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剛剛走,就有一位小廝打扮的人從茅廁附近過來,仔細去看那一匹馬,沒看出什麽來,嘟囔了幾句,就從馬廄旁離開,去一邊的小屋子繼續喝茶,換下一個人去院子裏守馬車了。
這八寶樓很不錯,給他們停馬的院子還留了一大間車夫小廝休息的地方,裏麵有茶水糕點,若是有銀子,也能要些酒菜。院子裏有各自的車夫小廝,他們輪流守在廊下時不時看著點就行。
酒樓裏麵已經從古琴調換成琵琶聲,這些樂女的音律之功底見地都是什麽了得,所以會引了那些個自詡文雅的公子哥們,爭先來點曲,然後仔細品聞,最後一一進了紗幔,隔著單薄的屏風就可與樂者論曲談調,或者與樂女隔紗對飲,自然妙極。
趙孜關上靠中間走廊的窗,隔斷了些許樂聲,走到另一個窗前,略過幾頂低低的屋頂,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街邊,那邊有一個小攤,賣著麵具玩具,熱鬧的唿叫聲四起。
他斜靠著窗台沿,伸著眼睛看下麵,“兄長,不知有何事詢我?”
一旁端正坐著的大皇子趙致,微微側頭看了他一眼,端起一杯茶,發出的聲音與他的麵無表情很是相稱,字句清明,透著冷淡和距離感,“母妃讓我請旨去江蘇府,今夏恐又發水患,再者,查些流寇,提前去準備著。”
“我知曉了。”趙孜看著下麵一群小孩兒,迴答的有些漫不經心。
“你可想好了元宵之後做什麽?”皇兄在宗人府任左宗令,關於他的調度之事,自然是方便得很。
“還沒,”總算他還是從窗外移迴目光,”等我明日問問母妃吧。”
“若你喜歡熱鬧些,不如去京衛司或征北軍,再強練些武藝也很好。”麵對他的目光,二人都覺出一絲尷尬疏離的氣氛,各自又都移開目光。
征北軍軍營在城外北漠山附近,可隨軍曆練,雖然嚴苛,但可得軍銜,若是他,有日常月假也能迴來玩玩。且,征北將軍是大皇兄的嶽家,對他自然也是一切寬鬆些。
京衛司就在城中,主司城備事務,節度軍需,管轄五城兵馬部,時有協助兵部處理事務,確是優差。
京衛司嘛,也有些麻煩,它穆侯爺主管的,聽說此人平日很嚴肅,不苟言笑的,對自己兒子都嚴厲責罰。
三哥之前也都沒能成功,最後去了大理寺。可是京衛司可以自由地騎馬去各處,日常也簡單些,真的是好玩順達。
趙孜抬頭想了一下,迴了一句“恩,我會考慮的。”
外麵已經一曲盡了,趙致讓隨從去再點一曲琵琶,對趙孜說,“你自去玩兒吧,我再坐坐,就迴去了。”
趙沐再看外邊,已經黑了,各處燈籠都亮起來,遠處還有鑼鼓聲。
旁邊的皇兄已經在桌子上鋪開筆墨,準備寫什麽了。
“那,我便先走了。”
“嗯。”趙致看著他拿了描金邊的鬥篷出門了,輕輕歎了一口氣。
他大概是有些老了,與他的年少肆意之間有了溝壑。
也不對,他們二人之間一直是有溝壑的,他一直都長他六歲。
他什麽事兒都可以向母親報備,從前是文靜,現在是張揚,他永遠是自由自在的,見自己想見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每見到他,都是這樣活潑快樂,心無旁騖地自在地使自己最舒適。也是,他還沒有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他還不用事事深思熟慮,顧前憂後。
趙致低頭看著信紙思忖片刻,將筆墨落下。他給征北將軍寫了一封信,又擬草了一篇薦位奏書。
一曲琵琶盡,他隨侍從下樓之後,在側邊上馬車之前,讓人挑了幾個好看的紙燈籠和麵具來,帶迴去給府中的的一對小兄弟,他們該正在一起吃湯圓吧。
還是因了穆側妃之事,今日元宵,宮中未擺晚宴,請安後便散了。
他掀起車簾對車夫說,“快些迴府。”
安心又去幫小師兄買吃的玩的,小師兄在讓玉蘭幫他捶腿,自己倒在一邊榻上唿唿小睡。
李姮元聽說大皇子與四皇子都走了之後,又有人輕輕叩門四下,她帶著玉枝走到另一間屋子的窗邊。
酒樓街前,孟景華身後,一團丫鬟婆子圍著三位帶著麵紗的女子出門了。到了側邊一輛馬車邊上,隻上去一人和兩個婢女,另二人倒是與孟景華一起站在一邊,隻留了三四個丫鬟,轉而多了兩個護衛。
一行人慢慢朝著燈火點點的熱鬧街市路口走過去。
李姮元正準備離開窗邊,引路的小婢女迴稟了幾句話,“適才小二在孟公子的馬鞍下麵,發現了一團馬刺,已經取走了。”
馬刺?還真是有人想讓他吃些苦頭。馬刺雖然不會讓馬癲狂,可放在馬鞍下麵,隻要越騎越遠,馬就會越來越痛,最終還是要將人甩出去。
好在她讓張生一直跟著,也不知到底為何,有人要讓孟景華摔馬,或許,隻是摔馬?
屋子外麵又傳來叩門聲,進來一個婢女,“東三雅間的客人也下樓了。”
她又迴到窗邊,趙容之一個人?
後麵而堂兄拖住了李秋容,似乎在勸阻什麽。估計是趙容之不讓他跟著吧,可二堂兄肯定不會放心。
果然,趙容之的一個護衛過去搭住二堂兄的肩,趙容之對他說了些什麽,二堂兄就眼睜睜看著她二人並一個侍衛走遠了,擠進遠處的人堆,看不見身影。
過了好一會兒,二堂兄才與那侍衛一起,也擠進人堆燈籠裏邊。
如此,熟人都下去了,她們也可以上街去了。
小師兄戴著他的虎麵麵具,一個黑色的王字在額頭上,很是得意的樣子,與玉蘭戴著的小白兔麵具一起,在眾人的目光裏下了樓。
她今日是男子打扮,隻是戴了一頂圓帽,還特地描了眉毛,想來也不會有人認出來。身後跟著安心和玉枝下樓了。
剛走到八寶樓門口的大街上,玉蘭太興奮了,就大聲喊了一句,“二公子,好巧啊。”戴著兔子麵具,還一本正經地行了個禮。
其餘四個人集體轉身準備快步走。
對麵的那人的小廝看著這樣奇奇怪怪的一群人,似乎有些緊張地挪到他家公子身後邊。
這八寶樓很不錯,給他們停馬的院子還留了一大間車夫小廝休息的地方,裏麵有茶水糕點,若是有銀子,也能要些酒菜。院子裏有各自的車夫小廝,他們輪流守在廊下時不時看著點就行。
酒樓裏麵已經從古琴調換成琵琶聲,這些樂女的音律之功底見地都是什麽了得,所以會引了那些個自詡文雅的公子哥們,爭先來點曲,然後仔細品聞,最後一一進了紗幔,隔著單薄的屏風就可與樂者論曲談調,或者與樂女隔紗對飲,自然妙極。
趙孜關上靠中間走廊的窗,隔斷了些許樂聲,走到另一個窗前,略過幾頂低低的屋頂,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街邊,那邊有一個小攤,賣著麵具玩具,熱鬧的唿叫聲四起。
他斜靠著窗台沿,伸著眼睛看下麵,“兄長,不知有何事詢我?”
一旁端正坐著的大皇子趙致,微微側頭看了他一眼,端起一杯茶,發出的聲音與他的麵無表情很是相稱,字句清明,透著冷淡和距離感,“母妃讓我請旨去江蘇府,今夏恐又發水患,再者,查些流寇,提前去準備著。”
“我知曉了。”趙孜看著下麵一群小孩兒,迴答的有些漫不經心。
“你可想好了元宵之後做什麽?”皇兄在宗人府任左宗令,關於他的調度之事,自然是方便得很。
“還沒,”總算他還是從窗外移迴目光,”等我明日問問母妃吧。”
“若你喜歡熱鬧些,不如去京衛司或征北軍,再強練些武藝也很好。”麵對他的目光,二人都覺出一絲尷尬疏離的氣氛,各自又都移開目光。
征北軍軍營在城外北漠山附近,可隨軍曆練,雖然嚴苛,但可得軍銜,若是他,有日常月假也能迴來玩玩。且,征北將軍是大皇兄的嶽家,對他自然也是一切寬鬆些。
京衛司就在城中,主司城備事務,節度軍需,管轄五城兵馬部,時有協助兵部處理事務,確是優差。
京衛司嘛,也有些麻煩,它穆侯爺主管的,聽說此人平日很嚴肅,不苟言笑的,對自己兒子都嚴厲責罰。
三哥之前也都沒能成功,最後去了大理寺。可是京衛司可以自由地騎馬去各處,日常也簡單些,真的是好玩順達。
趙孜抬頭想了一下,迴了一句“恩,我會考慮的。”
外麵已經一曲盡了,趙致讓隨從去再點一曲琵琶,對趙孜說,“你自去玩兒吧,我再坐坐,就迴去了。”
趙沐再看外邊,已經黑了,各處燈籠都亮起來,遠處還有鑼鼓聲。
旁邊的皇兄已經在桌子上鋪開筆墨,準備寫什麽了。
“那,我便先走了。”
“嗯。”趙致看著他拿了描金邊的鬥篷出門了,輕輕歎了一口氣。
他大概是有些老了,與他的年少肆意之間有了溝壑。
也不對,他們二人之間一直是有溝壑的,他一直都長他六歲。
他什麽事兒都可以向母親報備,從前是文靜,現在是張揚,他永遠是自由自在的,見自己想見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每見到他,都是這樣活潑快樂,心無旁騖地自在地使自己最舒適。也是,他還沒有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他還不用事事深思熟慮,顧前憂後。
趙致低頭看著信紙思忖片刻,將筆墨落下。他給征北將軍寫了一封信,又擬草了一篇薦位奏書。
一曲琵琶盡,他隨侍從下樓之後,在側邊上馬車之前,讓人挑了幾個好看的紙燈籠和麵具來,帶迴去給府中的的一對小兄弟,他們該正在一起吃湯圓吧。
還是因了穆側妃之事,今日元宵,宮中未擺晚宴,請安後便散了。
他掀起車簾對車夫說,“快些迴府。”
安心又去幫小師兄買吃的玩的,小師兄在讓玉蘭幫他捶腿,自己倒在一邊榻上唿唿小睡。
李姮元聽說大皇子與四皇子都走了之後,又有人輕輕叩門四下,她帶著玉枝走到另一間屋子的窗邊。
酒樓街前,孟景華身後,一團丫鬟婆子圍著三位帶著麵紗的女子出門了。到了側邊一輛馬車邊上,隻上去一人和兩個婢女,另二人倒是與孟景華一起站在一邊,隻留了三四個丫鬟,轉而多了兩個護衛。
一行人慢慢朝著燈火點點的熱鬧街市路口走過去。
李姮元正準備離開窗邊,引路的小婢女迴稟了幾句話,“適才小二在孟公子的馬鞍下麵,發現了一團馬刺,已經取走了。”
馬刺?還真是有人想讓他吃些苦頭。馬刺雖然不會讓馬癲狂,可放在馬鞍下麵,隻要越騎越遠,馬就會越來越痛,最終還是要將人甩出去。
好在她讓張生一直跟著,也不知到底為何,有人要讓孟景華摔馬,或許,隻是摔馬?
屋子外麵又傳來叩門聲,進來一個婢女,“東三雅間的客人也下樓了。”
她又迴到窗邊,趙容之一個人?
後麵而堂兄拖住了李秋容,似乎在勸阻什麽。估計是趙容之不讓他跟著吧,可二堂兄肯定不會放心。
果然,趙容之的一個護衛過去搭住二堂兄的肩,趙容之對他說了些什麽,二堂兄就眼睜睜看著她二人並一個侍衛走遠了,擠進遠處的人堆,看不見身影。
過了好一會兒,二堂兄才與那侍衛一起,也擠進人堆燈籠裏邊。
如此,熟人都下去了,她們也可以上街去了。
小師兄戴著他的虎麵麵具,一個黑色的王字在額頭上,很是得意的樣子,與玉蘭戴著的小白兔麵具一起,在眾人的目光裏下了樓。
她今日是男子打扮,隻是戴了一頂圓帽,還特地描了眉毛,想來也不會有人認出來。身後跟著安心和玉枝下樓了。
剛走到八寶樓門口的大街上,玉蘭太興奮了,就大聲喊了一句,“二公子,好巧啊。”戴著兔子麵具,還一本正經地行了個禮。
其餘四個人集體轉身準備快步走。
對麵的那人的小廝看著這樣奇奇怪怪的一群人,似乎有些緊張地挪到他家公子身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