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北方的大地一夜之間,突降大雪。
吃罷午飯,李中易負手踏著薄薄的積雪,在院子裏散步消食。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銀妝素裹的院子內的寧靜,李中易抬眼望去,卻見楊炯正急匆匆朝他走來。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嘿嘿,耶律休哥老兄,和爺比耐心,你還差點火候!
自從,耶律休哥於兩軍陣前挾持了契丹的“皇王”之後,李中易便再也沒有鬆過口。他不僅沒答應休哥提出的各種條件,反而借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反正是嘴巴官司,李中易完全沒所謂,隻是苦了往來於兩軍之間的楊炯。
早上起來晨練的時候,李中易發覺天降大雪之後,他就料定,休哥今日必定會放迴楊炯。
“下官參見相公。”楊炯恭恭敬敬的單膝跪在雪地裏,對著李中易行了堂參大禮,全然沒有初來之時的傲氣。
楊炯此行的目的,自是盡早換迴魏王父子,李中易卻一直不肯鬆口,完全無視於休哥的嚴苛條件。
這麽一來,楊炯的死穴,也就一直被李中易捏在手心裏。
俗話說得好,無欲則剛,事不求人品自高!
可問題是,休哥終於鬆了口風,楊炯擔心李中易接著出妖蛾子,他隻得小心翼翼的把姿態放得異常之低,惟恐惹怒了李中易。
李中易端出和藹可親的笑容,擺了擺手,故意埋怨楊炯:“博約公,您太多禮了,快些起來吧。”
楊炯如同啞巴吃黃蓮一般,被李中易搓揉得有苦難言,他緩緩起身,強撐出笑容,拱手長揖說:“仰賴相公的虎威,那虜逆休哥自知不敵……”那讒媚的模樣別提多狗腿。
李中易微微一笑,楊炯楊博約能屈能伸,頗有些為了成大事,不惜舍身伏入塵埃的狠勁,倒也不可小覷。
自從休哥自立為“攝政王”之後,整個大周的士紳從上到下,對其皆是一片唾罵之聲,楊炯也隨大流的以“虜逆”稱之。
李中易心裏卻明白,大周的文官集團明著是罵休哥,暗地裏卻是衝他來的。
同樣是手握精銳重兵,北方的休哥謀反成功,中原的他李無咎也隻怕是早就蠢蠢欲動了吧?
楊炯偷偷看了眼李中易,心情異常之複雜,這幾個月他一直被李中易排擠著呆在休哥那邊,對於羽林右衛的內情所知甚少。
可是,方才楊炯進城的時候,親眼看見城中巡邏的官兵們,露在甲胄下邊的全是厚實的夾襖。楊炯的觀察力驚人,這些官兵邁步之間,竟全是清一色的皮靴。
要知道,即使是京城裏最精銳的禁軍,腳下也就是布靴而已。
別看楊炯被李中易打發去了契丹人的營地,可是,他和京城政事堂那邊的聯係,從未有一日斷過,幾乎是每三日必有書信往來。
楊炯心裏十分有數,朝廷給李中易這邊的供給僅僅是夠吃而已,遠遠談不上充裕,更別提皮靴這種昂貴的奢侈品。
因為,寫信勸說範質給李中易減供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楊炯本人。
誰料,李中易不哼不哈的就得到了充裕的過冬物資,不僅有夾襖,連皮靴都成了普通士卒的標準裝備,由不得楊炯不心驚。
楊炯也是普通人,他聯想到李中易和高麗國那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關係,當時就有了驚人的發現:尾大不掉矣!
一想起海東之國成了李中易的後花園,楊炯就坐立不安,異常之焦慮。
晚唐以來藩鎮割據的深刻教訓,一直警醒著楊炯,一旦手握兵權的武將擁有了錢糧地盤,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中易瞥了眼楊炯,含笑問他:“博約公辛苦了,且去歇息,待明日再商議對策不遲。”
如果是以前,心高氣傲的楊炯一定會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試圖駁倒李中易的拖延戰術。
如今,楊炯早失了當初的銳氣,一心隻想著早早的定下和議,順利的接迴魏王父子,等迴了開封再慢慢的收拾李中易。
楊炯拱著手,長揖到地,恭敬的說:“下官全聽相公的吩咐。”
事務反常即為妖,李中易見楊炯如此的恭順,心知此人必是另有圖謀。
事到如今,李中易已經不是很在意楊炯的看法,可想而知,以楊炯身為範質心腹的立場,必是暗中沒起啥好作用。
送走楊炯後,李中易在葉曉蘭的服侍下,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飯罷喝茶的時候,葉曉蘭偷瞧了一遍李中易的眼色,發覺他的心情還不錯,便湊過去一邊替他捏肩,一邊小聲說:“爺,家父派堂兄偷著來看望奴婢,堂兄……他……說是想給您磕個頭再走。”
李中易知道葉家派人來的事,也沒怎麽當迴事,自從葉曉蘭的兄長被放了迴去之後,幽家葉家一直沒有消息傳過來。
李中易估摸著,當時契丹人勢大,幽州葉家不敢冒著滅門的大禍和他暗中勾結,索性徹底放棄了葉曉蘭這個閨女。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殺了葉曉蘭的哥哥,不比殺一隻雞更困難。契丹國南京宰相府左平章政事葉名鎮,看似地位很高,其實手頭並無多少實權,李中易高抬貴手放了葉曉蘭的哥哥一馬,原本就沒有多少期待。
在這個以家族根本利益為重的年代,別說犧牲一個女兒,就算是葉家兄妹都被拋棄了,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幽州葉家的下一代裏邊,有出息的並不止葉曉蘭兄妹這二人。
葉曉蘭一直被圈養在李中易的後宅之中,總管府內又戒備森嚴,沒有李中易的點頭,她的那位堂兄絕無可能進門相見。
現在,李中易聽說葉曉蘭遞過來的話,心裏明白得很,必定是葉家眼瞅著李家軍連戰連捷勢頭正旺,想私下裏和他搭個線,免得在一棵樹上吊死。
可問題是,早知今日,當初幹嘛去了呢?
葉曉蘭見李中易隻是悶頭喝茶,卻沒有任何表示,她心裏不由重重一歎,暗暗埋怨葉名鎮的心狠。
就在葉曉蘭徹底無望之際,李中易突然吩咐她:“既是你的堂兄要走,多備些厚禮便是。”
葉曉蘭本是個聰明的女人,她一聽此話,心裏便明白過來:李中易賞堂兄的麵子,不過是看在她伺候得力的份上罷了。
天剛剛黑,李中易正在用餐,卻得知一個壞消息:高麗國內亂,掌權的金子南被趕出了開京,剛剛乘船逃到榆關的碼頭。
吃罷午飯,李中易負手踏著薄薄的積雪,在院子裏散步消食。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銀妝素裹的院子內的寧靜,李中易抬眼望去,卻見楊炯正急匆匆朝他走來。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嘿嘿,耶律休哥老兄,和爺比耐心,你還差點火候!
自從,耶律休哥於兩軍陣前挾持了契丹的“皇王”之後,李中易便再也沒有鬆過口。他不僅沒答應休哥提出的各種條件,反而借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反正是嘴巴官司,李中易完全沒所謂,隻是苦了往來於兩軍之間的楊炯。
早上起來晨練的時候,李中易發覺天降大雪之後,他就料定,休哥今日必定會放迴楊炯。
“下官參見相公。”楊炯恭恭敬敬的單膝跪在雪地裏,對著李中易行了堂參大禮,全然沒有初來之時的傲氣。
楊炯此行的目的,自是盡早換迴魏王父子,李中易卻一直不肯鬆口,完全無視於休哥的嚴苛條件。
這麽一來,楊炯的死穴,也就一直被李中易捏在手心裏。
俗話說得好,無欲則剛,事不求人品自高!
可問題是,休哥終於鬆了口風,楊炯擔心李中易接著出妖蛾子,他隻得小心翼翼的把姿態放得異常之低,惟恐惹怒了李中易。
李中易端出和藹可親的笑容,擺了擺手,故意埋怨楊炯:“博約公,您太多禮了,快些起來吧。”
楊炯如同啞巴吃黃蓮一般,被李中易搓揉得有苦難言,他緩緩起身,強撐出笑容,拱手長揖說:“仰賴相公的虎威,那虜逆休哥自知不敵……”那讒媚的模樣別提多狗腿。
李中易微微一笑,楊炯楊博約能屈能伸,頗有些為了成大事,不惜舍身伏入塵埃的狠勁,倒也不可小覷。
自從休哥自立為“攝政王”之後,整個大周的士紳從上到下,對其皆是一片唾罵之聲,楊炯也隨大流的以“虜逆”稱之。
李中易心裏卻明白,大周的文官集團明著是罵休哥,暗地裏卻是衝他來的。
同樣是手握精銳重兵,北方的休哥謀反成功,中原的他李無咎也隻怕是早就蠢蠢欲動了吧?
楊炯偷偷看了眼李中易,心情異常之複雜,這幾個月他一直被李中易排擠著呆在休哥那邊,對於羽林右衛的內情所知甚少。
可是,方才楊炯進城的時候,親眼看見城中巡邏的官兵們,露在甲胄下邊的全是厚實的夾襖。楊炯的觀察力驚人,這些官兵邁步之間,竟全是清一色的皮靴。
要知道,即使是京城裏最精銳的禁軍,腳下也就是布靴而已。
別看楊炯被李中易打發去了契丹人的營地,可是,他和京城政事堂那邊的聯係,從未有一日斷過,幾乎是每三日必有書信往來。
楊炯心裏十分有數,朝廷給李中易這邊的供給僅僅是夠吃而已,遠遠談不上充裕,更別提皮靴這種昂貴的奢侈品。
因為,寫信勸說範質給李中易減供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楊炯本人。
誰料,李中易不哼不哈的就得到了充裕的過冬物資,不僅有夾襖,連皮靴都成了普通士卒的標準裝備,由不得楊炯不心驚。
楊炯也是普通人,他聯想到李中易和高麗國那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關係,當時就有了驚人的發現:尾大不掉矣!
一想起海東之國成了李中易的後花園,楊炯就坐立不安,異常之焦慮。
晚唐以來藩鎮割據的深刻教訓,一直警醒著楊炯,一旦手握兵權的武將擁有了錢糧地盤,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中易瞥了眼楊炯,含笑問他:“博約公辛苦了,且去歇息,待明日再商議對策不遲。”
如果是以前,心高氣傲的楊炯一定會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試圖駁倒李中易的拖延戰術。
如今,楊炯早失了當初的銳氣,一心隻想著早早的定下和議,順利的接迴魏王父子,等迴了開封再慢慢的收拾李中易。
楊炯拱著手,長揖到地,恭敬的說:“下官全聽相公的吩咐。”
事務反常即為妖,李中易見楊炯如此的恭順,心知此人必是另有圖謀。
事到如今,李中易已經不是很在意楊炯的看法,可想而知,以楊炯身為範質心腹的立場,必是暗中沒起啥好作用。
送走楊炯後,李中易在葉曉蘭的服侍下,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飯罷喝茶的時候,葉曉蘭偷瞧了一遍李中易的眼色,發覺他的心情還不錯,便湊過去一邊替他捏肩,一邊小聲說:“爺,家父派堂兄偷著來看望奴婢,堂兄……他……說是想給您磕個頭再走。”
李中易知道葉家派人來的事,也沒怎麽當迴事,自從葉曉蘭的兄長被放了迴去之後,幽家葉家一直沒有消息傳過來。
李中易估摸著,當時契丹人勢大,幽州葉家不敢冒著滅門的大禍和他暗中勾結,索性徹底放棄了葉曉蘭這個閨女。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殺了葉曉蘭的哥哥,不比殺一隻雞更困難。契丹國南京宰相府左平章政事葉名鎮,看似地位很高,其實手頭並無多少實權,李中易高抬貴手放了葉曉蘭的哥哥一馬,原本就沒有多少期待。
在這個以家族根本利益為重的年代,別說犧牲一個女兒,就算是葉家兄妹都被拋棄了,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幽州葉家的下一代裏邊,有出息的並不止葉曉蘭兄妹這二人。
葉曉蘭一直被圈養在李中易的後宅之中,總管府內又戒備森嚴,沒有李中易的點頭,她的那位堂兄絕無可能進門相見。
現在,李中易聽說葉曉蘭遞過來的話,心裏明白得很,必定是葉家眼瞅著李家軍連戰連捷勢頭正旺,想私下裏和他搭個線,免得在一棵樹上吊死。
可問題是,早知今日,當初幹嘛去了呢?
葉曉蘭見李中易隻是悶頭喝茶,卻沒有任何表示,她心裏不由重重一歎,暗暗埋怨葉名鎮的心狠。
就在葉曉蘭徹底無望之際,李中易突然吩咐她:“既是你的堂兄要走,多備些厚禮便是。”
葉曉蘭本是個聰明的女人,她一聽此話,心裏便明白過來:李中易賞堂兄的麵子,不過是看在她伺候得力的份上罷了。
天剛剛黑,李中易正在用餐,卻得知一個壞消息:高麗國內亂,掌權的金子南被趕出了開京,剛剛乘船逃到榆關的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