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山終於又有母親了。”


    安祿山激動得一蹦三尺高。


    “請聖人和母親允許祿山舞一曲。”


    說罷,安祿山起身獻舞。


    正常的胡旋舞蹈,需要鼓樂齊奏,更換專門的服飾,在旋律中起舞。


    但安祿山沒有如此,他展現出更純樸的一麵,不要鼓樂,起身就在李隆基和楊玉環麵前舞動起來。


    肥胖的身軀,左旋右轉,迅如疾風。


    安祿山有自己的一套規律,手臂的揮擺,雙腳的挪移,絲毫不差節奏。


    “玉環你看,安將軍竟能跳出如此精湛的舞姿。”


    楊玉瑤拉著楊玉環說道。


    人不可貌相,誰能想到這麽一個大胖子,能舞得一手好胡旋。


    楊玉環也覺得驚奇,她本身就是一個舞者,能看出安祿山的胡旋舞,經過長時間練習。


    “七郎,看祿山是多有趣的人,你們要多交流,教導他一些兵法!今後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李隆基摸著胡須微笑,並向李瑄說道。


    在他心目中,安祿山雖然勇猛善戰,和李瑄這樣的名將無法比擬。


    李瑄曾製定過滅突厥汗國,扼製迴紇,阻擊吐蕃,經略西域的戰略。


    相比之下,東北部的戰爭,如同小打小鬧。


    高句麗覆滅後,東北隻是部落多,但都是些小部落,真正厲害的,隻有奚、契丹,還多次被大唐擊敗,現已投靠大唐。


    安祿山幫助大唐完成對東北的控製足矣,聽采訪處置使、李林甫、裴寬等人對安祿山的誇讚,他十分放心將東北交給安祿山。


    “臣遵旨!”


    李瑄拱手答應。


    就安祿山這舉止,如果沒有實質證據,說他造反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安祿山一舞完畢,迎來掌聲,李瑄也像模像樣地去鼓掌。


    “母親覺得孩兒之舞可堪入眼……”


    安祿山跳完舞,滿懷期待地問楊玉環。


    “安將軍跳得極好!”


    楊玉環還未適應過來安祿山的稱唿,她看安祿山的眼神,不忍拒絕。


    “母親想看,以後進入長安,祿兒逢宴必舞。”


    安祿山看樣子更加高興了。


    然後他又對李隆基一拜:“聖人在上,請允許臣以後入宮時,先拜見母親!”


    “這是為什麽?”


    李隆基好奇,問安祿山原因。


    一般臣子入朝,必先見聖人,皇帝至高無上。


    “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最前麵,把父親放在後麵。臣覺得這樣會是孝順的人。”


    安祿山用真誠的眼睛看著李隆基。


    “哈哈……胡兒該有孝心!”


    李隆基聽後大喜,輕撫安祿山的背部,像是真把他當幹兒子一樣。


    “聖人什麽時候能給母親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呢!”


    安祿山為了討好楊玉環,開始請李隆基為楊玉環冊封。


    朝野雖都知道楊玉環已經實為“後宮之主”,但楊玉環終究未有名分。


    這件事情,楊玉環自然不能問,楊家姐妹也不能提。


    高力士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多嘴。


    群臣更不會“有悖倫理”地上奏李隆基立曾經的“兒媳”為妃子。


    全靠李隆基自己。


    安祿山心中也有打算,他擔心楊玉環一直以“娘子”的身份侍奉帝王。


    這樣他拜幹娘的事情,就大打折扣。


    “祿山,你不明白這其中的複雜!”


    李隆基不讓安祿山多說。


    他認定安祿山是“未開化的純樸人”,這種的事情不是安祿山可以討論的。


    楊玉環也微微失望。


    既然都走到這一步了,一直沒有名分,召來頗多非議。


    “壽王為寧王守孝已滿,聖人可先選賢良淑德的士族子女,為壽王指定壽王妃。”


    李瑄沒有提冊封楊玉環的事情,反而先讓李隆基為壽王指認妃子。


    這一點為楊玉環冊封鋪墊,十分關鍵。


    有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不用說明。但壽王作為“受害者”,現在還未有王妃,必須為壽王選妃。


    “玉環,帶祿山在此遊賞,我與七郎要談一些要事!”


    李隆基臉色凝重,看李瑄一眼,準備與李瑄談一談,為玉環冊封的事情。


    安祿山是沒有教化的胡人,他覺得李瑄能在這件事幫助他。


    兩人開口所說高低立判。


    就這樣,李瑄和李隆基一起去沉香亭二樓。


    安祿山暗自懊惱,很明顯,李瑄更受李隆基看重,這樣的事情不找他商議,而是找李瑄。


    看來他還要做得更多。


    對於李瑄,他一定不能得罪。


    楊玉瑤眼中光亮更甚,她很精明,也看出李瑄更得李隆基信賴。


    越看越覺得全身美妙!


    楊玉環不禁期待,她忍受俗世的目光許久,這一次或許真有可能。


    “如果我立玉環為後,朝野會如何議論?”


    落座以後,李隆基突然向李瑄拋出這個問題。


    “聖人不可。”


    李瑄立刻勸說道。


    因為他知道李隆基並不會立楊玉環為後。


    自王皇後被廢,李隆基心裏認為“皇後”不吉利,特別他經曆武則天,韋後事件後。


    他認為皇後的頭銜,使她們能女主天下。


    所以,即便是開元年間極為受寵的武惠妃,掌後宮之權,卻終未至皇後。


    李瑄覺得李隆基這句話,是試探他。


    “有何不可呢?難道玉環不配母儀天下嗎?”


    李隆基還來勁了,繼續問李瑄。


    “臣為聖人的名聲著想。非皇後,也可典範天下。”


    李瑄誠惶誠恐地向李隆基一拜。


    “那七郎認為該冊封玉環為何?我覺得玉環不該隻是三妃啊!”


    李隆基微微一笑。


    “恕臣直言!在開元之前,還有貴妃之稱!”


    李瑄向李隆基緩緩說道。


    唐初的時候,後宮共有四妃,分別是貴妃,德妃,賢妃,淑妃。


    李隆基登基後,根據法象之意,改四妃為三妃:華妃、惠妃、麗妃。


    以前的九嬪、婕妤都被取消。


    貴妃,為地位最高的妃子。


    以楊玉環為貴,顯得與眾不同。李隆基也可以博取美人歡心。


    “七郎真乃我腹心也!”


    李隆基大讚。


    自今年起,他一直在考慮為楊玉環的冊封。


    皇後他不可能封,但又覺得楊玉環乃上天賜給她的禮物,封惠妃、華妃、麗妃又有些不妥。


    他心中已經有封貴妃的想法。


    “隻是怕大臣們會有爭議,百姓會有議論。”


    李隆基又道,雖然過去這麽長時間,但他依舊怕後續的影響。


    “臣預測明日必有鳳凰從東麵飛來,這一定是祥瑞的征兆。明日上朝臣請求聖人為娘子冊封。這等喜事,當免去京兆百姓一月賦稅,朝野隻會誇讚您!”


    李瑄若有所指地向李隆基說道。


    自古權貴都知道,所謂龍鳳麒麟玄龜出現,都是杜撰而來。


    但帝王喜歡聽到這樣的事跡,會讓史官明確記載,作為太平盛世的象征。


    大臣們也不能否認。


    再適當給京兆百姓一些優待,即便議論,也隻是笑談而已。


    至於其他地方,最多當花邊新聞來說。


    作為穿越者的李瑄,知道今年楊玉環封為貴妃,會很平順。


    楊玉環出入宴會,大臣們知道不可逆轉,已經默認。


    “七郎若非將帥,也當有宰相之才!”


    李隆基認同李瑄的話,對李瑄誇讚道。


    “為聖人分憂,這是臣分內之事!”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


    再出沉香亭的時候,李隆基抓住李瑄的手,臉上掛滿笑容。


    李隆基沒心情遊玩,他要策劃玉環冊封為貴妃,越快越好。


    李瑄很識趣,以剛迴長安,未與父談為由,拜離興慶宮。


    安祿山不得不離開,聲稱以後會日日拜見!


    李瑄到興慶宮大門前,等待的親衛牽著汗血寶馬而來,但楊玉瑤突然出現,並親切地稱唿李瑄:“七郎,我們順路一起。”


    “與三娘子一起,是我榮幸!”


    順路李瑄不好拒絕。


    不過隻順一段路,楊玉瑤的宅院在平康坊以南緊接著的宣陽坊。


    但李瑄是騎馬,楊玉瑤並未穿馬服,是乘車而來。


    “七郎,聖人要封我妹妹為什麽?”


    李瑄還未上馬,楊玉瑤就迫不及待地李瑄詢問。


    她看到李隆基出沉香亭的時候,那麽高興,又對楊玉環說“該給玉環名分了”,她猜測李瑄一定知道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封號。


    如果是皇後,她們楊家就富貴了。


    “我也不知啊!”


    李瑄裝糊塗。


    他當然不會告訴楊玉瑤。開元年間,楚國公薑皎與李隆基無話不談,十分得寵。


    但薑皎自以為是,拿著與李隆基的密聊,在外麵裝逼,弄得人盡皆知,讓李隆基很沒麵子。


    所以薑家那麽顯貴的門楣,一夜破敗。


    “請七郎與妾身一起乘車!”


    楊玉瑤無奈,知道問不出什麽來,於是宴請李瑄到她車上。


    “這不太方便!我喜歡騎馬,不敢去打擾三娘子。”


    這一次,李瑄婉拒楊玉瑤。


    坐在楊玉瑤車上,指不定就把他拉到她的府邸。


    哪怕什麽都沒發生,他也不能與楊玉瑤有過多牽扯。否則楊玉環和李隆基會怎麽看他?


    而且李瑄不需借助楊玉瑤的勢,所以他沒必要遷就。


    “妾身準備有好酒,在府邸待與七郎共飲。”


    楊玉瑤理了一下發絲,上前幾步,媚眼如絲地望著李瑄。


    她以為以她的風情,勾勾手就能讓李瑄隨她上車。


    “父親有命,無法再去三娘子的府邸,改日有空,一定前去拜訪。”


    李瑄不吃楊玉瑤這套。


    雖然楊玉瑤是萬中無一的美女,還有獨特的風情,但他不敢招惹這樣的女人。


    “七郎別害羞嘛!妾身有要事與你商議。”


    楊玉瑤突然拉住李瑄的手臂,換了一個理由。


    李瑄真是無語,怎麽還上起手來了。


    果然和曆史記載一樣,虢國夫人大膽奔放,風流不羈。


    “父親有吩咐,孩兒不能不應。三娘子告辭!”


    李瑄輕拉開楊玉瑤,向她拱手一禮,翻身上馬。


    他無視這種誘惑,策馬離開,親衛跟隨。


    這一下讓楊玉瑤咬著紅唇,她沒想到李瑄這麽難對付。


    這更激起她的欲望,一想到李瑄的英雄事跡、才華橫溢,她就全身緊繃,不能自己。


    她並不認為自己這麽做有什麽不好,她的丈夫早就病逝了,長安貴族之間的風流韻事太多。


    連李林甫都和開元名相裴光庭的妻子,行苟且之事。


    裴光庭的妻子武氏為武三思的女兒,由於武三思有恩於高力士,使高力士對武氏很好,可以說李林甫當上宰相,武氏功不可沒。


    對唐代文人來說,嫖妓是風花雪月,是為小雅。


    對權貴女子來說,即便私通被發現,頂天了就是“離婚”,甚至有可能相安無事,各過各的。


    更何況楊玉瑤這種寡婦。


    “一定要把你拿下!”楊玉瑤看著李瑄的背影,心身放鬆後,心中暗暗發誓。


    “娘子,有一個叫楊釗的男子,他說從蜀地而來,想拜見您!”


    這時,一名仆人來到車馬前,向楊玉瑤稟告道。


    “我以為楊釗要像井底之蛙一樣,老死在蜀地,沒想到他還有魄力來到長安!”


    想到楊釗,楊玉瑤輕嗤道。


    她丈夫剛死不久時,曾在蜀地與楊釗來往,耐不住寂寞,發生私情。


    楊釗身材高大,容貌白美,確實讓她有一陣很喜愛。


    現在看到李瑄後,她對楊釗索然無味。


    跟李瑄一比較,楊釗就是一個廢物!


    不過楊玉瑤還是迴去見一見楊釗,不說私情,他們還是遠方堂兄妹,現在楊家即將富貴,引薦給聖人,為他謀求個一官半職也行。


    ……


    宋國公府。


    李瑄迴府的時候,家人到齊,正式歡迎他迴來。


    連在長安周圍的姐姐,都迴來參加歡宴。


    雖不是宰相,李瑄卻已是位極人臣。


    憑借“大才子”“大詩人”的身份,讓李瑄“軍功入相”的概率,無限提高。


    長安都在傳,李瑄可能在三十歲之前,成為宰相,最多不超過三十五歲。


    家宴中,李瑄與親人們把酒言歡,非常輕鬆歡樂。


    像李玉瑩,就喜歡聽七兄講帶著兵馬,馳騁萬裏,營救老弱婦孺的故事。


    她現在不是懵懵懂懂,也能理解她的玩伴們為什麽仰慕李瑄。


    天下雖大,但哪有七兄這樣文武雙全的英雄?


    還是這麽年輕,和長安許多未出閣的士女們,年齡相仿。


    怎會不被崇拜?


    李玉瑩也希望她將來的夫君能如七兄一樣。但她眼睛一暗,這注定不可能!


    當晚,李瑄又同李適之聊到半夜。


    翌日的早朝,在朝會日常事務結束後。


    李瑄向李隆基上奏,為壽王指定妃子。


    李隆基同意!


    “啟稟聖人,昨日長安城外傳有鳳凰東來,它全身沐浴火焰,高五尺,美輪美奐,最終停在渭水旁的楊樹上,周圍的百姓,看到它煽動四下翅膀,聽到它整整啼鳴十五聲。”


    隨後李瑄又奏道,一個很玄乎的故事。


    群臣驚詫,李瑄好歹也是一個大才子,怎麽會說這種胡話?


    鳳凰來儀,這樣的大事,他們怎麽會不知道呢?


    雖自大唐建立以來,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祥瑞。


    這些祥瑞包括瑞獸、天兆、神仙顯靈,以及如天寶元年的太上老君下凡,“靈符事件”等等。


    但好像自漢代以來,再也沒見過鳳凰出現。


    “竟然有鳳凰祥瑞降臨,可惜朕無緣目睹啊!”


    李隆基頗為遺憾,他突然又道:“史官將此次祥瑞記錄下來。諸卿覺得這祥瑞代表著什麽?”


    “啟稟陛下,這是您神文聖武,所以才有此兆,寓意國泰民安!”


    “啟稟陛下,鳳凰來兮,是上天對聖人的認可!”


    “啟稟陛下,自古明君現,祥瑞才至……”


    “能出現鳳凰,必是堯舜一樣的君主出現……”


    拍馬屁的大臣也不管鳳凰是真是假,一個個上前恭賀。


    聖人已經令史官將此祥瑞記錄在史籍上,即便是假的,也可以當是真的。


    沒有大臣能反駁鳳凰沒有出現!


    “李將軍,朕總覺得鳳凰的舉動在暗示什麽,你認為呢?”


    大臣們都沒有說在點子上,李隆基笑問李瑄這個“始作俑者”。


    “鳳凰靈瑞,固然是盛世才會出現。但臣認為,鳳凰從東飛來,代表的是母儀天下;它落在楊樹上,指得是姓楊的女子,有這樣的德行。它煽動四下翅膀,啼叫十五下,應該是指四月十五日是冊封楊氏女子母儀天下的良辰吉日。”


    李瑄自圓其說。


    但大臣們都知道李瑄的意思。


    四月十五,還有五天時間。


    李七郎還真有一手。


    一直工於心計,玩弄權術的李林甫麵色一變,這小子比他還能玩心思。


    這件事要傳到楊玉環的耳中,那以後李瑄出事,楊玉環必定會為李瑄求情。他即便有辦法,也難以一下將李瑄拍死。


    心思縝密的李林甫明顯能感覺到李隆基對待楊玉環不一樣。


    那種寵愛,即便是當初對麵武雲兒也不存在。


    他感覺到李隆基像是要讓楊玉環陪伴到老一樣。


    “李將軍言之有理,左相、右相,你們的看法如何?”


    當李隆基開始詢問宰相的時候,就是敲定一件事情的前兆。


    “迴陛下,臣也覺得如此!”


    韋堅第一時間迴應。


    “迴陛下,臣也覺得是這樣!”


    李林甫不敢拒絕。


    就是不知道怎麽冊封。


    如果冊封為後,肯定會激起反應。


    “臣等附議!”


    李隆基還沒確定封什麽,大臣們也無話可說。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