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左相與老夫在聖人舉辦的宴上相熟即可。”


    李適之不在乎韋堅是否承情。


    如果韋堅有心,有的事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最近聖人應該會提出封李瑄為上將的事宜。


    就看韋堅如何去做了。


    有李適之的提醒,韋堅恭敬告退。


    他現在是宰相,比之前更有顧慮。


    七月初的朝堂上,李隆基終於就李瑄晉升為節度使而議事。


    朝會日常結束後,李隆基主動提及:“宋國公致仕後,兵部尚書之位空缺。朕準備將隴右節度使召迴長安,任其雄職,諸位覺得如何?”


    此言一出,一部分臣子驚詫。將皇甫惟明調迴來任兵部尚書,誰來接替隴右節度使的位置?不迴是讓年僅十七歲的李瑄繼任吧?


    還有一些親近李隆基的官吏心如明鏡,他們知道李隆基一直想讓李瑄上位,幫他開疆擴土。


    此舉用意不言自明。


    “陛下英明!”


    對於皇甫惟明當兵部尚書這一點,沒有人反駁。


    韋堅帶頭向李隆基拜道。


    “皇甫將軍離開後,隴右節度使空缺,朕心儀副使李將軍繼任大使、支度大使、營田大使。統籌隴右軍,麵對日益強盛的吐蕃。”


    這一次,李隆基說話更加強勢,仿佛認定李瑄該繼任節度大使。


    “啟稟陛下,李將軍雖軍功顯著,但年紀尚輕,不應該直控大軍,否則恐有遺患。”


    一名監察禦史起身向李隆基勸諫。


    “啟稟陛下,自高祖、太宗建立國家以來,從未有過十七歲為上將的例子,這不符合製度。”


    禮部侍郎也出列拜道。


    “啟稟陛下,雖李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未驗證指揮多軍的能力,如此輕易統帥大軍,恐釀成差錯。”


    “啟稟陛下,李將軍在軍旅,應熟悉諸軍,增加閱曆,聯合致勝後,再統領大軍。”


    “啟稟陛下,李將軍現不足以權以大軍,應選經驗豐富者,充當大使。”


    “啟稟陛下,現在任李將軍大權,無異於拔苗助長……”


    ……


    片刻時間,就有數十名文武大臣出來勸諫李隆基收迴成命。


    像是商量好一樣!


    大唐皇帝雖有力排眾議的例子,但大多時候,都會聽從大臣們的建議,特別是如現在一般,這麽多人出來反對,看起來還有止不住的趨勢。


    在李隆基臉色變化的時候,韋堅起身到案前拜道:“啟稟陛下,臣認為李將軍軍功已足,且謀略勇武俱全,文學才能皆在,能勝任一軍。李將軍的功績傳遍天下,無人不服,聰明的人,都應該像陛下一樣,去認可李將軍。那些阻撓李將軍為將者,像是在阻撓軍功一樣。”


    韋堅一番話殺人誅心,斥責那些臣子阻撓軍計。


    這些人都和他不對付,八成是被李林甫授意。


    韋堅很希望皇甫惟明能調任兵部尚書,來幫他緩解朝堂上李林甫的壓力。


    韋堅話音落,又有幾名臣子站出來,支持李隆基的英明決定。


    “右相,你是否認可李將軍權以軍事?”


    臉色好不少的李隆基向李林甫問。


    隻要右相與左相意見統一,就可以實施此詔令。


    “啟稟陛下,臣也認為李將軍之才,堪比衛霍,足以勝任隴右節度使之職。陛下慧眼如炬,使其權事,理所應當。但臣擔心李瑄升職如此之快,到二十歲時,就無官可封,無爵可賜。這是臣唯一的顧慮。”


    李林甫來到案前,表麵上讚成李瑄任職隴右節度使,實際上用心歹毒。


    一個人無官可封,無爵可賜的時候,金銀珠寶能滿足其需求嗎?


    這不就是暗指玄武門嗎?


    李隆基眉頭一皺,右相說得在理,如果李瑄連連大破吐蕃,該給什麽封賞。


    更何況他還要用李瑄去西域給接連向東擴張的大食一個教訓。


    “退朝!”


    韋堅還想反駁一句的時候,李隆基吩咐退朝。


    李林甫的話,成功調動李隆基多疑的性格。


    陷入矛盾的李隆基,要再想想。


    同時,皇甫惟明的調任,也因此擱置。


    “七郎料事如神呐!”


    宋國公府,李適之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刻去拜見高力士。


    高力士現在沉迷於推廣活字印刷術和雕版印刷術,經常迴府邸。


    他請李適之入內,一番談論後,決定答應李適之的請求。


    下午,高力士又迴到興慶宮中。


    “力士,今日不是你當值,怎麽迴宮了?”


    李隆基和楊玉環在龍池旁垂釣,旁邊還放著加糖的冰鎮西瓜。


    炎炎夏日,有西瓜的清香,讓李隆基在這個夏天更加舒服。


    “老奴交待一下印刷事宜,就想迴來再侍奉聖人。老奴年過花甲,也不知道還能侍奉聖人幾年。”


    高力士頗為感觸地說道。


    “我與力士,才是真正的共同白首啊!我也不似年輕之時,隻是不知後人如何評價我。”


    李隆基迴想小時候就與高力士相遇,數十年眨眼而過。


    他雖追逐長生,但心裏清楚那種虛無縹緲,才想著安享晚年,他遲早會塵歸塵,土歸土。


    “聖人開天辟地,武功直追太宗皇帝,千古之後,後世必會追慕您的功績。”


    高力士向李隆基說道。明明是恭維的話,聽著卻如真心一樣。


    “還不清楚呢!力士,我想任用李七郎為上將,許多大臣反對。聽右相的話後,我又覺得李瑄連連立功後,不好封賞。準備過幾年再提拔他。”


    和往常一樣,不順的政事,李隆基都會與高力士談論。


    “這個……請聖人恕老奴直言……”


    高力士欲言又止,向李隆基請求道。


    “力士與我盡可直言!”


    李隆基擺了擺手,要高力士隻管說。


    “七郎雖年少,但聖人卻年老。雖聖人能長命百歲。然功業之事,還是要抓緊呐!今七郎爵不過縣男,勳不過輕車都尉。每一戰功,逐步以爵位升遷即可。更何況七郎文采斐然,從江南行可以看出七郎有治理國家的能力,等功勞更大時,還可以召入朝中,輔佐聖人。並非一定是節度使掌權,可以先將皇甫將軍調迴來,讓七郎知節度事,待立大功,再將其調迴來,親自授予雙旌雙節。”


    高力士近前,慢聲慢語地向李隆基表述。


    暗指聖人立功要抓緊。已花甲之年,再等幾年,那要等到什麽時候,還能超過太宗皇帝嗎?


    李瑄的勳與爵離最高級還差得遠呢!


    而且真要平定了吐蕃,可以調到朝廷。


    朝廷可是熬人的地方,這有什麽顧慮呢?


    高力士這番話是李適之告訴他的,也是順著李隆基心思去摸。


    “三郎,你看七郎從邊塞帶迴來的瓜果多好,以後一定讓七郎帶更多沒見過的東西迴來。”


    與此同時,楊玉環拿起一塊冰涼的西瓜,放在李隆基的嘴邊。


    “在內,能為我分憂者,唯有力士!”


    李隆基吃一口美人遞來的西瓜,所有鬱悶一掃而空。


    他險些被誤導!


    “三郎,魚上鉤了……”


    楊玉環輕輕拉了拉李隆基的衣襟。


    “咻!”


    李隆基提起魚竿,一條美麗的錦鯉掛在勾上。


    楊玉環像小女孩一樣雀躍。


    李隆基笑得合不攏嘴。


    高力士也露出微笑。


    ……


    翌日,朝堂上。


    李隆基入座後,中書舍人要稟告日常事宜,卻被李隆基揮手製止。


    “右相,左相!伱們擬訂詔書,將皇甫將軍調迴長安,免去節度營田支度等使,拜兵部尚書,封臨涇縣子。免去李將軍左千牛衛將軍,都知兵馬使,臨洮軍使。拜西平郡都督,升左龍武衛大將軍,任隴右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兼隴右支度大使、隴右營田大使,其餘官職勳爵不變。”


    李隆基開門見山,下達任命。


    這是命令,沒有商量的餘地。這就是李隆基的權勢。


    副大使,知節度使。是代行大使之權,處理一切軍事、賞罰、調動、任命。實為“上將”!


    “啟稟陛下,臣認為李將軍年齡與資曆不足,需……”


    一名監察禦史出列,他以為還和昨天一樣,沒想到他的話沒說完,李隆基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打斷他的話斥責道:“吐蕃如此欺我大唐,你想阻撓軍功嗎?來人,轟出殿外!”


    羽林衛收到命令,立刻出列,將這名監察禦史挾出殿外。


    “臣失禮,請陛下饒恕!”


    那監察禦史驚慌失措,他大唿的同時,看向李林甫。


    但李林甫察言觀色,怎麽可能理會他。


    直至監察禦史被拖出殿外,諸臣心中一凜。


    李隆基現在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誰阻攔,下場就是被轟出興慶殿,成為長安的笑柄。


    李林甫心裏極度鬱悶,怎麽一天之間,聖人變化這麽大?


    和他料想的不太一樣啊!


    木已成舟,他還能說什麽呢,隻能和韋堅一起誇讚聖人英明。


    兩位宰相發話,又有監察禦史被哄出去,誰也不敢再多事。


    李林甫看到看到韋堅小人得誌的模樣,差點忍不住打他一頓。


    更煩心的就是皇甫惟明任兵部尚書,他又多一個政敵。


    在長安各個坊市遺憾左相罷相的時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瑄拜為上將的消息,更是轟動長安。


    一個十七歲的上將,使宋國公府在失去相位後,並未落下光彩。


    少年們在內心中發出“男兒當如李將軍”的唿喊。


    得知李瑄尚未婚配後,說媒的人快把宋國公府的門檻踏破,連公主們都想將女兒嫁給李瑄。


    許多人文人準備向李瑄獻詩,渴望入其幕府,完成“獻策建功”的願望。


    兩京真正的遊俠,紛紛前往隴右,希望能在李瑄麾下建功立業。


    ……


    安鄉郡,金劍山下。


    李瑄正帶著親衛隨從,在金劍山下的一個上牧兼視察。


    隴右群牧副使張文儼、判官崔漴、金劍監牧、柳錫等與李瑄一起隨行。


    金劍監有馬七千餘匹,其中優良可用戰馬的成年馬有八百匹,它們隨時可以出監,入戰馬序列。


    “一個月來,我視察十幾牧監,為國家戰馬強盛而感到高興。但我覺得戰馬還可以培育更好更多。我準備與栗特人通商,希望能向諸馬監引更多優質西域種馬,來提升河曲馬的後代。”


    李瑄在金劍監的草場上,向張文儼說道。


    隴右群牧雖然一直有引進西域馬,但力度還不夠。


    馬政是經國要政,與栗特人的交流要密切。


    河曲馬雖耐力良好,挽力強大,但肢體隻能算中等。


    優良的戰馬基因,需要一代代培養,這戰場上的勝利因素。


    “居於漢地的栗特人,已不去西域。西域而來的栗特人又不好打交道。”


    張文儼向李瑄迴答道。


    “我會向朝廷申請金銀絹錦,向栗特人購買良馬,他們追逐利益,隻要黃金足夠,他們會想方設法將自己國家的馬匹,運往大唐。”


    李瑄深知栗特商人的德性,他們為了金銀能鋌而走險,不顧性命。


    他準備讓柳錫與栗特人商議將良種馬運到隴右的事宜。


    從馬匹外形,能直觀辨別馬匹的優劣。


    就像李瑄的火雲馬,一眼看出它是寶馬。


    “啟稟將軍,皇甫帥請你迴湟水,朝廷對您有新的任命。”


    就在這時,一騎衝入金劍監向李瑄稟告。


    “具體有什麽任命?”


    李瑄看此使者後,向他詢問。


    使者來到李瑄身前,輕聲說道:“皇甫帥將迴長安任兵部尚書,聖人令您知節度事,並升任西平郡都督、左龍武衛大將軍,兼支度、營田大使。”


    “好,我會立刻快馬趕迴去。”


    李瑄內心欣喜。


    雖不是正使,但已完全掌握隴右軍,他可以遊刃有餘地去發揮。


    得以完成開疆擴土的目標,取悅李隆基。


    都督掌管西平郡軍事、政務,對李瑄其實可有可無,主要是標榜李瑄封疆大吏的身份。


    支度使是掌管軍需的使職,一般節度使都會兼任。


    左龍武衛大將軍,正三品,突出李瑄的武職。


    這是北衙禁軍職,比南衙更顯赫。


    “我準備迴湟水城,諸牧監湊一萬匹優質戰馬,兩個月內送至隴右軍中,這件事由張太守擬訂奏書,上稟朝廷。”


    事情關鍵,李瑄停止繼續巡視牧監。


    由於牧監很大一部分在金城郡,所以張文儼還兼任金城太守。


    李瑄沒有很過分,先要一萬匹應急,保證士兵的訓練。


    過段時間再索取戰馬。


    現在大唐牧監有大小馬八十萬匹,李瑄知道接下來天下戰爭頻頻,他在任期間,哪怕牧監馬匹不增加,也不能讓其減少。


    “遵命!”


    張文儼不好說什麽,李瑄是大使,他隻是副使,更何況上報朝廷,隻要朝廷同意就行。


    本來李瑄還要再待一個月,他也聽到李瑄拜為上將。


    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張文儼知道李瑄心思縝密,就算將來成為宰相,他也不會覺得奇怪。


    隻是感歎於李瑄能不及弱冠,就統領千軍萬馬。


    “以後王公官吏製度、朝廷、驛站用馬,張太守可以盡批準,但邊鎮申請戰馬,必須向我稟告。”


    李瑄放給張文儼一部分權力。他隻要看住其他節度使。


    節度使們隔幾個月都會以戰馬損耗為由,向牧監要馬。


    “將軍,如果誤了他們,會不會彈劾我們貽誤軍機?”張文儼擔心這一點。


    “有事我來承擔。”


    李瑄在朔方、隴右兩地任職,當然知道軍中的戰馬,往往比按製規定的戰馬多得多。即便除去私人馬匹。


    繳獲馬雖然不用上繳牧監,但腆著臉再去要損失的顯馬,連李瑄都會這麽幹。


    所以貽誤戰機就是說辭,派個使者去統計一下,沒有哪個節鎮,甚至軍城不多戰馬的。


    一切安排好後,李瑄準備迴湟水。


    在離開前,安鄉郡太守高秀岩求見李瑄。


    太守不是他想幹的職位,更何況還是安鄉郡這樣邊境太守,以至於他這段時間鬱鬱寡歡。


    李瑄在與他角力的時候,讓他丟盡麵子,這是他自不量力去挑戰李瑄。


    如果棋差一招,肯定不服,但實力相差懸殊,連怨恨的勇氣都沒有。


    “高太守有何見教?”


    李瑄笑問高秀岩。


    那天在宴會結束後,李瑄迴去後反思自己,應該給高秀岩留點麵子。


    他推測曆史上高秀岩是潼關大敗後,投降安祿山。


    那場大敗,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將士心灰意冷,也很正常。


    因潼關大敗,安祿山入主長安,都以為安祿山要起飛了,投靠安祿山的將領非常多。


    未來是叛將,但高秀岩在安史之亂前勇猛非凡,不然也不會被授予戶部尚書。


    “在下羞愧於當眾挑戰將軍,事後非常後悔。將軍您的蓋世神力,十個高秀岩也不可企及。您能上任幾天後,就在積石軍大破吐蕃騎兵,這種才華十個高秀岩亦無法追趕。我真誠地向您道歉,希望您能不計前嫌!”


    身為安鄉太守的高秀岩向李瑄一拜。


    隴右節度使雖節製安鄉郡兵馬,但李瑄沒有兼任采訪處置使,所以安鄉太守並不是李瑄的下屬。


    “高將軍不必如此,實在不敢當!”


    李瑄連忙將高秀岩扶起來。


    “請您上書聖人,讓我再入邊軍。臨洮軍的副使有兩個名額,讓我當臨洮軍的副使,也心甘情願!”


    高秀岩再次向李瑄請求道。


    李瑄沉定片刻,就算將高秀岩重新舉薦為臨洮軍大使,也不是不可以。


    但李瑄突然想到一條計策,可以利用一番。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