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攀上籬笆,看著大大小小的孩童坐落在院子裏。
跟著前方鶴髯長須的老先生,搖頭晃腦,一句跟著一句。
好是新鮮。
書本裏有些澀誨難懂的話語,在老先生的點撥之下,竟是茅塞頓開。
一時間,居然是忘了時辰。
這可把在巷子裏擺攤的郭姓母親給急壞了。
剛忙活完一抬頭,發現原本端坐在街沿的兒子沒了身影。
頓時心跳像是漏了半拍,四處探尋了老半天。
也沒得到任何的消息。
誰也沒看到郭子朝著哪個方向去了。
郭念隻覺得天都要塌了。
血液像是不受控製地湧上蹙額。
-
郭念拖著跛了的腿繞著旌陽城轉了三圈。
直到精疲力竭、兩眼無神。
脫水和疲勞快要讓她撐不住時,才聽見身後傳來一聲急切的叫喊聲。
“娘。”
聽到熟悉的聲音,郭念的疲勞一掃而光。
發瘋似的轉過身子,抱著郭子哭出了聲。
“終於找到你了,找到你了……”
郭子也像是知道自己闖了禍,不敢出聲。
抬起右手輕輕拍打著他母親的後背。
“娘,對不起。”
“迴來就好。”郭念此刻也顧不得其他。
從集市迴南槐巷子的路上。
郭念難得教著兒子折紙的手藝。
“看,這樣折出來,就是一隻蜻。”
做起來並沒有看上去那麽複雜。
郭子靈性好,三兩下就學了去。
“嗯,我學會了。”
郭念摸了摸對方的頭。
“那就好。以後你要是再跑遠了,就折一隻蜻放在牆角。娘就算再遠,也會找到你的。”
郭子抬頭望了望滿懷笑意的母親。
暗自將這折蜻的法子記了下來。
“嗯娘,我會記好的。”
-
時間荏苒,轉眼數十載。
別家都說郭念生了個好兒子。
不僅勤快、禮貌,還頗有學識。
這是在南槐巷子想都不敢想的特殊存在。
郭子年紀不過剛剛束發。
就有不少親家尋了上門,帶著自己閨女的意思前來說親。
郭念總是笑而不言。
一句“兒子的事,他自己定”便打發了。
郭子也誌不在兒女情長,任誰來說都是掃興而歸。
十餘年時間,郭子早就從字都認不完的小屁孩長成了學堂先生都自愧不如的青年學識。
隻是這寒門苦讀,想要改變家境命運還差了些火候。
而當今年代,誰都知道唯有科考才是出路。
郭念將兒子準備要用的書本、襖布一一裝好。
借著油燈從床鋪子下麵又掏兩雙鞋墊。
“真得要去啊?這一來一迴就是三年有餘,太遠了吧。咳咳——”
郭念沒讀過什麽書,從小就沒離開過旌陽城。
更是不解什麽地方要走那麽遠。
她心裏沒數,擔心得不由咳嗽了兩聲。
郭子收好掌中的書,“娘您就放心吧,每年那麽多人進京趕考呢,三年不久了。聽先生說,有得人去一趟還要五六年呢。”
郭念咂著嘴:“那不是去時還是個少年,迴來都正值力壯了。”
她有些擔心,這些年來她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
也不知道還等得到兒子歸來不。
“放心吧娘,”郭子抱著郭念的手臂,“您兒子迴來保證仍是少年。不對,還是金榜加身的少年。”
郭念被他逗開心了,刮著對方的鼻子:“淨胡說。”
娘倆打鬧一會兒,郭子想起什麽似的從兜裏掏出個小玩意兒。
“這是……”郭念眯著眼睛,打量了好一會兒才看清。
長期佝僂在油燈下做紙紮小人,她的眼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蜻?”
“沒錯,”郭子把蜻放入對方手掌,“您教我的,娘您要是想我了,就把這蜻拿出來看看,您有什麽話,也可以對著這蜻說。”
“我沒準能聽見。”
“是嗎?”郭念端詳著這蜻有些愛不釋手。
一來一迴就去三年。
要讓她安心送兒子進京她是一百個不放心。
但郭念心裏也明白。
兒子大了,有主見。
懂得也比她這個婦人多。
除了支持以外,她也做不了更多。
別家都說兒孫要守在身邊才算盡孝。
比起人們口中孝順。
她更不願看著對方被“囚禁”在這南槐巷子中。
“娘,您等著,”郭子望著窗外的月華有些出神,“我定能取得三甲,到時候騎馬遊街、披紅掛彩,定讓您滿臉風光。”
-
郭子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
郭念對著兒子留下的蜻說了好多好多的話。
每日都會去寺廟為郭子求上一簽。
但可惜,郭家婦人還是沒到兒子歸來。
光緒二十八年。
郭念染上疫病不治身亡。
南槐巷子裏的人都說郭家婦人思疾成疫。
命苦。
-
光緒二十九年。
郭子川高中榜眼,騎馬遊街、披紅掛彩、禮炮轟鳴。
整個旌陽城都熱鬧非凡。
孩童都仰仗著這位即將被封官加爵的“翰林院編修”。
臉上掛滿慕羨。
哪知榜眼才子,跪在南槐巷子前久久不起。
科舉高中的喜悅蕩然無存。
潰不成聲。
“娘,我迴來了,您倒是再看我一眼。”
-
記憶畫麵消褪之後,現實再次充盈視野。
胡同巷子裏。
跟著前方鶴髯長須的老先生,搖頭晃腦,一句跟著一句。
好是新鮮。
書本裏有些澀誨難懂的話語,在老先生的點撥之下,竟是茅塞頓開。
一時間,居然是忘了時辰。
這可把在巷子裏擺攤的郭姓母親給急壞了。
剛忙活完一抬頭,發現原本端坐在街沿的兒子沒了身影。
頓時心跳像是漏了半拍,四處探尋了老半天。
也沒得到任何的消息。
誰也沒看到郭子朝著哪個方向去了。
郭念隻覺得天都要塌了。
血液像是不受控製地湧上蹙額。
-
郭念拖著跛了的腿繞著旌陽城轉了三圈。
直到精疲力竭、兩眼無神。
脫水和疲勞快要讓她撐不住時,才聽見身後傳來一聲急切的叫喊聲。
“娘。”
聽到熟悉的聲音,郭念的疲勞一掃而光。
發瘋似的轉過身子,抱著郭子哭出了聲。
“終於找到你了,找到你了……”
郭子也像是知道自己闖了禍,不敢出聲。
抬起右手輕輕拍打著他母親的後背。
“娘,對不起。”
“迴來就好。”郭念此刻也顧不得其他。
從集市迴南槐巷子的路上。
郭念難得教著兒子折紙的手藝。
“看,這樣折出來,就是一隻蜻。”
做起來並沒有看上去那麽複雜。
郭子靈性好,三兩下就學了去。
“嗯,我學會了。”
郭念摸了摸對方的頭。
“那就好。以後你要是再跑遠了,就折一隻蜻放在牆角。娘就算再遠,也會找到你的。”
郭子抬頭望了望滿懷笑意的母親。
暗自將這折蜻的法子記了下來。
“嗯娘,我會記好的。”
-
時間荏苒,轉眼數十載。
別家都說郭念生了個好兒子。
不僅勤快、禮貌,還頗有學識。
這是在南槐巷子想都不敢想的特殊存在。
郭子年紀不過剛剛束發。
就有不少親家尋了上門,帶著自己閨女的意思前來說親。
郭念總是笑而不言。
一句“兒子的事,他自己定”便打發了。
郭子也誌不在兒女情長,任誰來說都是掃興而歸。
十餘年時間,郭子早就從字都認不完的小屁孩長成了學堂先生都自愧不如的青年學識。
隻是這寒門苦讀,想要改變家境命運還差了些火候。
而當今年代,誰都知道唯有科考才是出路。
郭念將兒子準備要用的書本、襖布一一裝好。
借著油燈從床鋪子下麵又掏兩雙鞋墊。
“真得要去啊?這一來一迴就是三年有餘,太遠了吧。咳咳——”
郭念沒讀過什麽書,從小就沒離開過旌陽城。
更是不解什麽地方要走那麽遠。
她心裏沒數,擔心得不由咳嗽了兩聲。
郭子收好掌中的書,“娘您就放心吧,每年那麽多人進京趕考呢,三年不久了。聽先生說,有得人去一趟還要五六年呢。”
郭念咂著嘴:“那不是去時還是個少年,迴來都正值力壯了。”
她有些擔心,這些年來她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
也不知道還等得到兒子歸來不。
“放心吧娘,”郭子抱著郭念的手臂,“您兒子迴來保證仍是少年。不對,還是金榜加身的少年。”
郭念被他逗開心了,刮著對方的鼻子:“淨胡說。”
娘倆打鬧一會兒,郭子想起什麽似的從兜裏掏出個小玩意兒。
“這是……”郭念眯著眼睛,打量了好一會兒才看清。
長期佝僂在油燈下做紙紮小人,她的眼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蜻?”
“沒錯,”郭子把蜻放入對方手掌,“您教我的,娘您要是想我了,就把這蜻拿出來看看,您有什麽話,也可以對著這蜻說。”
“我沒準能聽見。”
“是嗎?”郭念端詳著這蜻有些愛不釋手。
一來一迴就去三年。
要讓她安心送兒子進京她是一百個不放心。
但郭念心裏也明白。
兒子大了,有主見。
懂得也比她這個婦人多。
除了支持以外,她也做不了更多。
別家都說兒孫要守在身邊才算盡孝。
比起人們口中孝順。
她更不願看著對方被“囚禁”在這南槐巷子中。
“娘,您等著,”郭子望著窗外的月華有些出神,“我定能取得三甲,到時候騎馬遊街、披紅掛彩,定讓您滿臉風光。”
-
郭子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
郭念對著兒子留下的蜻說了好多好多的話。
每日都會去寺廟為郭子求上一簽。
但可惜,郭家婦人還是沒到兒子歸來。
光緒二十八年。
郭念染上疫病不治身亡。
南槐巷子裏的人都說郭家婦人思疾成疫。
命苦。
-
光緒二十九年。
郭子川高中榜眼,騎馬遊街、披紅掛彩、禮炮轟鳴。
整個旌陽城都熱鬧非凡。
孩童都仰仗著這位即將被封官加爵的“翰林院編修”。
臉上掛滿慕羨。
哪知榜眼才子,跪在南槐巷子前久久不起。
科舉高中的喜悅蕩然無存。
潰不成聲。
“娘,我迴來了,您倒是再看我一眼。”
-
記憶畫麵消褪之後,現實再次充盈視野。
胡同巷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