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駕到!”隨著楚雄一聲暴喝,群臣們紛紛手捧笏板,彎腰作揖行禮。


    李中易緩步踱出大慶門的門洞,楚雄手按刀柄,略微跨前半步,恰好遮擋住了李中易的左側半邊身子。


    老天爺還真幫忙,晴空萬裏無雲,略有微風拂過大慶門前,預示著新人新氣象,新春新景況,端的是好兆頭!


    見李中易公開露了麵,文臣們再次長揖到地,武將們的行禮就有些五花八門了。


    隸屬於李家軍係統的武將們,個個捶胸行注目禮,目不轉睛的盯在李中易的身上。


    舊朝的老武臣們,有的抱拳拱手,有的深揖到地,更有人索性隻是半彎著腰。


    李中易見了此情此景,不由想起,大流氓劉邦登基之後,果斷廢除了秦朝的禮儀,卻造成了很多混亂的趣事。


    大漢朝的功臣勳貴們沒了規矩禮儀的約束,往往是酒剛過五巡,劉邦還清醒著,有些功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不醒人事。


    更可怕的是,有些功臣喝多了就忘形,居然當著劉邦的麵,拔劍亂舞,對著桌子和柱子亂砍。


    最終,還是魯國人叔孫通的建議,幫助劉邦確立了君臣相處的各種禮儀。


    楚雄接了李中易的眼色,隨即高聲喊道:“主上口諭,免禮,平身。”


    “大王千歲。”


    “主上威武。”


    “執政王金安!”


    “……”


    群臣們的祈福語,可謂是紛繁複雜,多種多樣,五花八門。這就是新朝初立後,卻沒擬定下全新禮儀的後果。


    李中易是個非常務實的政客,此前一直不太重視禮儀這種看似威風凜凜,實則沒鳥用的繁文縟節。


    咳,禮儀,隻是表麵功夫罷了,對於窺破皇權奧妙的逆臣們,根本就無卵用。


    李中易隻當沒看見叢生的亂象一般,氣定神閑的走到禦案後邊,穩穩當當的坐到了獨一無二的那把椅子上。


    “諸卿免禮!”李中易抬起右手,輕輕的做了個向上抬的動作,一直侍立於側的楚雄隨即高聲喊道,“免!”


    “多謝大王。”


    “謝主上!”


    現場又是一陣參差不齊的亂喊亂叫,一直從旁監督群臣的王大虎,不由皺緊了眉頭,這簡直是成何體統?


    上一次,李中易登上執政王寶座的大典之時,被個讀死書的傻冒文臣攪成了一團亂麻,還鬧出了人命。


    這一次,群臣的服飾裝束、站班排列,全都按部就班,絲毫不差,唯獨沒有統一的見駕禮和見駕稱謂。


    等見駕儀式完畢後,李中易清了清嗓子,淡淡的吩咐下去:“帶上來吧。”


    “主上口諭,把逆賊李筠帶上來……”


    李家軍係統的武將們,很早就知道李筠已經被楊烈活擒的捷報。隻是,他們並不知道今天的朝會之前,李筠已經被押解進了京城而已。


    實際上,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大家也都知道李筠幾乎在一瞬間敗亡的消息。


    隻不過,耳聞的消息,怎麽比得過,親眼目睹逆臣被獻俘於宮闕前的巨大震撼力呢?


    李瓊抿緊嘴唇,心裏暗暗一歎,想當年,李筠的地位比他高得多,如今卻兵敗就擒,成了任人宰割的階下囚。


    世事實在是難料啊,李瓊當初兵敗於南唐林虎子之後,往日的榮耀和顯赫的地位,皆在柴榮的一念之間,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如果,李瓊當初沒有選擇和李中易結盟,焉有今日之舉族皆榮的繁盛景象?


    李瓊都大半個身子已經入土的年紀,他早就看破了玩政治的真相,李筠比他更有才華,也更有實力,然而就因為站錯了隊伍,才導致今日之恥辱。


    魏仁浦心裏暗暗一歎,很多文臣都在暗中咒罵李中易,然而,李中易的那句名言說的簡直太對了:在絕對的實力,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兵權一直被李中易所牢牢掌握,監督百官的有都察院和緹騎司,原本分隸各地的巡邏治安大權都捏在警政寺的手上,試問,手無寸鐵的文臣,單靠嘴巴皮子,就能夠罵死李中易麽?


    有些仗著有靠山的,想囤積居奇的糧商,被李中易如同橫掃落葉一般,眨眼間便掉了腦袋。


    而且,這些糧商的嬌妻美妾,也全都納入了教坊司,她們由昔日高高在上的嬌嬌女,陡然變成了一點粉唇千人嚐的名伎。


    從午門處押來的李筠,被五花大綁的蹣跚前行,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劉金山眯起兩眼,盯著李筠仔細的看了一陣子,良久之後,方才長籲了一口氣,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蠢貨。


    韓通領著朝廷的二十幾萬精銳禁軍,卻隻挺了一個多時辰而已,便大敗虧輸,全軍覆沒。


    李筠所轄的區域不過六州之地,兵不精,糧不足,對民間又盤剝甚狠,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李筠一方,卻敢公然舉兵謀反。


    當初威名赫赫的北地王,六州之主,托孤八相之一,李筠這輩子的好運氣,全都在舉兵謀反的那一刻,消耗怠盡,撲來而來的全是暗無天日的黑黴運。


    孔昆壓根就用正眼去看李筠,小兒李筠自己作死,怪不得任何人。春秋大義早有雲: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當初,還是登州刺史的孔昆,審時度勢的選擇徹底投靠李中易。事實證明,孔昆站到了正確的隊伍之中,並且獲得了超乎尋常的政治利益,搖身一變,成為當今的內閣四相之一。


    要知道,整個大周僅有兩位真宰相,兩位參相而已,孔昆已經很知足了。


    而且,孔昆的獨女孔黛瑤,也平平安安的通過了宮裏的選秀及驗身環節。此前的傳言盡管不可能完全消除,然而,經過皇家的權威鑒定之後,誰再敢拿孔黛瑤的貞潔說事,那就等於是往李中易的頭上扣屎盆子了,怎麽可能有好下場呢?


    傲然立於禦案前的王大虎,一直大瞪著兩眼,死死的注視著朱紫重臣們的一舉一動。


    都察院所屬的監察禦史們,分散在大朝會的各處,虎視眈眈的盯著青綠袍的中下級官員們。


    王大虎已經有言在先,若有人膽敢犯上作亂,目無君父,一律毫不留情的嚴詞糾彈。


    都察院所屬的言官們,誰若當廷彈劾成功,不管是磨堪,還是京察,一律升等考核。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言官們也都有私心,誰不想少熬幾十年的平步青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司空並收藏逍遙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