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又行駛了六日,安宏寒等人總算到達灃州境內邊緣。
在這裏,駐紮著的全是灃州的原住居民。
早在半個月前,安宏寒就下令調動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來灃州治理洪水。一分部負責修補堤壩,拖延洪水衝潰堤壩的速度,以便百姓們能夠躲到安全的地方。一部分則負責護送百姓離開,盡量疏遠他們遠離發洪水的地方。
這裏的地勢多山峰,即便洪水真的衝過來了,也淹沒不到山腰。
安宏寒們的馬車剛駕駛到這裏,便瞧見四處分散著的難民。他們三五幾個人擠做一堆,過得比較好一點的,就抱著髒兮兮的棉被取暖。
有部分軍隊時不時的巡邏,有了他們的存在,很多想要搶東西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很多抵抗力不強的人,都得了一些小病。
席惜之甚至聽見了不少人的咳嗽聲。
並不是這些人不想離開灃州,而是他們就算離開了灃州,也隻能過顛沛流離的生活。若是他是一個孤家寡人,走得肯定比較幹脆。但是要拖家帶口去流浪,那就不容易了。再說,人或多或少都會對家鄉,有著一份不知名的執著,他們舍不得離開這裏。
況且有朝廷派來的軍隊在這裏,他們對未來仍是充滿希望。隻要挺過這個坎,朝廷一定會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這才是讓他們真正留下來的原因。
在第一場洪災的時候,大水已經剝奪了他們的一切,衝毀了他們的家園。連最難熬的那段時間,都度過去了。這時候的他們,豈會舍得背井離鄉?
這時候,安宏寒幾個人已經下了馬車,想要四處看看難民們的情況。隻留下三個車夫,在那裏守著馬車,以免有人做出搶奪馬車的舉動。胡屈的武功也是出類拔萃的,對付這些沒有功夫的難民,自然不在話下。
林恩長居深宮,哪兒看見過這等場麵,瞧著那些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眼睛裏頓時泛滿水光。
“唉……你說老天爺是不是瞎了眼,竟然連續發洪災,瞧瞧把這些人都被折磨成什麽樣兒了。”林恩一邊走,一邊抱怨,眼淚流出來了,就舉起袖子擦擦眼睛。
席惜之躺在安宏寒的懷裏,也對這些人充滿了同情。至少這些人,都是無辜的,一場洪災害得他們落魄到此等地步。
司徒飛瑜上一次就來過灃州,那時候的人們比現在慘得多了。
“至少他們還有軍隊的保護,有食物有棉被。”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朝廷就會送來救災物資,裏麵有吃的和穿的。意誌力稍微強一點的,就能撐過去,不會喪命。
但是這話劉傅清聽了就不痛快了,“司徒大人還好意思說這事?若不是你修的堤壩不堅固,洪災又怎麽可能再一次來臨?害得百姓還要經曆一場磨難,你還敢在這裏說風涼話?”
司徒飛瑜不止百次解釋,他修建堤壩真的按照規格完成,可是劉傅清卻一次又一次跟自己抬扛。
一句話不投機,兩人又爭吵起來。
席惜之抬起小爪子,堵住自己的耳朵。這才叫冤家啊……一見麵就眼紅,一見麵就吵架。
安宏寒他們找到了留守在此處的護軍統領,亮出令牌,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護軍統領激動的看著他們,雙膝一彎,就想要下跪行禮。
但是沒等他跪下,就被安宏寒說話的聲音,給打斷了,“不必行禮,朕不想別人知曉我們的身份。”
護軍統領譚海立刻站直了,“是,陛下。”
“現在的情況怎麽樣?”安宏寒挑了幾個重要的問題,詢問他。
譚海為人正經,特別是第一次麵對陛下,不想給安宏寒留下失禮的印象,腰杆挺得筆直,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迴陛下,灃州的百姓大多數都撤離到了此處,已無危險。不過……堤壩卻堅持不住幾日了。”
他們隻留了一小部分軍隊在這裏,其他的人都在堤壩那邊,不斷修補被洪水衝壞的缺口。
“準確一點,到底是幾日?”安宏寒皺了皺眉頭,問道。
譚海低頭迴道:“五日,已是極限。”
不知道為何,這一次的洪水比上次更加猛烈。而且都過了那麽多日子,洪水仍是不見退去,反而越來越大。
不過這些反常之處,他都沒敢對別人說。第一,說出去害怕別人說他多心。第二,又怕造成百姓們的恐慌。
安宏寒神色一凝,沒再繼續發問,隻留下一句,“朕去巡視一圈,等會要去堤壩看一看。”
“需要屬下帶陛下轉一圈嗎?”當然知曉陛下來到灃州後,免不了會檢查一番他們的工作,譚海當然毛遂自薦。
“不用,朕自己去轉轉便可。”和譚海在一起,未免太過招搖。安宏寒轉身又對準劉傅清與司徒飛瑜,“你們幾個也不用跟了。”
其中還包括了林恩。
林恩閑的無事,便去幫助那群難民燒火做飯什麽的。
安宏寒則是獨自抱著席惜之,往其他地方走去。
難民們都分散在這幾座山裏,安宏寒們所在的,隻是其中一座。
秋日的天氣很涼爽,可是到了灃州這裏,這樣的天氣帶給他們的卻是風寒。山裏的棉被本來就很少,再加上他們都是風餐露宿,若是遇見下雨,土地便是潮濕的。在這樣的環境中,許多老弱婦孺都生病了。
安宏寒一路走走看看,看見不少人都捂著肺咳嗽。
安宏寒饒過腳邊的難民,繼續往前走。
剛走沒兩步,褲擺仿佛被什麽勾住了。
安宏寒皺眉轉身,卻看見一個中年婦人。
她滿臉淚水,驚慌失措的一隻手抱著懷裏的五六歲兒子,一隻手死勁拉扯著安宏寒的褲擺不放。
“這位爺,求求您救救我的兒子吧。他高燒三日,到現在還不退,我怕……我怕再這麽燒下去,孩子會……”中年婦人一臉淚水,臉上充滿了祈求。
倘若她求的是另外一個人,那人至少也會有所表情,而安宏寒卻至始至終沒有任何名之為同情的情緒。
又行駛了六日,安宏寒等人總算到達灃州境內邊緣。
在這裏,駐紮著的全是灃州的原住居民。
早在半個月前,安宏寒就下令調動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來灃州治理洪水。一分部負責修補堤壩,拖延洪水衝潰堤壩的速度,以便百姓們能夠躲到安全的地方。一部分則負責護送百姓離開,盡量疏遠他們遠離發洪水的地方。
這裏的地勢多山峰,即便洪水真的衝過來了,也淹沒不到山腰。
安宏寒們的馬車剛駕駛到這裏,便瞧見四處分散著的難民。他們三五幾個人擠做一堆,過得比較好一點的,就抱著髒兮兮的棉被取暖。
有部分軍隊時不時的巡邏,有了他們的存在,很多想要搶東西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很多抵抗力不強的人,都得了一些小病。
席惜之甚至聽見了不少人的咳嗽聲。
並不是這些人不想離開灃州,而是他們就算離開了灃州,也隻能過顛沛流離的生活。若是他是一個孤家寡人,走得肯定比較幹脆。但是要拖家帶口去流浪,那就不容易了。再說,人或多或少都會對家鄉,有著一份不知名的執著,他們舍不得離開這裏。
況且有朝廷派來的軍隊在這裏,他們對未來仍是充滿希望。隻要挺過這個坎,朝廷一定會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這才是讓他們真正留下來的原因。
在第一場洪災的時候,大水已經剝奪了他們的一切,衝毀了他們的家園。連最難熬的那段時間,都度過去了。這時候的他們,豈會舍得背井離鄉?
這時候,安宏寒幾個人已經下了馬車,想要四處看看難民們的情況。隻留下三個車夫,在那裏守著馬車,以免有人做出搶奪馬車的舉動。胡屈的武功也是出類拔萃的,對付這些沒有功夫的難民,自然不在話下。
林恩長居深宮,哪兒看見過這等場麵,瞧著那些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眼睛裏頓時泛滿水光。
“唉……你說老天爺是不是瞎了眼,竟然連續發洪災,瞧瞧把這些人都被折磨成什麽樣兒了。”林恩一邊走,一邊抱怨,眼淚流出來了,就舉起袖子擦擦眼睛。
席惜之躺在安宏寒的懷裏,也對這些人充滿了同情。至少這些人,都是無辜的,一場洪災害得他們落魄到此等地步。
司徒飛瑜上一次就來過灃州,那時候的人們比現在慘得多了。
“至少他們還有軍隊的保護,有食物有棉被。”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朝廷就會送來救災物資,裏麵有吃的和穿的。意誌力稍微強一點的,就能撐過去,不會喪命。
但是這話劉傅清聽了就不痛快了,“司徒大人還好意思說這事?若不是你修的堤壩不堅固,洪災又怎麽可能再一次來臨?害得百姓還要經曆一場磨難,你還敢在這裏說風涼話?”
司徒飛瑜不止百次解釋,他修建堤壩真的按照規格完成,可是劉傅清卻一次又一次跟自己抬扛。
一句話不投機,兩人又爭吵起來。
席惜之抬起小爪子,堵住自己的耳朵。這才叫冤家啊……一見麵就眼紅,一見麵就吵架。
安宏寒他們找到了留守在此處的護軍統領,亮出令牌,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護軍統領激動的看著他們,雙膝一彎,就想要下跪行禮。
但是沒等他跪下,就被安宏寒說話的聲音,給打斷了,“不必行禮,朕不想別人知曉我們的身份。”
護軍統領譚海立刻站直了,“是,陛下。”
“現在的情況怎麽樣?”安宏寒挑了幾個重要的問題,詢問他。
譚海為人正經,特別是第一次麵對陛下,不想給安宏寒留下失禮的印象,腰杆挺得筆直,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迴陛下,灃州的百姓大多數都撤離到了此處,已無危險。不過……堤壩卻堅持不住幾日了。”
他們隻留了一小部分軍隊在這裏,其他的人都在堤壩那邊,不斷修補被洪水衝壞的缺口。
“準確一點,到底是幾日?”安宏寒皺了皺眉頭,問道。
譚海低頭迴道:“五日,已是極限。”
不知道為何,這一次的洪水比上次更加猛烈。而且都過了那麽多日子,洪水仍是不見退去,反而越來越大。
不過這些反常之處,他都沒敢對別人說。第一,說出去害怕別人說他多心。第二,又怕造成百姓們的恐慌。
安宏寒神色一凝,沒再繼續發問,隻留下一句,“朕去巡視一圈,等會要去堤壩看一看。”
“需要屬下帶陛下轉一圈嗎?”當然知曉陛下來到灃州後,免不了會檢查一番他們的工作,譚海當然毛遂自薦。
“不用,朕自己去轉轉便可。”和譚海在一起,未免太過招搖。安宏寒轉身又對準劉傅清與司徒飛瑜,“你們幾個也不用跟了。”
其中還包括了林恩。
林恩閑的無事,便去幫助那群難民燒火做飯什麽的。
安宏寒則是獨自抱著席惜之,往其他地方走去。
難民們都分散在這幾座山裏,安宏寒們所在的,隻是其中一座。
秋日的天氣很涼爽,可是到了灃州這裏,這樣的天氣帶給他們的卻是風寒。山裏的棉被本來就很少,再加上他們都是風餐露宿,若是遇見下雨,土地便是潮濕的。在這樣的環境中,許多老弱婦孺都生病了。
安宏寒一路走走看看,看見不少人都捂著肺咳嗽。
安宏寒饒過腳邊的難民,繼續往前走。
剛走沒兩步,褲擺仿佛被什麽勾住了。
安宏寒皺眉轉身,卻看見一個中年婦人。
她滿臉淚水,驚慌失措的一隻手抱著懷裏的五六歲兒子,一隻手死勁拉扯著安宏寒的褲擺不放。
“這位爺,求求您救救我的兒子吧。他高燒三日,到現在還不退,我怕……我怕再這麽燒下去,孩子會……”中年婦人一臉淚水,臉上充滿了祈求。
倘若她求的是另外一個人,那人至少也會有所表情,而安宏寒卻至始至終沒有任何名之為同情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