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之間,也就很難對得齊,也不可能完全對齊。
“嗯,先作出一麵尺再說。”李中易點點頭,認可了王小乙的意見。
標準化的工作,任重而道遠,短短的一個月內,李中易根本不可能完成這麽重大的任務。
按照目前的技術,最多可以精確到尺這一層級,至於寸的標注,難免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娘的,也不知道秦朝的勞動人民,怎麽就可以在一千多年前,造出幾乎沒有誤差的弩箭?
你還真別說,這王小乙雖然年老體衰,經驗卻異常豐富。
接了李中易的造尺任務之後,王小乙首先找來兩根短鋸條,李中易看見這兩根短鋸條,眼前不由一亮。
僅僅是目測,這兩根薄薄的短鋸條,光滑的背麵,看上去就覺得很直,顯然是用固定的模具生產出來的鋸條。
王小乙將李中易帶迴來的麻線,擺到了短鋸條的上麵,命高小二把直尺拉到最緊的程度。
* 李中易趕緊把手裏的木炭細筆,遞到了王小乙的手上,王小乙道了謝之後,左手操起另一根短鋸條,橫壓到麻線上,比對著李中易在麻線上點出的圓點,開始極其認真的做出了標記。
由於進展異常緩慢,需要反複的斟酌,王小乙足足花了半個多時辰,才在鋸條上畫出了李中易經手的第一根標準直尺。
李中易注意到,王小乙造尺的方法。正好符合現代數學的直角定位的邏輯。
用模具生產出來的貌似筆直的薄短鋸條,交叉進行比對和定位,其科學性比李中易的目測。自然強上許多。
李中易望著王小乙手裏的第一根標準直尺,他不由暗暗苦笑一聲,在現代,人們司空見慣的一些東西,到了這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的後周,居然成了高科技的東西。
“迴上官,小人隻能畫出寸。至於寸以下,則無能為力了。”王小乙拱著手向李中易做了匯報。
李中易滿意的點點頭,說:“你做得不錯。不過,一根這種直尺肯定是不夠的,而且鋸條的存量也不多,還是要做出木尺才好。”
王小乙仔細的想了想。解釋說:“不瞞上官。這木尺頗有些為難,首先要削得和鋸條一樣薄,就不可能。”
李中易想想也是,工期太過緊張,他完全沒有為了追求絕對的標準化,而可以浪費的時間。
“嗯,那就先按照這個樣子,造出十把直尺吧。”李中易下達了任務給王小乙後。開始著手解決下一個難題。
目前,有了直尺之後。墨筆畫出直線,就有了基本保障。
當然了,李中易不可能要求完全精確的筆直,隻能捏著鼻子認可,大致是一條直線,盡量少浪費鋸木的工時,也就視為成功。
長鋸條一根都沒有,李中易仔細的想了想,決定隻能暫時放棄這個念想。畢竟,鋸條涉及到了煉鋼,煉鐵,模具等更加專業冶金領域。
現場連一個鐵匠都沒有,李中易即使想做實驗,也是巧婦難為無匠之炊。
當李中易的目光掃過一把鋸子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把鋸子和給他們家裝修的木匠所用的鋸子,顯然大有不同。
李中易依稀記得,裝修的木匠師傅所用的木鋸,上麵不僅有麻繩加固,而是呈現工字形的式樣,一麵好象是繃線,另一麵則是鋸條。
而且,李中易看見過的那把鋸子,在繃線上應該還纏了一根固定的木頭。
李中易想到這裏,就走到工匠們的麵前,大聲詢問:“有誰的做過五年以上木工活的?”
起初,工匠們麵麵相覷,你望著我,我看著你,沒人敢主動站出來。
後來,李小七幫著喊了幾嗓子,說是上官有賞,這才有一個頭發已經花白的老工匠,抖抖索索的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
李中易客氣的把老工匠領到了公事廳內,當著他的麵,畫出了一幅大致差不多的近代木鋸的圖樣。
“老人家怎麽稱唿?”李中易親手遞過去一杯熱茶,塞到了老木匠的手上。
老木匠手一抖,差點摔了茶杯,顫聲迴答說:“小人沒名字,工匠們都喚小人‘老狗蛋’。”
李中易也知道,很多賤民因為父母都是文盲,他們沒有名字。
不過,老狗蛋也確實太過於難聽了一些,李中易想了想,就說:“你以後就叫李單吧。”
“哎呀,多謝上官賜名,多謝上官賜名……”以前的老狗蛋,現在改名為李單的老工匠,開心得都快要蹦了起來,點頭哈腰,拱手作揖,要下跪磕頭,被李中易攔住了。
能夠獲得尊貴上官的賜姓,令老狗蛋沉浸到無邊的喜悅之中,他恨不得馬上跑出去,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給大家,他終於有名字了。
“李單,這個圖紙,你看得懂麽?”李中易以為老狗蛋很可能看不明白,誰曾想,他居然哈著腰說,“迴上官的話,小人看得明白,左邊是鋸條,右邊是麻繩,中間頂著一根木頭。隻是,小人不識字,看不明白旁邊的東西……”
李中易點點頭,不識字不要緊,很多工匠都不識字,造的東西卻不差。
於是,李中易詳細的解釋了新式鋸子的原理,李單的年紀雖大,領悟能力卻不差,李中易剛剛解釋了三遍,他就已經聽懂了李中易的意圖。
“迴上官,這個東西看似複雜,實際上還算是比較容易的。主要是小人以前沒有見過這玩意。”李單掰著手指算了算,小心翼翼的說,“不知道小人在半個時辰內做出來,算不算慢?”
李中易兩眼直放光,在他眼裏已經很複雜的新式鋸子,沒想到李單居然可以這麽就做得出來,還真的是撿到了寶啊。
鋸子的問題交給李單之後,吃飯的時間到了,工匠們看見豬肉燒白蘿卜,兩眼直冒綠光,有些嘴饞的工匠,甚至連口水滴到了衣服上,都渾然不覺。
工匠們吃飯的時候,李中易整理了一下思路,發覺他今天的所作所為,很有些打亂仗的感覺。
蛇無頭不行,除了必要的技術準備之外,更重要的是,組織管理生產的機製需要健全,負責監督協調生產的班頭,也需要落實到人。
等工匠們吃過飯後,李中易把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找到了身旁。
由於鐵匠奇缺,李中易首先就問大家:“誰懂得打鐵,本官保證頓頓都有肉吃,還有賞錢。”
眾人猶豫一下,最終有六個人畏畏縮縮的站了出來,李中易暗暗點頭,還不錯嘛,居然有六個人的懂打鐵。
李中易細問之後,卻有些失望,這幾個人裏麵,隻有一個人是正經的鐵匠,知道怎麽用木炭融化鐵塊。
另外的五個工匠,隻是大致知道,怎麽打磨箭頭,令其鋒利不鏽。
李中易現在也不知道,究竟誰能幹,誰不能幹,隻能按照工匠們各自的技能,將他們簡單的分為:鐵匠、木匠、粘貼匠,打磨匠。
模具匠這個工種,由於和鐵有關,所以,李中易就把這項工作,納入到了鐵匠班之中。
由於這些工匠全都沒有受過有組織的管理訓練,李中易琢磨著,與其讓他們亂指揮,不如幹脆把他的隨從調幾個進來,臨時擔任各個工匠班的班頭。
象李小七、李小八這些人,跟在李中易的身邊,時間日久,對於李中易的意圖,了解得肯定比旁人深,溝通起來也方便一些。
就這樣,李中易把全部的二百多名工匠,都重新進行了編組,組織成了以工序為基礎的流水線作業的生產隊。
其實,搞出流水線的作業,李中易也是被逼得沒了辦法。
他手下的工匠,老的老,少的少,如果繼續按照一個人從工序頭做到工序尾,別說五萬支箭,就算是一萬支箭都生產不出來。
在李小七和李小八的牽頭之下,李中易的隨從們,也是新任的班頭們,按照人頭,逐一清點了所需的製造以及備用工具。
最終,他們發現,至少還缺十個手搖的磨箭杆的石磨,切削箭杆的小匕首二十把,給箭尾粘羽毛的魚鰾膠也缺了不少,儲備的鐵塊也偏少,照明用的蠟燭居然一根都沒有。
李中易看了看漸暗的天色,今天要這些東西已經來不及了,隻能明天去找孫大清。
磨刀不誤砍柴功,一直是李中易所遵循的原則,人心未定,職責未明。
即使李中易現在就讓大家開工造箭,效果不一定會好,不如,今晚就把李小七等人留下來,陪著工匠拉拉家常,套套近乎,了解一些基本的個人家庭情況,再做定論。
李中易本想也留下來,後來一想,他這個官員在場,工匠們隻怕會心有顧忌,反而不敢說出心裏話吧?
天色如果全黑,開封的城門就會關閉,李中易邁步走出造箭坊的大門,迎麵就見周衝正好從另一側出門。
“李公,一整天沒見著您老,怪想念的。”周衝居然主動跑到李中易麵前,熱情的問好。
李中易瞥了眼周衝,笑道:“周判,你做的一篇好大的文章啊?”(未完待續。。)
ps:兄弟們,咱們繼續彼此努力互勉,現在是318張月票,如果淩晨24點前,超過了338張月票,司空一定加第四更,絕不失言!
“嗯,先作出一麵尺再說。”李中易點點頭,認可了王小乙的意見。
標準化的工作,任重而道遠,短短的一個月內,李中易根本不可能完成這麽重大的任務。
按照目前的技術,最多可以精確到尺這一層級,至於寸的標注,難免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娘的,也不知道秦朝的勞動人民,怎麽就可以在一千多年前,造出幾乎沒有誤差的弩箭?
你還真別說,這王小乙雖然年老體衰,經驗卻異常豐富。
接了李中易的造尺任務之後,王小乙首先找來兩根短鋸條,李中易看見這兩根短鋸條,眼前不由一亮。
僅僅是目測,這兩根薄薄的短鋸條,光滑的背麵,看上去就覺得很直,顯然是用固定的模具生產出來的鋸條。
王小乙將李中易帶迴來的麻線,擺到了短鋸條的上麵,命高小二把直尺拉到最緊的程度。
* 李中易趕緊把手裏的木炭細筆,遞到了王小乙的手上,王小乙道了謝之後,左手操起另一根短鋸條,橫壓到麻線上,比對著李中易在麻線上點出的圓點,開始極其認真的做出了標記。
由於進展異常緩慢,需要反複的斟酌,王小乙足足花了半個多時辰,才在鋸條上畫出了李中易經手的第一根標準直尺。
李中易注意到,王小乙造尺的方法。正好符合現代數學的直角定位的邏輯。
用模具生產出來的貌似筆直的薄短鋸條,交叉進行比對和定位,其科學性比李中易的目測。自然強上許多。
李中易望著王小乙手裏的第一根標準直尺,他不由暗暗苦笑一聲,在現代,人們司空見慣的一些東西,到了這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的後周,居然成了高科技的東西。
“迴上官,小人隻能畫出寸。至於寸以下,則無能為力了。”王小乙拱著手向李中易做了匯報。
李中易滿意的點點頭,說:“你做得不錯。不過,一根這種直尺肯定是不夠的,而且鋸條的存量也不多,還是要做出木尺才好。”
王小乙仔細的想了想。解釋說:“不瞞上官。這木尺頗有些為難,首先要削得和鋸條一樣薄,就不可能。”
李中易想想也是,工期太過緊張,他完全沒有為了追求絕對的標準化,而可以浪費的時間。
“嗯,那就先按照這個樣子,造出十把直尺吧。”李中易下達了任務給王小乙後。開始著手解決下一個難題。
目前,有了直尺之後。墨筆畫出直線,就有了基本保障。
當然了,李中易不可能要求完全精確的筆直,隻能捏著鼻子認可,大致是一條直線,盡量少浪費鋸木的工時,也就視為成功。
長鋸條一根都沒有,李中易仔細的想了想,決定隻能暫時放棄這個念想。畢竟,鋸條涉及到了煉鋼,煉鐵,模具等更加專業冶金領域。
現場連一個鐵匠都沒有,李中易即使想做實驗,也是巧婦難為無匠之炊。
當李中易的目光掃過一把鋸子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把鋸子和給他們家裝修的木匠所用的鋸子,顯然大有不同。
李中易依稀記得,裝修的木匠師傅所用的木鋸,上麵不僅有麻繩加固,而是呈現工字形的式樣,一麵好象是繃線,另一麵則是鋸條。
而且,李中易看見過的那把鋸子,在繃線上應該還纏了一根固定的木頭。
李中易想到這裏,就走到工匠們的麵前,大聲詢問:“有誰的做過五年以上木工活的?”
起初,工匠們麵麵相覷,你望著我,我看著你,沒人敢主動站出來。
後來,李小七幫著喊了幾嗓子,說是上官有賞,這才有一個頭發已經花白的老工匠,抖抖索索的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
李中易客氣的把老工匠領到了公事廳內,當著他的麵,畫出了一幅大致差不多的近代木鋸的圖樣。
“老人家怎麽稱唿?”李中易親手遞過去一杯熱茶,塞到了老木匠的手上。
老木匠手一抖,差點摔了茶杯,顫聲迴答說:“小人沒名字,工匠們都喚小人‘老狗蛋’。”
李中易也知道,很多賤民因為父母都是文盲,他們沒有名字。
不過,老狗蛋也確實太過於難聽了一些,李中易想了想,就說:“你以後就叫李單吧。”
“哎呀,多謝上官賜名,多謝上官賜名……”以前的老狗蛋,現在改名為李單的老工匠,開心得都快要蹦了起來,點頭哈腰,拱手作揖,要下跪磕頭,被李中易攔住了。
能夠獲得尊貴上官的賜姓,令老狗蛋沉浸到無邊的喜悅之中,他恨不得馬上跑出去,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給大家,他終於有名字了。
“李單,這個圖紙,你看得懂麽?”李中易以為老狗蛋很可能看不明白,誰曾想,他居然哈著腰說,“迴上官的話,小人看得明白,左邊是鋸條,右邊是麻繩,中間頂著一根木頭。隻是,小人不識字,看不明白旁邊的東西……”
李中易點點頭,不識字不要緊,很多工匠都不識字,造的東西卻不差。
於是,李中易詳細的解釋了新式鋸子的原理,李單的年紀雖大,領悟能力卻不差,李中易剛剛解釋了三遍,他就已經聽懂了李中易的意圖。
“迴上官,這個東西看似複雜,實際上還算是比較容易的。主要是小人以前沒有見過這玩意。”李單掰著手指算了算,小心翼翼的說,“不知道小人在半個時辰內做出來,算不算慢?”
李中易兩眼直放光,在他眼裏已經很複雜的新式鋸子,沒想到李單居然可以這麽就做得出來,還真的是撿到了寶啊。
鋸子的問題交給李單之後,吃飯的時間到了,工匠們看見豬肉燒白蘿卜,兩眼直冒綠光,有些嘴饞的工匠,甚至連口水滴到了衣服上,都渾然不覺。
工匠們吃飯的時候,李中易整理了一下思路,發覺他今天的所作所為,很有些打亂仗的感覺。
蛇無頭不行,除了必要的技術準備之外,更重要的是,組織管理生產的機製需要健全,負責監督協調生產的班頭,也需要落實到人。
等工匠們吃過飯後,李中易把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找到了身旁。
由於鐵匠奇缺,李中易首先就問大家:“誰懂得打鐵,本官保證頓頓都有肉吃,還有賞錢。”
眾人猶豫一下,最終有六個人畏畏縮縮的站了出來,李中易暗暗點頭,還不錯嘛,居然有六個人的懂打鐵。
李中易細問之後,卻有些失望,這幾個人裏麵,隻有一個人是正經的鐵匠,知道怎麽用木炭融化鐵塊。
另外的五個工匠,隻是大致知道,怎麽打磨箭頭,令其鋒利不鏽。
李中易現在也不知道,究竟誰能幹,誰不能幹,隻能按照工匠們各自的技能,將他們簡單的分為:鐵匠、木匠、粘貼匠,打磨匠。
模具匠這個工種,由於和鐵有關,所以,李中易就把這項工作,納入到了鐵匠班之中。
由於這些工匠全都沒有受過有組織的管理訓練,李中易琢磨著,與其讓他們亂指揮,不如幹脆把他的隨從調幾個進來,臨時擔任各個工匠班的班頭。
象李小七、李小八這些人,跟在李中易的身邊,時間日久,對於李中易的意圖,了解得肯定比旁人深,溝通起來也方便一些。
就這樣,李中易把全部的二百多名工匠,都重新進行了編組,組織成了以工序為基礎的流水線作業的生產隊。
其實,搞出流水線的作業,李中易也是被逼得沒了辦法。
他手下的工匠,老的老,少的少,如果繼續按照一個人從工序頭做到工序尾,別說五萬支箭,就算是一萬支箭都生產不出來。
在李小七和李小八的牽頭之下,李中易的隨從們,也是新任的班頭們,按照人頭,逐一清點了所需的製造以及備用工具。
最終,他們發現,至少還缺十個手搖的磨箭杆的石磨,切削箭杆的小匕首二十把,給箭尾粘羽毛的魚鰾膠也缺了不少,儲備的鐵塊也偏少,照明用的蠟燭居然一根都沒有。
李中易看了看漸暗的天色,今天要這些東西已經來不及了,隻能明天去找孫大清。
磨刀不誤砍柴功,一直是李中易所遵循的原則,人心未定,職責未明。
即使李中易現在就讓大家開工造箭,效果不一定會好,不如,今晚就把李小七等人留下來,陪著工匠拉拉家常,套套近乎,了解一些基本的個人家庭情況,再做定論。
李中易本想也留下來,後來一想,他這個官員在場,工匠們隻怕會心有顧忌,反而不敢說出心裏話吧?
天色如果全黑,開封的城門就會關閉,李中易邁步走出造箭坊的大門,迎麵就見周衝正好從另一側出門。
“李公,一整天沒見著您老,怪想念的。”周衝居然主動跑到李中易麵前,熱情的問好。
李中易瞥了眼周衝,笑道:“周判,你做的一篇好大的文章啊?”(未完待續。。)
ps:兄弟們,咱們繼續彼此努力互勉,現在是318張月票,如果淩晨24點前,超過了338張月票,司空一定加第四更,絕不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