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鄧九公,迴到府邸中,奇計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了。
三年前袁福通偷襲垠州時,奇計已經恢複了昔日全勝之時,又經過這三年苦修,如今已是大羅中期。
時間過了近半,修為遲遲不見漲,這麽下去等到封神結束,大概也無法再進一步。
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更好的修煉法門,如果再沒有新的功法,怕是修煉到大羅巔峰就隻能停滯不前了。
此事也要提上議程了。
既然任務中有保殷商、保截教,現在就要謀劃起來了。
……
奇計在思索未來,同樣的,聞仲也在思考。
迴不去是必然注定的了,既然他們不願放自己離開北海,坐視朝歌亂像,那不管朝歌怎樣,這次一定把北海徹底蕩平,令其百年之內再沒有作亂之能。
“張垣,張垣……”大帳之中,聞仲念叨著這個名字,心思複雜。
當年隻是隨手而為,建造工坊隻是為了補充武器消耗,卻沒想到被奇計將此事發揚光大,倒成了香餑餑。
數年過去,垠州僅打造武器的匠師就有五千人之多,加上兵馬和其他輔助人員,約有兩萬人之巨。
而整個垠州,也不過十餘萬人罷了,很大一部分還是外來商人。
聞仲不否認,若是沒有這座工坊,他未必能像現在這樣安逸的坐在帥帳中。
不僅僅是武器,在糧草上,垠州也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否則十年來,數十萬大軍的消耗是難以維持下去的。
“師父,還在想張督造的事?”旁邊隨侍的餘慶問道。
“是啊,越來越多的人建議把他調迴來。”聞仲冷哼道,“他們那點小心思,我還不知道嗎,不就是眼饞垠州繁華嗎?”
“也不想想,真換了他們去,能維持住這繁盛的景象嗎!”
“話是這麽說,可是師父,眼饞的人太多了,”餘慶說道,“而且張督造已經在垠州僅十年,雖然很受追捧,但地位畢竟低了些。”
“從軍平亂,無外乎想要封侯拜將,您若是一直壓著他,怕是他也會不滿吧。”
“這些年,從軍中走出去的大將太多了,能有幾個及得上他的。”
“你說的在理,所以我才猶豫啊。”聞仲擔心道。
“師父,上次徒兒已經問過,就算沒有他在,隻要沒有人胡亂插手,督造營也能正常運轉,他離開也不影響,隻是沒有了他親自打造的武器罷了。”餘慶說道,“但恕徒兒之言,這些年,他親手打造的武器已足夠使用,倉庫裏還有不少珍藏,一時倒也無虞。他們要爭,讓他們爭去就是了。真要出了問題,太師拿出來殺雞儆猴,朝歌那些人也不敢說什麽。”
“你倒是看得清,這麽為那小子說話,他是給了你什麽好處?”聞仲打趣道。
“徒兒是為師父著想,免得師父為難。”餘慶立即辯解道。
“行了,為師不過是戲言。”聞仲看著這弟子搖頭,“你就代為師走一趟吧,去問問那小子的心意。若是願意離開,本帥就簽發調令。”
……
餘慶詢問,正合心意,奇計立即表示願意上前線。
於是,一個月後,奇計被調入大營任右營主將,臨行時帶走了兩千督造營的兵馬——這是聞仲允許的,也是給奇計的補償。
皆大歡喜。
來到大營後不久,聞仲就又一次發起了進攻。
初來乍到,奇計自然要建立威望,奮勇當先,力斬敵將十餘人,斬妖獸三頭,極大鼓舞了士氣,奪地七十裏。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事實上,在聞仲麾下一眾悍將陸續離開北海,到各地任職後,聞仲麾下大軍戰力是明顯下降的,盡管依舊有不少武將,但遠不如之前。
鄧九公已經算是走的比較晚的了。
就說原世界中,聞仲西征之時,手底下就沒什麽大將,若非在黃花山收了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人,連充門麵的武將都沒有,隻有兩個隨侍的徒弟。
這是個人武力泛濫的時代,一騎當萬不是玩笑,沒有大將,麾下大軍的戰力就無法發揮出來。
就比如聞仲明明預知了薑子牙要來劫營,也做好了相應的安排,但還是被西岐將領突破防禦,燒了糧草,遭逢大敗。
所以這一戰極大振奮了軍心。
原本按照聞仲的意思,既然袁福通或者說他背後的人是要拖住自己,那就調走軍中悍將充實殷商腹地,穩固統治,然後憑借軍隊數量和質量優勢,磨死袁福通。
因此,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大勝了。
這次勝利是袁福通沒預料到,下一次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果然一個月後,袁福通卷土重來,軍中的妖獸多了不少,而且個個散發著強大的氣息,距離渡劫成仙已然不願。
這點修為在奇計麵前根本不算什麽,但此時奇計隱藏氣息,展露的也不過是接近仙境的修為,遇到圍攻,當然要敗退,但還是在敗退中奮力擊殺一頭妖獸。
聞仲前進的道路又被堵上了。
……
時間匆匆又是兩年,袁福通屢戰屢敗,但愣是打不死,依舊頑強的抵抗著。
戰場殺了無數,俘虜抓了無數,奴隸貶了無數,北海各地幾乎都要空了,依舊不能讓袁福通折服。
或者說,袁福通也是身不由己。
奇計能感覺到,也悄悄去看過,坐鎮北海的,有太乙境的妖魔。
而且更有不少同樣的氣息在深處潛藏。
奇計當然不會過早展露實力,免得被人盯上,每次都是在妖獸的圍攻僥幸退迴。
倒是他麾下的將士,這兩年來實力越發強大。
“哼,欺人太甚。”大帳之中,聞仲氣唿唿的把手中的戰報扔到地上。
“就算崇侯虎失德,他姬昌又算什麽東西,敢代大王征伐。不臣之心,暴露無遺,裝了這麽多年的好人,也不過是亂臣賊子一個。”
這戰報不是北征大軍折損的戰報,而是從朝歌發來的。
奇計麵不改色的撿起來翻看,旋即了然於心。
“太師何須動怒,早就有征兆了不是。”奇計說道。
這份戰報說的是西伯侯姬昌以北伯侯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等罪行,起兵討伐,北伯侯之弟崇黑虎背兄投靠西岐,親自抓住崇侯虎送往周營,導致崇侯虎父子為西岐斬殺,北地易主,崇黑虎坐鎮崇城,成了新的北伯侯。
大商之時,各路諸侯雖然朝覲於朝歌,但內部卻是獨立的,諸侯交替朝歌無法插手。就如之前薑桓楚和鄂崇禹被殺之後,薑文煥和鄂順自動成為下一任伯侯。
現在北伯侯也是一樣,因為有崇黑虎在,可以說這是崇氏內部權力交替的事,朝歌根本沒插手的理由,否則便會引起天下諸侯不安。
就算要出兵,也不能拿這種事作為出兵的理由,反倒是西伯侯擅動大兵,越權攻擊北地,才是出兵的正當理由。
紂王本想出兵討伐西岐,但卻為人說服,又不喜動刀兵耽誤了自己享樂,竟然放任不管。
“真不知大王怎麽了,老夫不過離開一年,性格竟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聞仲歎息道。
也幸好此時大帳裏沒有別人,否則聞仲還真不敢說這話,至於奇計,這兩年接觸下來,聞仲也知道是個穩重之人,越發重視,倒是不擔心會傳出去。
除了奇計外,其餘各營主將較為平庸,一般都不敢在聞仲麵前晃,生怕被詢問破敵之策。
“太師,這種話就不用說了,還是想想我們接下來的困難吧。”奇計說道。
封神世界的時間線也是比較亂的,按照原著來說,聞仲征戰北海十五年,迴來應該是紂王二十二年了,等他再出征東海平靈王後,姬昌和薑子牙才起兵攻打崇侯虎。
但書中卻又言,殺死崇侯虎後不久,姬昌病死,時紂王二十年仲冬,僅此就錯了兩年。
所以即便記著原著的內容,奇計也隻是做個參考,不敢完全相信。這不,今年才是紂王十九年,聞仲還在北海苦戰,薑子牙和姬昌就殺了崇侯虎。
“北地之事本帥無法插手,和我們有什麽關係?”聞仲不解。
“太師是當局者迷了,”奇計說道,“北海在北地最北處,是北伯侯管轄的地方,以前崇侯虎得大王信任,對太師大軍所求竭盡全力,但崇黑虎可不一樣,他都敢把自己的兄長侄子都送去讓人殺,心思不言而喻。”
“若是他從中作梗,即便不敢明目張膽,也足以讓朝歌到北海這漫長的道路橫生波折,屆時供給受到影響,太師又如何征戰?”
“十二年了,無數年輕的士卒死在這北海大地,還活著的也已經成為壯年,人生能有幾個十二年?太師,是時候結束北海戰事了。”
“本帥何嚐不想結束這場戰事!”聞仲歎道,“但你也知道,那袁福通得妖族支持,輕易便能出動仙境大妖,哪裏是能輕易剿滅的。”
“太師,恕我直言,若是沒有那些妖族,太師多久能蕩平袁福通?”奇計問道。
“兩年之內,必然功成,讓北海百年內再無戰事。”聞仲愣了一下,傲然答道。
“聽聞太師是大教子弟,定認識那些神通廣大的修士,太師何不去師門請幾位仙師來坐鎮?若是沒有那些仙境妖魔作祟,些許小妖對太師來說不算什麽吧!”
“張將軍,你有所不知,此事我不是沒有想過,隻是修道之人不履紅塵,我是修道難以寸進,才下上尋求機緣,入了大商,並不希望師門道友也涉足凡塵,影響了道途。”聞仲說道。
你這時說得大義淩然,等到在西岐城下被闡教一眾弟子打得頭破血流,可就想不起請他們出山會影響道途了。
“太師此言差異,那北海妖族餘孽不識天數,擅自參與人間紛爭,太師師門乃玄門正統,正該於此時秉持正道,掃蕩妖魔,還人間一個朗朗乾坤。”奇計正色道,“這不但不影響道途,反倒是一樁功德。太師何不去試試,說不定哪位仙長就同意了呢!”
之所以有這建議,是奇計感覺到袁福通那邊的隱藏的氣息有所減弱,而此前十年,這是從未發生過的。
這代表著對方對袁福通的支持在減弱。
也是,姬昌都已經擺明車馬要造反了,說明西岐已經做好了準備,拖延聞仲的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再將他拖在這裏了。
不僅僅如此,還指望著聞仲去邀請截教弟子下山呢,否則誰來填充那麽多空缺的封神榜?
“那好,我就去試一試。”聞仲想了想,也覺得奇計說得有理。
隻是這簡單的道理,為何十餘年來自己就沒想到呢?反而是擔憂師門道友下山沾染了紅塵。
“本帥此去,旬月便可返迴,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這裏也不能掉以輕心。”聞仲說道,“本帥離開後,你就暫代管理大軍,防守即可,切莫輕進。”
“屬下遵命。”奇計毫不意外聞仲的選擇。
軍中能獨當一麵的大將不多,至於聞仲的兩個弟子吉利、餘慶,像副官更多一些,統帥大軍力有不逮。
……
奇計想結束北海之戰了。
十二年也足夠了,沒必要非等十五年之久。
他不想暴露實力,就隻能引截教門人來。否則要等對方主動退走,還得一兩年之久。
再說了,他也不想讓對方輕易脫身,暗中窺視這麽久,不付出點代價怎麽行。
不管是妖族還是別的什麽勢力,總歸不會是截教,截教和大商之間的因果太深了。
十天後,聞仲就迴來了。
除了他本人,還有一位美貌道姑,以及一個身高丈八的兇惡大漢。
道姑手持如意,腰懸寶劍,乘坐七香車上。
奇計一眼就認出了這位,有些驚訝,同時更加小心翼翼收斂氣息,免得被看出端倪。
“恭迎太師,恭迎二位仙長。”奇計麵色如常迎接。
“張將軍辛苦了,這吾師金靈聖母,還有師兄一氣仙餘元,”聞仲說道,“吾師和師兄是方外之人,你去命人在營外搭兩座蘆蓬,請吾師歇息。”
三年前袁福通偷襲垠州時,奇計已經恢複了昔日全勝之時,又經過這三年苦修,如今已是大羅中期。
時間過了近半,修為遲遲不見漲,這麽下去等到封神結束,大概也無法再進一步。
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更好的修煉法門,如果再沒有新的功法,怕是修煉到大羅巔峰就隻能停滯不前了。
此事也要提上議程了。
既然任務中有保殷商、保截教,現在就要謀劃起來了。
……
奇計在思索未來,同樣的,聞仲也在思考。
迴不去是必然注定的了,既然他們不願放自己離開北海,坐視朝歌亂像,那不管朝歌怎樣,這次一定把北海徹底蕩平,令其百年之內再沒有作亂之能。
“張垣,張垣……”大帳之中,聞仲念叨著這個名字,心思複雜。
當年隻是隨手而為,建造工坊隻是為了補充武器消耗,卻沒想到被奇計將此事發揚光大,倒成了香餑餑。
數年過去,垠州僅打造武器的匠師就有五千人之多,加上兵馬和其他輔助人員,約有兩萬人之巨。
而整個垠州,也不過十餘萬人罷了,很大一部分還是外來商人。
聞仲不否認,若是沒有這座工坊,他未必能像現在這樣安逸的坐在帥帳中。
不僅僅是武器,在糧草上,垠州也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否則十年來,數十萬大軍的消耗是難以維持下去的。
“師父,還在想張督造的事?”旁邊隨侍的餘慶問道。
“是啊,越來越多的人建議把他調迴來。”聞仲冷哼道,“他們那點小心思,我還不知道嗎,不就是眼饞垠州繁華嗎?”
“也不想想,真換了他們去,能維持住這繁盛的景象嗎!”
“話是這麽說,可是師父,眼饞的人太多了,”餘慶說道,“而且張督造已經在垠州僅十年,雖然很受追捧,但地位畢竟低了些。”
“從軍平亂,無外乎想要封侯拜將,您若是一直壓著他,怕是他也會不滿吧。”
“這些年,從軍中走出去的大將太多了,能有幾個及得上他的。”
“你說的在理,所以我才猶豫啊。”聞仲擔心道。
“師父,上次徒兒已經問過,就算沒有他在,隻要沒有人胡亂插手,督造營也能正常運轉,他離開也不影響,隻是沒有了他親自打造的武器罷了。”餘慶說道,“但恕徒兒之言,這些年,他親手打造的武器已足夠使用,倉庫裏還有不少珍藏,一時倒也無虞。他們要爭,讓他們爭去就是了。真要出了問題,太師拿出來殺雞儆猴,朝歌那些人也不敢說什麽。”
“你倒是看得清,這麽為那小子說話,他是給了你什麽好處?”聞仲打趣道。
“徒兒是為師父著想,免得師父為難。”餘慶立即辯解道。
“行了,為師不過是戲言。”聞仲看著這弟子搖頭,“你就代為師走一趟吧,去問問那小子的心意。若是願意離開,本帥就簽發調令。”
……
餘慶詢問,正合心意,奇計立即表示願意上前線。
於是,一個月後,奇計被調入大營任右營主將,臨行時帶走了兩千督造營的兵馬——這是聞仲允許的,也是給奇計的補償。
皆大歡喜。
來到大營後不久,聞仲就又一次發起了進攻。
初來乍到,奇計自然要建立威望,奮勇當先,力斬敵將十餘人,斬妖獸三頭,極大鼓舞了士氣,奪地七十裏。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事實上,在聞仲麾下一眾悍將陸續離開北海,到各地任職後,聞仲麾下大軍戰力是明顯下降的,盡管依舊有不少武將,但遠不如之前。
鄧九公已經算是走的比較晚的了。
就說原世界中,聞仲西征之時,手底下就沒什麽大將,若非在黃花山收了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人,連充門麵的武將都沒有,隻有兩個隨侍的徒弟。
這是個人武力泛濫的時代,一騎當萬不是玩笑,沒有大將,麾下大軍的戰力就無法發揮出來。
就比如聞仲明明預知了薑子牙要來劫營,也做好了相應的安排,但還是被西岐將領突破防禦,燒了糧草,遭逢大敗。
所以這一戰極大振奮了軍心。
原本按照聞仲的意思,既然袁福通或者說他背後的人是要拖住自己,那就調走軍中悍將充實殷商腹地,穩固統治,然後憑借軍隊數量和質量優勢,磨死袁福通。
因此,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大勝了。
這次勝利是袁福通沒預料到,下一次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果然一個月後,袁福通卷土重來,軍中的妖獸多了不少,而且個個散發著強大的氣息,距離渡劫成仙已然不願。
這點修為在奇計麵前根本不算什麽,但此時奇計隱藏氣息,展露的也不過是接近仙境的修為,遇到圍攻,當然要敗退,但還是在敗退中奮力擊殺一頭妖獸。
聞仲前進的道路又被堵上了。
……
時間匆匆又是兩年,袁福通屢戰屢敗,但愣是打不死,依舊頑強的抵抗著。
戰場殺了無數,俘虜抓了無數,奴隸貶了無數,北海各地幾乎都要空了,依舊不能讓袁福通折服。
或者說,袁福通也是身不由己。
奇計能感覺到,也悄悄去看過,坐鎮北海的,有太乙境的妖魔。
而且更有不少同樣的氣息在深處潛藏。
奇計當然不會過早展露實力,免得被人盯上,每次都是在妖獸的圍攻僥幸退迴。
倒是他麾下的將士,這兩年來實力越發強大。
“哼,欺人太甚。”大帳之中,聞仲氣唿唿的把手中的戰報扔到地上。
“就算崇侯虎失德,他姬昌又算什麽東西,敢代大王征伐。不臣之心,暴露無遺,裝了這麽多年的好人,也不過是亂臣賊子一個。”
這戰報不是北征大軍折損的戰報,而是從朝歌發來的。
奇計麵不改色的撿起來翻看,旋即了然於心。
“太師何須動怒,早就有征兆了不是。”奇計說道。
這份戰報說的是西伯侯姬昌以北伯侯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等罪行,起兵討伐,北伯侯之弟崇黑虎背兄投靠西岐,親自抓住崇侯虎送往周營,導致崇侯虎父子為西岐斬殺,北地易主,崇黑虎坐鎮崇城,成了新的北伯侯。
大商之時,各路諸侯雖然朝覲於朝歌,但內部卻是獨立的,諸侯交替朝歌無法插手。就如之前薑桓楚和鄂崇禹被殺之後,薑文煥和鄂順自動成為下一任伯侯。
現在北伯侯也是一樣,因為有崇黑虎在,可以說這是崇氏內部權力交替的事,朝歌根本沒插手的理由,否則便會引起天下諸侯不安。
就算要出兵,也不能拿這種事作為出兵的理由,反倒是西伯侯擅動大兵,越權攻擊北地,才是出兵的正當理由。
紂王本想出兵討伐西岐,但卻為人說服,又不喜動刀兵耽誤了自己享樂,竟然放任不管。
“真不知大王怎麽了,老夫不過離開一年,性格竟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聞仲歎息道。
也幸好此時大帳裏沒有別人,否則聞仲還真不敢說這話,至於奇計,這兩年接觸下來,聞仲也知道是個穩重之人,越發重視,倒是不擔心會傳出去。
除了奇計外,其餘各營主將較為平庸,一般都不敢在聞仲麵前晃,生怕被詢問破敵之策。
“太師,這種話就不用說了,還是想想我們接下來的困難吧。”奇計說道。
封神世界的時間線也是比較亂的,按照原著來說,聞仲征戰北海十五年,迴來應該是紂王二十二年了,等他再出征東海平靈王後,姬昌和薑子牙才起兵攻打崇侯虎。
但書中卻又言,殺死崇侯虎後不久,姬昌病死,時紂王二十年仲冬,僅此就錯了兩年。
所以即便記著原著的內容,奇計也隻是做個參考,不敢完全相信。這不,今年才是紂王十九年,聞仲還在北海苦戰,薑子牙和姬昌就殺了崇侯虎。
“北地之事本帥無法插手,和我們有什麽關係?”聞仲不解。
“太師是當局者迷了,”奇計說道,“北海在北地最北處,是北伯侯管轄的地方,以前崇侯虎得大王信任,對太師大軍所求竭盡全力,但崇黑虎可不一樣,他都敢把自己的兄長侄子都送去讓人殺,心思不言而喻。”
“若是他從中作梗,即便不敢明目張膽,也足以讓朝歌到北海這漫長的道路橫生波折,屆時供給受到影響,太師又如何征戰?”
“十二年了,無數年輕的士卒死在這北海大地,還活著的也已經成為壯年,人生能有幾個十二年?太師,是時候結束北海戰事了。”
“本帥何嚐不想結束這場戰事!”聞仲歎道,“但你也知道,那袁福通得妖族支持,輕易便能出動仙境大妖,哪裏是能輕易剿滅的。”
“太師,恕我直言,若是沒有那些妖族,太師多久能蕩平袁福通?”奇計問道。
“兩年之內,必然功成,讓北海百年內再無戰事。”聞仲愣了一下,傲然答道。
“聽聞太師是大教子弟,定認識那些神通廣大的修士,太師何不去師門請幾位仙師來坐鎮?若是沒有那些仙境妖魔作祟,些許小妖對太師來說不算什麽吧!”
“張將軍,你有所不知,此事我不是沒有想過,隻是修道之人不履紅塵,我是修道難以寸進,才下上尋求機緣,入了大商,並不希望師門道友也涉足凡塵,影響了道途。”聞仲說道。
你這時說得大義淩然,等到在西岐城下被闡教一眾弟子打得頭破血流,可就想不起請他們出山會影響道途了。
“太師此言差異,那北海妖族餘孽不識天數,擅自參與人間紛爭,太師師門乃玄門正統,正該於此時秉持正道,掃蕩妖魔,還人間一個朗朗乾坤。”奇計正色道,“這不但不影響道途,反倒是一樁功德。太師何不去試試,說不定哪位仙長就同意了呢!”
之所以有這建議,是奇計感覺到袁福通那邊的隱藏的氣息有所減弱,而此前十年,這是從未發生過的。
這代表著對方對袁福通的支持在減弱。
也是,姬昌都已經擺明車馬要造反了,說明西岐已經做好了準備,拖延聞仲的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再將他拖在這裏了。
不僅僅如此,還指望著聞仲去邀請截教弟子下山呢,否則誰來填充那麽多空缺的封神榜?
“那好,我就去試一試。”聞仲想了想,也覺得奇計說得有理。
隻是這簡單的道理,為何十餘年來自己就沒想到呢?反而是擔憂師門道友下山沾染了紅塵。
“本帥此去,旬月便可返迴,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這裏也不能掉以輕心。”聞仲說道,“本帥離開後,你就暫代管理大軍,防守即可,切莫輕進。”
“屬下遵命。”奇計毫不意外聞仲的選擇。
軍中能獨當一麵的大將不多,至於聞仲的兩個弟子吉利、餘慶,像副官更多一些,統帥大軍力有不逮。
……
奇計想結束北海之戰了。
十二年也足夠了,沒必要非等十五年之久。
他不想暴露實力,就隻能引截教門人來。否則要等對方主動退走,還得一兩年之久。
再說了,他也不想讓對方輕易脫身,暗中窺視這麽久,不付出點代價怎麽行。
不管是妖族還是別的什麽勢力,總歸不會是截教,截教和大商之間的因果太深了。
十天後,聞仲就迴來了。
除了他本人,還有一位美貌道姑,以及一個身高丈八的兇惡大漢。
道姑手持如意,腰懸寶劍,乘坐七香車上。
奇計一眼就認出了這位,有些驚訝,同時更加小心翼翼收斂氣息,免得被看出端倪。
“恭迎太師,恭迎二位仙長。”奇計麵色如常迎接。
“張將軍辛苦了,這吾師金靈聖母,還有師兄一氣仙餘元,”聞仲說道,“吾師和師兄是方外之人,你去命人在營外搭兩座蘆蓬,請吾師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