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從大商身上割肉,紂王並不在乎,他隻想滿足聞仲的要求,順便送他早日出征,不耽誤自己去享樂。
聞仲見自己的良苦用心沒有被紂王看出,也是無奈,東海危機,求援的文書一封接一封,聞仲隻能離開,吩咐黃飛虎看好朝歌,等他迴來。
事實上,就算聞仲已經離開,奇計的封賞也不會少,這些年張老爺之所以能安安穩穩、不斷升遷,送到費仲、尤渾府邸上的金銀可不少,每年奇計親手打造的武器都有送上,還通過二人給宮中妲己和紂王送了不少好東西。
在垠州當了十年督造營主將,讓垠州從一片廢墟中崛起,重新成為北海繁華之地,這些年奇計可從中截留了不少好東西。
督造營出來的精良武器,都是他挑剩下的。
張家,或者說奇計本人,身家何止犯了萬倍。盡管大多數對他本人來說都用不上,但至少能以此收攏人心。
若不是聞仲還朝直接要殺費仲、尤渾,逼得紂王不得不將二人下獄以保全,估計速度會更快。
……
朝堂上的消息最是無法保密,冊封的天使還未出發,朝歌城裏,張府已經是門庭若市。
多少年了,除了王室子弟,大商再沒有列土封疆。現在的四鎮八百諸侯,一部分的臣服於大商的部落封國,還有就是多年前為大商立下汗馬功勞而被冊封。
大商內部的國土上冊封一個實權諸侯,就連王室子弟也很少見。
一邊暗罵聞仲偏心紂王昏庸,一邊羨慕張家的際遇。短短十幾年就從一介寒門之家,一越而成大商頂級權貴。
如果說之前張氏還隻能借助聞仲的聲望小心保全自己,現在則已經不必,一州諸侯,還是手握實權的諸侯,足以維護自己。
大商可沒有什麽虛封之說,封侯就是侯國,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軍隊,一般情況下不會幹涉封國內政,可以說一旦封出去,除了每年應該的朝貢,偶爾要隨大商打仗,可以說這一國之地,就和大商脫離了。
所以封國之事從來都得慎重。
像無端誅殺一國國君這種事,也隻有紂王能幹得出來。什麽免得這些人叛亂,先下手為強,殺了薑桓楚和鄂崇禹,東魯和南鄂不還是反了。
曆史上姬昌的父親季曆因為威望過甚而被大商忌憚,商王文丁也隻敢把他留在朝歌軟禁起來,不敢下殺手。
當然最後季曆自己絕食而死,早就給西岐和殷商的決裂埋下了種子。隻能說姬昌是個狠人,一直忍了幾代商王,終於等來了紂王這個奇葩,等到了可以舉兵相抗的時候。
張老爺子樂得合不攏嘴,連續幾天都麵帶笑容迎接來客,盡管來的都不是什麽大人物,隻是權貴家中管事之流,他也沒任何怠慢。
畢竟封侯的不是他本人。
而且他已經年過花甲,身體雖然依舊硬朗,但到底能撐到什麽時候,誰也說不準。
殷商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很短,但在這封神世界,或許普通人的壽命依舊很短,但那些文臣武將,隻要不是死於非命,往往都活的挺久。
就比如紂王,登基七年後,殷郊殷洪都有十幾歲了,那至少也得三十往上了,然等二十八年後武王大軍殺到朝歌城下,竟然還能出城作戰,以花甲之年力戰數十位大將而不落下風,還刀劈了南伯侯鄂順,直到楊戩雷震子哪吒這些人上陣後才敗逃。
似乎在封神世界,就算不成仙,這些人的巔峰也能保持很久。
張老爺子不一樣,他隻是個小人物,到現在官職也不高,連上朝的機會的沒有,若非每年給費仲尤渾大量財貨,早在奇計鑄兵隻能傳到朝歌時,就該有人針對了。
至於身體,有奇計這個煉丹大家在,自然無虞,所以盡管實力一般,身體倒也不曾老去。
應付完絡繹不絕的來訪者,張老爺子像是泄了氣,身體頓時佝僂起。來
這幾年年紀大了,他早就想辭官做個富家翁,奇計也不止一次勸他迴家養老,畢竟現在的張家早已今非昔比,不需要他笑臉迎人以保全家庭了。
猶豫了很久,他還是堅持下去,因為他覺得,若是他離開了官場,就沒有人替小兒子在朝歌打點了。
就算要辭官養老,也得等兒子迴來才行。
隻是這一等,小兒子倒是給了他一個極大的驚喜,才傳出來的總兵官喜訊還未散去,就又封侯了。
這可是立國呀,他就算是做夢,也夢想過自家會有這麽輝煌的時候。
高興之餘,同樣也有遺憾。
他已經六十多了,雖然有兩個兒子,但至今沒有一個孫子。
大兒子很小就被仙人帶走,數十年來沒有音訊;小兒子在戰場上一混十三年,軍營裏能見到幾個女人就不錯了。
他也曾聽說過奇計坐鎮垠州,聽說過垠州繁華,但沒親眼見到,隻以為是謠傳。
在他印象中,北海蠻荒,能有什麽好地方。
府邸越來越大,仆人越來越多,他卻越來越感覺到寂寞。
再這樣下去,他怕不是要絕嗣了。
早知如此,在那小子出征前,就該先給他說一門親,成親了再走,說不定幾個月後就能含飴弄孫了。
等那小子迴來,一定要盡早把親事定下來。
不過,該選哪一家呢?
打聽到張家底細的不止一家,知道陝州侯尚未娶親,不少權貴都湧了上來,想要抓住這個金龜婿,讓老爺子挑花了眼。
選哪個都得罪人。
這種現象,奇計坐鎮垠州時已經出現,不過那時奇計直接放出話來,北海亂平之前絕不成親,這才打消了一些人的念想。
然等他封侯的消息一出,那些權貴就再也坐不住了,媒婆都要把張府的門檻踏平了。
之前說北海不平不成親現在袁福通也滅了,封侯拜將也的目標也達成了,立業已經完成,該成家了。
老爺子又陷入幸福的煩惱中。
……
馬蹄聲響,待到朝歌城外駐足。
馬背上一個魁梧的漢子,一個白衣靚麗的女子。
“夫君,怎麽停下了?”女子問道,“家已近在咫尺,為何不進去?”
“唉!”魁梧男子歎道,“近鄉情怯,一別三十年,也不知道家中如何了,父母高堂是不是還在?”
“父母生我養我,我卻未能在跟前盡孝一天,實屬不肖。”
“夫君也別擔憂,父母大人一定會平安無事的。”女子寬慰道,“這次迴來,我和夫君一起好好孝敬高堂大人。”
“多謝夫人體諒。”漢子說道,“下馬吧,我們入城,迴家。”
隨著人流抵達城門,守城士卒見二人氣質不像普通人,尤其是魁梧漢子的馬,竟然是頭上長了一隻獨角的異獸,不敢過多盤問,立即放行。
久在朝歌守門,黃飛虎的五色神牛,還有之前聞太師的墨麒麟,俱如此般。這種人是他們惹不起的,不是權貴之家,就是身負異術。
盡管從小就離開家,但迴到朝歌,一股熟悉感湧上來,輕車熟路的找到一個小巷子裏,敲開了一家緊閉的大門。
“誰呀?”一個女子的聲音傳來。
“不是娘親,難道是後買的仆人?”漢子心裏一愣。
家裏好像不富裕吧!
很快,大門打開,一個中年婦女打開一個門縫,警惕的看著二人。
“你們找誰?”
“請問,這裏是張坤家嗎?”漢子問道。
張坤是他的父親。
“不是,這裏的主人姓馮,不姓張。”婦女搖搖頭否認。
“什麽?那張家哪裏去了?你們是怎麽搬到這裏的?”漢子聞言一急,一股氣勢頓時散開,唬的那婦女驚惶後退,倉促間跌倒於地。
大門陡然打開。
“這宅子,我們幾年前就買下了,不住這裏住哪?”婦女戰戰兢兢道,“而且前任主人也不姓張啊。”
“那張家去哪了?”漢子喝問道。
“夫君莫急。”女子拉住急躁的男子,“夫君數十年未歸,或有變故也不一定?”
“對不起了,這位大嫂,請您想一下,是否知道之前住在這裏的張家的消息,”女子進門,扶起那婦女,輕聲問道,“或者請你家夫君一敘。”
“我家夫君執勤去了,不在家裏,小婦人實在沒聽說過張家住在這裏。”那婦女搖頭道。
她見這二位衣著、腳力俱是不煩,猜測這二位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不敢大聲,生怕惹惱了二人。
“這……”
都已經到家門口了,卻找不到家人,漢子頓時又著急起來。
三十多年的離別之思,瞬間湧上頭來。
“你是……張奎?”就在此時,隔壁的院門打開,走出來一個老者。
這種貧民居住的地方,院子不大,漢子的聲音不小,被聽見也是正常。
“是我,您是?”漢子張奎看著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老者,沒有任何印象。
“真的是你,張奎,你迴來了?”老者驚喜道,“我是你王春王大哥呀!”
“當然了,現在不敢高攀了。”
“王春大哥,你怎麽這幅模樣了?”張奎終於在記憶深處找到一個身影,十分驚訝,這和記憶力的王春大哥沒有絲毫相似之處。
“三十多年了,老了不久成這樣了,倒是你長大了。”王老漢感歎,“你若是不找張家人,我還不敢認呢!”
“王大哥,你好像也就比我大十歲,”張奎突然想起一個可能,“那我爹他……”
王大哥都這般模樣了,爹爹又不懂法術,還在人世嗎?
張奎心裏不由擔心起來。
“放心,你爹好著呢,隻不過這些年發達了,早就不在這裏住了。”王老漢道,“你若是見了也能嚇一跳。”
“對了,這些年你跑哪去了,當年一聲不吭就不見了,張叔什麽也不說,還以為你……”
“王大哥,離家太久,我實在想盡快見到父母,改日再登門拜訪。”張奎打斷了王春的迴憶。
“唉,老了,不中用了。”王老漢笑了一聲,“找你家很簡單,出去之後問問朝歌現在哪裏最熱鬧,除了王宮,就是你家了。”
“王大哥這是什麽意思?”張奎的夫人走出來問道。
“現在估計朝歌沒有人不知道陝州侯張垣的府邸在哪了。”
“陝州侯?”這話讓張奎夫婦一愣,這麽多年了,他家到底出了什麽變故?
躲在門後的婦女也是一驚,暗自慶幸沒有惡言相向。
……
陝州侯的府邸在另一個繁華的坊市中,盡管不在朝歌權貴林立之處,近來卻十分熱鬧。
不少被奴隸簇擁著攜帶大量禮品的人在排著隊,等著府邸裏的人接見。
“勞煩通稟一聲貴主人,就說張奎拜見。”等了好久,終於輪到張奎。
“張奎,是本家嗎?”門子看著張奎,“我家主人事務繁忙,沒有什麽要事的話,我等是不敢打擾的。”
“若是貴主人忙碌,那拜訪文伯也是可以的。”張奎說道,“文伯還在嗎?”
“在倒是在,但文管家基本不理事了,一向榮養在府,等閑也不好打擾。”門子為難道。
“你就說張奎求見,文伯若是不願見我,你也不必強求。”張奎摸出一把銅錢,塞到門子手中,“廢不了多少時間,勞煩跑一遭。”
“那好吧,”門子道,“文伯對我們倒是寬容,就算打擾了也不會怪罪。”
“夫君,你不是說家裏是貧寒出身,怎麽就成了侯府了?”張奎的夫人問道,“這門檻倒是夠高。”
“我也是一頭霧水,”張奎苦笑道,“再等等吧,等見了父親就知道了。”
很快,一個身影就急匆匆的跑出來,絲毫不顧年邁的身體。
“在哪,在哪?”
“文伯,我在這裏。”張奎立即上前。
文伯年紀比父親還大,有些老態,但麵容未改,身體依舊硬朗,張奎倒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大少爺,是你嗎?你迴來了?”文伯的眼睛濕潤了。
修仙不記年,三十多年了,他都沒想到還能等到大少爺迴來,想著會帶著遺憾離開,誰曾想大少爺突然就迴來了。
“文伯,是我,我迴來了,您身體還好。”張奎問道,招唿過夫人,“文伯,這是我的夫人,高蘭英。蘭英,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文伯。”
“文伯好。”高蘭英上前見禮。
“大少爺,你都娶親了,老爺一定很高興。”文伯喜道,“走,進府,老爺一定會樂懷的。”
文伯拉著張奎,高蘭英拒絕了仆人,牽著兩匹馬進了府邸。
“府上居然還有個大少爺,天呀,我收了大少爺的錢,他不會把我趕出去吧。”門子嚇壞了。
張家大公子迴家的消息,頓時傳遍了朝歌。
……
聞仲見自己的良苦用心沒有被紂王看出,也是無奈,東海危機,求援的文書一封接一封,聞仲隻能離開,吩咐黃飛虎看好朝歌,等他迴來。
事實上,就算聞仲已經離開,奇計的封賞也不會少,這些年張老爺之所以能安安穩穩、不斷升遷,送到費仲、尤渾府邸上的金銀可不少,每年奇計親手打造的武器都有送上,還通過二人給宮中妲己和紂王送了不少好東西。
在垠州當了十年督造營主將,讓垠州從一片廢墟中崛起,重新成為北海繁華之地,這些年奇計可從中截留了不少好東西。
督造營出來的精良武器,都是他挑剩下的。
張家,或者說奇計本人,身家何止犯了萬倍。盡管大多數對他本人來說都用不上,但至少能以此收攏人心。
若不是聞仲還朝直接要殺費仲、尤渾,逼得紂王不得不將二人下獄以保全,估計速度會更快。
……
朝堂上的消息最是無法保密,冊封的天使還未出發,朝歌城裏,張府已經是門庭若市。
多少年了,除了王室子弟,大商再沒有列土封疆。現在的四鎮八百諸侯,一部分的臣服於大商的部落封國,還有就是多年前為大商立下汗馬功勞而被冊封。
大商內部的國土上冊封一個實權諸侯,就連王室子弟也很少見。
一邊暗罵聞仲偏心紂王昏庸,一邊羨慕張家的際遇。短短十幾年就從一介寒門之家,一越而成大商頂級權貴。
如果說之前張氏還隻能借助聞仲的聲望小心保全自己,現在則已經不必,一州諸侯,還是手握實權的諸侯,足以維護自己。
大商可沒有什麽虛封之說,封侯就是侯國,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軍隊,一般情況下不會幹涉封國內政,可以說一旦封出去,除了每年應該的朝貢,偶爾要隨大商打仗,可以說這一國之地,就和大商脫離了。
所以封國之事從來都得慎重。
像無端誅殺一國國君這種事,也隻有紂王能幹得出來。什麽免得這些人叛亂,先下手為強,殺了薑桓楚和鄂崇禹,東魯和南鄂不還是反了。
曆史上姬昌的父親季曆因為威望過甚而被大商忌憚,商王文丁也隻敢把他留在朝歌軟禁起來,不敢下殺手。
當然最後季曆自己絕食而死,早就給西岐和殷商的決裂埋下了種子。隻能說姬昌是個狠人,一直忍了幾代商王,終於等來了紂王這個奇葩,等到了可以舉兵相抗的時候。
張老爺子樂得合不攏嘴,連續幾天都麵帶笑容迎接來客,盡管來的都不是什麽大人物,隻是權貴家中管事之流,他也沒任何怠慢。
畢竟封侯的不是他本人。
而且他已經年過花甲,身體雖然依舊硬朗,但到底能撐到什麽時候,誰也說不準。
殷商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很短,但在這封神世界,或許普通人的壽命依舊很短,但那些文臣武將,隻要不是死於非命,往往都活的挺久。
就比如紂王,登基七年後,殷郊殷洪都有十幾歲了,那至少也得三十往上了,然等二十八年後武王大軍殺到朝歌城下,竟然還能出城作戰,以花甲之年力戰數十位大將而不落下風,還刀劈了南伯侯鄂順,直到楊戩雷震子哪吒這些人上陣後才敗逃。
似乎在封神世界,就算不成仙,這些人的巔峰也能保持很久。
張老爺子不一樣,他隻是個小人物,到現在官職也不高,連上朝的機會的沒有,若非每年給費仲尤渾大量財貨,早在奇計鑄兵隻能傳到朝歌時,就該有人針對了。
至於身體,有奇計這個煉丹大家在,自然無虞,所以盡管實力一般,身體倒也不曾老去。
應付完絡繹不絕的來訪者,張老爺子像是泄了氣,身體頓時佝僂起。來
這幾年年紀大了,他早就想辭官做個富家翁,奇計也不止一次勸他迴家養老,畢竟現在的張家早已今非昔比,不需要他笑臉迎人以保全家庭了。
猶豫了很久,他還是堅持下去,因為他覺得,若是他離開了官場,就沒有人替小兒子在朝歌打點了。
就算要辭官養老,也得等兒子迴來才行。
隻是這一等,小兒子倒是給了他一個極大的驚喜,才傳出來的總兵官喜訊還未散去,就又封侯了。
這可是立國呀,他就算是做夢,也夢想過自家會有這麽輝煌的時候。
高興之餘,同樣也有遺憾。
他已經六十多了,雖然有兩個兒子,但至今沒有一個孫子。
大兒子很小就被仙人帶走,數十年來沒有音訊;小兒子在戰場上一混十三年,軍營裏能見到幾個女人就不錯了。
他也曾聽說過奇計坐鎮垠州,聽說過垠州繁華,但沒親眼見到,隻以為是謠傳。
在他印象中,北海蠻荒,能有什麽好地方。
府邸越來越大,仆人越來越多,他卻越來越感覺到寂寞。
再這樣下去,他怕不是要絕嗣了。
早知如此,在那小子出征前,就該先給他說一門親,成親了再走,說不定幾個月後就能含飴弄孫了。
等那小子迴來,一定要盡早把親事定下來。
不過,該選哪一家呢?
打聽到張家底細的不止一家,知道陝州侯尚未娶親,不少權貴都湧了上來,想要抓住這個金龜婿,讓老爺子挑花了眼。
選哪個都得罪人。
這種現象,奇計坐鎮垠州時已經出現,不過那時奇計直接放出話來,北海亂平之前絕不成親,這才打消了一些人的念想。
然等他封侯的消息一出,那些權貴就再也坐不住了,媒婆都要把張府的門檻踏平了。
之前說北海不平不成親現在袁福通也滅了,封侯拜將也的目標也達成了,立業已經完成,該成家了。
老爺子又陷入幸福的煩惱中。
……
馬蹄聲響,待到朝歌城外駐足。
馬背上一個魁梧的漢子,一個白衣靚麗的女子。
“夫君,怎麽停下了?”女子問道,“家已近在咫尺,為何不進去?”
“唉!”魁梧男子歎道,“近鄉情怯,一別三十年,也不知道家中如何了,父母高堂是不是還在?”
“父母生我養我,我卻未能在跟前盡孝一天,實屬不肖。”
“夫君也別擔憂,父母大人一定會平安無事的。”女子寬慰道,“這次迴來,我和夫君一起好好孝敬高堂大人。”
“多謝夫人體諒。”漢子說道,“下馬吧,我們入城,迴家。”
隨著人流抵達城門,守城士卒見二人氣質不像普通人,尤其是魁梧漢子的馬,竟然是頭上長了一隻獨角的異獸,不敢過多盤問,立即放行。
久在朝歌守門,黃飛虎的五色神牛,還有之前聞太師的墨麒麟,俱如此般。這種人是他們惹不起的,不是權貴之家,就是身負異術。
盡管從小就離開家,但迴到朝歌,一股熟悉感湧上來,輕車熟路的找到一個小巷子裏,敲開了一家緊閉的大門。
“誰呀?”一個女子的聲音傳來。
“不是娘親,難道是後買的仆人?”漢子心裏一愣。
家裏好像不富裕吧!
很快,大門打開,一個中年婦女打開一個門縫,警惕的看著二人。
“你們找誰?”
“請問,這裏是張坤家嗎?”漢子問道。
張坤是他的父親。
“不是,這裏的主人姓馮,不姓張。”婦女搖搖頭否認。
“什麽?那張家哪裏去了?你們是怎麽搬到這裏的?”漢子聞言一急,一股氣勢頓時散開,唬的那婦女驚惶後退,倉促間跌倒於地。
大門陡然打開。
“這宅子,我們幾年前就買下了,不住這裏住哪?”婦女戰戰兢兢道,“而且前任主人也不姓張啊。”
“那張家去哪了?”漢子喝問道。
“夫君莫急。”女子拉住急躁的男子,“夫君數十年未歸,或有變故也不一定?”
“對不起了,這位大嫂,請您想一下,是否知道之前住在這裏的張家的消息,”女子進門,扶起那婦女,輕聲問道,“或者請你家夫君一敘。”
“我家夫君執勤去了,不在家裏,小婦人實在沒聽說過張家住在這裏。”那婦女搖頭道。
她見這二位衣著、腳力俱是不煩,猜測這二位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不敢大聲,生怕惹惱了二人。
“這……”
都已經到家門口了,卻找不到家人,漢子頓時又著急起來。
三十多年的離別之思,瞬間湧上頭來。
“你是……張奎?”就在此時,隔壁的院門打開,走出來一個老者。
這種貧民居住的地方,院子不大,漢子的聲音不小,被聽見也是正常。
“是我,您是?”漢子張奎看著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老者,沒有任何印象。
“真的是你,張奎,你迴來了?”老者驚喜道,“我是你王春王大哥呀!”
“當然了,現在不敢高攀了。”
“王春大哥,你怎麽這幅模樣了?”張奎終於在記憶深處找到一個身影,十分驚訝,這和記憶力的王春大哥沒有絲毫相似之處。
“三十多年了,老了不久成這樣了,倒是你長大了。”王老漢感歎,“你若是不找張家人,我還不敢認呢!”
“王大哥,你好像也就比我大十歲,”張奎突然想起一個可能,“那我爹他……”
王大哥都這般模樣了,爹爹又不懂法術,還在人世嗎?
張奎心裏不由擔心起來。
“放心,你爹好著呢,隻不過這些年發達了,早就不在這裏住了。”王老漢道,“你若是見了也能嚇一跳。”
“對了,這些年你跑哪去了,當年一聲不吭就不見了,張叔什麽也不說,還以為你……”
“王大哥,離家太久,我實在想盡快見到父母,改日再登門拜訪。”張奎打斷了王春的迴憶。
“唉,老了,不中用了。”王老漢笑了一聲,“找你家很簡單,出去之後問問朝歌現在哪裏最熱鬧,除了王宮,就是你家了。”
“王大哥這是什麽意思?”張奎的夫人走出來問道。
“現在估計朝歌沒有人不知道陝州侯張垣的府邸在哪了。”
“陝州侯?”這話讓張奎夫婦一愣,這麽多年了,他家到底出了什麽變故?
躲在門後的婦女也是一驚,暗自慶幸沒有惡言相向。
……
陝州侯的府邸在另一個繁華的坊市中,盡管不在朝歌權貴林立之處,近來卻十分熱鬧。
不少被奴隸簇擁著攜帶大量禮品的人在排著隊,等著府邸裏的人接見。
“勞煩通稟一聲貴主人,就說張奎拜見。”等了好久,終於輪到張奎。
“張奎,是本家嗎?”門子看著張奎,“我家主人事務繁忙,沒有什麽要事的話,我等是不敢打擾的。”
“若是貴主人忙碌,那拜訪文伯也是可以的。”張奎說道,“文伯還在嗎?”
“在倒是在,但文管家基本不理事了,一向榮養在府,等閑也不好打擾。”門子為難道。
“你就說張奎求見,文伯若是不願見我,你也不必強求。”張奎摸出一把銅錢,塞到門子手中,“廢不了多少時間,勞煩跑一遭。”
“那好吧,”門子道,“文伯對我們倒是寬容,就算打擾了也不會怪罪。”
“夫君,你不是說家裏是貧寒出身,怎麽就成了侯府了?”張奎的夫人問道,“這門檻倒是夠高。”
“我也是一頭霧水,”張奎苦笑道,“再等等吧,等見了父親就知道了。”
很快,一個身影就急匆匆的跑出來,絲毫不顧年邁的身體。
“在哪,在哪?”
“文伯,我在這裏。”張奎立即上前。
文伯年紀比父親還大,有些老態,但麵容未改,身體依舊硬朗,張奎倒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大少爺,是你嗎?你迴來了?”文伯的眼睛濕潤了。
修仙不記年,三十多年了,他都沒想到還能等到大少爺迴來,想著會帶著遺憾離開,誰曾想大少爺突然就迴來了。
“文伯,是我,我迴來了,您身體還好。”張奎問道,招唿過夫人,“文伯,這是我的夫人,高蘭英。蘭英,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文伯。”
“文伯好。”高蘭英上前見禮。
“大少爺,你都娶親了,老爺一定很高興。”文伯喜道,“走,進府,老爺一定會樂懷的。”
文伯拉著張奎,高蘭英拒絕了仆人,牽著兩匹馬進了府邸。
“府上居然還有個大少爺,天呀,我收了大少爺的錢,他不會把我趕出去吧。”門子嚇壞了。
張家大公子迴家的消息,頓時傳遍了朝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