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計對盛憲的行為不解,但既然對方投降了,隻要是真的,他沒理由不接受。
或許因此會導致吳郡大族實力保存比較完整,影響他對吳郡的統治,但這是後患,可留待以後再解決。
等大軍入城,接管了城防,奇計終於放心,這才笑盈盈的招待盛憲。
“久聞盛孝章仁義君子,今免去一城兵亂,實為幸事,令在下佩服。”奇計向領頭的盛憲道。
“將軍客氣了,下官隻是不想生靈塗炭,吳郡在將軍治下,定能民富殷實。”盛憲說道,“下官為將軍介紹吳郡英才。”
“那就多謝盛府君了。”奇計表示感謝。
“這是吳縣顧氏顧雍顧元歎,師承蔡中郎。”盛憲第一個介紹的,就是顧雍。
“元歎大名,我在長沙早有耳聞。”奇計看著顧雍道。
“將軍謬讚了。”顧雍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已經擔任過縣令,曆經官場,十分謙虛。
“這位是陸議陸伯言,年歲雖小,其叔祖原廬江陸府君,年初時為袁公路所殺,伯言帶著陸府君幼子返迴吳縣,支撐門戶。”
“這就是陸遜嗎?還沒改名?”奇計心道,隻有陸遜一人,陸績年齡太小,沒有在場。
看著才十二歲的陸遜,奇計一臉沉痛:“季寧公的事,我也聽說了,未能謀麵,實屬遺憾。你年紀雖小,但能支撐門戶,不愧是季寧公之後,希望你們叔侄二人同心協力,光大陸氏門楣。”
“多謝將軍誇讚,陸議敢不盡力!”陸遜十分老成的說道。
“這是朱氏朱桓朱休穆,張氏張允張子誠(自取),皆為青年才俊。”
好吧,顧陸朱張,吳四姓齊了。大概盛憲出城投降,和這四家的決意有關。
吳郡大族,以四姓為首,四家達成一致,就連太守決定都能左右。
“許貢,吳郡都尉。”
嗯,前後兩任太守,若是自己不來,估計很快許貢就要上位,然後準備弄死盛憲。
“彭城張昭張子布,天下名士,因徐州紛爭,避亂於此。”
……
一位位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呈現於眼前,讓奇計有些恍惚。
什麽時候,自己的運氣這麽好了?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吳縣不說,還有大量的人才送到自己麵前來。
盛憲一一介紹完畢,奇計也把荀攸介紹給眾人,至於其他人,絲毫未提。
荀攸是潁川荀氏出身,世家子弟,至於其他人,誰認識啊!
沒有兵亂,皆大歡喜,盛憲識相的讓出太守府,奇計於是設宴招待一眾人。
這才知道盛憲為何會投降。
盛憲擔任吳郡太守兩年,其實一直不順心,吳郡大族不配合,這官就不好做。
直到劉繇擔任揚州刺史後,吳郡大族對他的態度才有所轉變,開始支持他對抗劉繇。
曆史上吳郡大族支持的是孫策,因為孫策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證明了他的能力,跟著他有前途。
這個世界沒有了孫策來江東,但他們也沒有選擇劉繇,因為劉繇作為揚州刺史,被袁術逼著遷移治所,屯駐曲阿,就在吳縣眼皮底下,如何能讓他們看上劉繇?
不說袁術盤踞的九江一帶,袁術自己沒渡江,你好歹拿下連江南四郡啊,但劉繇沒有,就在曲阿停駐不前,占據沿江一帶吳郡、丹陽幾個縣,以此對抗袁術。
這段時間劉繇也曾想過收服吳郡,但吳郡大族見他這種狀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支持盛憲與之對抗。打了兩仗後,劉繇就再也不來。
他們知道亂世已到,無法自立,就必須要投靠一方,恰好奇計平定豫章、會稽,剿滅嚴白虎,攜大軍而來,他們商量以後,就決定投誠,上了荊州這架戰車。
……
吳郡大族投誠,事情就好辦多了。
盛憲依舊擔任太守一職,顧雍被任命為會稽郡丞,召賴恭為吳郡丞,張允被召為主簿,朱桓為軍司馬,陸家嫡係未有成年者,支援了一千私軍,都是能形成軍道陣勢的精兵。
張昭被征為參軍,其實他的長處在處理政事,但有劉表在,奇計未開府,隻能先留住人。
許貢被任命為中郎將,攜吳郡郡兵隨軍出征。
之前的小縣,奇計沒有留下大軍,都交由縣令自行招募縣兵。但吳縣是吳郡中樞,他不敢如此放任,留下一萬大軍,把吳郡原本的郡兵帶走。
帶走當然是要去打劉繇。
吳縣沒有戰事,他的時間就充沛多了。
過無錫,攻破劉繇的毗陵防線,很快數萬大軍就到了曲阿。
……
“哢嚓”一聲,一個玉杯被摔得粉碎。
“欺人太甚!”曲阿城裏,劉繇麵目猙獰,讓一幹文武心驚。
也難怪劉繇會發怒,他幾次示好,吳郡大族拒不接受,聯合起來將他這個揚州牧阻止在吳縣之外。
這下倒好,荊州軍才至,一仗未打就直接開城投降,不知道的還以為劉繇有多差勁呢,不如一個弱冠小兒,這讓劉繇的臉往哪放!
“主公息怒,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荊州軍。”終於有人開口勸道。
“荊州軍連下豫章、會稽,兵不血刃收服吳縣,各大家族投誠,實力再增,諸位以為該如何應對?”劉繇平靜下來問道。
不是他長敵人誌氣,而是事實就如此,都兩年了,他們始終龜縮大江南岸一帶,就說明了士卒的戰力。
不強,至少不會比荊州軍強,否則不會龜縮於此。
“荊州軍又有何懼!”忽然一個高大的身影自下放站起,“主公,卑職請戰,隻需三萬大軍,定讓荊州軍有來無迴。”
“太史校尉又在大放厥詞了!”有人嗤笑道。
這太史慈是劉使君的老鄉,當初劉使君無人可用,才寫信召其前來,但後來劉使君手下有充足的人手,出身低微的太史慈就被閑置,掛著個校尉的頭銜,卻不掌一兵一卒。
但這家夥毫不識趣,整天想著帶兵打這個、打那個,放言若讓他領兵,早就拿下江東了。
這話讓眾人情何以堪?就算太史慈真的有這個能力,劉繇也不會讓他領兵,否則讓一眾人有何顏麵麵對他。
這些世家、貴胄出身的人,本事不大,卻對臉麵看的尤其重。
“至少卑職敢於迎戰,諸位倒是胸有丘壑,為何畏敵如虎?”太史慈一開口,就又得罪了滿堂之人。
“放肆,我們這是在商議策略,敵軍勢大乃是事實,豈能草率作戰?”有人怒道。
“好了,現在是在商量大事,”劉繇開口解圍,“罷了,子義,給你三千人,明日出城挑戰,本將親自在城上接應,你可願望?”
不知道敵人具體情況,既然太史慈主動請戰,劉繇也就順勢給他一個機會,探探荊州軍的虛實。
或許因此會導致吳郡大族實力保存比較完整,影響他對吳郡的統治,但這是後患,可留待以後再解決。
等大軍入城,接管了城防,奇計終於放心,這才笑盈盈的招待盛憲。
“久聞盛孝章仁義君子,今免去一城兵亂,實為幸事,令在下佩服。”奇計向領頭的盛憲道。
“將軍客氣了,下官隻是不想生靈塗炭,吳郡在將軍治下,定能民富殷實。”盛憲說道,“下官為將軍介紹吳郡英才。”
“那就多謝盛府君了。”奇計表示感謝。
“這是吳縣顧氏顧雍顧元歎,師承蔡中郎。”盛憲第一個介紹的,就是顧雍。
“元歎大名,我在長沙早有耳聞。”奇計看著顧雍道。
“將軍謬讚了。”顧雍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已經擔任過縣令,曆經官場,十分謙虛。
“這位是陸議陸伯言,年歲雖小,其叔祖原廬江陸府君,年初時為袁公路所殺,伯言帶著陸府君幼子返迴吳縣,支撐門戶。”
“這就是陸遜嗎?還沒改名?”奇計心道,隻有陸遜一人,陸績年齡太小,沒有在場。
看著才十二歲的陸遜,奇計一臉沉痛:“季寧公的事,我也聽說了,未能謀麵,實屬遺憾。你年紀雖小,但能支撐門戶,不愧是季寧公之後,希望你們叔侄二人同心協力,光大陸氏門楣。”
“多謝將軍誇讚,陸議敢不盡力!”陸遜十分老成的說道。
“這是朱氏朱桓朱休穆,張氏張允張子誠(自取),皆為青年才俊。”
好吧,顧陸朱張,吳四姓齊了。大概盛憲出城投降,和這四家的決意有關。
吳郡大族,以四姓為首,四家達成一致,就連太守決定都能左右。
“許貢,吳郡都尉。”
嗯,前後兩任太守,若是自己不來,估計很快許貢就要上位,然後準備弄死盛憲。
“彭城張昭張子布,天下名士,因徐州紛爭,避亂於此。”
……
一位位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呈現於眼前,讓奇計有些恍惚。
什麽時候,自己的運氣這麽好了?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吳縣不說,還有大量的人才送到自己麵前來。
盛憲一一介紹完畢,奇計也把荀攸介紹給眾人,至於其他人,絲毫未提。
荀攸是潁川荀氏出身,世家子弟,至於其他人,誰認識啊!
沒有兵亂,皆大歡喜,盛憲識相的讓出太守府,奇計於是設宴招待一眾人。
這才知道盛憲為何會投降。
盛憲擔任吳郡太守兩年,其實一直不順心,吳郡大族不配合,這官就不好做。
直到劉繇擔任揚州刺史後,吳郡大族對他的態度才有所轉變,開始支持他對抗劉繇。
曆史上吳郡大族支持的是孫策,因為孫策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證明了他的能力,跟著他有前途。
這個世界沒有了孫策來江東,但他們也沒有選擇劉繇,因為劉繇作為揚州刺史,被袁術逼著遷移治所,屯駐曲阿,就在吳縣眼皮底下,如何能讓他們看上劉繇?
不說袁術盤踞的九江一帶,袁術自己沒渡江,你好歹拿下連江南四郡啊,但劉繇沒有,就在曲阿停駐不前,占據沿江一帶吳郡、丹陽幾個縣,以此對抗袁術。
這段時間劉繇也曾想過收服吳郡,但吳郡大族見他這種狀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支持盛憲與之對抗。打了兩仗後,劉繇就再也不來。
他們知道亂世已到,無法自立,就必須要投靠一方,恰好奇計平定豫章、會稽,剿滅嚴白虎,攜大軍而來,他們商量以後,就決定投誠,上了荊州這架戰車。
……
吳郡大族投誠,事情就好辦多了。
盛憲依舊擔任太守一職,顧雍被任命為會稽郡丞,召賴恭為吳郡丞,張允被召為主簿,朱桓為軍司馬,陸家嫡係未有成年者,支援了一千私軍,都是能形成軍道陣勢的精兵。
張昭被征為參軍,其實他的長處在處理政事,但有劉表在,奇計未開府,隻能先留住人。
許貢被任命為中郎將,攜吳郡郡兵隨軍出征。
之前的小縣,奇計沒有留下大軍,都交由縣令自行招募縣兵。但吳縣是吳郡中樞,他不敢如此放任,留下一萬大軍,把吳郡原本的郡兵帶走。
帶走當然是要去打劉繇。
吳縣沒有戰事,他的時間就充沛多了。
過無錫,攻破劉繇的毗陵防線,很快數萬大軍就到了曲阿。
……
“哢嚓”一聲,一個玉杯被摔得粉碎。
“欺人太甚!”曲阿城裏,劉繇麵目猙獰,讓一幹文武心驚。
也難怪劉繇會發怒,他幾次示好,吳郡大族拒不接受,聯合起來將他這個揚州牧阻止在吳縣之外。
這下倒好,荊州軍才至,一仗未打就直接開城投降,不知道的還以為劉繇有多差勁呢,不如一個弱冠小兒,這讓劉繇的臉往哪放!
“主公息怒,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荊州軍。”終於有人開口勸道。
“荊州軍連下豫章、會稽,兵不血刃收服吳縣,各大家族投誠,實力再增,諸位以為該如何應對?”劉繇平靜下來問道。
不是他長敵人誌氣,而是事實就如此,都兩年了,他們始終龜縮大江南岸一帶,就說明了士卒的戰力。
不強,至少不會比荊州軍強,否則不會龜縮於此。
“荊州軍又有何懼!”忽然一個高大的身影自下放站起,“主公,卑職請戰,隻需三萬大軍,定讓荊州軍有來無迴。”
“太史校尉又在大放厥詞了!”有人嗤笑道。
這太史慈是劉使君的老鄉,當初劉使君無人可用,才寫信召其前來,但後來劉使君手下有充足的人手,出身低微的太史慈就被閑置,掛著個校尉的頭銜,卻不掌一兵一卒。
但這家夥毫不識趣,整天想著帶兵打這個、打那個,放言若讓他領兵,早就拿下江東了。
這話讓眾人情何以堪?就算太史慈真的有這個能力,劉繇也不會讓他領兵,否則讓一眾人有何顏麵麵對他。
這些世家、貴胄出身的人,本事不大,卻對臉麵看的尤其重。
“至少卑職敢於迎戰,諸位倒是胸有丘壑,為何畏敵如虎?”太史慈一開口,就又得罪了滿堂之人。
“放肆,我們這是在商議策略,敵軍勢大乃是事實,豈能草率作戰?”有人怒道。
“好了,現在是在商量大事,”劉繇開口解圍,“罷了,子義,給你三千人,明日出城挑戰,本將親自在城上接應,你可願望?”
不知道敵人具體情況,既然太史慈主動請戰,劉繇也就順勢給他一個機會,探探荊州軍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