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與張良侃侃而談,他們對始皇帝,對扶蘇,對趙高、李斯等人進行了徹頭徹尾的評判,盧綰道,“真搞不懂,你們這些人,一個皇帝你們也敢評論他們的是與非,真是要人命呀!”
劉三道,“我評論他又怎麽樣?至少可以在別人的身上找到答案,總結經驗,自己不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為什麽不要呢?”
盧綰並不服氣,說道,“你們評論也就罷了,怎麽有對有錯,始皇帝能統一六國,這本來就是一件害人之事,讓六國之人無家可歸,這難道還不算錯嗎?”
劉三道,“這世間之事,不是光有對與錯兩種答案,他始皇帝統一六國,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六國的人們,但他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這就是奇功一件,讓所有人都使用上了標準一樣的東西,這樣就是到了全國上上下下,都不會餓飯了,這豈不更好?”
張良點了點頭,說道,“劉亭長說得精妙,這世間之事,如同茫茫之水,豈有對與錯之分,利於民者,即為好,害於民者,則為禍水,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上,也是不一樣的,有利必有弊!”
“哎呀,不管了,你們說的我都聽不懂,不過這始皇帝死了,死得好!反正死了就行!”盧綰說不清楚事情,一句話就概括了!
“好,死得好,現在始皇帝真成了死皇帝了!”
眾人歡唿起來,劉三見眾人這般高興,心裏不由也有一絲高興,因為始皇帝死了,定然不會追查什麽真命天子之事了,他瞪了一眼盧綰他們,說道,“人家死不死,關你什麽事兒?跟娶媳婦兒似的,有這麽開心嗎?”
盧綰道,“這個始皇帝,修長城,建宮殿,還要搞什麽皇陵,你瞧瞧,這賦稅一年比一年多,這苦役也一年比一年多,現如今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怨聲載道,啼饑號寒,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百姓早就沒有活路可走了,他不死,天下難平!”
周緤道,“你看到過烏鴉有白的嗎?就算始皇帝死了,但總會有人當皇帝,恐怕還要來個狠的,百姓一樣沒法生活呀!”
劉三道,“那不一定,聽房子說,這胡亥當了皇帝,到底他會怎麽對待天下老百姓呢?這個我們還隻能拭目以待!”
張良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劉亭長以為胡亥該怎麽當這個皇帝呢?”
劉三道,“不管誰當這個皇帝,眼睛一定要看事兒,不要成天坐在寶座上,隻聽下麵的大臣說什麽就是什麽,不顧及百姓死活,一句話,隻要為天下百姓做事兒的,替天下百姓著想的,就是好皇帝,誰當我都不反對!”
陳子建聽了,哈哈大笑,說道,“誰當你都不反對,那是因為你反對無效呀,你也不看看你是誰?你能反對嗎?你以為你是趙高?你能將太子拉下,扶一個不成器的胡亥上台當皇帝?”
陳子建的話,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弄得劉三怪不好意思的,他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我說煩得很,你什麽時候也成了嚼舌頭的潑婦了?你怎麽說話這麽難聽呀!”
陳子建道,“不是我說話難聽,而事實就是這麽殘忍,你知道嗎?這皇帝可不是誰想反對就能反對的!”
劉三笑了笑,說道,“你說得沒錯,我反對沒有用,但如果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出來反對,你想想看,這會成什麽樣子?”
張良聽了哈哈大笑,說道,“不錯不錯,如果全天下老百姓都站出來反對你這個皇帝,那這個皇帝還能當得下去嗎?”
一個老百姓無法反對皇帝,十個老百姓反對也沒有用,如果成千上萬的人反對,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不知是哪個皇帝說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經典語句,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實證明劉三所說有理。
周緤道,“你們都扯到哪裏去了?還是顧眼前吧,你們想想,這始皇帝都已經死了,我們可就不需要去酈山了,他已經死了,還修皇陵做什麽?”
張良搖了搖頭,說道,“這位兄台,你說錯了,正因為皇帝已經死了,所有才要你們加緊時間趕路,要抓緊時間修完!據我所知,胡亥與趙高已經下令,要提前三個月完工,所有苦役工匠都必須提前一月到達,你們走得比較順利,但要提前一個月到達,恐怕是難呀!”
“什麽?要我們提前一個月到達,他當是騎馬走跑不是?你看看這麽多人,這麽多的東西,這怎麽可能提前一個月能到達呢?”任敖一直負責行走速度的控製!
張良道,“這個他們當官的可不管,他們說什麽時間要,就是什麽時間要,誰也沒有辦法改變,去遲了,那就隻有一條路--砍頭!”
這可為劉三左右為難了,他深信張良所說不假,這胡亥本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他與趙高狼狽為奸,又有什麽事情辦不下來呢?
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盧綰站起來,說道,“提前一個月,走就走,明明就知道可能完不成,為何還要在這裏停留呢?不如走一步算一步呀,走不一定能走到,但在這裏瞎吹牛不走,就一定不會如期到達的,趁上麵還沒有來催,我們就加緊前行吧!”
盧綰的話提醒了劉三,是該上路了,不管怎麽樣,現在不還沒有人來催,還是趕緊前行吧,他站了起來,對張良道,“房子,很高興在這裏遇到你,不過哥哥有事,不能與你同行,我還得把這幫兄弟送到酈山,他日有緣,我們定能相會!”
張良雙手一拱,笑了笑,說道,“好好好,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相信咱們一定會再次相逼的!”
說著,大家準備著行禮,準備出發了,陳子建忙跑到張良身邊,將他拉到一邊,小聲問道,“張先生,你見多識廣,我向你打聽一個人,不知張先生方便不?”
張良笑了笑,說道,“有什麽不方便的?樊大哥,有事兒你隻管問!”
陳子建小聲地問道,“張先生可否認識有一個叫劉邦的人?”
張良愣了愣,隨後笑了笑,反問道,“樊大哥為何要問起此人?”
陳子建道,“我也隻是隨便問問而已,不知張先生可否認識?”
張良搖了搖頭,說道,“不認識,不過樊大哥,此人你可以不用找,遲早有一天你會遇到他的!”
陳子建道,“不知張先生此去何處?可否帶上在下?”
張良笑了笑,說道,“我隻是到處尋遊,漫無目的,你是劉亭長的好朋友,怎麽可能離他而去呢?”
說得也是,怎麽可能在劉三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他呢?陳子建不忍心,也不可能離他而去,他點了點頭,說道,“好吧,一切皆隨緣吧!”
說著,兩來客套幾句後,匆匆別去!
這張良是劉邦的諸葛亮,他怎麽就不知道這劉邦是誰呢?他為何不讓自己跟他一起遊走四方尋劉邦呢?
劉三道,“我評論他又怎麽樣?至少可以在別人的身上找到答案,總結經驗,自己不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為什麽不要呢?”
盧綰並不服氣,說道,“你們評論也就罷了,怎麽有對有錯,始皇帝能統一六國,這本來就是一件害人之事,讓六國之人無家可歸,這難道還不算錯嗎?”
劉三道,“這世間之事,不是光有對與錯兩種答案,他始皇帝統一六國,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六國的人們,但他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這就是奇功一件,讓所有人都使用上了標準一樣的東西,這樣就是到了全國上上下下,都不會餓飯了,這豈不更好?”
張良點了點頭,說道,“劉亭長說得精妙,這世間之事,如同茫茫之水,豈有對與錯之分,利於民者,即為好,害於民者,則為禍水,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上,也是不一樣的,有利必有弊!”
“哎呀,不管了,你們說的我都聽不懂,不過這始皇帝死了,死得好!反正死了就行!”盧綰說不清楚事情,一句話就概括了!
“好,死得好,現在始皇帝真成了死皇帝了!”
眾人歡唿起來,劉三見眾人這般高興,心裏不由也有一絲高興,因為始皇帝死了,定然不會追查什麽真命天子之事了,他瞪了一眼盧綰他們,說道,“人家死不死,關你什麽事兒?跟娶媳婦兒似的,有這麽開心嗎?”
盧綰道,“這個始皇帝,修長城,建宮殿,還要搞什麽皇陵,你瞧瞧,這賦稅一年比一年多,這苦役也一年比一年多,現如今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怨聲載道,啼饑號寒,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百姓早就沒有活路可走了,他不死,天下難平!”
周緤道,“你看到過烏鴉有白的嗎?就算始皇帝死了,但總會有人當皇帝,恐怕還要來個狠的,百姓一樣沒法生活呀!”
劉三道,“那不一定,聽房子說,這胡亥當了皇帝,到底他會怎麽對待天下老百姓呢?這個我們還隻能拭目以待!”
張良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劉亭長以為胡亥該怎麽當這個皇帝呢?”
劉三道,“不管誰當這個皇帝,眼睛一定要看事兒,不要成天坐在寶座上,隻聽下麵的大臣說什麽就是什麽,不顧及百姓死活,一句話,隻要為天下百姓做事兒的,替天下百姓著想的,就是好皇帝,誰當我都不反對!”
陳子建聽了,哈哈大笑,說道,“誰當你都不反對,那是因為你反對無效呀,你也不看看你是誰?你能反對嗎?你以為你是趙高?你能將太子拉下,扶一個不成器的胡亥上台當皇帝?”
陳子建的話,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弄得劉三怪不好意思的,他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我說煩得很,你什麽時候也成了嚼舌頭的潑婦了?你怎麽說話這麽難聽呀!”
陳子建道,“不是我說話難聽,而事實就是這麽殘忍,你知道嗎?這皇帝可不是誰想反對就能反對的!”
劉三笑了笑,說道,“你說得沒錯,我反對沒有用,但如果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出來反對,你想想看,這會成什麽樣子?”
張良聽了哈哈大笑,說道,“不錯不錯,如果全天下老百姓都站出來反對你這個皇帝,那這個皇帝還能當得下去嗎?”
一個老百姓無法反對皇帝,十個老百姓反對也沒有用,如果成千上萬的人反對,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不知是哪個皇帝說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經典語句,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實證明劉三所說有理。
周緤道,“你們都扯到哪裏去了?還是顧眼前吧,你們想想,這始皇帝都已經死了,我們可就不需要去酈山了,他已經死了,還修皇陵做什麽?”
張良搖了搖頭,說道,“這位兄台,你說錯了,正因為皇帝已經死了,所有才要你們加緊時間趕路,要抓緊時間修完!據我所知,胡亥與趙高已經下令,要提前三個月完工,所有苦役工匠都必須提前一月到達,你們走得比較順利,但要提前一個月到達,恐怕是難呀!”
“什麽?要我們提前一個月到達,他當是騎馬走跑不是?你看看這麽多人,這麽多的東西,這怎麽可能提前一個月能到達呢?”任敖一直負責行走速度的控製!
張良道,“這個他們當官的可不管,他們說什麽時間要,就是什麽時間要,誰也沒有辦法改變,去遲了,那就隻有一條路--砍頭!”
這可為劉三左右為難了,他深信張良所說不假,這胡亥本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他與趙高狼狽為奸,又有什麽事情辦不下來呢?
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盧綰站起來,說道,“提前一個月,走就走,明明就知道可能完不成,為何還要在這裏停留呢?不如走一步算一步呀,走不一定能走到,但在這裏瞎吹牛不走,就一定不會如期到達的,趁上麵還沒有來催,我們就加緊前行吧!”
盧綰的話提醒了劉三,是該上路了,不管怎麽樣,現在不還沒有人來催,還是趕緊前行吧,他站了起來,對張良道,“房子,很高興在這裏遇到你,不過哥哥有事,不能與你同行,我還得把這幫兄弟送到酈山,他日有緣,我們定能相會!”
張良雙手一拱,笑了笑,說道,“好好好,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相信咱們一定會再次相逼的!”
說著,大家準備著行禮,準備出發了,陳子建忙跑到張良身邊,將他拉到一邊,小聲問道,“張先生,你見多識廣,我向你打聽一個人,不知張先生方便不?”
張良笑了笑,說道,“有什麽不方便的?樊大哥,有事兒你隻管問!”
陳子建小聲地問道,“張先生可否認識有一個叫劉邦的人?”
張良愣了愣,隨後笑了笑,反問道,“樊大哥為何要問起此人?”
陳子建道,“我也隻是隨便問問而已,不知張先生可否認識?”
張良搖了搖頭,說道,“不認識,不過樊大哥,此人你可以不用找,遲早有一天你會遇到他的!”
陳子建道,“不知張先生此去何處?可否帶上在下?”
張良笑了笑,說道,“我隻是到處尋遊,漫無目的,你是劉亭長的好朋友,怎麽可能離他而去呢?”
說得也是,怎麽可能在劉三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他呢?陳子建不忍心,也不可能離他而去,他點了點頭,說道,“好吧,一切皆隨緣吧!”
說著,兩來客套幾句後,匆匆別去!
這張良是劉邦的諸葛亮,他怎麽就不知道這劉邦是誰呢?他為何不讓自己跟他一起遊走四方尋劉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