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素問篇yin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本章要點】

    一、說明人的yin陽和天地四時之yin陽息息相通,無論養生、治病,率皆法於yin陽,才能取得臨chuang效應。

    二、具體說明人如何取法於yin陽。

    【原文】

    黃帝曰:yin陽者,天地之道1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2,生殺之本始3,神明之府4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yin為地。yin靜陽躁,陽生yin長,陽殺yin藏。陽化氣,yin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此yin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yin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yin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yin走五髒;清陽實四支5,濁yin歸六腑。

    水為yin,火為陽。陽為氣,yin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yin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yin,薄為yin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yin。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yin。

    yin勝則陽病,陽勝則yin病。陽勝則熱,yin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風勝則動6,熱勝則腫,燥勝則幹,寒勝則浮7,shi勝則濡瀉8。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shi風,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yin,暴喜傷陽。厥氣9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yin必陽,重陽必yin。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shi,冬生咳嗽。

    帝曰:餘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髒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10,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穀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yin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唿,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誌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誌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shi,shi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rou,rou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shi,在地為土,在體為rou,在髒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誌為思。思傷脾,怒勝思,shi傷rou,風勝shi,甘傷rou,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誌為憂。憂傷肺,喜勝優,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誌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yin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yin陽之道路也;水火者,yin陽之征兆也;yin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yin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yin之使也。

    帝曰:法yin陽奈何?

    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yin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yin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yin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yin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yin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盛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yin也,yin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yin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裏,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yin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複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髒。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yin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髒。治五髒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髒,水穀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shi氣,感則害皮rou筋脈。

    故善用針者,從yin引陽,從陽引yin,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yin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慄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yin陽,以別柔剛,陽病治yin,yin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注釋】

    1道:即法則、規律。

    2父母:這裏指作根源、起源的意思。

    3生殺之本始:生,指生長;殺,指消亡;生殺之本始,就是自然界萬物生長和消亡的根本動力。

    4神明之府:神,變化玄妙,不能預測;明,指事物昭著清楚;府,物質積聚的地方;神明之府,就是說宇宙萬物變化極其玄妙,有的顯而易見,有的隱匿莫測,都源於yin陽。

    5清陽實四支:支通“肢”;清陽,指在外的清淨的陽氣;四肢主外動,所以清陽充實四肢。

    6風勝則動:動,即動搖,這裏指痙攣、抽搐及眩暈一類的症狀。風性善行,所以風勝則動。風勝則動就是說風邪偏勝就會出現痙攣、抽搐及眩暈這一類的症狀。

    7浮:即浮腫的意思。

    8濡瀉:指腹瀉黏膩之病。

    9厥氣:指厥逆不順之氣。

    10會通六合:會通,即交會貫通;六合,指十二經脈相互配合成六對。

    氣穴:經氣所匯集的部位,即穴位。

    谿穀屬骨:rou之小會為谿,rou之大會為穀;屬骨指與谿穀相連的骨節。

    經紀:同綱紀,此處作規律講。

    玄:指自然界深遠微妙的化生力量。

    握:指抽搐握拳,是肝主筋病變時的表現。

    噦:即幹嘔。

    左右者,yin陽之道路也:yin右行,陽左行,陽從左升,yin從右降,所以說陽從左右是yin陽的道路。

    能始:能與“胎”通假,能始,本始,根源的意思。

    喘粗為之俯仰:喘粗即唿吸困難的意思;喘粗為之俯仰,意思就是指因唿吸困難而前俯後仰。

    煩冤:即心xiong煩亂之義。

    七損八益:七損,指房事中損傷人體精氣的七種情況;八益,指房事對人體精氣有益的八種情況。

    八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個節氣合稱八紀。

    傍:即依靠,這裏意思是效法、按照。

    見微得過:微,指病初發之征兆;過,指疾病所在;見微得過,就是能及早正確認識疾病的輕重程度的意思。

    權衡規矩:權,古代的秤砣,有下沉的意象;衡,古代的秤杆,有平衡的意象;規,圓潤的器物,有圓潤的意象;矩,為方形的器物有平盛的意象;權衡規矩又來借代四時的四種脈象。

    【譯文】

    黃帝說:yin陽是宇宙之中的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萬物發展變化的起源,是生長、毀滅的根本。對於人體來說,它是精神活動的根基。治理必須以yin陽為根本去進行考查。從yin陽變化來說,陽氣積聚而上升,就成為天;yin氣凝聚而下降,就成為地。yin的性質為靜,陽則為動;陽主萌動,yin主成長,陽主殺伐,yin主收藏。陽主萬物的氣化,yin主萬物的形體。寒極會生熱,熱極會生寒。寒氣能產生濁yin,熱氣能產生清陽。清陽之氣下陷,如不能上升,就會發生泄的病。濁yin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會發生脹滿之病。這就是違背了yin陽運行規律,導致疾病的道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清陽之氣變為天,濁yin之氣變為地。地氣上升成為雲,天氣下降變成雨;雨源出於地氣,雲出自於天氣。人體的變化也是這樣,清陽出於上竅,濁yin出於下竅。清陽從腠理發泄,濁yin內注於五髒。清陽使四肢得以充實,內走於六腑。

    水主yin,火主陽。陽是無形的氣,而yin則是有形的味。飲食五味滋養了形體,而形體的生長發育又依賴於氣化活動。髒腑功能由精產生。精是依賴於真氣而產生的,形體是依賴於五味而成的。生化的一切基於精,生精之氣得之於形。味能傷害形體,氣又能摧殘精,精轉化為氣,氣又傷於味。

    屬yin的五味從下竅排出,屬陽的真氣從上竅發泄。五味之中,味厚的屬於純yin,味薄的屬於yin中之陽;陽氣之中,氣厚屬於純陽,氣薄屬於陽中之yin。作為五味來說,味厚會使人泄瀉,味薄能使腸胃通利。作為陽氣,氣薄能滲泄邪氣,氣厚會助陽發熱。亢陽促使元氣衰弱,而微陽能使元氣旺盛。亢陽侵蝕元氣,元氣賴於微陽的煦養;亢陽耗散元氣,微陽卻使元氣增強。氣味之中,辛甘而有發散作用的屬於陽;酸苦而有湧泄作用的,屬於yin。

    yin陽在人體內,是相對平衡的。如果yin氣偏勝了,陽氣必然受損害。同樣,陽氣偏勝了,yin氣也必定受損害。陽氣偏勝就產生熱,yin氣偏勝就產生寒。寒到極點,又會出現熱象;熱到極點,又會出現寒象。寒邪能操作人形體,熱邪能操作人氣分。氣分受傷,就會因氣脈阻滯使人感覺疼痛;形體受傷,就會因為肌rou壅滯而腫脹起來。所以凡是先痛後腫的,是因為氣病而傷及形體;若是先腫後痛,是因為形傷而累及氣分。風邪太過,形體就會動搖、顫抖,手足痙攣;邪熱太過,肌rou就會生發紅腫;燥氣太過,津液就枯涸;shi氣太過,就會生發泄瀉。

    天有春夏秋冬四時,對應五行而形成春、夏、長夏、秋、冬五時的變通,以利生長收藏以產生寒暑燥shi風的五候變化。人有五髒,五髒化生出五氣,發為喜怒悲憂恐這些不同的情誌,過喜過怒,都會傷氣。寒暑外侵,則會損傷形體。大怒會傷yin氣,大喜會傷陽氣。更可怕的是逆氣上衝,血脈阻塞,形色突變。喜怒如不節製,寒暑如不依例,就有傷害生命的危險。因此,yin氣過盛就要走向它的反麵,同樣陽氣過盛也要走向它的反麵。所以說冬季感受的寒氣太多了,到了春季就容易發生熱性病;春季感受的風氣太多了,到了夏季就容易發生飧泄的病;夏季受的暑氣太多了,到了秋季就容易發生瘧疾;秋季感受的shi氣太多了,到了冬季就容易發生咳嗽。

    黃帝問:我聽說古代聖人,講到人體形態,辨別髒腑的yin陽,審察經脈的聯係,使得會通六合,各按其經絡循行起止;氣穴所發的部位,各有它的名稱;肌rou及骨骼相連結的部位,都有它們的qi點;皮部浮絡的yin陽、順逆,各有條理;四時yin陽的變化,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外在環境與人體內部的對應關係,也都有表有裏。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岐伯答:東方生風,風能滋養木氣,木氣能生酸味,酸味能養肝,肝血能夠養筋,而筋又能養心。肝氣上通於目。它的變化在天是五氣裏的風,在地是為五行裏的木,在人體中則為筋,在五髒中則為肝,在五色中則為蒼,在五音中則為角,在五聲中則為唿,在人體的變動中則為握,在七竅中則為目,在五味中則為酸,在情誌中則為怒。怒傷肝,但悲傷能夠抑製怒;風氣傷筋,但燥能夠抑製風;過食酸味能夠傷筋,但辛味能夠抑製酸味。

    南方生熱,熱能生火,火氣生苦味,苦味養心,心生血,血養脾,心氣與舌相關聯。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體為血脈,在五髒為心,在五色為赤,在五音為徵,在五聲為笑,在人體情誌變動為憂,在七竅為舌,在五味為苦,在情誌的變動上為喜。過喜傷心氣,但恐能抑製喜;熱傷氣,但寒水能抑製熱;苦味傷氣,但鹹味能抑製苦味。

    中央生shi,shi使土氣生長,土生甘,甘養脾氣,脾滋養肌rou,肌rou強壯使肺氣充實,脾氣與口相關聯。它的變化在天為五氣裏的shi,在地為五行裏的土,在人體為肌rou,在五髒為脾,在五色為黃,在五音為宮,在五聲為歌,在人體的變動為幹嘔,在七竅為口,在五味為甘,在情誌變動上為思。思慮傷脾,但怒氣能抑製思慮;shi氣傷肌rou,但風氣能抑製shi氣;過食甘味傷肌rou,但酸味能抑製甘味。

    西方生燥,燥使金氣旺盛,金生辛味,辛養肺,肺氣滋養皮毛,皮毛潤澤又滋生腎水,肺氣與鼻相關聯。它的變化在天為五氣裏的燥,在地為五行裏的金,在人體為皮毛,在五髒為肺,在五色為白,在五音為商,在五聲為哭,在人體的變動為咳,在七竅為鼻,在五味為辛,在情誌變動上為憂。憂傷肺,但喜能抑製憂;熱傷皮毛,但寒能抑製熱;辛味傷皮毛,但苦味能抑製辛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其實我身上有仙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這書有仙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這書有仙氣並收藏其實我身上有仙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