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基礎武力96,赤血刀加成4點,雙邊馬鐙、高橋馬鞍隱形增加2點武力,綜合武力為102點,而徐晃基礎武力92,開山斧加成3點,是95點,這7點武力差,足以讓魏延可以輕鬆自如應對徐晃的大斧,能跟徐晃談笑風生。
而且,魏延現在騎乘白鵠馬是升級過的,是3倍速寶馬,徐晃的驊騮馬隻是2倍速寶馬。
武力不如,馬速不如,徐晃實際上是處於被魏延壓著打的,但因為魏延將注意力放在跟徐晃聊天拉近關係上,一直不主動進攻,而是一直格擋著。
楊奉、韓暹在後麵觀戰,兩個武力值70多一點的家夥看不明白,還喜滋滋地說道:“魏延小兒武藝平平,隻有招架之力,怕是過不多久,他不是敗退,便是被公明斬於馬下!哈哈,一旦魏延小兒被公明斬殺,我們便可把魏延的地盤占據,不必再去袁術那裏寄人籬下!”
如果他們知道,魏延是為了對徐晃攻心和方便日後執行詐敗之計才如此示弱,他們恐怕笑不出來。
魏延一邊跟徐晃刀來斧往,一邊跟徐晃拉著家常:“公明,高堂現在何方?”
徐晃現在感到自己越來越捉襟見肘,很不想跟魏延說話,卻已經被魏延引到一種不由自主想跟魏延說話的境界,順口答道:“家父早逝,家母尚在河東。”說完一斧劈向魏延。
魏延輕鬆一刀將徐晃的刀格擋迴去,用一種跟老朋友敘話的口吻:“公明,你想念令堂嗎?”
徐晃深深地歎了口氣:“又怎麽能不想呢?怎奈……”再度策馬,揮舞開山大斧砍向魏延。
魏延再度輕鬆將徐晃的大斧格擋,歎息道:“怎奈你從賊之後,再也迴不去家鄉,這番跟隨楊奉韓暹二賊投奔淮南袁術,更是遠離河東數千裏,恐怕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令堂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番話戳到徐晃的心坎,自從跟隨楊奉之後,再也不能侍奉高堂,如若跟隨楊奉去了淮南,依附袁術,以袁術越來越頹敗的局勢,怕是自己有生之年再也無法見到高堂。
這個八尺漢子悲從心來,恨不得現在就把斧子扔掉,抱頭痛哭。
當魏延的赤血刀再度跟徐晃的大斧,感到徐晃雙手無力,大斧差點從他手中脫落,再看徐晃微紅的眼眶,魏延知道,自己這攻心之計奏效了。
這個時候,魏延聽到空空美妙的聲音在他腦海響起:“主公攻心之計成效,徐晃恨自己從賊,對楊奉忠誠度陡降30,現為60!
徐晃以主公懂他孝心,對主公好感度陡升15,現為103!”
魏延知道,以徐晃現在的精神狀態,再打下去,恐怕魏延想要詐敗,會非常困難,於是,他虛晃一刀,撥馬就逃:“今日精神不佳,改日再戰!”
徐晃微微一愣,魏延明明實力在自己之上,為何要敗退,而且自己剛才精神恍惚,他為何不趁機下手?
這個時候,楊奉韓暹大喜,連忙下令:“追殺魏延!”三萬多白波賊鋪天蓋地,往魏延的五千人馬處席卷而來。
楊奉拍馬趕到徐晃身邊,看徐晃還在發愣,大聲喝道:“公明,為何發愣,為何不追殺魏延?”
若是放在往常,徐晃便會勸諫楊奉,但現在,他被魏延那番話和那首詩戳中心靈,對楊奉心生怨氣,忠誠度陡降。
自從他跟隨楊奉之後,楊奉先是依附董卓,後是依附李傕郭汜,再後來好不容易轉迴正道要護送天子,沒想到楊奉韓暹私心自用,結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現在又要去依附那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袁術,徐晃自感前途無亮,又不能侍奉母親,還要離母親越來越遠,上不能跟隨明主,下不能侍奉娘親,現在的徐晃,非常後悔自己跟隨楊奉。
徐晃根本沒有勸諫楊奉,也沒有解釋,而是拍馬去追魏延。
魏延的白鵠馬快,早就跟麾下五千人馬匯合,往伏擊地方向逃去。
楊奉韓暹從河東起兵,距離南匈奴很近,所以他們麾下騎兵騎乘的也多是匈奴馬,但因為沒有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無法做到人馬合一,馬速受到限製,一直沒能追上魏延大軍。
直到魏延大軍退到三十多裏外安營,楊奉韓暹那三萬多人趕到,匆忙交戰一會兒,天色已晚,他們麾下人馬很多夜盲症,無法夜戰,便鳴金收兵。
因楊奉韓暹三萬多人裏麵大部分都是後來挾裹平民而成,所以行伍一點兒都不整齊,猛然間多了十幾個人,他們也沒能察覺得到。
在剛才傍晚的混戰中,滿寵在文鴦帶領的十幾個精兵護送下,扮成楊奉韓暹麾下小卒模樣,混入徐晃軍中。
本來徐晃治軍非常嚴整,可架不住楊奉韓暹的一塌糊塗,而且當晚徐晃心神不寧無心治軍,也不知道自己軍中混入一些敵軍。
滿寵等人悄悄靠近徐晃的營帳。
此時,營帳裏點起蠟燭,徐晃沒有解除甲胄,對左右士卒說,他想靜靜,把左右士卒打發走,他坐在燭火前,若有所思,神色黯然。
這時的徐晃,若被魏延看到,極有可能暗笑,徐晃心裏不是有個名叫靜靜的女孩,而是在思念燭光中的媽媽。
是的,徐晃在思念他那遠在河東的老母,魏延那首《遊子吟》感人肺腑,讓他久久不能自已,心裏默默念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念著念著,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不禁潸然淚下。
雖然說東漢多半愚孝,但基本的孝道要進吧,赤子之心要有吧,可跟隨楊奉,上不能盡忠國家,下不能侍奉母親,空有一身本領,卻落魄如此,徐晃越想,心中越是悲慟。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走進徐晃的營帳,朗聲說道:“故人別來無恙乎?”
徐晃大吃一驚,連忙挺身而起,借著燭光細細端詳,看對方雖然一身小卒穿著,但豐神俊朗,儀表不凡,端詳片刻,他認出來了,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這不是滿伯寧嗎,賢弟怎麽會來到愚兄這裏,還這樣一副打扮?”
而且,魏延現在騎乘白鵠馬是升級過的,是3倍速寶馬,徐晃的驊騮馬隻是2倍速寶馬。
武力不如,馬速不如,徐晃實際上是處於被魏延壓著打的,但因為魏延將注意力放在跟徐晃聊天拉近關係上,一直不主動進攻,而是一直格擋著。
楊奉、韓暹在後麵觀戰,兩個武力值70多一點的家夥看不明白,還喜滋滋地說道:“魏延小兒武藝平平,隻有招架之力,怕是過不多久,他不是敗退,便是被公明斬於馬下!哈哈,一旦魏延小兒被公明斬殺,我們便可把魏延的地盤占據,不必再去袁術那裏寄人籬下!”
如果他們知道,魏延是為了對徐晃攻心和方便日後執行詐敗之計才如此示弱,他們恐怕笑不出來。
魏延一邊跟徐晃刀來斧往,一邊跟徐晃拉著家常:“公明,高堂現在何方?”
徐晃現在感到自己越來越捉襟見肘,很不想跟魏延說話,卻已經被魏延引到一種不由自主想跟魏延說話的境界,順口答道:“家父早逝,家母尚在河東。”說完一斧劈向魏延。
魏延輕鬆一刀將徐晃的刀格擋迴去,用一種跟老朋友敘話的口吻:“公明,你想念令堂嗎?”
徐晃深深地歎了口氣:“又怎麽能不想呢?怎奈……”再度策馬,揮舞開山大斧砍向魏延。
魏延再度輕鬆將徐晃的大斧格擋,歎息道:“怎奈你從賊之後,再也迴不去家鄉,這番跟隨楊奉韓暹二賊投奔淮南袁術,更是遠離河東數千裏,恐怕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令堂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番話戳到徐晃的心坎,自從跟隨楊奉之後,再也不能侍奉高堂,如若跟隨楊奉去了淮南,依附袁術,以袁術越來越頹敗的局勢,怕是自己有生之年再也無法見到高堂。
這個八尺漢子悲從心來,恨不得現在就把斧子扔掉,抱頭痛哭。
當魏延的赤血刀再度跟徐晃的大斧,感到徐晃雙手無力,大斧差點從他手中脫落,再看徐晃微紅的眼眶,魏延知道,自己這攻心之計奏效了。
這個時候,魏延聽到空空美妙的聲音在他腦海響起:“主公攻心之計成效,徐晃恨自己從賊,對楊奉忠誠度陡降30,現為60!
徐晃以主公懂他孝心,對主公好感度陡升15,現為103!”
魏延知道,以徐晃現在的精神狀態,再打下去,恐怕魏延想要詐敗,會非常困難,於是,他虛晃一刀,撥馬就逃:“今日精神不佳,改日再戰!”
徐晃微微一愣,魏延明明實力在自己之上,為何要敗退,而且自己剛才精神恍惚,他為何不趁機下手?
這個時候,楊奉韓暹大喜,連忙下令:“追殺魏延!”三萬多白波賊鋪天蓋地,往魏延的五千人馬處席卷而來。
楊奉拍馬趕到徐晃身邊,看徐晃還在發愣,大聲喝道:“公明,為何發愣,為何不追殺魏延?”
若是放在往常,徐晃便會勸諫楊奉,但現在,他被魏延那番話和那首詩戳中心靈,對楊奉心生怨氣,忠誠度陡降。
自從他跟隨楊奉之後,楊奉先是依附董卓,後是依附李傕郭汜,再後來好不容易轉迴正道要護送天子,沒想到楊奉韓暹私心自用,結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現在又要去依附那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袁術,徐晃自感前途無亮,又不能侍奉母親,還要離母親越來越遠,上不能跟隨明主,下不能侍奉娘親,現在的徐晃,非常後悔自己跟隨楊奉。
徐晃根本沒有勸諫楊奉,也沒有解釋,而是拍馬去追魏延。
魏延的白鵠馬快,早就跟麾下五千人馬匯合,往伏擊地方向逃去。
楊奉韓暹從河東起兵,距離南匈奴很近,所以他們麾下騎兵騎乘的也多是匈奴馬,但因為沒有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無法做到人馬合一,馬速受到限製,一直沒能追上魏延大軍。
直到魏延大軍退到三十多裏外安營,楊奉韓暹那三萬多人趕到,匆忙交戰一會兒,天色已晚,他們麾下人馬很多夜盲症,無法夜戰,便鳴金收兵。
因楊奉韓暹三萬多人裏麵大部分都是後來挾裹平民而成,所以行伍一點兒都不整齊,猛然間多了十幾個人,他們也沒能察覺得到。
在剛才傍晚的混戰中,滿寵在文鴦帶領的十幾個精兵護送下,扮成楊奉韓暹麾下小卒模樣,混入徐晃軍中。
本來徐晃治軍非常嚴整,可架不住楊奉韓暹的一塌糊塗,而且當晚徐晃心神不寧無心治軍,也不知道自己軍中混入一些敵軍。
滿寵等人悄悄靠近徐晃的營帳。
此時,營帳裏點起蠟燭,徐晃沒有解除甲胄,對左右士卒說,他想靜靜,把左右士卒打發走,他坐在燭火前,若有所思,神色黯然。
這時的徐晃,若被魏延看到,極有可能暗笑,徐晃心裏不是有個名叫靜靜的女孩,而是在思念燭光中的媽媽。
是的,徐晃在思念他那遠在河東的老母,魏延那首《遊子吟》感人肺腑,讓他久久不能自已,心裏默默念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念著念著,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不禁潸然淚下。
雖然說東漢多半愚孝,但基本的孝道要進吧,赤子之心要有吧,可跟隨楊奉,上不能盡忠國家,下不能侍奉母親,空有一身本領,卻落魄如此,徐晃越想,心中越是悲慟。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走進徐晃的營帳,朗聲說道:“故人別來無恙乎?”
徐晃大吃一驚,連忙挺身而起,借著燭光細細端詳,看對方雖然一身小卒穿著,但豐神俊朗,儀表不凡,端詳片刻,他認出來了,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這不是滿伯寧嗎,賢弟怎麽會來到愚兄這裏,還這樣一副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