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作佝僂老人打扮,挑著兩個泔水桶,腰間掛一個小燈籠,就著微微火光,在山間緩行。
聚峰山天璣閣後山山門。
一個小小門樓刻‘天璣閣’三字,一側是一個修在崖壁古鬆下的閣樓,閣樓在崖口斜彎處,正好可以看見下山的蜿蜒石道。
小雨走近了打望,遠遠瞥見閣樓裏有人盞燈抄經,於是輕輕叩了幾下門上銅環。
那閣樓裏道童聞聲,提著手裏毛筆走到了屋簷底下,對著斜下方那挑桶敲門的人問道:“可是山下送油的人?”
小雨輕輕咳了幾聲,壓著嗓子裝作老人聲氣迴道:“不是送油的,是收泔水的。”
道童皺了皺眉,詢道:“怎麽今兒個收泔水來這麽晚?”
小雨來之前早打聽清楚了真的收泔水老頭兒的行蹤,提前給了他一兩銀子作為補貼,告訴他今兒個山上有事,不讓收泔水,也就讓他歇下了。
小雨自己則是摸著時間晚上山,為的就是等天黑好動手。
聽得那小道童這麽一說,小雨笑嗬嗬迴道:“田裏薅草晚了些,所以這時候才來收。”
小道童打量了幾下這個老人家,隨即迴道:“好的,那您等等,我這就來給您開門。”小道童返迴閣樓裏放了手中毛筆,又在左側匣子裏拿了幾錢銀子,快速去將後山山門拉開。
“咯,這是今日的銀子,您老收好。”小道童將銀子遞給了‘小雨’。
小雨伸手接過銀子,數了數銀子有六錢,他隻收了一錢,退了六錢給那道童,迴道:“小師父,你看,今天也太晚了些,我估摸著隻能跑一趟,所以這錢啊,我隻收你一趟的錢,其餘的明早再算如何?”
小道童點了點頭,說道:“也好,這麽晚了,我估摸著您老人家也隻能走一趟。”
小雨拉了拉擔臭桶的繩子,點頭迴禮,隨即挑著泔水桶便往山裏走。
臨行前,小道童叫住了他,喊道:“哎,大爺,您等一等,家師說了,今日瑤光閣有貴客,泔水桶已經拉到前閣開陽殿了,所以最後一個閣樓您不用過去。”
“好勒,小師父放心,我便隻收開陽峰的泔水便是。”小雨壓著嗓子迴話,隨即轉身往索橋而去。
天璿宗乃是以聚峰山主峰天璿峰為根基建立,聚峰山最高的幾座山峰狀如天上北鬥七星排列,而其七座山峰也是以北鬥七星命名,其中天璿峰最高,峰上地域也最為廣闊,天璣峰其次卻地勢最為險峻,故此劍宗名天璿,主閣名天璣閣。
七峰分別是天樞峰、天璿峰、天璣峰、天權峰、玉衡峰、開陽峰、瑤光峰。
天璿峰上有天璿宗最大的幾個閣樓,也是天璿宗眾弟子所在之地。而天璣峰便有天璣閣所在,乃是其掌門七星道人的道閣,是以山門以天璣命名,其餘六峰均有一個長老鎮守,峰上樓閣皆以北鬥七星的名字命名。
小雨挑著泔水桶一路穿峰過索橋往開陽峰走,峰內值班的弟子見了是個收泔水的老頭子,便毫無疑心,有的甚至掩麵捂鼻子離得遠遠的。
小雨一路走,一路觀察天璿宗宗內弟子的動向,他發現這天璿宗內弟子好些都在收拾兵器,似有整裝待發之意,看來離開鼎湖山之前,蕭伯伯所言不差,他們往東南助珞珞父親奪迴廬山,這邊北劍盟的人
便會盯上他的鼎湖山,這都過了好幾天了,不知道廬山那邊的情況如何了?再者,也不知道蕭伯伯留著鎮守鼎湖山的人手夠不夠,北邊這幾個劍宗可都是盯著鼎湖山的,他們要是有大動作,興許就在這兩日了。
很快,小雨挑著泔水桶到了天璿宗倒數第二個山峰——開陽峰。
跨過連接玉衡和開陽兩峰的索橋,小雨到了開陽閣側翼的耳室,見峰內隻點了幾個掛廊的燈籠,並無人值守,他緩緩到了一處盞燈微明的偏殿屋側翼,聽得裏麵有人在說話:
“快點,餘二,喝酒!!”
“喝,大師兄請!”
“大師兄,二師兄,咱們在這兒喝酒沒問題吧!可沒人守閣門了!”
那大師兄沒迴答,那二師兄搶過話去,迴道:“咳,師弟,你就放心吧,咱們後麵四個峰所謂守閣不過是走走過場,要是有陌生人進來,前麵三個峰的值守弟子早攔下了,我師父說了,咱們放心吃吃喝喝
,隻要不去瑤光峰叨擾他們接待貴客就行了。”
“不過話又說迴來,大師兄,你說師父宴請的那貴客是誰?一身黑衣服,又是掛黑布的鬥笠,也看不到長啥樣?真是奇了怪了。”那二師兄說完,又對著大師兄嘀咕道。
隻聽那大師兄鄭重道:“噓...!師父的事情咱們少去議論,管好咱們自己就行,別多嘴!”
“哦...”
...
小雨聞言,心道這幾個峰無人看守,正合我意!於是他小心翼翼繞開這個偏殿,從另一側過去了,他悄悄來到這閣樓最偏的那個茅廁,放下泔水桶在一側屋簷下,滅了自己桶邊掛著的小燈籠,從竹筒扁擔裏抽出削花劍,奔著最後的瑤光峰而去。他倒要看看這七星道人的貴客究竟是什麽人?
開陽峰和瑤光峰相連的鐵索橋較長,中間還有幾個小孤峰作為支撐,好在今夜是星月明朗,小雨借著星光施展棋靈步的輕功在索橋快速奔走,下腳借力而行,輕而敏捷,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便順利到了瑤光峰亮著燈火的那閣樓一側。
瑤光峰也是個孤峰,四周陡峭,並無下去的路,若非輕功奇高,方能借崖上裂縫或是古鬆下去,否則隻能從索橋往天璿峰或是天樞峰下山。
正因此峰峰形怪異,所以閣樓分建在岔道左右側,均是以峰上石台為根基而建,臨崖而成,高低錯落,蔚為壯觀。
小雨站在其閣樓背後的石板道上,而這閣樓依靠石板道一側的巨石而修,閣樓地基高於石道幾尺,站在閣樓裏麵,除非站在閣樓窗口往下看,方能瞧見底下站著的人,否則隻能遠遠瞧見遠處山色。
也就是說小雨躲在此處根本不需要上瓦頂,便能聽清裏麵的對話。
這讓他省去了不少麻煩,為防裏麵有人在窗口打望,他特意躲在了閣樓背窗的一側細聽。
聚峰山天璣閣後山山門。
一個小小門樓刻‘天璣閣’三字,一側是一個修在崖壁古鬆下的閣樓,閣樓在崖口斜彎處,正好可以看見下山的蜿蜒石道。
小雨走近了打望,遠遠瞥見閣樓裏有人盞燈抄經,於是輕輕叩了幾下門上銅環。
那閣樓裏道童聞聲,提著手裏毛筆走到了屋簷底下,對著斜下方那挑桶敲門的人問道:“可是山下送油的人?”
小雨輕輕咳了幾聲,壓著嗓子裝作老人聲氣迴道:“不是送油的,是收泔水的。”
道童皺了皺眉,詢道:“怎麽今兒個收泔水來這麽晚?”
小雨來之前早打聽清楚了真的收泔水老頭兒的行蹤,提前給了他一兩銀子作為補貼,告訴他今兒個山上有事,不讓收泔水,也就讓他歇下了。
小雨自己則是摸著時間晚上山,為的就是等天黑好動手。
聽得那小道童這麽一說,小雨笑嗬嗬迴道:“田裏薅草晚了些,所以這時候才來收。”
小道童打量了幾下這個老人家,隨即迴道:“好的,那您等等,我這就來給您開門。”小道童返迴閣樓裏放了手中毛筆,又在左側匣子裏拿了幾錢銀子,快速去將後山山門拉開。
“咯,這是今日的銀子,您老收好。”小道童將銀子遞給了‘小雨’。
小雨伸手接過銀子,數了數銀子有六錢,他隻收了一錢,退了六錢給那道童,迴道:“小師父,你看,今天也太晚了些,我估摸著隻能跑一趟,所以這錢啊,我隻收你一趟的錢,其餘的明早再算如何?”
小道童點了點頭,說道:“也好,這麽晚了,我估摸著您老人家也隻能走一趟。”
小雨拉了拉擔臭桶的繩子,點頭迴禮,隨即挑著泔水桶便往山裏走。
臨行前,小道童叫住了他,喊道:“哎,大爺,您等一等,家師說了,今日瑤光閣有貴客,泔水桶已經拉到前閣開陽殿了,所以最後一個閣樓您不用過去。”
“好勒,小師父放心,我便隻收開陽峰的泔水便是。”小雨壓著嗓子迴話,隨即轉身往索橋而去。
天璿宗乃是以聚峰山主峰天璿峰為根基建立,聚峰山最高的幾座山峰狀如天上北鬥七星排列,而其七座山峰也是以北鬥七星命名,其中天璿峰最高,峰上地域也最為廣闊,天璣峰其次卻地勢最為險峻,故此劍宗名天璿,主閣名天璣閣。
七峰分別是天樞峰、天璿峰、天璣峰、天權峰、玉衡峰、開陽峰、瑤光峰。
天璿峰上有天璿宗最大的幾個閣樓,也是天璿宗眾弟子所在之地。而天璣峰便有天璣閣所在,乃是其掌門七星道人的道閣,是以山門以天璣命名,其餘六峰均有一個長老鎮守,峰上樓閣皆以北鬥七星的名字命名。
小雨挑著泔水桶一路穿峰過索橋往開陽峰走,峰內值班的弟子見了是個收泔水的老頭子,便毫無疑心,有的甚至掩麵捂鼻子離得遠遠的。
小雨一路走,一路觀察天璿宗宗內弟子的動向,他發現這天璿宗內弟子好些都在收拾兵器,似有整裝待發之意,看來離開鼎湖山之前,蕭伯伯所言不差,他們往東南助珞珞父親奪迴廬山,這邊北劍盟的人
便會盯上他的鼎湖山,這都過了好幾天了,不知道廬山那邊的情況如何了?再者,也不知道蕭伯伯留著鎮守鼎湖山的人手夠不夠,北邊這幾個劍宗可都是盯著鼎湖山的,他們要是有大動作,興許就在這兩日了。
很快,小雨挑著泔水桶到了天璿宗倒數第二個山峰——開陽峰。
跨過連接玉衡和開陽兩峰的索橋,小雨到了開陽閣側翼的耳室,見峰內隻點了幾個掛廊的燈籠,並無人值守,他緩緩到了一處盞燈微明的偏殿屋側翼,聽得裏麵有人在說話:
“快點,餘二,喝酒!!”
“喝,大師兄請!”
“大師兄,二師兄,咱們在這兒喝酒沒問題吧!可沒人守閣門了!”
那大師兄沒迴答,那二師兄搶過話去,迴道:“咳,師弟,你就放心吧,咱們後麵四個峰所謂守閣不過是走走過場,要是有陌生人進來,前麵三個峰的值守弟子早攔下了,我師父說了,咱們放心吃吃喝喝
,隻要不去瑤光峰叨擾他們接待貴客就行了。”
“不過話又說迴來,大師兄,你說師父宴請的那貴客是誰?一身黑衣服,又是掛黑布的鬥笠,也看不到長啥樣?真是奇了怪了。”那二師兄說完,又對著大師兄嘀咕道。
隻聽那大師兄鄭重道:“噓...!師父的事情咱們少去議論,管好咱們自己就行,別多嘴!”
“哦...”
...
小雨聞言,心道這幾個峰無人看守,正合我意!於是他小心翼翼繞開這個偏殿,從另一側過去了,他悄悄來到這閣樓最偏的那個茅廁,放下泔水桶在一側屋簷下,滅了自己桶邊掛著的小燈籠,從竹筒扁擔裏抽出削花劍,奔著最後的瑤光峰而去。他倒要看看這七星道人的貴客究竟是什麽人?
開陽峰和瑤光峰相連的鐵索橋較長,中間還有幾個小孤峰作為支撐,好在今夜是星月明朗,小雨借著星光施展棋靈步的輕功在索橋快速奔走,下腳借力而行,輕而敏捷,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便順利到了瑤光峰亮著燈火的那閣樓一側。
瑤光峰也是個孤峰,四周陡峭,並無下去的路,若非輕功奇高,方能借崖上裂縫或是古鬆下去,否則隻能從索橋往天璿峰或是天樞峰下山。
正因此峰峰形怪異,所以閣樓分建在岔道左右側,均是以峰上石台為根基而建,臨崖而成,高低錯落,蔚為壯觀。
小雨站在其閣樓背後的石板道上,而這閣樓依靠石板道一側的巨石而修,閣樓地基高於石道幾尺,站在閣樓裏麵,除非站在閣樓窗口往下看,方能瞧見底下站著的人,否則隻能遠遠瞧見遠處山色。
也就是說小雨躲在此處根本不需要上瓦頂,便能聽清裏麵的對話。
這讓他省去了不少麻煩,為防裏麵有人在窗口打望,他特意躲在了閣樓背窗的一側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