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沒有拒絕的理由。


    將士立功,理應賞賜,加官進爵。


    如李嗣業斬殺大食帝國的大埃米爾,相當於大唐的兵部尚書。其間又多有斬獲,有陷陣之功,殺敵無數,從龜茲軍副使越級提拔到安西都知兵馬使沒一點問題。


    可惜安西的官職不多,放在其他軍李嗣業當節度使都有可能。


    隻是這一樣來,安西、北庭、隴右、河中,幾乎全部李瑄一手提拔到將領,甚至朔方也有李瑄的老部下。


    楊國忠在心底突然產生一種憂慮。


    不是擔心李瑄造反,而是怕手握兵權的李瑄向他發威。


    楊國忠也想在軍隊中有影響力,但他掌權之後,天寶十節度,勢力已經無比清晰。


    安胖子在東北軍,誰也無法插手。


    隴右、河西,隱隱形成軍事集團聯盟,將他排斥在外。


    朔方的安思順,一向看他不爽。


    河東軍雖然對安胖子陽奉陰違,但也自成派係。


    西域更不用說,是李瑄地盤,這幾戰以後,估計西域諸國,要看李瑄的臉色行事。


    惟一能讓楊國忠插手的是嶺南五府經略使和劍南節度使。


    嶺南那地方,軍隊也就是對付土匪、海賊、反叛,是不毛之地,距離長安萬裏之遙,掌那裏的兵權沒絲毫用處。


    楊國忠有心掌握劍南軍,但征南詔的戰役中,一塌糊塗。


    所以楊國忠感覺自己很沒安全感。


    不論如何,楊國忠一定會想辦法將安祿山幹掉。


    李隆基當天夜晚,留駐於望春樓休息。


    翌日一早,又看了一下李瑄送迴來的地圖。


    他讓集賢院的官吏盡快根據此地圖,繪製出完整的大唐帝國圖冊,給天下人觀看。


    楊國忠還想出一個點子,拿太宗時期、高宗時期、天後時期的地圖,一起張貼在城中。能讓文人百姓對李隆基的赫赫武功一目了然。


    這馬匹拍得李隆基心曠神怡。


    當晚,李隆基起駕迴興慶宮,並宣布舉行自華清宮迴來後的第一次朝會。


    朝會上,幾乎成為宰相楊國忠的一言堂。


    左相陳希烈唯唯諾諾,一切都以楊國忠馬首是瞻,不論什麽文書,隻要是楊國忠發令,他悶頭簽字即可。


    享受屬於宰相的功名利祿,不顧天下蒼生。


    文武百官,能晉級的隻有一種,就是巴結楊氏的人。


    說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毫不為過。


    李隆基坐在象征著帝國最高權力的寶座上,卻沒有往日的精氣神。


    今日朝會,李隆基最想聽的就是大臣們躬身一句句的道賀,讚歎聖人的文治武功。


    楊國忠早給李隆基安排得明明白白。


    “陛下神文聖武,文治之盛,堯舜都遠遠不及您!今四海升平,萬民敬仰。興庠序以育賢才,修典章而明法度,仁德布於天下,實乃千古聖君。陛下之武功,更是威震八方,平外患而定邊疆,保我朝之安寧,功高蓋世,臣等心悅誠服,恭祝陛下萬歲千秋。”


    鮮於仲通第一個出列向李隆基恭維。


    他明明打了一個敗仗,卻被楊國忠言為小勝,現在任武部侍郎。


    在楊國忠的支持下,鮮於仲通明目張膽剝奪高仙芝的權力。


    高仙芝一個武將,玩不過楊國忠,隻能鬱鬱寡歡。


    “陛下文以安邦,詩詞歌賦,才情非凡。政通人和,百業俱興。武以定國,鐵騎所至,敵軍膽寒。陛下之文治武功,如日月之輝,照耀我朝,臣等深感榮幸,願陛下江山永固,福壽綿長。”


    中書舍人竇華起身接著恭維道。


    “陛下乃千古英主,文治璀璨。廣開言路,納諫如流。國家繁榮,百姓富足。武功赫赫,戰無不勝。陛下之功績,必將永載史冊,臣等敬服不已……”


    侍禦史鄭昂緊接著出列,作為禦史台的官吏,也不管李隆基做沒做到,盡是美言。


    出列的文武大臣,不再是議論國家大事,而是吹捧李隆基。


    哪怕是楊國忠任命的左右拾遺,左右補闕,稟告的不是皇帝的過失,排著隊讚揚皇帝的功績。


    昔日隋煬帝因不聽勸諫而亡,太宗皇帝從諫如流,發生的時間還沒有多久。


    李隆基卻已經忘了,他不知道自己要做隋煬帝,還是太宗皇帝。


    那些有良知的官吏,隻能閉上嘴巴。但凡有任何忤逆,都會被趕出興慶殿。


    再強硬的證據,也比不上楊國忠的一句花言巧語。


    “爾等之心,朕已知曉!國家有今日的強大,離不開諸臣的努力和在外征戰的將士,特別是天水王,將大唐鐵騎,馳騁於裏海,使那西胡人,不得不獻上價值二十萬匹絲綢的金銀珠寶求和。”


    “此西征之戰,天水王居功至偉,超越衛國公、英國公的功績,朕決定為天水王加實封一千五百戶,現天水王實封三千戶。”


    “另賞賜天水王錢十萬貫,黃金三千兩,彩鍛一千匹,絳繡一千匹、蜀錦一千匹,金器二百件,玉器二百件。宮廷樂師五十人,教坊歌姬美女百人。”


    “另選在勝業坊修建大宅一座,為新的天水王府。一定要比祿山的宅院更壯麗,國家富庶,不要愛惜財力。城外上好的果園,挑選兩處獎賞給天水王。”


    “封天水王次子為太中大夫,封長女為金城郡主。”


    李隆基聽完恭維的話後,宣布對李瑄的獎勵。


    李瑄的散官、勳、爵、職事官,不是一品,就是二品,已經到達能給的頂峰。


    所以李隆基拿加實封,以及封賞子女。


    這是要告訴李瑄,如果能立下不朽的功績,能成為真正的萬戶侯。


    文武百官被聖人的闊綽驚到,皇子公主,連實封一千戶都沒幾個。


    對大臣來說,實封一百戶,都屬於可遇不可求。


    李瑄實封三千戶,是大唐自開國以來臣子第一人。


    而且李瑄的次子和長女不過兩三歲,就再次被封。


    特別是長女,封為郡主。是皇太子女兒的待遇。


    宗室血脈較遠的女子,雖不乏封為公主的例子,但都是和親的時候。


    另外,聖人對李瑄的賞賜有些誇張,一輩子都難以花完。


    宮廷樂師,教坊美女,真要似神仙了。


    李隆基的後宮和教坊,在籍的女子數以萬計。為天水王的封賞,一定是挑選貌美的。


    “陛下聖明!”


    楊國忠不得不起身應道,引導群臣。


    他心中嫉妒,貴為首席宰相,都沒見過這樣的賞賜。


    大臣們隻能隨著楊國忠讚歎李隆基。


    “右相,令工匠迅速將勳章製好,賞賜安西軍、北庭軍、以及安西諸部、諸胡部軍功絲綢三十萬匹。賞錢一百萬貫,由天水王封賞諸軍。兩京府庫抽調絹錢,迅速向安西轉運。”


    李隆基再次向楊國忠吩咐道。


    他想安西北庭士卒養精蓄銳後,繼續西征,就必須給予豐厚賞賜。


    李隆基不考慮倉庫的負擔,每年收取這麽多絹錢稅收,足夠他揮霍。


    更何況還有楊國忠為李隆基“搞錢”。


    楊國忠精通算術,他心中在合計左武庫和右藏庫的捐錢數量。


    左藏庫和右藏庫都是太府寺下轄部門,左藏庫主要接收租賦收益,而右藏庫則負責接收地方郡縣給中央的貢品。


    不僅是長安,在洛陽也有左武庫和右藏庫。


    楊國忠為表示自己的能力,在他拜相後,將左武庫的糧食,全部換成絹,並帶著李隆基參觀,使李隆基龍顏大悅,深信楊國忠的能力。


    至此,李隆基揮霍無度。


    殊不知,此時的收入,已比李瑄拜相的時候減少不少。


    在天寶八載,李瑄任宰相的時候,天下諸色米一億一千八百六萬二千七百二十石。和糴二百一十三萬九千五百三十石。


    為曆史之最!


    此時大唐雖有不少淪為農奴,或為黑戶,但依舊有上千萬戶家庭納稅,是唐初的四倍。


    加上開元的積累,才有大唐的富庶。


    但萬事萬物,一旦規律被破壞,就不複存在。


    去年的時候,大唐的稅收一千零十七萬貫。


    要支撐整個國家的朝廷命官俸祿、補給地方的軍餉,以及國家各種用度。


    李隆基一下就獎勵軍隊一百萬貫,加上眾多絹的賞賜。


    今年絕對入不敷出,但老本足夠吃。


    最關鍵的是,虢國夫人一個豪宅,號稱費錢二百萬貫,雖然史書有誇張的成分,但五楊的奢靡無度是一定的。


    最終,經過楊國忠的計算了,順著李隆基的心意,為安西北庭將士準備絹錢賞賜。


    隻要心黑,對楊國忠來說,缺錢的時候很容易搞到。


    他不求名垂千古,明白自己身後的評價肯定不太好,要早早享受權力,不管民間疾苦,洪水滔天。


    一聲退朝,李隆基滿意地離開。


    百官們下次再見,已不知是什麽時候。


    年輕的時候,李隆基告誡自己要勤加政務,夙興夜寐。


    開元後期,李隆基剛開始缺席早朝的時候,還不好意思。


    到天寶中後期,李隆基把不上早朝當做習以為常。


    退朝後,李隆基讓高力士傳令的時候,傳詔李瑄今年夏秋之時,迴歸長安複命。


    李瑄打了勝仗的消息,很快就傳至長安。


    百姓們難得高興一次,他們知道天水王是天下無雙的。


    一些權貴和楊國忠一樣擔憂,害怕李瑄重新執掌朝政,壓迫他們。


    隻有對李瑄“心向往之”的大臣和李適之,以及天下的貧苦百姓,希望李瑄能再度拜相。


    兩年多來,李瑄的功績又夠了,他的每一步,都是常人遙不可及的傳奇。


    李適之身體雖還不錯,但天下陰霾,總感覺有點不對勁。


    他覺得楊氏太過分了,縱觀史書,也沒有這樣的家族,擔心國家因此出現差池。


    李泌來往於終南山和嵩山,他沒和曆史上一樣向朝廷獻賦,而是繼續隱居,追求大道。


    即便長生不死破滅,心中大道豁然開朗。


    此時的李泌和朝廷沒任何關係,是徹徹底底的白身。


    和眾多有能之士一樣,李泌也有一種國家將危的感覺。


    但他知道,國家已經腐朽,如果不能根治,隻是苟延殘喘而已。


    在這方麵,李瑄顯然比他看得更遠!


    李泌在等待李瑄做決定。


    天水王府。


    裴靈溪終於收到李瑄的家書,連著兩天,都能把上麵字背下來了。


    上一次李瑄寫信的時候,還去去年七夕之時。


    那時,李瑄還寫了一首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她非常喜愛,期待著重逢。


    這一次傳信戰爭已結束,更令她心安。


    兒女們在庭院中嬉戲,最大的李奕才四歲。


    最小的李蓁蓁隻有兩歲多。


    他們隻記得自己的兩位娘親,根本沒有父親的記憶,哪怕是李奕,也非常模糊。


    兩年前的送別,李奕隻是揮了揮手,早就忘了。


    另外,他們知道祖父李適之非常疼愛他們,帶他們去東市玩耍。


    李瑄一人之威,就足以使天水王府成為與楊氏並肩的家族。


    也是五楊在城中不敢招惹的存在。


    不僅僅是貴妃袒護,還有李瑄確實不好惹,當年工於心計的李林甫被整得太慘了。


    裴靈溪和霜兒,等待夫君九月迴來。


    李瑄在信件上,已經標有迴來的日期。


    時間轉瞬到五月,楊國忠從蛛絲馬跡上,察覺到安祿山的糧草、兵器有問題。


    有囤糧草兵器的嫌疑。


    而且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越來越深,安祿山也對這個宰相非常不屑。


    視之蔑如也!


    把楊國忠當空氣,這就是安祿山對楊國忠的態度。


    楊國忠再次懇請李隆基,罷免安祿山的職位,認為安祿山掌握範陽軍十二年之久,範陽軍已經成為他的私兵。


    篤定安祿山必謀反,並一連串說出好幾點可疑之處。


    李隆基聽楊國忠一說,心下有疑。


    隨即,李隆基派遣中官輔趚琳去範陽偵察。


    但是宦官基本上全是利欲熏心的貪婪之徒,輔趚琳也不例外。


    由於安祿山在長安有細作,提前得到風聲,他在安陽迅速安排一番。


    等輔趚琳來了以後,安祿山直接贈送其一箱金銀珠寶。


    輔趚琳隻是隨意一看,根本沒有去太遠的地方,迴長安以後,對李隆基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


    李隆基已經在心裏認定將相不和,互相攻擊,輕飄飄將此事揭過去,並更加相信安祿山。


    楊國忠非常無奈,他隻能暗中派人調查,尋求更有力證據。


    範陽。


    “楊國忠這狗娘養的,整日在聖人麵前說我壞話,我遲早將他大卸八塊。”


    安祿山將他的狗頭軍師高尚和謀主嚴莊召來後,拍著桌子怒罵道。


    伴君如伴虎,李隆基老了,疑心病多。指不定哪一日懷疑他,就把他召入長安宰了。


    既然已經決定造反,在雄武城中儲備兵甲,攻城器械,糧食。利用粟特商人的商貿能力,經營絹錢。


    他遲早有暴露的一天!


    和之前不同,此時安祿山根本不敢頻繁去長安,害怕去了就迴不來了。


    “楊國忠隻是小醜,不必理會他,郡王一定要忍耐住。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我們未準備好,一定不能輕舉妄動。”


    嚴莊向安祿山提醒道,和好幾年不同,這兩年安祿山的脾氣越來越怪異。


    好像和安祿山越來越胖有關。


    “什麽時候能出兵?”


    安祿山詢問嚴莊。


    “我們要準備足夠兩年的糧食,二十萬大軍的備用兵甲。”


    “您招募的曳落河,也沒有完成訓練。出兵前,還要派人向同羅、室韋、靺鞨的首領商議,讓他們也出兵相助。”


    嚴莊迴答道,給出準確時間:“最好在兩年以後。”


    不同於高尚,他非常看重軍隊的後勤,做好持久戰鬥的準備。


    成大事者,必未雨綢繆。


    “兩年,我還能活到兩年後嗎?”


    安祿山非常不滿。


    河北一些文人官吏,肯定有發現異常的,向李隆基告狀。


    大的謀劃,糧食的征集,兵甲的製作,哪是那麽容易隱瞞的?


    “現在聖人還信任您,如果覺得風聲不對,便稱病不朝。”


    嚴莊向安祿山說道。


    遠在邊塞,稱病不朝,能拖延很長時間。


    “我現在擔心的,還有西麵的那位……李瑄小兒又立下大功,他這麽能打,會成我的絆腳石。”


    安祿山看向西麵,臉上罕見認真。


    那是他父親的故鄉,任李瑄躍馬馳騁,心中沒有感觸是不可能的。


    他從麾下粟特將領口中得知,大食帝國是比吐蕃還強大的國度,卻被李瑄趕出裏海。


    安祿山的地圖上,根本找不到裏海在哪。


    “郡王,西邊的國家,戰鬥力無法與我大唐比較,李瑄白撿的功績,換做您能做得更漂亮。您征服的奚族、契丹,也十分強悍。我們有幽州勁卒、燕雲鐵騎,還有您訓練的鐵騎曳落河,諸胡騎兵相助,必能戰勝李瑄!”


    “況且我們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必須搏出功名!大唐腐朽,百姓怨言,隻有您能治理天下。”


    “姑且算李瑄勇猛無敵,然古代貴族出身的項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照樣敗給平民出身的劉邦嗎?”


    “郡王,讖圖早就預測您天命所歸啊!”


    高尚再次在安祿山信心不足的時候,為他加油打氣。


    安祿山出身低賤,李瑄出身貴族。


    和昔日的項羽與劉邦何其相像?


    “高將軍言之有理。況且李瑄在西域,一年內,他不可能帶著他的兵馬迴來。如果他在波斯,調兵遣將要一年多時間,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哪能比得過燕雲鐵騎?”


    嚴莊也向安祿山說道,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堅定信念。


    都這個時候了,還瞻前顧後,那不就是小醜嗎?


    況且嚴莊和高尚真覺得他們有很大概率戰勝李瑄。


    這是他們二人,拜為宰相的途徑。


    成為真正的天下英雄!


    “以後我不會再說這樣的話了。我再忍一時,然後率兵造反,直搗長安!”


    安祿山神情大震,不再生氣。


    被兩個反骨仔一頓忽悠,他認為至高無上的皇位他觸手可得。


    “不!我們是清君側,殺死霍亂國家的楊國忠!”


    嚴莊糾正安祿山的言語。


    “對……對!清君側,哈哈!”


    安祿山說完,哈哈大笑一聲。


    範陽城北的原野上,崔乾佑正在訓練著八千胡人士卒。


    清一色的胡人,卻穿著大唐的鐵甲,畫風迥異。


    伴隨著叮叮當當的鐵片碰撞聲,這支騎兵在來迴奔突,不時取出弓箭射向靶子……


    更北方的雄武城中,一車車的糧食,順著深深的車轍,進入城中。


    還有一些包著嚴嚴實實的車子。


    粟特商人的隊伍,正從河南河北,進入範陽。


    而一些絲綢,被安祿山贈送給靺鞨、室韋等部,讓他們看到好處。


    山雨欲來風滿樓!


    ……


    河中。


    李瑄在柘枝城半個月時間後,確立魯炅為柘枝城鎮守使,以封常清為柘枝城都督留守。


    柘枝城都督為從三品,屬於高官厚祿。


    不過李瑄沒有給魯炅五千兵馬。


    隻是從長城軍、安西北庭軍中分一千,作為骨幹,暫時駐守。


    等迴龜茲後,完成召兵,再調入柘枝城。


    蔥嶺鎮守使也一樣,李瑄為論惟貞分一千兵馬,讓他先駐紮在俱密,等待補全兵馬。


    兩軍的配置都是三千步兵,兩千騎兵。


    確立唐軍在河中的控製。


    和大食控製河中時不同,安西都護府隻收取國稅,沒有像大食一樣有各種附加賦稅,更不會強行改變河中諸國的信仰。


    大唐的主力兵馬,已提前李瑄一步,沿著千泉古道,向安西撤退。


    包括李瑄在此戰獲得的一車車金銀珠寶。


    “封都督,今後柘枝地區,就靠你管理了。短時間很難有移民可以過來。盡可能照顧每一戶百姓。”


    離開西原城前,李瑄向封常清說道。


    柘枝地區方圓數百裏,麵積很大。但移民多生活在藥殺水旁的柘枝城和曾經的怛羅斯地區,這裏土壤肥沃,適合畜牧,耕種。


    “李帥放心,屬下一定治理好大唐的新領地,使百姓安居樂業。”


    封常清拱手迴答道。


    雖然能管理的百姓不多,但他深感責任重大。


    他還負責向粟特諸國、吐火羅諸國收取稅收,以及調解諸國的矛盾等等。


    封常清苦讀經書,有機會獨當一麵,發揮自己的才幹。


    他感激李瑄將這麽重要的位置交給他。


    “兩年內,我會提拔你迴安西都護府。”


    李瑄拍了拍封常清的肩膀說道。


    這讓封常清不解,他這職位,還有什麽可提拔的?


    難道是副使嗎?


    李瑄沒有給封常清答案,騎馬帶著親衛離開。


    封常清和魯炅在俱蘭城,目送李瑄入千泉古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