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及其家人被押解東京受審,奇計卻沒有立即班師。


    江南東路、兩浙路因方臘之亂遭到重創,盡管惡首伏誅,但若不梳理一遍,隻怕要不了多久,就會再起動亂,都等不到趙構南渡。


    民生之事自有宣撫使處理,代表天子撫慰遭受戰亂的百姓,奇計這個製置使,統帥大軍威懾江南,確保新任官員對百姓的欺詐不要那麽狠就可以了。


    至於說更進一步,卻是有心無力了。


    支線任務已全部完成,主線任務也隻剩下最後一個輪迴者,隨時可以返迴。


    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


    以李綱為首的文士,在大戰結束之後就繁忙起來,統計、核對將士們的軍功。


    數百萬西北將士不遠萬裏隨其東征西討,等的就是這一天。


    為了穩固江南局麵,擊敗方臘後,奇計分諸軍分駐各州,剿滅山匪流寇,維持地方治安。


    自己則帶著本部兵馬及宋江一行,返迴青溪,坐鎮昔日方臘的大本營。


    到了睦州才知道,方臘的水軍幾位總管早在其逃奔至婺州時,就已經向宣撫使投降。


    奇計專門讓人訓練的水軍,在江南的戰場發揮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大軍渡河,基本沒有進行過大戰。


    相比步軍、騎兵不顯眼,但作用卻是不可替代。若非他們在,這江南大大小小的河流,不知道要損失多少才能安穩度過。


    ……


    “恭喜了,這次任務完成的很漂亮,再也沒有人與你競爭了。”無人之時,最後一個輪迴者高安恭賀道。


    “言不由衷吧?”奇計看著他道,“都到這個時候,你若是有什麽底牌,可以翻盤了。”


    “這個真沒有。”高安苦笑道,“若是有的話,也絕不會等到現在。”


    “所以你現在就等死了?”奇計饒有興趣的問道。


    “還在等你的答複。”高安說道。


    “我考慮一下吧。”奇計說道,“怎麽聯絡?”


    “若是你到了輪迴殿,打聽一下戰神殿的駐地,報我的名字即可。”高安說道,“我叫丘林中。”


    “本名?”奇計問道。


    “當然,如假包換。”丘林中道。


    “你就不怕我知道你的名字後,借機對付你?”奇計問道。


    “一個名字有能代表什麽?”丘林中道,“戰神殿的牌麵,就注定了無人敢逆其鋒芒。而到了輪迴世界,我們都有新的名字。”


    “好吧,我知道了。”奇計歎道,“戰神殿的人果然夠自信。”


    “那是當然,這是由底蘊決定的。”丘林中道,“你什麽時候送我離開?”


    “不急,等迴了汴京再說。”奇計說道,“這幾天我要出門一趟,就不帶你一起了,希望你能配合。”


    “當然,我是不會讓未來的戰友為難的。”丘林中道。


    ……


    報捷奏表在方臘之前就送達汴京,等待天子決策。


    在此之前,奇計要去做另一件事。


    前往龍虎山,拜訪張天師。


    五鬥米教自第四代教主張盛遷教壇於龍虎山,至今已有千年,傳承三十代。如今的天師張繼先,號翛然子,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九歲承襲天師教教主,已有二十餘年。


    年齡倒是和奇計差不多。


    奇計來此,是想看看能否找到渡劫期的法門。


    皇帝是給了承諾,但奇計覺得,不能一棵樹上吊死,若是有機會,還是應該多搜尋幾門功法。


    上個世界,他從張魯那裏得到正一經,但彼時的正一經,和張道陵、張衡修煉的並不完全相同,僅能達到神通境,連元神境都沒有。


    如今經過千年的傳承,天師道愈發壯大,正一經的級別也應該提高了。


    至少以水滸開頭的張天師的表現,成仙不敢說,渡劫期的修為應該是有的。


    返老還童、禦使龍(蛇)虎,奇計現在到了元神巔峰境界,也很難做到。


    ……


    以剿滅山賊為由,奇計率兵抵達信州,駐兵上饒。


    然後帶著喬道清、欒廷玉、宋江、公孫勝、祝一、欒平六人,輕車簡從,往貴溪而去。


    天師教教壇所在龍虎山,就在貴溪縣境西南,差一點就出了江南東路的轄地。


    到了貴溪,奇計先派欒平和祝一前往龍虎山打前站,第二天才攜宋江四人前往龍虎山而去。


    待到得龍虎山腳下,祝一和欒平已經在等著了,奇計前來拜訪張天師的消息,也傳到了天師教。


    於山下小鎮暫歇一晚,次日在欒平和祝一的引導下,抵達龍虎山腳下,已經有數十位道士恭候。


    “恭迎太保,太保蒞臨龍虎山,我天師道蓬蓽生輝。”為首一個老道士打稽首道。


    “真人客氣了,在下不告而來,還望貴教恕無禮之罪。”奇計笑道。


    “太保言重,老道姓張,忝為本教知客長老,當不得真人之稱。”張老道說道,“天師已在上清宮恭候,太保請上山。”


    “勞煩長老引路。”


    ……


    正一道不禁婚姻,世襲相傳,張長老大概是張天師本家之人,從其語氣中就能聽出來其對當代天師的自豪。


    也是,在天師道中,九歲嗣教的大概也僅此一份了。本來天師道也是嫡長子承襲大道,但這位卻憑借自身的不凡,成功逆襲,從其大伯手裏繼承了天師道。


    當今天子崇道,對這位天師也極為推崇,張繼先在汴京之時,宋徽宗親自為他修建了崇寧觀,後來張繼先迴龍虎山,在上清宮後建庵,宋徽宗親自書寫“靜通庵”三字賜名,還為天師道新建靈寶、雲錦、真懿三大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


    信州也是天師道的大本營,別看方臘在江南鬧得這麽厲害,卻始終不敢入信州一步。


    如果方臘隻是起兵,與天師道無幹,但方臘卻是打著摩尼教的名義,宣揚明王降世,這便與天師道教義衝突,如果敢入信州,隻怕天師道會立時找上門來。


    道統之爭,從來不是和平的。


    方臘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越雷池一步。


    就奇計所見,前來迎接他們的這些道士,除了幾個小道士,都在神通境以上,有七八個老道的修為都在元神中後期,有兩個甚至不在他之下。


    這隻是天師道前來迎接他的人,天知道這風景秀麗的龍虎山,到底隱藏了多少大能!


    上得山來,就是一片恢弘的建築。


    奇計在張老道的引領下,來到上清宮前,一個仙風道骨的青年道士,正在殿前等待。


    “見過太保。”溫和而平靜的聲音傳來。


    “太保,這位便是當代天師。”張老道介紹道。


    “天師無需多禮,貿然打擾,還望恕罪。”奇計立即上前,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奇跡書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隅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隅人並收藏奇跡書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