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貴妃這些日子花了兩張畫,全部都是為了小兒子。
她生趙孜的時候,順順利利,所以格外喜歡他些,且因為是第二個兒子,她帶在身邊的時日也長些更縱容些,沒有像大皇子那樣,兩三歲就送去了學府,四五歲便搬了宮。且大皇子因為是第一個皇嗣,被教養成博學多識,謙和從容的人,但對她的心思情感也淡很多。
所以趙孜性情更像她些,也更得她心。
前些日子,趙孜提到了許佳程與孫夢君,她仔細想想,兩家都還可以,便準備親自根據印象畫了兩張畫像。許家小姐她記得真切,可那位孫家小姐,隻略見了一眼,後來卻如何也想不起眉眼,她便讓宮人描述,畫了幾日,才將就畫得有印象中的樣子。
且那倆家小姐的確都去過禦花園,她是希望兒子得到真心看上的人。
趙孜到母妃偏殿時,母妃已將兩幅畫撐在架子上並排放著。
孟貴妃笑著,“母妃這兩日閑著便畫了這兩幅圖,如何?”
兩幅畫上,是兩個女子,從頭到腳,衣服發飾都畫得清清楚楚。
一人著梅紅染紫的繡花衣裙,梳著半個流仙髻,衣飾細節都透著江南女子的溫婉氣質,眉眼顯然不是他看見的女子。
另一個,卻是著淺粉白衣裙,似乎有些像,可畫中的發髻上隻有寥寥幾隻簪子,他記得的是有幾朵粉色珠花的,不過這圖上的女子倒是一副病容,與記憶裏似乎有些像,又有些不像,他也記不清了。
孟貴妃見兒子在第二幅圖前猶豫,便說,“這是孫家小姐,自幼體弱,這眉眼嘛,我當日也隻見了一眼,便有些記不住,隻記得是也個文文靜靜瘦瘦弱弱的。許家小姐雖也瘦弱,卻是個活潑的,便記得牢些”
趙孜從畫前移開,“勞母妃費心了。”他直接走到塌便坐下,若是從前,他是不會如此隨意的,跟著師父出去逛了三年,看了太多世事,便也隨意許多。
“兒臣不過是有些好奇罷了,說來隻有一麵之緣,現在也記不清麵貌了,倒是辛苦母親許久。”
夢貴妃看他如此說,也猜到大概是那孫家小姐,卻也如她一般記不清了。
“這孫家小姐,說來也是神秘。過幾日的宴會,她也會去的。前日聽人提起大觀湖,你可親自去看了?”做了妃子,再得皇帝恩寵,也是困在這一方天地,出不了宮。
“的確妙極,母妃若想看,我過些日子便也畫了圖來,迴報母妃。”
孟貴妃撥弄了一番桌上的花枝,“那大觀湖的興建,聽聞是孫家一位小姐畫的。孫家雖隻有一位嫡小姐,可庶女卻是一大堆,作圖者願意埋名,倒也藏得住。不過你想找人幫你修花園內院,大概是請不來的。”
“母妃真算妙目靈耳。兒臣暗查了許久,那掌櫃也不肯透風,孫家的女兒很多嗎?那從何查起。”
“無從查起,閨中大大小小還有八個庶女,也是可憐孫遠侯府沒有孫子,不然,如此聰穎有遠見有膽識的女子,怎麽能如此愜意埋藏呢。”
趙孜聽到這,便明白母親是查過的,最終止步於,一個孫家小姐,不由也歎一聲,“孫家的小姐,果然神秘。”
不過一刻,他咧開嘴笑,“既然是孫家小姐,那那位嫡小姐便也是有可能的,按理來說最可能該是她才對。”
“不一定,聽說那位小姐前兩年差點病死,後來才慢慢好轉。作圖此人極深,賢妃娘娘似乎都不清楚,隻有孫遠侯知曉。”
趙孜也很鬱悶,何必如此,揚名不是簡單多了嗎,或許她真的是怕別人都尋她布置宅院嗎?
不過他沒說出來,總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正是因為好奇,他才對作圖之人的好奇又多了幾分。
……
此時的孫遠侯府,一位柔柔弱弱的小姐,正在舞劍。
纖瘦的身子,著一身白色束腰,收手腕收腳腕的勁裝,顯得更瘦,明明提劍的手很吃力,她還是不放鬆,努力提劍邁步轉身,直到再沒力氣,劍脫手而出,落在不遠處,她也力竭跌倒。
四周的婢女立刻圍了上來,將她扶到一旁坐下休息。
她卻對自己似乎極不滿,有些氣憤,臉色煞白。
一位嬤嬤也在近旁給她順氣,“小姐別急,這練劍得一日一日來,不可心急,明日尋到了女先生來,再練不遲。”
說罷,又揮退了婢女,親自把茶水遞到小姐手裏,悄聲說,“事情並沒有定下來,一切都還有轉機,姑娘別氣壞身子。”
女子的臉上帶著倔強,又帶著哭腔,“可是所以人都已經默認了,他,估計也已經應下來了。”
“姑娘別急,不是還沒定下來嗎,所有人都以為有什麽用。過幾日便是大宴了,姑娘也得準備起來。”嬤嬤又附在女子耳邊說了什麽。
女孩子一會兒睜大眼似乎有些吃驚,有些生氣,一會兒又是垂下眼,滿臉失望,“嬤嬤的法子,我不想用,若是這樣草率,不過是一側室而已。他不歡喜,我亦不甘。”
“誒,可這次宴後,正室之位便也徹底定下來了。”嬤嬤也很著急。
“還有一年半,我便及鬢了,到那時,再放棄也無不可。”女子的眼裏又充滿堅定,她站起來,便迴了屋裏,不一會兒,便有人收拾了院子,那柄寶劍,也被一個丫鬟收到一個角落,大概再不會被拿出來。
她是在前一年,扮做小公子出門閑逛時,遇見那個男子。
二人在一家茶樓裏聽了同一出戲,隔著屏風,同一刻,歎了同一句戲詞,“良辰美景奈何天。”
她的聲音小些,他似乎沒有聽見,她卻聽清了他,感歎同感之人。
隻因這一句話,她隻是有些感觸而已。
但她剛出酒樓,便又遭遇了一場英雄救美。
她是差點被驚馬踩踏的可憐美人,他是伸出援手的救人英雄,一場讓她曾覺得惡俗無趣的事,發生在她們兩人身上。
而她,出乎意料地動心了,隻此一件相遇,一句歎詞,輾轉反側,陸續打聽。
不是所有的英雄救美,最後都是以身相許,情投意合。
他隻當自己救了一個小公子,做好事不留名,甚至再見時他匆匆一瞥,也沒察覺到那一直停駐的眼波。
可越是不輕易得到,不輕易為她停駐,她越想去了解。
直到把一個人的所有愛好性情都悄悄了解,卻也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她生趙孜的時候,順順利利,所以格外喜歡他些,且因為是第二個兒子,她帶在身邊的時日也長些更縱容些,沒有像大皇子那樣,兩三歲就送去了學府,四五歲便搬了宮。且大皇子因為是第一個皇嗣,被教養成博學多識,謙和從容的人,但對她的心思情感也淡很多。
所以趙孜性情更像她些,也更得她心。
前些日子,趙孜提到了許佳程與孫夢君,她仔細想想,兩家都還可以,便準備親自根據印象畫了兩張畫像。許家小姐她記得真切,可那位孫家小姐,隻略見了一眼,後來卻如何也想不起眉眼,她便讓宮人描述,畫了幾日,才將就畫得有印象中的樣子。
且那倆家小姐的確都去過禦花園,她是希望兒子得到真心看上的人。
趙孜到母妃偏殿時,母妃已將兩幅畫撐在架子上並排放著。
孟貴妃笑著,“母妃這兩日閑著便畫了這兩幅圖,如何?”
兩幅畫上,是兩個女子,從頭到腳,衣服發飾都畫得清清楚楚。
一人著梅紅染紫的繡花衣裙,梳著半個流仙髻,衣飾細節都透著江南女子的溫婉氣質,眉眼顯然不是他看見的女子。
另一個,卻是著淺粉白衣裙,似乎有些像,可畫中的發髻上隻有寥寥幾隻簪子,他記得的是有幾朵粉色珠花的,不過這圖上的女子倒是一副病容,與記憶裏似乎有些像,又有些不像,他也記不清了。
孟貴妃見兒子在第二幅圖前猶豫,便說,“這是孫家小姐,自幼體弱,這眉眼嘛,我當日也隻見了一眼,便有些記不住,隻記得是也個文文靜靜瘦瘦弱弱的。許家小姐雖也瘦弱,卻是個活潑的,便記得牢些”
趙孜從畫前移開,“勞母妃費心了。”他直接走到塌便坐下,若是從前,他是不會如此隨意的,跟著師父出去逛了三年,看了太多世事,便也隨意許多。
“兒臣不過是有些好奇罷了,說來隻有一麵之緣,現在也記不清麵貌了,倒是辛苦母親許久。”
夢貴妃看他如此說,也猜到大概是那孫家小姐,卻也如她一般記不清了。
“這孫家小姐,說來也是神秘。過幾日的宴會,她也會去的。前日聽人提起大觀湖,你可親自去看了?”做了妃子,再得皇帝恩寵,也是困在這一方天地,出不了宮。
“的確妙極,母妃若想看,我過些日子便也畫了圖來,迴報母妃。”
孟貴妃撥弄了一番桌上的花枝,“那大觀湖的興建,聽聞是孫家一位小姐畫的。孫家雖隻有一位嫡小姐,可庶女卻是一大堆,作圖者願意埋名,倒也藏得住。不過你想找人幫你修花園內院,大概是請不來的。”
“母妃真算妙目靈耳。兒臣暗查了許久,那掌櫃也不肯透風,孫家的女兒很多嗎?那從何查起。”
“無從查起,閨中大大小小還有八個庶女,也是可憐孫遠侯府沒有孫子,不然,如此聰穎有遠見有膽識的女子,怎麽能如此愜意埋藏呢。”
趙孜聽到這,便明白母親是查過的,最終止步於,一個孫家小姐,不由也歎一聲,“孫家的小姐,果然神秘。”
不過一刻,他咧開嘴笑,“既然是孫家小姐,那那位嫡小姐便也是有可能的,按理來說最可能該是她才對。”
“不一定,聽說那位小姐前兩年差點病死,後來才慢慢好轉。作圖此人極深,賢妃娘娘似乎都不清楚,隻有孫遠侯知曉。”
趙孜也很鬱悶,何必如此,揚名不是簡單多了嗎,或許她真的是怕別人都尋她布置宅院嗎?
不過他沒說出來,總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正是因為好奇,他才對作圖之人的好奇又多了幾分。
……
此時的孫遠侯府,一位柔柔弱弱的小姐,正在舞劍。
纖瘦的身子,著一身白色束腰,收手腕收腳腕的勁裝,顯得更瘦,明明提劍的手很吃力,她還是不放鬆,努力提劍邁步轉身,直到再沒力氣,劍脫手而出,落在不遠處,她也力竭跌倒。
四周的婢女立刻圍了上來,將她扶到一旁坐下休息。
她卻對自己似乎極不滿,有些氣憤,臉色煞白。
一位嬤嬤也在近旁給她順氣,“小姐別急,這練劍得一日一日來,不可心急,明日尋到了女先生來,再練不遲。”
說罷,又揮退了婢女,親自把茶水遞到小姐手裏,悄聲說,“事情並沒有定下來,一切都還有轉機,姑娘別氣壞身子。”
女子的臉上帶著倔強,又帶著哭腔,“可是所以人都已經默認了,他,估計也已經應下來了。”
“姑娘別急,不是還沒定下來嗎,所有人都以為有什麽用。過幾日便是大宴了,姑娘也得準備起來。”嬤嬤又附在女子耳邊說了什麽。
女孩子一會兒睜大眼似乎有些吃驚,有些生氣,一會兒又是垂下眼,滿臉失望,“嬤嬤的法子,我不想用,若是這樣草率,不過是一側室而已。他不歡喜,我亦不甘。”
“誒,可這次宴後,正室之位便也徹底定下來了。”嬤嬤也很著急。
“還有一年半,我便及鬢了,到那時,再放棄也無不可。”女子的眼裏又充滿堅定,她站起來,便迴了屋裏,不一會兒,便有人收拾了院子,那柄寶劍,也被一個丫鬟收到一個角落,大概再不會被拿出來。
她是在前一年,扮做小公子出門閑逛時,遇見那個男子。
二人在一家茶樓裏聽了同一出戲,隔著屏風,同一刻,歎了同一句戲詞,“良辰美景奈何天。”
她的聲音小些,他似乎沒有聽見,她卻聽清了他,感歎同感之人。
隻因這一句話,她隻是有些感觸而已。
但她剛出酒樓,便又遭遇了一場英雄救美。
她是差點被驚馬踩踏的可憐美人,他是伸出援手的救人英雄,一場讓她曾覺得惡俗無趣的事,發生在她們兩人身上。
而她,出乎意料地動心了,隻此一件相遇,一句歎詞,輾轉反側,陸續打聽。
不是所有的英雄救美,最後都是以身相許,情投意合。
他隻當自己救了一個小公子,做好事不留名,甚至再見時他匆匆一瞥,也沒察覺到那一直停駐的眼波。
可越是不輕易得到,不輕易為她停駐,她越想去了解。
直到把一個人的所有愛好性情都悄悄了解,卻也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