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筠那個雜牌藩鎮不同,李重進那可是本朝太祖郭威的嫡親外甥,福慶長公主的嫡子。
更重要的是,太祖駕崩前,皇位的繼承人之爭,就在李重進和柴榮之間展開。為此,還搭上了權臣,樞密使王竣的性命。
最終,柴榮以太祖養子的身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知道內情的人,基本上都認為,柴榮的嫡親姑母聖穆皇後柴氏,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當初,後唐莊宗死後,明宗登基不久,就把莊宗的妃嬪全都遣散了迴家,其中就有柴氏。
誰料,柴氏迴家的路上,邂逅了尚是落魄小兵的郭威。那時候的郭威,混得很不如意,既懶散且好賭博,上無片瓦,身無分文,窮得快要當褲子,很沒有出息。
結果,柴氏偏偏看好郭威,不顧柴老太公的反對,硬是帶著豐厚的嫁妝,主動委身於郭威。
靠著柴氏的嫁妝,郭威有了買通上司的資本,其後仿佛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般,短短的幾年間,便青雲直上,官至後漢的大將軍。
時至今日,福慶長公主雖然已經亡故,然而,李重進的確是當今小皇帝的表叔。
正因為這層關係的複雜,李中易也想試探一下,內閣諸位相公們對此事的看法。
魏仁浦資格最老,又是首相,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都投注到他的身上。
李瓊和柴榮之間,自從他兵敗於南唐的林虎子之後,就已經恩斷義絕了。隻是,李瓊多少有些好奇,魏老相公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態度呢?
魏仁浦是個明白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成為托孤八相之一!
自從,李中易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幾千年以來的潛規則,向各亭和各村派出了亭正和村正之後,就已經徹底的掌握住了基層實權。
另外,在村正和亭正的組織動員之下,由村到亭,再到縣的各地鄉軍,也紛紛組建完成。
魏仁浦畢竟是首相,消息來源之靈通,遠超那些遠離權力中樞的權貴。他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心裏卻明白的很:柴家的天下已經是過去式了!
子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魏仁浦年事已高,子孫們又沒一個成氣的,將來還要靠李中易施加格外的恩賞,才有可能勉強保住相府的門麵不墮。
“稟主上,舉兵謀逆,乃是可誅五族的滔天大罪。”魏仁浦暗暗歎了口氣,無奈之下,隻得昧著良心說假話。
人在屋簷下,魏仁浦隻能先顧他自己的的家人和族人了。至於,太祖郭威的提拔之恩,和先帝柴榮的托孤之恩,暫且放一邊吧。
玩政治的核心,沒啥太過複雜的邏輯,歸根到底就一條:選對靠山,並始終站在正確的隊伍之中。
李瓊暗暗一歎,李中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在哪個山頭,就必須唱哪支歌,誰不唱淘汰誰!
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魏仁浦在摸不透李中易心思的時候,寧可下猛藥,也不敢稍有寬縱,倒也十分符合恩出自於上的政治正確。
左相魏仁浦表明了立場和態度,李瓊這個右相,不可能逃避不說。
李瓊和李重進向來沒有任何瓜葛,更不存在徇私的空間,索性直接了當的說:“以老臣的淺見,朝廷既有律法,隻須按照律法,交由大理司審理即可。”
劉金山瞥了眼李瓊,心裏暗暗點讚,薑不愧是老的辣,李瓊穩穩的站在律法之上,恰好符合李中易一向注重法製的基本治國和治軍理念。
李中易也暗暗點頭,李瓊這位老嶽祖別看平日裏不怎麽管事,關鍵時刻的立場卻穩如泰山。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
所謂的金口玉言,出口成詔,看似個人的權勢膨脹到了極點,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實際上,整個社會包括皇帝本人在內,都沒有安全感。
其中的邏輯很清楚,皇帝本人朝令夕改,靠發言治國,下邊的臣工們必定無所適從。文臣武將們動轍得咎,甚至身死族滅,遲早會因為莫大的恐懼而集體反水。
一個普遍沒有安全感的社會,所謂的講誠信和重契約,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誰信誰傻!
李中易以條令大於天的基本原則治軍,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絕不搞不教而誅。
說白了,條令裏邊沒有的懲處措施,專職監督軍隊的軍法司無權擅自做主,必須呈報到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召集軍中智囊們商議過後,所作出的軍法解釋,並不溯及既往,隻約束今後的類似行為。
老革命永遠都會遇到新問題,最高統帥拍板定案,並在條令裏邊添加舉一反三的若幹條文,其實質是:讓軍法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過(罪),這是軍事條令的立法基礎。哪怕是軍規再嚴,軍人們對於各自的行為邊界,包括,過與非過,罪與非罪,都有著一清二楚的認識。
早在河池練兵的時候,李中易就深刻的感受到,蜀國軍法裏的七十二斬,看似麵麵俱到的嚴格無比。實際上,真按照那種軍法認真執行下去,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會被殺得一個不剩。
法不責眾的邏輯衍生下來,其實是所有人都對法律沒有多少敬畏感,隻崇拜權力。
李瓊的看法,正好撓到了李中易的癢處,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平日裏,孔昆和李瓊頗不對付,不過,今天這事他倒是完全讚同李瓊的看法。
“主上,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五常,乃是人倫大道……”孔昆鼓動著三寸不爛之舌,引經據典的大肆論證了一番,李重進舉兵謀反的極大危害性。
李中易摸著下巴,笑眯眯的望著孔昆,心裏卻想,誰說孔昆是個儒門書呆子,誰才是大傻瓜。
別看孔昆總是當著眾人的麵,噴濺口水到李中易的臉上,一副狷狂不羈的模樣。
實際上,私下裏,孔昆對李中易別提多尊重了,言必聽,行必果!
孔昆在朝堂之上,樹立的是當代魏征的諍臣形象,反證了一件事:李中易是胸襟寬似大海的曠世明主!
ps:剛出去拜年迴家,喝得很有點多了,總算是沒斷更,求賞月票鼓勵!
更重要的是,太祖駕崩前,皇位的繼承人之爭,就在李重進和柴榮之間展開。為此,還搭上了權臣,樞密使王竣的性命。
最終,柴榮以太祖養子的身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知道內情的人,基本上都認為,柴榮的嫡親姑母聖穆皇後柴氏,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當初,後唐莊宗死後,明宗登基不久,就把莊宗的妃嬪全都遣散了迴家,其中就有柴氏。
誰料,柴氏迴家的路上,邂逅了尚是落魄小兵的郭威。那時候的郭威,混得很不如意,既懶散且好賭博,上無片瓦,身無分文,窮得快要當褲子,很沒有出息。
結果,柴氏偏偏看好郭威,不顧柴老太公的反對,硬是帶著豐厚的嫁妝,主動委身於郭威。
靠著柴氏的嫁妝,郭威有了買通上司的資本,其後仿佛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般,短短的幾年間,便青雲直上,官至後漢的大將軍。
時至今日,福慶長公主雖然已經亡故,然而,李重進的確是當今小皇帝的表叔。
正因為這層關係的複雜,李中易也想試探一下,內閣諸位相公們對此事的看法。
魏仁浦資格最老,又是首相,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都投注到他的身上。
李瓊和柴榮之間,自從他兵敗於南唐的林虎子之後,就已經恩斷義絕了。隻是,李瓊多少有些好奇,魏老相公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態度呢?
魏仁浦是個明白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成為托孤八相之一!
自從,李中易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幾千年以來的潛規則,向各亭和各村派出了亭正和村正之後,就已經徹底的掌握住了基層實權。
另外,在村正和亭正的組織動員之下,由村到亭,再到縣的各地鄉軍,也紛紛組建完成。
魏仁浦畢竟是首相,消息來源之靈通,遠超那些遠離權力中樞的權貴。他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心裏卻明白的很:柴家的天下已經是過去式了!
子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魏仁浦年事已高,子孫們又沒一個成氣的,將來還要靠李中易施加格外的恩賞,才有可能勉強保住相府的門麵不墮。
“稟主上,舉兵謀逆,乃是可誅五族的滔天大罪。”魏仁浦暗暗歎了口氣,無奈之下,隻得昧著良心說假話。
人在屋簷下,魏仁浦隻能先顧他自己的的家人和族人了。至於,太祖郭威的提拔之恩,和先帝柴榮的托孤之恩,暫且放一邊吧。
玩政治的核心,沒啥太過複雜的邏輯,歸根到底就一條:選對靠山,並始終站在正確的隊伍之中。
李瓊暗暗一歎,李中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在哪個山頭,就必須唱哪支歌,誰不唱淘汰誰!
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魏仁浦在摸不透李中易心思的時候,寧可下猛藥,也不敢稍有寬縱,倒也十分符合恩出自於上的政治正確。
左相魏仁浦表明了立場和態度,李瓊這個右相,不可能逃避不說。
李瓊和李重進向來沒有任何瓜葛,更不存在徇私的空間,索性直接了當的說:“以老臣的淺見,朝廷既有律法,隻須按照律法,交由大理司審理即可。”
劉金山瞥了眼李瓊,心裏暗暗點讚,薑不愧是老的辣,李瓊穩穩的站在律法之上,恰好符合李中易一向注重法製的基本治國和治軍理念。
李中易也暗暗點頭,李瓊這位老嶽祖別看平日裏不怎麽管事,關鍵時刻的立場卻穩如泰山。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
所謂的金口玉言,出口成詔,看似個人的權勢膨脹到了極點,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實際上,整個社會包括皇帝本人在內,都沒有安全感。
其中的邏輯很清楚,皇帝本人朝令夕改,靠發言治國,下邊的臣工們必定無所適從。文臣武將們動轍得咎,甚至身死族滅,遲早會因為莫大的恐懼而集體反水。
一個普遍沒有安全感的社會,所謂的講誠信和重契約,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誰信誰傻!
李中易以條令大於天的基本原則治軍,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絕不搞不教而誅。
說白了,條令裏邊沒有的懲處措施,專職監督軍隊的軍法司無權擅自做主,必須呈報到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召集軍中智囊們商議過後,所作出的軍法解釋,並不溯及既往,隻約束今後的類似行為。
老革命永遠都會遇到新問題,最高統帥拍板定案,並在條令裏邊添加舉一反三的若幹條文,其實質是:讓軍法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過(罪),這是軍事條令的立法基礎。哪怕是軍規再嚴,軍人們對於各自的行為邊界,包括,過與非過,罪與非罪,都有著一清二楚的認識。
早在河池練兵的時候,李中易就深刻的感受到,蜀國軍法裏的七十二斬,看似麵麵俱到的嚴格無比。實際上,真按照那種軍法認真執行下去,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會被殺得一個不剩。
法不責眾的邏輯衍生下來,其實是所有人都對法律沒有多少敬畏感,隻崇拜權力。
李瓊的看法,正好撓到了李中易的癢處,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平日裏,孔昆和李瓊頗不對付,不過,今天這事他倒是完全讚同李瓊的看法。
“主上,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五常,乃是人倫大道……”孔昆鼓動著三寸不爛之舌,引經據典的大肆論證了一番,李重進舉兵謀反的極大危害性。
李中易摸著下巴,笑眯眯的望著孔昆,心裏卻想,誰說孔昆是個儒門書呆子,誰才是大傻瓜。
別看孔昆總是當著眾人的麵,噴濺口水到李中易的臉上,一副狷狂不羈的模樣。
實際上,私下裏,孔昆對李中易別提多尊重了,言必聽,行必果!
孔昆在朝堂之上,樹立的是當代魏征的諍臣形象,反證了一件事:李中易是胸襟寬似大海的曠世明主!
ps:剛出去拜年迴家,喝得很有點多了,總算是沒斷更,求賞月票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