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重慶市忠縣首批移民外遷啟程時
8月3日中午12時10分,忠縣長通碼頭囤船上人頭攢動,以縣委書記廖覺超為首的黨政官員和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移民親友,滿懷深情地揮動著手臂,目送滿載815位東溪鎮農村移民的“長鯤”、“長展”號客輪徐徐離港。
離港的客輪仿佛知曉800多移民的心思,雙雙拉響汽笛,綿綿長嘯著與故鄉訣別:
上行的客輪似乎明白故鄉親人的情義,雙雙冒出濃煙,籍此遮掩別離的淚眼……
客輪載走親人,也牽扯相思
8月3日,是忠縣人民難以忘懷的一天嗬!
上午11時許,忠縣黨政機關在囤船上舉行了“忠縣外遷移民歡送大會”。縣委書記廖覺超作為主人,把對故鄉親人的希冀與厚愛凝聚心頭、溢於言表,令聽眾為之動容。而昨日還是主人、今朝已成客人的移民代表的臨別講話,則使所有在場的人們心潮翻滾,熱淚盈盈:
“東溪嗬,今天我就要離開你,到千裏之外的山東去尋找新的天地。可是東溪嗬,我們人走了,把心留給你:
東溪嗬,我怎麽舍得離開你,你是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可是東溪嗬,為了建三峽,我們不得不離開你……“
多好的人民啊!
輪船啟航前,數家電視台爭分奪秒搶著采訪移民幹部或移民家庭,我則穿行於兩輪與囤船的結合部或各個出口,留心觀察送別的人叢裏或悲或喜的場景:
劉姓中年夫婦倚著“長展”輪船弦,與留在縣城工作的女兒話別。女兒已出嫁,舍不得父母遠離,11點鍾就說著哭著直到船離開了仍在痛哭:
王家姐弟是大家族,10多位親友圍堵著“長鯤”一樓出口,有說有笑,有哭有鬧,直到船開了,他們才被迫分開:
一對小夫妻抱著娃兒,無數遍大聲向前來送別的三位長者講述山東青州那邊新居的情況,老人是非移民對象,對遷入地的情況將信將疑:
昨日傍晚在興旺村見過的最小的移民高俊被姐姐抱著在“長鯤”輪甲板上玩耍,小家夥隻1歲半,尚不知什麽叫憂愁,我舉起相機為他姐弟拍照,他笑著招手還要姐姐逗。我想,若幹年後,他若能看到這張照片,定有一番感慨。
趕輪渡:探訪移民村
7月底至8月底,重慶庫區將有5萬多農村移民陸續外遷至11個省市的鄉鎮安家落戶。
忠縣今年要外遷8000多人。記者7月29日趕往開縣,30日隨該縣外遷移民同行抵四川樂至縣,親身經曆移民從遷出地到遷入地的長途跋涉過程,感受到他們的心態變化。
到忠縣采訪是早與該縣移民局調研科長祁幼林約定的,我打算隨他一道送移民去山東,未曾想他臨時被借到重慶市移民局籌辦展覽。更為湊巧的是,我8月1日趕到重慶找他打探消息時,他卻已在返迴忠縣的長途汽車上了。待我搭車來到忠縣縣城時,已是8月2日下午3點鍾了。
忠縣首批移民是東溪鎮的,在縣城南岸,必須過輪渡。
匆匆找地方住下又匆匆趕往壩河打探過江輪渡,等船的空隙裏,隨便找了家小店解決午餐。天太熱,小店風扇吹的風熱烘烘的,加上心急,吃的又是熱菜熱飯,弄得大汗淋漓。
好不容易盼到船攏岸,過江的人卻不多,又傻等,等船人多是迴家的,說最晚的一班船是6點,夜裏輪渡不開。
我急了,問:“縣城東邊不是修長江大橋了嗎,通車沒?”
都笑著擺頭。
片刻,一小夥子發話:“大橋夜裏可走人,你不是記者嗎,憑證件,我看得行”。
我又打聽:“有車通那裏嗎?”
都搖頭。看來隻有孤注一擲了:實在不行,就在東溪鎮過夜。祁幼林這家夥人影未見,隻在電話裏說,移民局的人都忙死了,沒人抽得開身。他已與分管移民的劉利華鎮長和鎮移民辦的程主任打了招唿,要他倆關照。
說話間輪渡已靠南岸。
爬上坡,去東溪鎮的隻有一輛破麵的,唿啦一下子擠了10多個人,個個汗流夾背,熱得透不過氣來。
前行的道路上灰塵足有兩公分厚,摩托車走過,便卷起一條“黃龍”。車上人告訴我,東溪鎮是淹沒區,啥子基本建設都沒搞。麵的劇烈顛跛著爬行近20分鍾,總算到了目的地,收費倒不貴,1元錢。
走在泥土街上,眼簾的感覺挺糟。
這兒的鎮容可用四個字來形容:破舊不堪。街呈“t”型,一眼可望到頭,街上連一家象樣的商店都沒有。唯一新鮮的是街道兩旁掛的歡送移民的橫幅標語。
向路人打聽鎮政府辦公處,那位抬眼一指:“呶,山坡上”。
咋辦?上坡找人再下坡去移民村,得耽誤多少時間呀?與其求他們幫忙,莫如單獨行動。
費了點周折,跑了幾裏冤枉路,我終於從鎮衛生院旁邊的小道,走進稻田、菜園,闖進了興旺村。
興旺村:離愁籠罩著的家園
東溪鎮因東溪而得名,這條小河非汛期或暴雨季節水勢不大,但它與長江相連,因而東溪鎮及其所轄的幾十個村便注定了搬遷的命運。興旺村地處鎮東河彎平壩,與集鎮地脈相連,想必“興旺”二字也是曾經有過的真實寫照吧,至少,是該村鄉民的一種寄托。這兒有所中學,四層樓房結構的教室雖然陳舊,但它的輝煌曆史及其名氣,令興旺村男女老幼充滿自豪。
稻田和菜園就在自家房前屋後的村子,我見得不多。大概是土地金貴吧。東溪河兩岸低窪處,都適時生長著各種農作物。我到興旺村,20多戶人家的村舍已不堪人目,8月3日搬遷的住戶早把房子拆了,家具也在今天早些時事時候由政府統一組織打包裝車。斷壁殘垣間孤零零地留著幾十間房子,也是即將拆掉的,留下的村民人在村裏心早走了。他們在等待政府的安排,盤算著未來的生活。而今天要做的,就是熱情地挽留明日啟程的鄰居在自家過夜,吃一頓告別飯。
剛走進村口稻田旁,迎麵碰見一位紅穿背心卻已頭發花白的男子。他好奇地盯著我問,你是誰幹什麽,我迴答是記者,聽說你們明天走想來村裏看看,他說你是記者那我歡迎我也有話說,我說那你就請迴吧我去你家吧,於是就跟著他走,跟著他進了一間沒了屋頂的家門。
家具都沒了,連凳子也沒有,他連忙招唿老伴去鄰家借來條凳,交談中得知,他叫吳永旺,57歲,是萬縣地區一煤礦的工人,已退休,每月退休金300多元。他全家5口人,他與老伴、兒子媳婦和小孫子。全家遷到山東省壽光縣田馬鎮西風亭村。
我問那邊的房子建得怎麽樣,吳永旺笑道:“房子還要得,統一建的,質量也還行,麵積也夠寬敞,隻是一屋見頂,那邊的規矩,都不許蓋樓。”
我說壽光那地方不錯,一馬平川,壽光蘋果是出名的呐,去了那邊,你們的日子肯定好過。
他隻笑不說更多的那邊情況。經向旁人打聽,原來象老吳這樣的隻算隨遷人口,他自己說政府不給補償費。我是外行,便不再多問。
漸漸地,由於我這陌生人的造訪,小屋裏的人越來越多,天熱,我就索性請他們都在門外站著聊。說來論去,村民最關心也最急切想要知道的是這麽幾件事:
一是搬運費,政府到底給了多少錢?移民個人應得多少?
二是房屋補償和外遷安置房屋建設費,移民人平到底有多少?
三是異地生產資料購置補貼,國家給了沒有?有沒有統一標準?
這三條好答也難答。說好答,是重慶市移民局按三峽建委會2001年1月26號文件印發過匯編材料,上麵統一標準:講難答,是庫區各縣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實施的額度標準不一致。
我隻透露了開縣外遷移民搬家費為人平558元,這是個人實發的,作為移民單位搬遷統籌費另有1280元,其中遷出地為1132元,遷入地為150元,這三項加起來應該是1832元。
我問村民,縣政府派來裝家具的運費由誰出?他們說幾戶共一個大卡車,夥著算價,1萬元一台車,錢還沒給。
我請大家放心,說這錢是由政府負擔的,他們這才鬆了口氣。看來,當地政府對外遷移民的相關政策講解還不夠透徹。至少是沒讓移民自己完全明白。
聚在一堆的人說話是直白的,態度也是誠懇的。我問他們到底舍不舍得搬遷,他們的話語和口氣我聽起來十親切。畢竟是故土難離啊,俗話有雲:“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嗬,他們中許多人明天就要離開祖祖輩輩生活居住的家園,哪能沒有怨言怨氣呢?說一陣、罵一陣、笑一陣,也就散了。
經人指點,我走進了吳永旺對麵一排房舍的空隙地,在這裏,我遇上了49歲的郭壽國和46歲的郭壽元兄弟,哥哥矮小弟弟彪悍。壽國從鄰居家請出81歲的老母及兒孫請我為他全家照張像留作紀念。他告訴我,兄弟倆形成的大家庭共20口人,老母李氏加外曾外孫高俊四世同堂。
我非常樂意地為之效勞,並保證將照片寄到他的新家去。李老太身子硬朗,耳聰目明,路也走得飛快。我問舍不舍得跟兒子一起搬走,她竟哈哈大笑起來:
“聽娃兒迴來講,山東那地方比我們這邊好嘛,啷個舍不得?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嘛。快死的人了,還能跟著兒孫去外頭看世界,我覺得是好事,要說舍不得,我就是舍不得鄉親。”
我說:“看你這樣子,再活20年沒問題。過兩年,叫兒子把你送迴來看看嘛!”
“不得行咯,隻怕是迴不來咯。就是迴得來,隻怕也找不見他們咯……水漲起來,都要搬,隻怕死之前腳板印都找不到咯。”
說著說著,老太太難過起來。兒子壽國靈光,趕緊說:“走走,我買了鞭炮紙錢,全家都上墳去。”
這正是我想要動員他們做的事,不料主人已作了安排。於是除在外工作和縣城辦事的外,一家老少浩浩蕩蕩來到了祖先的墳前。按輩份,老人不跪,壽國領著家人跪著磕了三個響頭,然後向逝去的長者訴說著搬家的日子。遷去的地方及今後的打算……壽國最後向親人承諾說,等全家在山東安頓好後,自己再抽空迴來張羅遷墳,不能讓老人家淹在水裏……
麵對此情此景,我這個外人也不禁心頭一熱,眼眶發潮了。
天快黑了,不遠處又響起了幾陣鞭炮聲,又有幾家人在趕著天色與祖宗訣別。破敗的村莊上空炊煙繚繞,我在人們的臉上再也看不見歡樂,心想:炊煙如離愁嗬,籠罩著並不興旺的興旺村,家鄉的最後一宿,鄉親們如何度過?
返迴東溪鎮的路上,我駐足最後看了興旺村一眼,並在心裏祈禱:夜正長,未來的路更長嗬,我的移民兄弟!明天,祝你們一路平安……
別了,東溪鎮
街燈亮了。迴到東溪鎮打探願跑河壩的摩托車主,頗費周折,摩托雖有幾輛,不是車主不在,便是索價太高。我在冷清的街道上轉悠了好幾圈,也未成行。不多的幾家餐館全都客滿,一打聽,原來是明日啟程的移民與親友聚會話別。
反正晚了,索性去湊湊熱鬧。
“請問,你們這兒是告別宴嗎?”闖進一家餐館,我冒昧發問。
主人起身,眾目睽睽。我自報家門,說是專程來東溪看望移民的,給你們祝福,明天還為你們送行。
這一說,彼此間的距離近了。我說你們親友相聚不易,再團圓不知何時,我為你們照張像,留個紀念吧。
都說“要得要得”,主人說照片可以寄給他本人嗎,我學著四川話也說“要得”。於是,我請主人發話大家舉杯,熱請地給他們連照了幾張像。
說話間,我好象並非陌生人,主人姓彭近50歲,今晚是兩兄弟兩家子夥著請客,小餐館3張桌子擠得滿滿當當,明天兩家9口人全部去山東青州。老彭硬拉著我坐下,向我介紹同桌的村主任和村支書並相互勸酒。
書記告訴我:他們村是全淹全遷村,今明兩年要全部搬光。村子淹了,四周的好田好地也將淹沒十之八九,後靠都是荒坡地,生存條件差,不搬不行。
主任說:青州那地方去年就考察過了,大環境比這兒強。房舍都是統籌統建的,莊稼地一眼望不到邊,不象我們這兒是“見縫插針”,產量也不高,忠州人勤快,去那裏我看不用發愁。山東人豪爽,村幹部素質不低,待我們外鄉人不錯。
我問主任貴姓,今後走不走?
他答免貴姓彭,今年本不打算走的,家裏有事,但上級有要求,幹部要帶頭報名外遷,月底前非走不可。
書記插話:“我倒是沒有特殊情況,想報名先走。可組織上不同意,說村裏的人沒走光,你不能跑,你是黨員、幹部,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其實,村散了、人散人,哪還有村委會村支部呀,我留下,也就是當個維持會長。”
請客的主人老彭發話:“來來,記者同誌,你大老遠來我敬你一杯酒,跟你說幾句真心話。修三峽,說是防洪保下遊,下遊人多,命金貴些,我們這些人命賤,所以要搬遷,是不是?”
聽口氣不對,他弟弟趕緊打岔,書記也笑著勸酒,道:“我說兄弟呀。房子都拆了,家具也上車了,還講這些幹啥子?舍上保下是國家考慮的一盤棋。舍小家,為國家,你搬了你就是國家的功臣。你兄弟好腳好手,人又機靈,到山東還怕沒好日子過?發了財,莫忘了家鄉兄弟喲!”
眾親友附和,都站起來舉杯。我說:“將心比心,我完全能夠理解你們離別家園的心情。作為記者,而且是單獨行動,我來就是想看到真實情況,聽到你們的真心話。然後說真話、寫真文章。我不代表政府,更不是判官,我參加你們的告別宴,是想請你們接受我一個外鄉人的真誠祝福!”
眾人都高興了,我拱手先告辭,打算出門再打車過江迴縣城。剛出餐館,後邊追出個小夥子,說今天遇見好人了,要騎摩托車送我到大橋。
我趕忙道謝,隨他上路。
原來,小夥子與請客的老彭是本家親戚,當過3年兵,迴來在鎮上開了這家餐館,自己做老板,也是移民對象,明年走。小夥子見過世麵,說明年去山東後還打算開門麵做生意,當地若做不成,就籌款到附近的城裏去搞。他說自己年輕,一定要勝過父輩,在他鄉艱苦創業搞出點名堂來。
有誌者事競成,我一路上都在傾聽著並為他鼓勁。
到了南岸忠州長江大橋橋頭,我與他握手告別時塞給他20元錢。他幾番推辭後勉強收下了。
望著夜幕裏已看不見的但命中注定要被淹沒的東溪鎮及其村舍,隻身走在大橋上,我感覺自己的腳步並不輕鬆……
8月3日中午12時10分,忠縣長通碼頭囤船上人頭攢動,以縣委書記廖覺超為首的黨政官員和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移民親友,滿懷深情地揮動著手臂,目送滿載815位東溪鎮農村移民的“長鯤”、“長展”號客輪徐徐離港。
離港的客輪仿佛知曉800多移民的心思,雙雙拉響汽笛,綿綿長嘯著與故鄉訣別:
上行的客輪似乎明白故鄉親人的情義,雙雙冒出濃煙,籍此遮掩別離的淚眼……
客輪載走親人,也牽扯相思
8月3日,是忠縣人民難以忘懷的一天嗬!
上午11時許,忠縣黨政機關在囤船上舉行了“忠縣外遷移民歡送大會”。縣委書記廖覺超作為主人,把對故鄉親人的希冀與厚愛凝聚心頭、溢於言表,令聽眾為之動容。而昨日還是主人、今朝已成客人的移民代表的臨別講話,則使所有在場的人們心潮翻滾,熱淚盈盈:
“東溪嗬,今天我就要離開你,到千裏之外的山東去尋找新的天地。可是東溪嗬,我們人走了,把心留給你:
東溪嗬,我怎麽舍得離開你,你是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可是東溪嗬,為了建三峽,我們不得不離開你……“
多好的人民啊!
輪船啟航前,數家電視台爭分奪秒搶著采訪移民幹部或移民家庭,我則穿行於兩輪與囤船的結合部或各個出口,留心觀察送別的人叢裏或悲或喜的場景:
劉姓中年夫婦倚著“長展”輪船弦,與留在縣城工作的女兒話別。女兒已出嫁,舍不得父母遠離,11點鍾就說著哭著直到船離開了仍在痛哭:
王家姐弟是大家族,10多位親友圍堵著“長鯤”一樓出口,有說有笑,有哭有鬧,直到船開了,他們才被迫分開:
一對小夫妻抱著娃兒,無數遍大聲向前來送別的三位長者講述山東青州那邊新居的情況,老人是非移民對象,對遷入地的情況將信將疑:
昨日傍晚在興旺村見過的最小的移民高俊被姐姐抱著在“長鯤”輪甲板上玩耍,小家夥隻1歲半,尚不知什麽叫憂愁,我舉起相機為他姐弟拍照,他笑著招手還要姐姐逗。我想,若幹年後,他若能看到這張照片,定有一番感慨。
趕輪渡:探訪移民村
7月底至8月底,重慶庫區將有5萬多農村移民陸續外遷至11個省市的鄉鎮安家落戶。
忠縣今年要外遷8000多人。記者7月29日趕往開縣,30日隨該縣外遷移民同行抵四川樂至縣,親身經曆移民從遷出地到遷入地的長途跋涉過程,感受到他們的心態變化。
到忠縣采訪是早與該縣移民局調研科長祁幼林約定的,我打算隨他一道送移民去山東,未曾想他臨時被借到重慶市移民局籌辦展覽。更為湊巧的是,我8月1日趕到重慶找他打探消息時,他卻已在返迴忠縣的長途汽車上了。待我搭車來到忠縣縣城時,已是8月2日下午3點鍾了。
忠縣首批移民是東溪鎮的,在縣城南岸,必須過輪渡。
匆匆找地方住下又匆匆趕往壩河打探過江輪渡,等船的空隙裏,隨便找了家小店解決午餐。天太熱,小店風扇吹的風熱烘烘的,加上心急,吃的又是熱菜熱飯,弄得大汗淋漓。
好不容易盼到船攏岸,過江的人卻不多,又傻等,等船人多是迴家的,說最晚的一班船是6點,夜裏輪渡不開。
我急了,問:“縣城東邊不是修長江大橋了嗎,通車沒?”
都笑著擺頭。
片刻,一小夥子發話:“大橋夜裏可走人,你不是記者嗎,憑證件,我看得行”。
我又打聽:“有車通那裏嗎?”
都搖頭。看來隻有孤注一擲了:實在不行,就在東溪鎮過夜。祁幼林這家夥人影未見,隻在電話裏說,移民局的人都忙死了,沒人抽得開身。他已與分管移民的劉利華鎮長和鎮移民辦的程主任打了招唿,要他倆關照。
說話間輪渡已靠南岸。
爬上坡,去東溪鎮的隻有一輛破麵的,唿啦一下子擠了10多個人,個個汗流夾背,熱得透不過氣來。
前行的道路上灰塵足有兩公分厚,摩托車走過,便卷起一條“黃龍”。車上人告訴我,東溪鎮是淹沒區,啥子基本建設都沒搞。麵的劇烈顛跛著爬行近20分鍾,總算到了目的地,收費倒不貴,1元錢。
走在泥土街上,眼簾的感覺挺糟。
這兒的鎮容可用四個字來形容:破舊不堪。街呈“t”型,一眼可望到頭,街上連一家象樣的商店都沒有。唯一新鮮的是街道兩旁掛的歡送移民的橫幅標語。
向路人打聽鎮政府辦公處,那位抬眼一指:“呶,山坡上”。
咋辦?上坡找人再下坡去移民村,得耽誤多少時間呀?與其求他們幫忙,莫如單獨行動。
費了點周折,跑了幾裏冤枉路,我終於從鎮衛生院旁邊的小道,走進稻田、菜園,闖進了興旺村。
興旺村:離愁籠罩著的家園
東溪鎮因東溪而得名,這條小河非汛期或暴雨季節水勢不大,但它與長江相連,因而東溪鎮及其所轄的幾十個村便注定了搬遷的命運。興旺村地處鎮東河彎平壩,與集鎮地脈相連,想必“興旺”二字也是曾經有過的真實寫照吧,至少,是該村鄉民的一種寄托。這兒有所中學,四層樓房結構的教室雖然陳舊,但它的輝煌曆史及其名氣,令興旺村男女老幼充滿自豪。
稻田和菜園就在自家房前屋後的村子,我見得不多。大概是土地金貴吧。東溪河兩岸低窪處,都適時生長著各種農作物。我到興旺村,20多戶人家的村舍已不堪人目,8月3日搬遷的住戶早把房子拆了,家具也在今天早些時事時候由政府統一組織打包裝車。斷壁殘垣間孤零零地留著幾十間房子,也是即將拆掉的,留下的村民人在村裏心早走了。他們在等待政府的安排,盤算著未來的生活。而今天要做的,就是熱情地挽留明日啟程的鄰居在自家過夜,吃一頓告別飯。
剛走進村口稻田旁,迎麵碰見一位紅穿背心卻已頭發花白的男子。他好奇地盯著我問,你是誰幹什麽,我迴答是記者,聽說你們明天走想來村裏看看,他說你是記者那我歡迎我也有話說,我說那你就請迴吧我去你家吧,於是就跟著他走,跟著他進了一間沒了屋頂的家門。
家具都沒了,連凳子也沒有,他連忙招唿老伴去鄰家借來條凳,交談中得知,他叫吳永旺,57歲,是萬縣地區一煤礦的工人,已退休,每月退休金300多元。他全家5口人,他與老伴、兒子媳婦和小孫子。全家遷到山東省壽光縣田馬鎮西風亭村。
我問那邊的房子建得怎麽樣,吳永旺笑道:“房子還要得,統一建的,質量也還行,麵積也夠寬敞,隻是一屋見頂,那邊的規矩,都不許蓋樓。”
我說壽光那地方不錯,一馬平川,壽光蘋果是出名的呐,去了那邊,你們的日子肯定好過。
他隻笑不說更多的那邊情況。經向旁人打聽,原來象老吳這樣的隻算隨遷人口,他自己說政府不給補償費。我是外行,便不再多問。
漸漸地,由於我這陌生人的造訪,小屋裏的人越來越多,天熱,我就索性請他們都在門外站著聊。說來論去,村民最關心也最急切想要知道的是這麽幾件事:
一是搬運費,政府到底給了多少錢?移民個人應得多少?
二是房屋補償和外遷安置房屋建設費,移民人平到底有多少?
三是異地生產資料購置補貼,國家給了沒有?有沒有統一標準?
這三條好答也難答。說好答,是重慶市移民局按三峽建委會2001年1月26號文件印發過匯編材料,上麵統一標準:講難答,是庫區各縣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實施的額度標準不一致。
我隻透露了開縣外遷移民搬家費為人平558元,這是個人實發的,作為移民單位搬遷統籌費另有1280元,其中遷出地為1132元,遷入地為150元,這三項加起來應該是1832元。
我問村民,縣政府派來裝家具的運費由誰出?他們說幾戶共一個大卡車,夥著算價,1萬元一台車,錢還沒給。
我請大家放心,說這錢是由政府負擔的,他們這才鬆了口氣。看來,當地政府對外遷移民的相關政策講解還不夠透徹。至少是沒讓移民自己完全明白。
聚在一堆的人說話是直白的,態度也是誠懇的。我問他們到底舍不舍得搬遷,他們的話語和口氣我聽起來十親切。畢竟是故土難離啊,俗話有雲:“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嗬,他們中許多人明天就要離開祖祖輩輩生活居住的家園,哪能沒有怨言怨氣呢?說一陣、罵一陣、笑一陣,也就散了。
經人指點,我走進了吳永旺對麵一排房舍的空隙地,在這裏,我遇上了49歲的郭壽國和46歲的郭壽元兄弟,哥哥矮小弟弟彪悍。壽國從鄰居家請出81歲的老母及兒孫請我為他全家照張像留作紀念。他告訴我,兄弟倆形成的大家庭共20口人,老母李氏加外曾外孫高俊四世同堂。
我非常樂意地為之效勞,並保證將照片寄到他的新家去。李老太身子硬朗,耳聰目明,路也走得飛快。我問舍不舍得跟兒子一起搬走,她竟哈哈大笑起來:
“聽娃兒迴來講,山東那地方比我們這邊好嘛,啷個舍不得?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嘛。快死的人了,還能跟著兒孫去外頭看世界,我覺得是好事,要說舍不得,我就是舍不得鄉親。”
我說:“看你這樣子,再活20年沒問題。過兩年,叫兒子把你送迴來看看嘛!”
“不得行咯,隻怕是迴不來咯。就是迴得來,隻怕也找不見他們咯……水漲起來,都要搬,隻怕死之前腳板印都找不到咯。”
說著說著,老太太難過起來。兒子壽國靈光,趕緊說:“走走,我買了鞭炮紙錢,全家都上墳去。”
這正是我想要動員他們做的事,不料主人已作了安排。於是除在外工作和縣城辦事的外,一家老少浩浩蕩蕩來到了祖先的墳前。按輩份,老人不跪,壽國領著家人跪著磕了三個響頭,然後向逝去的長者訴說著搬家的日子。遷去的地方及今後的打算……壽國最後向親人承諾說,等全家在山東安頓好後,自己再抽空迴來張羅遷墳,不能讓老人家淹在水裏……
麵對此情此景,我這個外人也不禁心頭一熱,眼眶發潮了。
天快黑了,不遠處又響起了幾陣鞭炮聲,又有幾家人在趕著天色與祖宗訣別。破敗的村莊上空炊煙繚繞,我在人們的臉上再也看不見歡樂,心想:炊煙如離愁嗬,籠罩著並不興旺的興旺村,家鄉的最後一宿,鄉親們如何度過?
返迴東溪鎮的路上,我駐足最後看了興旺村一眼,並在心裏祈禱:夜正長,未來的路更長嗬,我的移民兄弟!明天,祝你們一路平安……
別了,東溪鎮
街燈亮了。迴到東溪鎮打探願跑河壩的摩托車主,頗費周折,摩托雖有幾輛,不是車主不在,便是索價太高。我在冷清的街道上轉悠了好幾圈,也未成行。不多的幾家餐館全都客滿,一打聽,原來是明日啟程的移民與親友聚會話別。
反正晚了,索性去湊湊熱鬧。
“請問,你們這兒是告別宴嗎?”闖進一家餐館,我冒昧發問。
主人起身,眾目睽睽。我自報家門,說是專程來東溪看望移民的,給你們祝福,明天還為你們送行。
這一說,彼此間的距離近了。我說你們親友相聚不易,再團圓不知何時,我為你們照張像,留個紀念吧。
都說“要得要得”,主人說照片可以寄給他本人嗎,我學著四川話也說“要得”。於是,我請主人發話大家舉杯,熱請地給他們連照了幾張像。
說話間,我好象並非陌生人,主人姓彭近50歲,今晚是兩兄弟兩家子夥著請客,小餐館3張桌子擠得滿滿當當,明天兩家9口人全部去山東青州。老彭硬拉著我坐下,向我介紹同桌的村主任和村支書並相互勸酒。
書記告訴我:他們村是全淹全遷村,今明兩年要全部搬光。村子淹了,四周的好田好地也將淹沒十之八九,後靠都是荒坡地,生存條件差,不搬不行。
主任說:青州那地方去年就考察過了,大環境比這兒強。房舍都是統籌統建的,莊稼地一眼望不到邊,不象我們這兒是“見縫插針”,產量也不高,忠州人勤快,去那裏我看不用發愁。山東人豪爽,村幹部素質不低,待我們外鄉人不錯。
我問主任貴姓,今後走不走?
他答免貴姓彭,今年本不打算走的,家裏有事,但上級有要求,幹部要帶頭報名外遷,月底前非走不可。
書記插話:“我倒是沒有特殊情況,想報名先走。可組織上不同意,說村裏的人沒走光,你不能跑,你是黨員、幹部,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其實,村散了、人散人,哪還有村委會村支部呀,我留下,也就是當個維持會長。”
請客的主人老彭發話:“來來,記者同誌,你大老遠來我敬你一杯酒,跟你說幾句真心話。修三峽,說是防洪保下遊,下遊人多,命金貴些,我們這些人命賤,所以要搬遷,是不是?”
聽口氣不對,他弟弟趕緊打岔,書記也笑著勸酒,道:“我說兄弟呀。房子都拆了,家具也上車了,還講這些幹啥子?舍上保下是國家考慮的一盤棋。舍小家,為國家,你搬了你就是國家的功臣。你兄弟好腳好手,人又機靈,到山東還怕沒好日子過?發了財,莫忘了家鄉兄弟喲!”
眾親友附和,都站起來舉杯。我說:“將心比心,我完全能夠理解你們離別家園的心情。作為記者,而且是單獨行動,我來就是想看到真實情況,聽到你們的真心話。然後說真話、寫真文章。我不代表政府,更不是判官,我參加你們的告別宴,是想請你們接受我一個外鄉人的真誠祝福!”
眾人都高興了,我拱手先告辭,打算出門再打車過江迴縣城。剛出餐館,後邊追出個小夥子,說今天遇見好人了,要騎摩托車送我到大橋。
我趕忙道謝,隨他上路。
原來,小夥子與請客的老彭是本家親戚,當過3年兵,迴來在鎮上開了這家餐館,自己做老板,也是移民對象,明年走。小夥子見過世麵,說明年去山東後還打算開門麵做生意,當地若做不成,就籌款到附近的城裏去搞。他說自己年輕,一定要勝過父輩,在他鄉艱苦創業搞出點名堂來。
有誌者事競成,我一路上都在傾聽著並為他鼓勁。
到了南岸忠州長江大橋橋頭,我與他握手告別時塞給他20元錢。他幾番推辭後勉強收下了。
望著夜幕裏已看不見的但命中注定要被淹沒的東溪鎮及其村舍,隻身走在大橋上,我感覺自己的腳步並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