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楚琳琅在離開的時候,不由得升起了些好奇——這位探病的訪客是哪一位?
難道過不了多久,她就能添一位師母了?
這未來師母的手也是夠巧的,發型梳得好,胡須也打理得好。若是早點成親,同窗陶小姐也不至於每次上課,都被邋遢夫子鬧眼睛了……
當然,她也得做個識趣的。既然人家避著不見,便是還未公之於眾,就看什麽時候,廖夫子能公布喜訊了。
不過好奇心,人皆有之,楚琳琅也是實在想早點看看師母。
就在出巷子後,她拉著夏荷躲在一邊的街角看。
不一會,就看見有兩個裹著黑色兜帽披風,從頭兜到腳,捂得嚴嚴實實的女子,急匆匆出來。
她倆看著像是主仆,其中一個扶著另一個,上了一輛從車行雇傭的青布馬車,便急匆匆而去了。
雖然看不出什麽頭臉,可想想她送給夫子的衣服嗎,還有補品,都不像是尋常人家的派頭。
楚琳琅覺得那女子的身份定然不是小門小戶的。
不過既然沒看出什麽,她也無意刨根問底,窺探夫子的秘密。
第二日,陶小姐邀請楚娘子去國公府賞花的時候,兩個人閑話了一會後,陶雅姝不經意地問:“我有一陣子沒去書院了,不知廖夫子的傷勢好些了嗎?”
楚琳琅想想昨日的尷尬探訪,微微歎氣道:“看著應該是無礙,過兩日就要迴工部了,他以後大約也不能來書院講課了。”
陶雅姝給楚琳琅的茶碗添水,若無其事道:“你怎麽知道的?可是去探看夫子了?”
楚琳琅點了點頭,陶雅姝不禁有些深意地抬頭,很委婉地問楚琳琅,為何要去探看廖夫子?
楚琳琅笑著瞪眼道:“你問這怪話作甚?我不過是受了前東家司徒大人所托,做些照顧傷者的事情。他可是我的夫子,幫襯恩師,不是做學生應該的嗎?再說了,人家夫子說不定早有了意中人,你可別胡亂說啊!”
陶雅姝微微動容,疑惑道:“夫子要成親了?……是哪家千金?”
楚琳琅無奈:“我上哪知道?又沒看到人的臉……”
看陶雅姝還要問,她隻能揮手告饒:“快別問了,莫說我沒看到,就是看到了也不能亂說毀人清譽啊!”
陶雅姝釋然一笑,不再問了,不過投桃報李,她也告知了楚琳琅一件事,
那就是太後有可能宣楚娘子入宮。
楚琳琅聽了嚇了一大跳,忙問是怎麽迴事?
要知道因為綠洲遇險的事情,宜秀已經為了名節而自盡。
據說人死之後,那雲國舅仿佛因為女兒的死,伸直了腰杆,見天的去大理寺鬧,要求寺卿將這水匪案子查個水落石出呢!
這個節骨眼,太後要見她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商婦作甚?
陶雅姝卻寬慰道:“太後聽了別人講綠洲一場驚魂,便是演繹聽多了,聽聞是你最先發現了險情,又力勸眾人上了綠洲避險,便想看看真人。”
一個後宮裏頤養天年的老貴婦,平日裏閑極無聊,也時常召見些民間耍把式的藝人入宮解悶。
太後要見楚琳琅,大抵純粹就是好奇。
她從別的貴女那聽聞了楚琳琅處變不驚,解救眾人的過程,就在見華氏時說,得空將這個楚娘子帶來給她看一看。
陶雅姝與母親一起作陪,聽到了,便來提前告知楚琳琅一聲,讓她有個應對準備。
太後的為人還算寬和,楚娘子隻穩妥準備,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錯漏。
楚琳琅以前嫁給周隨安的時候,雖然偶爾也做過誥命夫人的美夢,但大抵也知道這種美夢難以實現。
她也萬萬沒想到,自己如今這身份,居然還有入宮見太後的一天。
可是宮裏的禮儀,她也不會,這麽短的時間,又上哪去找靠譜的宮廷禮儀婆子去?
陶雅姝展眉輕笑:“有我,還需要什麽教養嬤嬤?”
說完,她就將早就寫好的注意章程都給了楚琳琅,另外,入宮叩拜的禮儀,她也一步一步,細細教給了楚琳琅。
章台花亭之下,兩個妙齡女子有說有笑,一個作揖,一個糾正,別有一番爛漫風情。
有了名師指點,楚琳琅自然進步飛快。
她掌握了要義,笑著謝過了陶雅姝的提點,又聊了一會後,便告辭離開國公府。
陶雅姝陪著她往國公府門前走的時候,經過湖畔,陶四姑姑正在跟陶雅姝的母親在湖邊喂魚閑聊。
在陶四姑姑身邊的,還有謝勝將軍的夫人蘇氏等另外幾位,這些夫人有說有笑,很是熟稔的樣子。
聽聞蘇氏跟陶慧茹一直是閨中密友,看來不假。
隻不過蘇氏看了楚琳琅居然也出現在了國公府時,明顯麵部僵硬了一下。
待楚氏走後,她才轉頭驚訝低問:“她……怎麽會來國公府?”
陶慧茹微微一笑:“她是我侄女雅姝的女學同窗,許是來探討學業的。”
蘇氏一皺眉:“她這等出身……陶小姐不宜與她多來往吧?”
聽了這話,陶慧茹便將目光轉向了嫂子。
陶雅姝的母親吳氏聽了,無奈搖頭道:“我那女兒也是執拗脾氣,原本因為上不得女學,就有些鬱鬱寡歡。想著她馬上就要入宮,想著見些要好的同窗,我自然也就應了。這個楚娘子雖然出身不高,但是為人不錯,頗得華夫人的賞識,而且太後還要召她入宮呢!”
說到這,吳氏頓住了,因為她才想到關隘——那位楚娘子之前,好似是謝勝小女婿的前妻啊!
想到這,吳氏急急住口,卻也不看蘇氏,轉頭便跟別的夫人說笑,往別處去了。
畢竟她女兒的交際,不關謝家什麽事兒,謝家的人情官司,與陶家無關。
再說蘇氏一聽,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之後表情就有些怏怏不快。
人都是怕比較的。她女兒當初搶了楚氏的姻緣,可嫁得並不如意。
之前因為與小妾爭吵,害得小妾胡氏落了胎兒,又賠了大筆銀子,到底也是損了女兒的名聲,再次鬧得有些風言風語,害得大女兒又來跟她埋怨,說能不能好好管管老二,莫要再給謝家抹黑了。
可反觀這楚氏,一個沒有根係的外鄉商賈庶女,怎麽下堂後,反而在京城裏混得有模有樣,不光上了女學,結交了一批貴女,如今更能到太後的跟前露臉。
這是什麽咄咄怪事?蘇氏如今都要懷疑是周隨安的八字不旺,有些克妻了!
在蘇氏跟陶慧茹告辭的時候,陶慧茹狀似不經意地問:“這位楚娘子,好像就是你家姑爺前頭的那位,雅姝那孩子一意跟她交往,卻不知這位楚娘子品性如何?”
若是對別人,蘇氏可不好搬弄女婿前妻的是非,可是對著自己多年至交,蘇氏忍不住倒出了苦水。
“就是悍婦一個,報複心強,為人也強勢得很,不然我那女婿怎能容不得她?而且啊……”
說道這,蘇氏略略遲疑了些,可到底一時心態失了平衡,不想再在國公府見到這楚氏,便隨口道:“這女子還有些風流不甚檢點,你若能勸勸陶小姐,還是離她遠些的好!”
陶慧茹微微動容,做出驚訝的樣子,低聲道:“不能吧,我看她為人還算端正,如何還風流?”
蘇氏也是剛從女兒那知道了楚娘子跑去單身廖夫子家裏的事情,便是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
陶慧茹自是點頭聽著。
她身為居士,一身尼姑袍子,隔絕了紅塵,性子又溫婉擅長講佛理,許多夫人都與她交好,更是將一些不方便跟人講的話,說給她聽,算是個寬慰人心的所在。
畢竟她的婚姻如此不幸,又清心寡欲這麽多年,與她相比,再不幸的遭遇,也能生出些慰藉。
此類隱秘私事,陶慧茹一個放下紅塵的居士,卻聽得比任何人都多……
聽了蘇氏的話,陶慧茹不住歎息點頭,心裏卻想:以前,還疑心這楚氏與司徒晟關係不淺。若是這般,楚琳琅倒是跟司徒晟沒有什麽幹係了。
陶慧茹不知為何,每次想到司徒晟,心裏都微微撥緊了弦,始終不能放下這人。
不過眼下,卻有人更讓她放不下心。
想到這,她將目光調轉向了剛剛送了友人歸來的侄女陶雅姝。
她此時也看到了四姑姑正立在不遠處,便停下腳步,端莊施禮問候,轉身帶著丫鬟們迴去了。
雖然就像在綠洲驛站約定的那樣,姑侄二人都對當初落水的事情不再提及,仿佛一切水過無痕,
可是陶慧茹知道,在侄女的心裏始終有了個解不開的結。
就在前兩日,國公要在孫輩子侄裏揀選出幾個能幹的,入吏部曆練。
陶慧茹請大哥幫忙跟父親舉薦她的兒子陶讚。
可是大哥答應得好好的,過後卻改口說讚兒還小,去那等要害之地,隻怕揠苗助長,不若有其他差事,再舉薦他去。
那日她跟大哥談話前,分明看見陶雅姝出了大哥的書房。
人心有鬼,難免杯弓蛇影。陶慧茹忍不住疑心是侄女作梗,礙了兒子的仕途之路。
這還不是皇後,尚且如此,若是以後她入宮為後,又該是怎樣報複她這個姑姑?
想到這,陶慧茹目光轉冷,不禁默默撥動著手裏那串佛珠,然後對蘇氏笑道:“聽聞你明日要參加六王妃的茶會,還請了四王妃她們,不知我能不能也湊趣?”
蘇氏自然笑著稱好,一時間花園裏歡聲笑語,濃鬱花香裏不知蘊養著什麽蜂蝶起舞……
再轉了兩日,宮裏果然發了懿旨,召見楚娘子入宮。
在入宮前,楚琳琅問司徒晟,此番會不會是鴻門宴?她要不要裝病推卻。
司徒晟想了好半天,才沉吟道:“太後年事已高,平時持齋戒律,對下人也很寬和,若是想要重罰人,大約也不會親自見你了。這等懿旨不好推卻,你自放寬心去,少說多看,會有人照應你的。”
看來司徒晟在宮裏已經幫她打好了招唿,楚琳琅這才放寬了心。
不過想想也是,一個在宮裏頤養天年的老祖宗,無非是閑極無聊,想見見能菜刀砍水匪的婦人。
看看她,跟看個會翻跟頭的貓狗解悶,也沒啥區別。
入宮的章程,陶雅姝已經都告知了楚琳琅,隻要依著樣子來做就好。
等到入宮那天,楚琳琅特意摒棄了她愛穿的那些鬧眼睛的豔色裙子,換了一身素雅長裙,來到了太後的和壽宮門前。
聽說太後這日還請了位高僧聽經,眼下還有一段沒聽完,是以讓楚琳琅在外候著。
不過就在楚琳琅等著太後傳喚的時候,卻有人來通稟,說是靜妃娘娘聽說,勇救榮林女院的楚娘子來了,想要將人叫去看看。
反正太後與高僧禮佛,每次都得一個多時辰,這是宮裏人都知道的慣例。
聽著靜妃娘娘要見她,楚琳琅的心裏一沉,不知這位大晉後宮的寵妃怎麽有閑暇在她的身上浪費時間?
太監傳完了後,便不陰不陽道:“靜妃娘娘有請,楚娘子隨雜家來吧!”
楚琳琅看了看左右,並沒有人出麵阻攔。
她不是什麽官眷,更非太後重視的貴客,說得再難聽些,若是她在靜妃娘娘的宮裏發生了什麽意外,恐怕隨便什麽人在太後的麵前敷衍打岔一下,太後都不見得會記得,她今日傳喚了一個商婦。
那位靜妃,要見自己絕非好心。
在綠洲那場浩劫裏,死的人不多,但也不少。不湊巧,宜秀郡主就是其中一個。
楚琳琅直覺靜妃娘娘召見自己,恐怕是兇多吉少。
難道過不了多久,她就能添一位師母了?
這未來師母的手也是夠巧的,發型梳得好,胡須也打理得好。若是早點成親,同窗陶小姐也不至於每次上課,都被邋遢夫子鬧眼睛了……
當然,她也得做個識趣的。既然人家避著不見,便是還未公之於眾,就看什麽時候,廖夫子能公布喜訊了。
不過好奇心,人皆有之,楚琳琅也是實在想早點看看師母。
就在出巷子後,她拉著夏荷躲在一邊的街角看。
不一會,就看見有兩個裹著黑色兜帽披風,從頭兜到腳,捂得嚴嚴實實的女子,急匆匆出來。
她倆看著像是主仆,其中一個扶著另一個,上了一輛從車行雇傭的青布馬車,便急匆匆而去了。
雖然看不出什麽頭臉,可想想她送給夫子的衣服嗎,還有補品,都不像是尋常人家的派頭。
楚琳琅覺得那女子的身份定然不是小門小戶的。
不過既然沒看出什麽,她也無意刨根問底,窺探夫子的秘密。
第二日,陶小姐邀請楚娘子去國公府賞花的時候,兩個人閑話了一會後,陶雅姝不經意地問:“我有一陣子沒去書院了,不知廖夫子的傷勢好些了嗎?”
楚琳琅想想昨日的尷尬探訪,微微歎氣道:“看著應該是無礙,過兩日就要迴工部了,他以後大約也不能來書院講課了。”
陶雅姝給楚琳琅的茶碗添水,若無其事道:“你怎麽知道的?可是去探看夫子了?”
楚琳琅點了點頭,陶雅姝不禁有些深意地抬頭,很委婉地問楚琳琅,為何要去探看廖夫子?
楚琳琅笑著瞪眼道:“你問這怪話作甚?我不過是受了前東家司徒大人所托,做些照顧傷者的事情。他可是我的夫子,幫襯恩師,不是做學生應該的嗎?再說了,人家夫子說不定早有了意中人,你可別胡亂說啊!”
陶雅姝微微動容,疑惑道:“夫子要成親了?……是哪家千金?”
楚琳琅無奈:“我上哪知道?又沒看到人的臉……”
看陶雅姝還要問,她隻能揮手告饒:“快別問了,莫說我沒看到,就是看到了也不能亂說毀人清譽啊!”
陶雅姝釋然一笑,不再問了,不過投桃報李,她也告知了楚琳琅一件事,
那就是太後有可能宣楚娘子入宮。
楚琳琅聽了嚇了一大跳,忙問是怎麽迴事?
要知道因為綠洲遇險的事情,宜秀已經為了名節而自盡。
據說人死之後,那雲國舅仿佛因為女兒的死,伸直了腰杆,見天的去大理寺鬧,要求寺卿將這水匪案子查個水落石出呢!
這個節骨眼,太後要見她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商婦作甚?
陶雅姝卻寬慰道:“太後聽了別人講綠洲一場驚魂,便是演繹聽多了,聽聞是你最先發現了險情,又力勸眾人上了綠洲避險,便想看看真人。”
一個後宮裏頤養天年的老貴婦,平日裏閑極無聊,也時常召見些民間耍把式的藝人入宮解悶。
太後要見楚琳琅,大抵純粹就是好奇。
她從別的貴女那聽聞了楚琳琅處變不驚,解救眾人的過程,就在見華氏時說,得空將這個楚娘子帶來給她看一看。
陶雅姝與母親一起作陪,聽到了,便來提前告知楚琳琅一聲,讓她有個應對準備。
太後的為人還算寬和,楚娘子隻穩妥準備,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錯漏。
楚琳琅以前嫁給周隨安的時候,雖然偶爾也做過誥命夫人的美夢,但大抵也知道這種美夢難以實現。
她也萬萬沒想到,自己如今這身份,居然還有入宮見太後的一天。
可是宮裏的禮儀,她也不會,這麽短的時間,又上哪去找靠譜的宮廷禮儀婆子去?
陶雅姝展眉輕笑:“有我,還需要什麽教養嬤嬤?”
說完,她就將早就寫好的注意章程都給了楚琳琅,另外,入宮叩拜的禮儀,她也一步一步,細細教給了楚琳琅。
章台花亭之下,兩個妙齡女子有說有笑,一個作揖,一個糾正,別有一番爛漫風情。
有了名師指點,楚琳琅自然進步飛快。
她掌握了要義,笑著謝過了陶雅姝的提點,又聊了一會後,便告辭離開國公府。
陶雅姝陪著她往國公府門前走的時候,經過湖畔,陶四姑姑正在跟陶雅姝的母親在湖邊喂魚閑聊。
在陶四姑姑身邊的,還有謝勝將軍的夫人蘇氏等另外幾位,這些夫人有說有笑,很是熟稔的樣子。
聽聞蘇氏跟陶慧茹一直是閨中密友,看來不假。
隻不過蘇氏看了楚琳琅居然也出現在了國公府時,明顯麵部僵硬了一下。
待楚氏走後,她才轉頭驚訝低問:“她……怎麽會來國公府?”
陶慧茹微微一笑:“她是我侄女雅姝的女學同窗,許是來探討學業的。”
蘇氏一皺眉:“她這等出身……陶小姐不宜與她多來往吧?”
聽了這話,陶慧茹便將目光轉向了嫂子。
陶雅姝的母親吳氏聽了,無奈搖頭道:“我那女兒也是執拗脾氣,原本因為上不得女學,就有些鬱鬱寡歡。想著她馬上就要入宮,想著見些要好的同窗,我自然也就應了。這個楚娘子雖然出身不高,但是為人不錯,頗得華夫人的賞識,而且太後還要召她入宮呢!”
說到這,吳氏頓住了,因為她才想到關隘——那位楚娘子之前,好似是謝勝小女婿的前妻啊!
想到這,吳氏急急住口,卻也不看蘇氏,轉頭便跟別的夫人說笑,往別處去了。
畢竟她女兒的交際,不關謝家什麽事兒,謝家的人情官司,與陶家無關。
再說蘇氏一聽,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之後表情就有些怏怏不快。
人都是怕比較的。她女兒當初搶了楚氏的姻緣,可嫁得並不如意。
之前因為與小妾爭吵,害得小妾胡氏落了胎兒,又賠了大筆銀子,到底也是損了女兒的名聲,再次鬧得有些風言風語,害得大女兒又來跟她埋怨,說能不能好好管管老二,莫要再給謝家抹黑了。
可反觀這楚氏,一個沒有根係的外鄉商賈庶女,怎麽下堂後,反而在京城裏混得有模有樣,不光上了女學,結交了一批貴女,如今更能到太後的跟前露臉。
這是什麽咄咄怪事?蘇氏如今都要懷疑是周隨安的八字不旺,有些克妻了!
在蘇氏跟陶慧茹告辭的時候,陶慧茹狀似不經意地問:“這位楚娘子,好像就是你家姑爺前頭的那位,雅姝那孩子一意跟她交往,卻不知這位楚娘子品性如何?”
若是對別人,蘇氏可不好搬弄女婿前妻的是非,可是對著自己多年至交,蘇氏忍不住倒出了苦水。
“就是悍婦一個,報複心強,為人也強勢得很,不然我那女婿怎能容不得她?而且啊……”
說道這,蘇氏略略遲疑了些,可到底一時心態失了平衡,不想再在國公府見到這楚氏,便隨口道:“這女子還有些風流不甚檢點,你若能勸勸陶小姐,還是離她遠些的好!”
陶慧茹微微動容,做出驚訝的樣子,低聲道:“不能吧,我看她為人還算端正,如何還風流?”
蘇氏也是剛從女兒那知道了楚娘子跑去單身廖夫子家裏的事情,便是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
陶慧茹自是點頭聽著。
她身為居士,一身尼姑袍子,隔絕了紅塵,性子又溫婉擅長講佛理,許多夫人都與她交好,更是將一些不方便跟人講的話,說給她聽,算是個寬慰人心的所在。
畢竟她的婚姻如此不幸,又清心寡欲這麽多年,與她相比,再不幸的遭遇,也能生出些慰藉。
此類隱秘私事,陶慧茹一個放下紅塵的居士,卻聽得比任何人都多……
聽了蘇氏的話,陶慧茹不住歎息點頭,心裏卻想:以前,還疑心這楚氏與司徒晟關係不淺。若是這般,楚琳琅倒是跟司徒晟沒有什麽幹係了。
陶慧茹不知為何,每次想到司徒晟,心裏都微微撥緊了弦,始終不能放下這人。
不過眼下,卻有人更讓她放不下心。
想到這,她將目光調轉向了剛剛送了友人歸來的侄女陶雅姝。
她此時也看到了四姑姑正立在不遠處,便停下腳步,端莊施禮問候,轉身帶著丫鬟們迴去了。
雖然就像在綠洲驛站約定的那樣,姑侄二人都對當初落水的事情不再提及,仿佛一切水過無痕,
可是陶慧茹知道,在侄女的心裏始終有了個解不開的結。
就在前兩日,國公要在孫輩子侄裏揀選出幾個能幹的,入吏部曆練。
陶慧茹請大哥幫忙跟父親舉薦她的兒子陶讚。
可是大哥答應得好好的,過後卻改口說讚兒還小,去那等要害之地,隻怕揠苗助長,不若有其他差事,再舉薦他去。
那日她跟大哥談話前,分明看見陶雅姝出了大哥的書房。
人心有鬼,難免杯弓蛇影。陶慧茹忍不住疑心是侄女作梗,礙了兒子的仕途之路。
這還不是皇後,尚且如此,若是以後她入宮為後,又該是怎樣報複她這個姑姑?
想到這,陶慧茹目光轉冷,不禁默默撥動著手裏那串佛珠,然後對蘇氏笑道:“聽聞你明日要參加六王妃的茶會,還請了四王妃她們,不知我能不能也湊趣?”
蘇氏自然笑著稱好,一時間花園裏歡聲笑語,濃鬱花香裏不知蘊養著什麽蜂蝶起舞……
再轉了兩日,宮裏果然發了懿旨,召見楚娘子入宮。
在入宮前,楚琳琅問司徒晟,此番會不會是鴻門宴?她要不要裝病推卻。
司徒晟想了好半天,才沉吟道:“太後年事已高,平時持齋戒律,對下人也很寬和,若是想要重罰人,大約也不會親自見你了。這等懿旨不好推卻,你自放寬心去,少說多看,會有人照應你的。”
看來司徒晟在宮裏已經幫她打好了招唿,楚琳琅這才放寬了心。
不過想想也是,一個在宮裏頤養天年的老祖宗,無非是閑極無聊,想見見能菜刀砍水匪的婦人。
看看她,跟看個會翻跟頭的貓狗解悶,也沒啥區別。
入宮的章程,陶雅姝已經都告知了楚琳琅,隻要依著樣子來做就好。
等到入宮那天,楚琳琅特意摒棄了她愛穿的那些鬧眼睛的豔色裙子,換了一身素雅長裙,來到了太後的和壽宮門前。
聽說太後這日還請了位高僧聽經,眼下還有一段沒聽完,是以讓楚琳琅在外候著。
不過就在楚琳琅等著太後傳喚的時候,卻有人來通稟,說是靜妃娘娘聽說,勇救榮林女院的楚娘子來了,想要將人叫去看看。
反正太後與高僧禮佛,每次都得一個多時辰,這是宮裏人都知道的慣例。
聽著靜妃娘娘要見她,楚琳琅的心裏一沉,不知這位大晉後宮的寵妃怎麽有閑暇在她的身上浪費時間?
太監傳完了後,便不陰不陽道:“靜妃娘娘有請,楚娘子隨雜家來吧!”
楚琳琅看了看左右,並沒有人出麵阻攔。
她不是什麽官眷,更非太後重視的貴客,說得再難聽些,若是她在靜妃娘娘的宮裏發生了什麽意外,恐怕隨便什麽人在太後的麵前敷衍打岔一下,太後都不見得會記得,她今日傳喚了一個商婦。
那位靜妃,要見自己絕非好心。
在綠洲那場浩劫裏,死的人不多,但也不少。不湊巧,宜秀郡主就是其中一個。
楚琳琅直覺靜妃娘娘召見自己,恐怕是兇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