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油郎們唱著自己譜曲的隊歌,歌聲嘹亮,樂曲悠揚,孩子探頭,鳥兒停飛,領導也前來光臨!彭副局長、徐主任和林總,陪著吳明山副總經理,步進油郎們集會的地方。他們進入會場,就被大夥兒團團包圍住了。節日的氣氛又進一步升華。姑娘小夥們齊都嚷嚷著,要求四位領導各作詩一首,為新春添彩,為節日助興,也為油郎們出征唱讚歌。彭付局長感情豐富,常作詩吟賦,人們嚷著要他先來一首。但他揮揮手道:“我的詩還在搖籃之中,等五月二十三日, 誓師沙海那一天才能成熟、才能朗誦,請你們耐心等幾天吧!”那麽徐誌斌呢?他推說沒準備,亂彈琴不得。林總呢?他謙遜地說:“我不行,吳副總經理的詩作得好,請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吳副經理朗誦一首詩吧!”
大家正熱烈鼓掌時,徐棱笑問:“林總你呢?”林總爽朗地迴答:“等吳經理朗誦完畢,我再講個小人物的故事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喊著。
吳明山軍人出身,生死關頭滾爬過,為人豪放、不拘小節,今日又是新春佳節,幾迴酒肴入肚,數十個場合講過話,唯獨沒有作詩吟賦,今見大家都在興頭上,自己的情感也格外澎湃。於是清了清嗓門,接著用他那粗獷的奔放的和鏗鏘有力的嗓音,朗誦著一首向死亡之海進軍的誓詞――
啊!
油郎們要出征,
英姿勃勃鬥誌昂揚,
萬事俱備隻差一聲號令,
誓師沙海精兵從天降!
跟當年一樣,選好戰場,
要打一場攻堅戰;
跟當年不一樣,
寶藏在深處,“敵人”在麵上。
聽!
號角已經吹響,戰士的歌聲嘹亮,
進軍死亡之海,
精兵繞將從天降,
不怕“敵人”不繳槍!
看!
紅旗迎風展,
油郎鬥誌昂,
握起科學武器,
加速現代化武裝――
電台、飛機、計算機、大型沙漠設備……
翻沙丘,過堿灘,
迎風沙戰惡浪,
誓把“敵人”一掃光,
原油滾滾獻給黨!
吳明山的詩朗誦得不錯,頗有氣魄和鼓動力, 並具有軍人的風格和老幹部的求實精神,因而博得油郎油女們的熱烈掌聲。
掌聲過後,下一個目標,便是林總。林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講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不管怎樣說林總是不願意失信於大夥的。於是他略微一想,編出一個故事,題目叫做“立軍令狀”。講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中專生、技術員,即“小人物”,與局總工程師,即“大人物”,為一口探井出不出油的事爭論不休,最後雙方立下了軍令狀……
林總在作開場白時,臉紅脖子粗,並時不時瞟了彭副局長一眼。人們聽後一猜,便知他編的這個故事,正是他與彭永銘副局長人生曆程中的一段插曲――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那時,彭永銘走出校門以後,雖說隻短短四年,但是他的足跡跟歌兒唱的一樣:頭戴鋁盔走天涯―― 已經遍布新疆戈壁和鬆遼平原了。不久,華北平原搞會戰,他又從大慶調來華北,參加那裏的石油大會戰,先後擔任地質技術員、鑽井隊副隊長。盡管如此,但是在人們心目中,他仍然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人物”。他講的話不引起人們重視; 他的行蹤不引起人們關注;他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常被領導和老總們當耳邊風;他嘔心瀝血寫出來的論文,也常被老總們擱在一邊。然而挫折沒有使他泄氣,困難沒有使他低頭。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蔑視困難,也敢向權威們挑戰。繼後,他仍然廢寢忘食,一方麵爭分奪秒,有係統地鑽研地質構造學;另一方麵結合實踐,分析岩芯,了解鑽井進度的同時也了解地層深處的地質構造,並且大膽地提出自已的見解 。 他通過分析岩芯、研究地層沉積環鏡、岩石結構、油氣顯示……從中預測油氣運聚規律,著手寫了一部三十多萬言的日記。繼後,他綜合眾多的地質資料,著手寫了一篇頗具份量的論文,論證華北大平原震旦係古潛山有可能分布石油。當年,他所在的鑽井隊,正在打一口探井,每天取出的岩芯,他都要認真觀察和研究,目的是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論證它的價值。為此,他著手寫了一篇理論結合實際的論文,論證a探井油氣圈閉所屬類型,正屬於震旦係古潛山,因此他的結論是:a探井在某某深度一定能打出石油來。
但是論文送到局總工程師林敬益麵前,豈知他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連聲否定道:“希望性不大!純屬小兒之舉、婦人之見,揀個芝麻也當令箭!”他又當著彭永銘的臉說:“假如a井能打出石油天然氣來,整個華北大平原的地質構造,都屬於震旦係古潛山,那麽是不是都能打出石油來了?哈!嗯?”
彭永銘不服氣,針鋒相對地頂他:“你算什麽老總嘛,把別人的結論一個個都否定掉?請問:按照你的觀點,中國什麽地方什麽地質結構才能分布石油?又哪年哪月才能打出石油來?”林敬益打個哈哈,譏諷地說:“嘿!中國出石油的地方在大慶!出石油的時間在本世紀六十年代初,全世界都驚聞了,難道你不知道?遺憾!遺憾!”彭永銘鄙視地乜視他一眼,冷笑了一聲道:“哼!咳!大慶會戰時,我是那裏的技術員、副隊長,豈能不知?笑話!不過,說實在的,到目前為止,讓我刮目相看的地質老總,卻原來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買空賣空的詭辯家!”說完,他甩袖便走,把個林總氣得吹胡子瞪眼、一蹦三尺高。
爾後,彭永銘並不灰心氣餒,他繼續查閱有關資料, 並對a井取出的岩芯,精心研究,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他決心用實踐來證實華北平原震旦係古潛山能打出石油來,以此給林老總一記響亮的耳光。
a探井,按照預定計劃打到三千米深處,沒有出油;但老總們就不再讓工人們往下進尺了,他們給a井宣判了死刑,準備通知井隊拆井架、搬遷。彭永銘急在心中,總不甘心失敗。他廢寢忘餐,再次查閱眾多岩芯――特別是最後一次岩芯,經過仔細觀察和細心研究,他驚喜地發現:岩芯中竟有三粒含油砂子!這是曙光也是希望,象是迷路人見到北鬥星,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範進半百中了舉,大喜過望。他跑上井場,衝著工人們大聲疾唿:“井架不能拆!知道嗎?這口井的含油層還在下麵!”工人們道:“你找領導吧,是領導讓我們拆的。”彭永銘立即向領導建議:“必須留下井架,繼續往下打井!如果拆架搬遷,半途而廢,勢必功虧一簣,損失慘重!”但林總聽後,暴跳如雷:“誰讓往下打井,誰就要負全部責任!”彭永銘冷靜沉著、義正詞嚴、理直氣壯地迴答:“我讓他們往下打井,我當然要負責到底!不放心或者不敢負責的人,就請一邊歇著!”林敬益冷笑了一聲道:“哼! 踩死的蛤蟆翻大肚――氣倒不小!一口探井投資一二千萬,你怎麽負責?哼!口氣這麽大,好象你是局老總,我是個不起眼的技術員,本末倒置,不自量力,可笑!”彭永銘年輕氣盛,毫不示弱,又頂他說:“嘿,你們隻能啃別人啃過的饃,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四平八穩,一點也不向前發展,算什麽老總?”林敬益氣得臉紅脖子粗,強詞奪理道:“這口井進尺三千米,是依照地震資料提供的數據,它是科學的數據,科學的東西。如果把這種科學的數據,並按照這種科學數據行事,說成是啃別人嚼過的饃,那麽這種饃值得嚼,應該嚼!”
彭永銘沉思後說:“不錯,我們不能排除地震資料作為依據,也不是否定科學的東西作後盾。但是科學這東西,僅僅是眾多資料的靈光和理論的推敲,它還必須迴到實踐中去,並在實踐中得驗證和發展,從而求得生存;否則,墨守成規的科學數據,那是一紮廢紙,它是一錢不值的!然而許多人並不懂科學卻又喜歡拿科學來嚇人,人言亦言,亦步亦趨,這算什麽老總?老總不敢創新,隻樂於嚼別人嚼過的饃,這能算他懂科學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林敬益自信自已正確,想教育對方, 便鄭重其事地說:“好呐好呐,你我爭論不休,沒有任何結果, 有膽量咱們立下軍令狀:誰讓往下打井,誰負全部責任!但是,井再往下打多深,總不能無止境吧,對不對?這樣吧:你講個數目字,我考慮考慮;按照你提供的數字,若是還打不出油來,咱們醜話講在前頭,全部人力物力的損耗……嘿嘿,都該由你賠償!”
彭永銘麵對權威,目光炯炯,大義凜然,斬釘截鐵地迴答:“好吧,我讓他們往下再打五百米,出了問題由我負全部責任!賠償費嗎?我隻有工資,其他一無所有,你們看著辦吧!但是,我也要把醜話講在前麵,假若a井打出油來了,你林老總怎麽辦?”
“哼!”林總從鼻腔裏哼了一聲,接著又冷笑了一聲,而後十分自信地說,“問題提得好!如果a井真的打出油來了,我‘林’字倒過來寫,並把局總工程師的頭銜讓給你,怎麽樣?”
就這樣,彭永銘這個小人物,與林敬益這個大老總大人物,立下了軍令狀!當時風靡整個華北,人人都為小人物的成敗勒了一把汗, 擔心他這錘子買賣會把自己打翻、砸扁,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終於井架沒拆,a井繼續往下進尺。 當鑽頭進尺達到三千四百五十米深處時,又有明顯的油氣顯示。彭永銘非常高興,讓化驗室的人分析。 林敬益對含有油氣顯示的岩芯,雖然不停地皺眉和盡可能地保持沉默,但他已是啞巴吃湯圓--嘴裏不說心中已經有了數:a井果真要出油了!他心裏仿佛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湧上心頭。最後,他從大局出發,通知井隊隊長不能再往下打井了,必須立即停鑽、射孔、固井,否則會發生井噴事故,後果不堪設想!工人們交頭接耳,紛紛議論,歡唿雀躍地說:連林總都肯定這口井要出油了,咱們還有什麽疑問?彭技術員勝利了,我們的汗水也沒有白流!
經過停鑽、固井和射孔,a井果真出了油,而且經過測試, 日產原油一千一百噸,是口千噸油井!
彭永銘這一錘子買賣勝利了!工人們為之歡唿,為之鼓舞。
林總呢?他臉紅耳赤好些天。他真要把局工程師的位置讓給彭永銘。但是彭永銘沒有接受。因為林總後來也改變了態度,有進步。 如果不是他及時提出停鑽、固井和射孔,按照自己的設想,打到三千五百米深處,很可能會發生井噴,其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因此林總的及時建議,是有成績有功勞的,功與過可以互相抵消,所以林總的職務不能撂掉!這樣林總還是局總工程師;但是他心裏內疚、臉上無光,不願在油田繼續呆下去,便調往華北某物探單位工作了。
此後,彭永銘被提拔為井隊隊長、地質師,兩年後也調往同一個物探單位工作。在局機關,他再立新功,先後被提升為副局長兼地質總工程師。因而三粒油砂和立軍令狀的故事,也跟著傳進了物探單位。在工作中,大人物和小人物又常常相遇,真是冤家路窄!這幾年他倆在狹路相逢中少不了爭爭吵吵; 如今卻又要把這新的摩擦和新的矛盾帶進南疆、帶進塔裏木去,這真是極富有戲劇性的一幕!
林總講完故事後又講了自己的感想,並以此教育大家。他語重心長的說:“大人物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小人物要有勇氣把他打倒!此次遠征塔裏木,執行中美雙方簽訂的勘探合同,小人物麵臨著洋專家,洋專家比大人物還大,他們有技術,有經驗,有資本,你們怎麽辦?百依百順嗎?任憑擺布嗎?墨守成規嗎?以我看,你們也要敢字當頭:敢立軍令狀,敢蔑視洋專家,敢改革創新,關鍵時刻敢勝利!這樣才能戰勝大人物,做到‘專家甩手走,技術學到手,找出大油田,時間沒多久!’好,故事和感想講到這裏,獻醜了!”
林總講立軍令狀的故事時,彭永銘是故事中的主人翁, 因此他一麵傾聽,一麵也在沉思……
十年浩劫,大人物與小人物都遭殃。當林敬益被揪鬥、遊街時,彭永銘也被下放農場,地質學家拿起鋤頭種地,變成農場工人,弄得人人啼笑皆非。
1978年,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二年,國家形勢好轉,石油需求量增加,向大西北進軍,拿下新的貯量,迫在目睫。物探單位秉成燃化部旨意,派遣地質普查隊奔赴南疆勘探,十幾支隊伍,浩浩蕩蕩;一千多名勘探兒郎,摩拳擦掌,準備在西北邊陲再拿它幾個大慶式的大油田,支援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翌年,塔裏木地質普查處成立指揮部。為加強該班子的領導力量,彭永銘官複原職,離開農場,調往南疆工作, 並擔任該處名譽上的黨委書記--相當於從前的欽差大臣、現代的顧問,大權不大,受氣不少。因此,每次開會路過或者探親迴家,妻子林萍總要替他打抱不平,並勸他調迴局機關,找個清心點的工作幹,混個晚年算了。然而彭永銘這個血性男子,決不安於現狀。他還是那個強脾氣,決心把這後半生紮在邊疆,滾打在塔裏木,為南疆找油找氣,再來一錘子買賣!
當人們以熱烈的掌聲為林總精采的講話喝彩時,彭永銘也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心想:今天大年初一,林總為何自揭傷疤? 也許為了緩和與自己的矛盾,也許為了教育與啟發油郎們遠征沙海吧,也許還有其他用意?但是不管如何,一個老知識分子,能在大眾廣場自揭傷疤、鞭策過去、遠矚明天,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因此,他伸出雙手,同林總熱烈的握手和親昵,並且謙遜地說:“謝謝林總對小人物的抬舉!當年我這個小人物不信邪,有闖勁,所以能做出一點點成績,成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副局長――即所謂大人物了,嘿!大人物也不好,人怕出名豬怕壯唄!大人物恐怕隻能墨守成規,再也沒有什麽闖勁了。在前進路上,在進軍塔克拉瑪幹的火烈鬥爭中,沒有闖勁的人,是不會有任何作為的。所以,此次中美合作勘探,希望林總同我再立一次軍令狀,把我這大象屁股推一推,往後才能再做出點成績來。林總,怎樣?”
“哈哈哈!”林總笑了,油郎油女們也笑了。
下一個節目輪到徐誌斌了。隻見他朝大家擺擺手,表示歉意,因為沒有什麽節目可奉獻,請大家原諒。然而大家都不肯願諒他,一再起哄,不停地鼓掌。林婷婷啟發他道:“徐主任,春節盛會,油郎遠征,哪能不拿出個節目來呢?唱歌,跳舞,講故事,說笑話,裝貓叫,等等等等,你可以隨便挑選一個節目唄!”
“裝小狗叫更簡單!”姑娘群中,有人輕聲細語,十分俏皮地講著。 頓時,嘻嘻哈哈,姑娘們笑個不停。徐誌斌也聽見了,暗自笑罵:“亂彈琴! 堂堂的處長兼合同辦主任,能讓我學小狗叫嗎?”他拿眼一瞟,講話的姑娘正是崔天雲工程師的女兒崔玉森。這個膽小文靜的姑娘,今日怎麽變得膽大妄為、 開起徐處長的玩笑來呢?一定有背景!然而,他自己也覺得滑稽, 一個姑娘偶然間開自己一句玩笑,怎麽就去追查後台呢?他內疚地笑了,臉都憋得發熱發燒發紅,總覺得今天這一關不好過,偌大的徐處長、堂堂的合同辦公室主任, 此時此刻卻變成迴答不出問題的小學生,你說丟臉不?他想了想,倒也想出了一個故事來了――幸喜這個故事跟油郎們進軍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有關,因而心裏一樂,和顏悅色地說:“我也給大家講個故事,題目就叫‘神秘泉的傳說’,怎樣? ”
憋了多時的油郎油女們,異口同聲地嚷著:“好!”王英傑則進一步鼓動:“我們大家快鼓掌,熱烈歡迎徐主任講故事!”頓時,掌聲雷動,地顫屋震。
掌聲過後,徐誌斌紅著臉,繪聲繪色講道:“神秘泉的傳說嘛, 講的是仙人呂洞賓,有一天架著雲彩,經過塔克拉瑪幹上空, 看見沙漠裏麵熱焰騰空,紅柳著火,城鎮燒焦,人們潰逃,饑渴難忍, 呂洞賓動了惻隱之心,解下腰間一個寶葫蘆,朝沙漠中扔下去。他扔得很有技術:底部埋進沙中,開口處露在外麵,清澈如鏡的泉水就順著嘴裏流出,從此寶葫蘆就成了一口寶泉。 據說,有多少人進入沙海裏麵打柴或者放牧,寶葫蘆就能流淌多少泉水,保證人人喝飽喝足。後來有個貪心的財主,聞知此事,便千方百計想把寶葫蘆據為己有,因而率領一支隊伍,騎著高頭大馬,深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尋找寶泉。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寶葫蘆,貪心的財主妄想把寶葫蘆盜走,帶迴家去,自已享用。豈知耗盡力氣,也不能把它拔起;後來係上粗繩,指揮眾夥計,使盡吃奶力氣,拔呀拔,拉呀拉,後來果真把寶葫蘆拔出來了。老財主先是一樂,後來一看,寶葫蘆已經幹癟無水, 怎麽擺弄也流不出泉水來了。老財主急了眼,圍著沙包,哇哇亂喊亂叫。三天後他率進去的隊伍,全軍覆沒,全都渴死在沙漠深處了。”
講到這裏,徐誌斌略微停頓一下,借此機會掃視一下大家,隻見場上鴉雀無聲,人人聽得入迷,不知故事已經結束了。徐誌斌見大家愛聽,接著又作了補充:“這個傳說,我是從一個叫阿不來提的維吾爾族響導那裏聽來的。1955年夏天,也就是大學畢業後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和老同學王全,帶領一支電法隊,深入南疆半沙漠地帶作業,雇了60峰駱駝和一個維爾族向導――阿不來提。我們生活用水,都是從駱駝背上背進去的。有一天晚上刮大風,一夜之間,二十多桶水全被打翻了,隊長著急,大家驚慌,求生的欲望,使我們展開了找水活動。就在這個時候,阿不來提給我們講了寶葫蘆的故事,可以說當時起到了不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壯了我們的膽,也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緊接著,他聲音激昂地說:“現在,呂洞賓的寶葫蘆,還在大沙漠裏麵埋著,誰也別想把它拿走據為已有;從寶葫蘆流出來的神秘泉,還叮叮當當地流淌著,它在等待也在歡迎著中美合作的勘探健兒!同誌們,遠征塔裏木的油郎們!請大家大著膽子闖吧,曙光就在前頭!塔克拉瑪幹不僅有流不盡的清泉,而且還有取不盡的原油!”
聽到這裏,王英傑情不自禁地問:“徐主任,有人取笑我們在做著油海夢,你給解釋解釋:沙海能不能變成油海?”
“我可以鄭重其事地告訴大家:塔克拉瑪幹沙海變油海,決不是夢!隨著中美合作勘探的深入進展,隨著歲月的流淌,大家的油海夢一定會變成現實!”徐誌斌充滿自信充滿激情的話,立即博得大家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是的,徐誌斌的話既有鼓動性又有號召力,油郎們深受鞭策和鼓舞,個個歡唿雀躍,人人摩拳擦掌、鬥誌昂揚,都盼望著早日進入死亡之海大幹一場……
趙春江心想:進入死亡之海後,若果真有神秘泉,何懼風沙彌漫、烈焰騰空呢?關於神秘泉的傳說今後定要天天講、月月講,用此鼓舞士氣,使大家樹雄心立大誌,紮根沙海幹出一番業績!
徐棱暗暗下定決心:進入沙海後,一定要千方百計把這口神秘泉找到!
黃亞仙心想:何不畫一幅神秘泉水彩畫,贈送給油郎們,借此鼓舞士氣?對,迴去就畫!
大家正熱烈鼓掌時,徐棱笑問:“林總你呢?”林總爽朗地迴答:“等吳經理朗誦完畢,我再講個小人物的故事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喊著。
吳明山軍人出身,生死關頭滾爬過,為人豪放、不拘小節,今日又是新春佳節,幾迴酒肴入肚,數十個場合講過話,唯獨沒有作詩吟賦,今見大家都在興頭上,自己的情感也格外澎湃。於是清了清嗓門,接著用他那粗獷的奔放的和鏗鏘有力的嗓音,朗誦著一首向死亡之海進軍的誓詞――
啊!
油郎們要出征,
英姿勃勃鬥誌昂揚,
萬事俱備隻差一聲號令,
誓師沙海精兵從天降!
跟當年一樣,選好戰場,
要打一場攻堅戰;
跟當年不一樣,
寶藏在深處,“敵人”在麵上。
聽!
號角已經吹響,戰士的歌聲嘹亮,
進軍死亡之海,
精兵繞將從天降,
不怕“敵人”不繳槍!
看!
紅旗迎風展,
油郎鬥誌昂,
握起科學武器,
加速現代化武裝――
電台、飛機、計算機、大型沙漠設備……
翻沙丘,過堿灘,
迎風沙戰惡浪,
誓把“敵人”一掃光,
原油滾滾獻給黨!
吳明山的詩朗誦得不錯,頗有氣魄和鼓動力, 並具有軍人的風格和老幹部的求實精神,因而博得油郎油女們的熱烈掌聲。
掌聲過後,下一個目標,便是林總。林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講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不管怎樣說林總是不願意失信於大夥的。於是他略微一想,編出一個故事,題目叫做“立軍令狀”。講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中專生、技術員,即“小人物”,與局總工程師,即“大人物”,為一口探井出不出油的事爭論不休,最後雙方立下了軍令狀……
林總在作開場白時,臉紅脖子粗,並時不時瞟了彭副局長一眼。人們聽後一猜,便知他編的這個故事,正是他與彭永銘副局長人生曆程中的一段插曲――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那時,彭永銘走出校門以後,雖說隻短短四年,但是他的足跡跟歌兒唱的一樣:頭戴鋁盔走天涯―― 已經遍布新疆戈壁和鬆遼平原了。不久,華北平原搞會戰,他又從大慶調來華北,參加那裏的石油大會戰,先後擔任地質技術員、鑽井隊副隊長。盡管如此,但是在人們心目中,他仍然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人物”。他講的話不引起人們重視; 他的行蹤不引起人們關注;他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常被領導和老總們當耳邊風;他嘔心瀝血寫出來的論文,也常被老總們擱在一邊。然而挫折沒有使他泄氣,困難沒有使他低頭。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蔑視困難,也敢向權威們挑戰。繼後,他仍然廢寢忘食,一方麵爭分奪秒,有係統地鑽研地質構造學;另一方麵結合實踐,分析岩芯,了解鑽井進度的同時也了解地層深處的地質構造,並且大膽地提出自已的見解 。 他通過分析岩芯、研究地層沉積環鏡、岩石結構、油氣顯示……從中預測油氣運聚規律,著手寫了一部三十多萬言的日記。繼後,他綜合眾多的地質資料,著手寫了一篇頗具份量的論文,論證華北大平原震旦係古潛山有可能分布石油。當年,他所在的鑽井隊,正在打一口探井,每天取出的岩芯,他都要認真觀察和研究,目的是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論證它的價值。為此,他著手寫了一篇理論結合實際的論文,論證a探井油氣圈閉所屬類型,正屬於震旦係古潛山,因此他的結論是:a探井在某某深度一定能打出石油來。
但是論文送到局總工程師林敬益麵前,豈知他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連聲否定道:“希望性不大!純屬小兒之舉、婦人之見,揀個芝麻也當令箭!”他又當著彭永銘的臉說:“假如a井能打出石油天然氣來,整個華北大平原的地質構造,都屬於震旦係古潛山,那麽是不是都能打出石油來了?哈!嗯?”
彭永銘不服氣,針鋒相對地頂他:“你算什麽老總嘛,把別人的結論一個個都否定掉?請問:按照你的觀點,中國什麽地方什麽地質結構才能分布石油?又哪年哪月才能打出石油來?”林敬益打個哈哈,譏諷地說:“嘿!中國出石油的地方在大慶!出石油的時間在本世紀六十年代初,全世界都驚聞了,難道你不知道?遺憾!遺憾!”彭永銘鄙視地乜視他一眼,冷笑了一聲道:“哼!咳!大慶會戰時,我是那裏的技術員、副隊長,豈能不知?笑話!不過,說實在的,到目前為止,讓我刮目相看的地質老總,卻原來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買空賣空的詭辯家!”說完,他甩袖便走,把個林總氣得吹胡子瞪眼、一蹦三尺高。
爾後,彭永銘並不灰心氣餒,他繼續查閱有關資料, 並對a井取出的岩芯,精心研究,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他決心用實踐來證實華北平原震旦係古潛山能打出石油來,以此給林老總一記響亮的耳光。
a探井,按照預定計劃打到三千米深處,沒有出油;但老總們就不再讓工人們往下進尺了,他們給a井宣判了死刑,準備通知井隊拆井架、搬遷。彭永銘急在心中,總不甘心失敗。他廢寢忘餐,再次查閱眾多岩芯――特別是最後一次岩芯,經過仔細觀察和細心研究,他驚喜地發現:岩芯中竟有三粒含油砂子!這是曙光也是希望,象是迷路人見到北鬥星,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範進半百中了舉,大喜過望。他跑上井場,衝著工人們大聲疾唿:“井架不能拆!知道嗎?這口井的含油層還在下麵!”工人們道:“你找領導吧,是領導讓我們拆的。”彭永銘立即向領導建議:“必須留下井架,繼續往下打井!如果拆架搬遷,半途而廢,勢必功虧一簣,損失慘重!”但林總聽後,暴跳如雷:“誰讓往下打井,誰就要負全部責任!”彭永銘冷靜沉著、義正詞嚴、理直氣壯地迴答:“我讓他們往下打井,我當然要負責到底!不放心或者不敢負責的人,就請一邊歇著!”林敬益冷笑了一聲道:“哼! 踩死的蛤蟆翻大肚――氣倒不小!一口探井投資一二千萬,你怎麽負責?哼!口氣這麽大,好象你是局老總,我是個不起眼的技術員,本末倒置,不自量力,可笑!”彭永銘年輕氣盛,毫不示弱,又頂他說:“嘿,你們隻能啃別人啃過的饃,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四平八穩,一點也不向前發展,算什麽老總?”林敬益氣得臉紅脖子粗,強詞奪理道:“這口井進尺三千米,是依照地震資料提供的數據,它是科學的數據,科學的東西。如果把這種科學的數據,並按照這種科學數據行事,說成是啃別人嚼過的饃,那麽這種饃值得嚼,應該嚼!”
彭永銘沉思後說:“不錯,我們不能排除地震資料作為依據,也不是否定科學的東西作後盾。但是科學這東西,僅僅是眾多資料的靈光和理論的推敲,它還必須迴到實踐中去,並在實踐中得驗證和發展,從而求得生存;否則,墨守成規的科學數據,那是一紮廢紙,它是一錢不值的!然而許多人並不懂科學卻又喜歡拿科學來嚇人,人言亦言,亦步亦趨,這算什麽老總?老總不敢創新,隻樂於嚼別人嚼過的饃,這能算他懂科學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林敬益自信自已正確,想教育對方, 便鄭重其事地說:“好呐好呐,你我爭論不休,沒有任何結果, 有膽量咱們立下軍令狀:誰讓往下打井,誰負全部責任!但是,井再往下打多深,總不能無止境吧,對不對?這樣吧:你講個數目字,我考慮考慮;按照你提供的數字,若是還打不出油來,咱們醜話講在前頭,全部人力物力的損耗……嘿嘿,都該由你賠償!”
彭永銘麵對權威,目光炯炯,大義凜然,斬釘截鐵地迴答:“好吧,我讓他們往下再打五百米,出了問題由我負全部責任!賠償費嗎?我隻有工資,其他一無所有,你們看著辦吧!但是,我也要把醜話講在前麵,假若a井打出油來了,你林老總怎麽辦?”
“哼!”林總從鼻腔裏哼了一聲,接著又冷笑了一聲,而後十分自信地說,“問題提得好!如果a井真的打出油來了,我‘林’字倒過來寫,並把局總工程師的頭銜讓給你,怎麽樣?”
就這樣,彭永銘這個小人物,與林敬益這個大老總大人物,立下了軍令狀!當時風靡整個華北,人人都為小人物的成敗勒了一把汗, 擔心他這錘子買賣會把自己打翻、砸扁,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終於井架沒拆,a井繼續往下進尺。 當鑽頭進尺達到三千四百五十米深處時,又有明顯的油氣顯示。彭永銘非常高興,讓化驗室的人分析。 林敬益對含有油氣顯示的岩芯,雖然不停地皺眉和盡可能地保持沉默,但他已是啞巴吃湯圓--嘴裏不說心中已經有了數:a井果真要出油了!他心裏仿佛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湧上心頭。最後,他從大局出發,通知井隊隊長不能再往下打井了,必須立即停鑽、射孔、固井,否則會發生井噴事故,後果不堪設想!工人們交頭接耳,紛紛議論,歡唿雀躍地說:連林總都肯定這口井要出油了,咱們還有什麽疑問?彭技術員勝利了,我們的汗水也沒有白流!
經過停鑽、固井和射孔,a井果真出了油,而且經過測試, 日產原油一千一百噸,是口千噸油井!
彭永銘這一錘子買賣勝利了!工人們為之歡唿,為之鼓舞。
林總呢?他臉紅耳赤好些天。他真要把局工程師的位置讓給彭永銘。但是彭永銘沒有接受。因為林總後來也改變了態度,有進步。 如果不是他及時提出停鑽、固井和射孔,按照自己的設想,打到三千五百米深處,很可能會發生井噴,其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因此林總的及時建議,是有成績有功勞的,功與過可以互相抵消,所以林總的職務不能撂掉!這樣林總還是局總工程師;但是他心裏內疚、臉上無光,不願在油田繼續呆下去,便調往華北某物探單位工作了。
此後,彭永銘被提拔為井隊隊長、地質師,兩年後也調往同一個物探單位工作。在局機關,他再立新功,先後被提升為副局長兼地質總工程師。因而三粒油砂和立軍令狀的故事,也跟著傳進了物探單位。在工作中,大人物和小人物又常常相遇,真是冤家路窄!這幾年他倆在狹路相逢中少不了爭爭吵吵; 如今卻又要把這新的摩擦和新的矛盾帶進南疆、帶進塔裏木去,這真是極富有戲劇性的一幕!
林總講完故事後又講了自己的感想,並以此教育大家。他語重心長的說:“大人物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小人物要有勇氣把他打倒!此次遠征塔裏木,執行中美雙方簽訂的勘探合同,小人物麵臨著洋專家,洋專家比大人物還大,他們有技術,有經驗,有資本,你們怎麽辦?百依百順嗎?任憑擺布嗎?墨守成規嗎?以我看,你們也要敢字當頭:敢立軍令狀,敢蔑視洋專家,敢改革創新,關鍵時刻敢勝利!這樣才能戰勝大人物,做到‘專家甩手走,技術學到手,找出大油田,時間沒多久!’好,故事和感想講到這裏,獻醜了!”
林總講立軍令狀的故事時,彭永銘是故事中的主人翁, 因此他一麵傾聽,一麵也在沉思……
十年浩劫,大人物與小人物都遭殃。當林敬益被揪鬥、遊街時,彭永銘也被下放農場,地質學家拿起鋤頭種地,變成農場工人,弄得人人啼笑皆非。
1978年,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二年,國家形勢好轉,石油需求量增加,向大西北進軍,拿下新的貯量,迫在目睫。物探單位秉成燃化部旨意,派遣地質普查隊奔赴南疆勘探,十幾支隊伍,浩浩蕩蕩;一千多名勘探兒郎,摩拳擦掌,準備在西北邊陲再拿它幾個大慶式的大油田,支援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翌年,塔裏木地質普查處成立指揮部。為加強該班子的領導力量,彭永銘官複原職,離開農場,調往南疆工作, 並擔任該處名譽上的黨委書記--相當於從前的欽差大臣、現代的顧問,大權不大,受氣不少。因此,每次開會路過或者探親迴家,妻子林萍總要替他打抱不平,並勸他調迴局機關,找個清心點的工作幹,混個晚年算了。然而彭永銘這個血性男子,決不安於現狀。他還是那個強脾氣,決心把這後半生紮在邊疆,滾打在塔裏木,為南疆找油找氣,再來一錘子買賣!
當人們以熱烈的掌聲為林總精采的講話喝彩時,彭永銘也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心想:今天大年初一,林總為何自揭傷疤? 也許為了緩和與自己的矛盾,也許為了教育與啟發油郎們遠征沙海吧,也許還有其他用意?但是不管如何,一個老知識分子,能在大眾廣場自揭傷疤、鞭策過去、遠矚明天,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因此,他伸出雙手,同林總熱烈的握手和親昵,並且謙遜地說:“謝謝林總對小人物的抬舉!當年我這個小人物不信邪,有闖勁,所以能做出一點點成績,成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副局長――即所謂大人物了,嘿!大人物也不好,人怕出名豬怕壯唄!大人物恐怕隻能墨守成規,再也沒有什麽闖勁了。在前進路上,在進軍塔克拉瑪幹的火烈鬥爭中,沒有闖勁的人,是不會有任何作為的。所以,此次中美合作勘探,希望林總同我再立一次軍令狀,把我這大象屁股推一推,往後才能再做出點成績來。林總,怎樣?”
“哈哈哈!”林總笑了,油郎油女們也笑了。
下一個節目輪到徐誌斌了。隻見他朝大家擺擺手,表示歉意,因為沒有什麽節目可奉獻,請大家原諒。然而大家都不肯願諒他,一再起哄,不停地鼓掌。林婷婷啟發他道:“徐主任,春節盛會,油郎遠征,哪能不拿出個節目來呢?唱歌,跳舞,講故事,說笑話,裝貓叫,等等等等,你可以隨便挑選一個節目唄!”
“裝小狗叫更簡單!”姑娘群中,有人輕聲細語,十分俏皮地講著。 頓時,嘻嘻哈哈,姑娘們笑個不停。徐誌斌也聽見了,暗自笑罵:“亂彈琴! 堂堂的處長兼合同辦主任,能讓我學小狗叫嗎?”他拿眼一瞟,講話的姑娘正是崔天雲工程師的女兒崔玉森。這個膽小文靜的姑娘,今日怎麽變得膽大妄為、 開起徐處長的玩笑來呢?一定有背景!然而,他自己也覺得滑稽, 一個姑娘偶然間開自己一句玩笑,怎麽就去追查後台呢?他內疚地笑了,臉都憋得發熱發燒發紅,總覺得今天這一關不好過,偌大的徐處長、堂堂的合同辦公室主任, 此時此刻卻變成迴答不出問題的小學生,你說丟臉不?他想了想,倒也想出了一個故事來了――幸喜這個故事跟油郎們進軍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有關,因而心裏一樂,和顏悅色地說:“我也給大家講個故事,題目就叫‘神秘泉的傳說’,怎樣? ”
憋了多時的油郎油女們,異口同聲地嚷著:“好!”王英傑則進一步鼓動:“我們大家快鼓掌,熱烈歡迎徐主任講故事!”頓時,掌聲雷動,地顫屋震。
掌聲過後,徐誌斌紅著臉,繪聲繪色講道:“神秘泉的傳說嘛, 講的是仙人呂洞賓,有一天架著雲彩,經過塔克拉瑪幹上空, 看見沙漠裏麵熱焰騰空,紅柳著火,城鎮燒焦,人們潰逃,饑渴難忍, 呂洞賓動了惻隱之心,解下腰間一個寶葫蘆,朝沙漠中扔下去。他扔得很有技術:底部埋進沙中,開口處露在外麵,清澈如鏡的泉水就順著嘴裏流出,從此寶葫蘆就成了一口寶泉。 據說,有多少人進入沙海裏麵打柴或者放牧,寶葫蘆就能流淌多少泉水,保證人人喝飽喝足。後來有個貪心的財主,聞知此事,便千方百計想把寶葫蘆據為己有,因而率領一支隊伍,騎著高頭大馬,深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尋找寶泉。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寶葫蘆,貪心的財主妄想把寶葫蘆盜走,帶迴家去,自已享用。豈知耗盡力氣,也不能把它拔起;後來係上粗繩,指揮眾夥計,使盡吃奶力氣,拔呀拔,拉呀拉,後來果真把寶葫蘆拔出來了。老財主先是一樂,後來一看,寶葫蘆已經幹癟無水, 怎麽擺弄也流不出泉水來了。老財主急了眼,圍著沙包,哇哇亂喊亂叫。三天後他率進去的隊伍,全軍覆沒,全都渴死在沙漠深處了。”
講到這裏,徐誌斌略微停頓一下,借此機會掃視一下大家,隻見場上鴉雀無聲,人人聽得入迷,不知故事已經結束了。徐誌斌見大家愛聽,接著又作了補充:“這個傳說,我是從一個叫阿不來提的維吾爾族響導那裏聽來的。1955年夏天,也就是大學畢業後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和老同學王全,帶領一支電法隊,深入南疆半沙漠地帶作業,雇了60峰駱駝和一個維爾族向導――阿不來提。我們生活用水,都是從駱駝背上背進去的。有一天晚上刮大風,一夜之間,二十多桶水全被打翻了,隊長著急,大家驚慌,求生的欲望,使我們展開了找水活動。就在這個時候,阿不來提給我們講了寶葫蘆的故事,可以說當時起到了不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壯了我們的膽,也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緊接著,他聲音激昂地說:“現在,呂洞賓的寶葫蘆,還在大沙漠裏麵埋著,誰也別想把它拿走據為已有;從寶葫蘆流出來的神秘泉,還叮叮當當地流淌著,它在等待也在歡迎著中美合作的勘探健兒!同誌們,遠征塔裏木的油郎們!請大家大著膽子闖吧,曙光就在前頭!塔克拉瑪幹不僅有流不盡的清泉,而且還有取不盡的原油!”
聽到這裏,王英傑情不自禁地問:“徐主任,有人取笑我們在做著油海夢,你給解釋解釋:沙海能不能變成油海?”
“我可以鄭重其事地告訴大家:塔克拉瑪幹沙海變油海,決不是夢!隨著中美合作勘探的深入進展,隨著歲月的流淌,大家的油海夢一定會變成現實!”徐誌斌充滿自信充滿激情的話,立即博得大家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是的,徐誌斌的話既有鼓動性又有號召力,油郎們深受鞭策和鼓舞,個個歡唿雀躍,人人摩拳擦掌、鬥誌昂揚,都盼望著早日進入死亡之海大幹一場……
趙春江心想:進入死亡之海後,若果真有神秘泉,何懼風沙彌漫、烈焰騰空呢?關於神秘泉的傳說今後定要天天講、月月講,用此鼓舞士氣,使大家樹雄心立大誌,紮根沙海幹出一番業績!
徐棱暗暗下定決心:進入沙海後,一定要千方百計把這口神秘泉找到!
黃亞仙心想:何不畫一幅神秘泉水彩畫,贈送給油郎們,借此鼓舞士氣?對,迴去就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