莊稼種上去,勉強能夠供應生活用水。


    韓浩瞥到議事廳裏麵有一大堆泥土,那泥土甚是幹裂,便問道:“主公,您可是擔心雨水缺少,影響今年莊稼收成?”


    魏延一臉凝重地搖搖頭說道:“最近一年我們興修了許多溝渠,灌溉得力,莊稼雖然沒有去年長得好,但也不會減產太多。我唯一憂慮的是,明年恐有蝗災!”


    韓浩大驚,將信將疑地道:“主公,現在才十二月份,您就能推斷出明年有蝗災?”


    魏延搓起一塊泥土遞給韓浩:“元嗣,你看,泥土如此幹燥,正是最適合蝗蟲繁衍的程度,俗話說久旱必蝗,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今年爆發蝗災,恐怕是必然的了。”


    韓浩一臉慚愧,這本來是他做典農中郎將必須要知道的事情,卻讓主公費心了。


    魏延一番話如同晴天霹靂,讓他瞬間驚醒,他知道今秋以來持續幹旱,沒有秋雨,冬雪隻下過細細的三兩場,遍布在田間、河岸土壤裏的蝗蟲卵都安然無恙地埋藏在那裏,再等五六個個月就會爆發,到時候遍地小麥都成了蝗蟲口中糧食。


    韓浩依稀記得,多年前中原大地久旱不雨,田地幹裂,到處出現成群的飛蝗,那蝗群飛過的時候,黑壓壓的一大片,連太陽都被遮沒了,蝗群落到哪裏,哪個地方的莊稼都被啃得精光,當時百姓愚昧無知,把蝗蟲當作神來膜拜,不敢殺死蝗蟲和蟲卵,隻祈求它離開自己的莊稼,或者把蝗蟲扔到別人的田地,致使蟲害越演越烈,百姓顆粒無收,當時的地方官不管百姓死活,照樣橫征暴斂,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所以張角打起黃巾的旗號,跟蝗災大有關係。


    魏延見韓浩的表情,知道他相信自己這番話,便欣然問道:“元嗣,你有什麽滅蝗良策?”


    韓浩稍微想了一下,便道:“首先是消除民眾的愚昧,那些升鬥小民都以為那鋪天蓋地而來的蝗蟲是蝗神,蝗災來了就是天降大災,百姓無能為力,他們不敢殺蝗蟲,隻是跪倒地上祈求蝗蟲離開自己的田地,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所以才釀成了數年前的大蝗災。


    現在蝗災尚未爆發,我們正好有時間來教化民眾,讓他們認識到蝗蟲不過是一般的蟲子而已,是可以殺,隻要眾誌成城,一起滅蝗,蝗蟲即便為害,也不會造成赤地千裏。”


    魏延點頭笑道:“元嗣,你說的不錯。


    昔日的神醫扁鵲曾說過,他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隻是在扁鵲家中被推崇備至。扁鵲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裏人都認為二哥隻是治小病很靈。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扁鵲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扁鵲聞天下。


    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可惜大多數人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事情嚴重到一塌糊塗的地步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韓浩笑道:“主公所言極是,我們就要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敢在蝗災爆發前,做好一切措施,應對蝗災的爆發。根據屬下這些年的經驗,既然蝗蟲是喜好幹燥土壤,那我們就再多興修水利,多行灌溉,爭取做到天氣雖旱但田地不燥。既然蝗蟲卵都藏在土裏麵,我們就對大量荒灘做墾荒種植,將蝗蟲卵翻出來,提前殺死它們。同時植樹造林,改變蝗蟲泛濫地區的天氣,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合場地,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精耕細作,深挖田間,以此來減少蝗蟲卵,這樣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蝗災。”


    魏延撫掌笑道:“元嗣,你這些措施都很好,你就把這些措施擬定成條文,要求各地官府積極宣揚,讓各地民眾從現在開始,積極著手去消除蝗蟲卵。”


    魏延又問道:“元嗣,這樣消除蝗蟲卵,並不足以殺死所有的蝗蟲卵,到時候還是會有大量蝗蟲繁育出來,危害莊稼,你們準備怎麽殺死這些蝗蟲?”


    韓浩稍微想了一下,答道:“《詩經》中‘秉畀炎火’之句,指的便是夜裏以火誘捕蝗蟲以消滅之。而在本朝,民間有漢代滅蝗有溝坎法,先在地頭、路旁挖溝,然後眾人一字排開,手拿樹枝、木棍之類的東西,揮舞呐喊,把蝗蟲趕進地頭的深溝裏去,再加土掩埋。”


    魏延輕輕搖搖頭道:“元嗣,用這個溝坎法埋下蝗蟲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這蝗蟲命非常硬朗,即便刀砍斧鑿未必致它死命,它本來便是從土裏鑽出來的,埋在土裏更不能損它性命,將它埋在土裏,過不多久,它又會重新禍害莊稼。”


    韓浩驚道:“主公,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笑道:“可以邊燒邊埋,將詩經上的做法跟溝坎法相結合,夜間在挖好的溝旁點上火堆,蝗蟲見光飛入火堆被燒死,再掃進溝中掩埋。蝗蟲喜歡幹燥,入水即死,也可把捕到的蝗蟲扔到水裏淹死,若是撲蝗,以早晨最好,早上蝗蟲翅上有露水,跳躍飛翔較差,捕捉起來比較容易。”


    韓浩聽魏延這樣一說,喜笑顏開,不住地點頭,他想找筆墨把這些記下來。


    魏延擺擺手,指指身後的秘書令小喬,小喬剛才已經飛快地把魏延的話語全都記了下來。


    魏延穿越前曾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他知道那時的人類滅蝗蟲,還有兩大助手,一個是蛙,一個是禽。


    蛙,與蝗蟲生活在同一類型的生態環境中,凡長有蘆葦、雜草的低窪地、坑塘、溝渠等處,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場所,所以說,蛙類是製約蝗蟲生息繁衍的先頭部隊,一隻青蛙一個夏季能消滅一萬多隻蝗蟲;一隻澤蛙,平均每天吃掉50隻蝗蟲,最多的可達266蝗蟲,即使是身體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個月也能捕食近萬隻害蟲呢,照此推算,兩平方米的莊稼地裏隻要平均有一隻青蛙坐鎮,便足以抑製蝗蟲的生存。


    有的鳥專吃蟲子,吃蝗蟲的鳥類在育雛階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蟲,以普通燕子為例,一對親鳥和一窩雛鳥每月吃蝗蟲可達16200多隻。


    魏延把蛙、鳥能夠極大地幫助捕捉蝗蟲這個信息告訴了韓浩。


    韓浩卻滿臉愁容地說道:“主公,難道要各地民眾養蛙養鳥不成?”


    魏延嗬嗬笑道:“為什麽不可以養蛙,那些便於灌溉的水澆地裏完全可以養蛙,一畝地隻要有四五十頭青蛙,就完全不用民眾自己撲捉蝗蟲,青蛙就可以代勞了。至於鳥嘛,雖然不便於養殖那些飛來飛去的,但也可以養一些雞、鴨、鵝來幫助撲捉蝗蟲。”


    “雞鴨鵝能幫助消滅蝗蟲?”韓浩還從未想過那些尋常的家禽可以有這樣的功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魏延的種子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歡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歡歡並收藏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