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法,哈希姆城。


    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大食帝國阿巴斯王朝的開國君主艾布·阿拔斯召集大臣,入殿商議軍機大事。


    艾布·阿拔斯一臉陰鷙,看出來在暴怒的邊緣。


    下方的大臣們大氣都不敢喘一聲,顯然非常畏懼艾布·阿拔斯。


    雖然艾布·阿拔斯自稱為“安拉在大地之上的影子”,但在大臣們心中,薩法赫這個稱號,更容易形容他。


    在還沒有繼位的時候,艾布·阿拔斯將倭馬亞王族欺騙去了赴宴的地方謊稱和解,然後在宴會上殺光了他們,這件事被稱為“血洗盛宴”,惟一一個生還的倭馬亞王族成員現在逃到了西班牙,艾布·阿拔斯正想方設法的追殺。


    自艾布·阿拔斯登基以後,他把倭馬亞王朝所有已經死去的哈裏發的墳墓全部挖開,並且焚屍,顯露出殘暴。


    本來阿拔斯家族因為四大哈裏發時期立場,信奉sy派。但攫取權力後,立刻搖身一變,成為xn派的“忠實信徒”,並大肆迫害sy派的教徒。


    “唿!薩末鞬城外,我們近衛軍的騎兵已經全部被消滅,大埃米爾已經戰死,唿羅珊總督估計也兇多吉少,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殿中一陣沉寂後,艾布·阿拔斯向眾官吏開口說道,一股怒氣充斥在心中,他很想發泄。


    唿羅珊總督在揭竿而起的時候,高喊“助我者,皆黑衣”,是以旗幟黑色,漢人史書稱其為“黑衣大食”。


    可以說唿羅珊總督是黑衣大食的實際締造者,但最高權力最終被艾布·阿拔斯獲得。


    後世的哈裏發馬蒙把唿羅珊總督與亞曆山大比肩,並非沒有道理。


    雖然唿羅珊總督是艾布·阿拔斯忌憚的對象,但艾布·阿拔斯一直想利用其鏟除異己。


    在阿拔斯王朝剛建立的時候,艾布·阿拔斯派遣他的兄弟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親自前去爭取了唿羅珊總督的同意,唿羅珊總督可任意處決懷疑對象而不請求哈裏發的首肯。


    而當艾布·阿拔斯指派他自己的親戚伊薩·本·阿裏往法爾斯赴任,唿羅珊總督在當地的部下甚至拒絕承認哈裏發的任免,隻認唿羅珊總督的軍令。


    從唿羅珊返迴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對艾布·阿拔斯說:你根本算不上哈裏發,唿羅珊總督一日不死,你的統治就什麽都不是。


    艾布·阿拔斯的迴複是:保持安靜,別告訴別人。


    他早就有鏟除唿羅珊總督的心思,但不動聲色,唿羅珊總督能力,他還可以利用。


    隻是他沒想到在心中強大無比的唿羅珊總督,竟然敗得這麽慘!


    糊裏糊塗輸掉全部!


    唿羅珊總督真該死啊!


    艾布·阿拔斯此時恨透了唿羅珊總督!


    連環效應下,進入河中支援的步兵,都將有危險。


    這已經威脅到他的統治了!


    作為一個自認為“雄才大略”的哈裏發,他難以忍受這樣的汙點。


    “迴哈裏發,國家新立,又經大戰,各地總督也有不服從者,百姓渴望安定,不能再持續下去,當與大唐求和。”


    維齊爾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見沒有人吭聲,隻能硬著頭皮站出來向艾布·阿拔斯說道。


    維齊爾,翻譯為“幫助者”、“輔助者”,相當於大唐的首席宰相。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是阿拔斯王朝第一位維齊爾。


    曆史上像開了一個玩笑,在另一個時空,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此時已經被艾布·阿拔斯利用唿羅珊總督殺死。


    現在卻活得好好的!


    可能是因為李隆基的詔書,讓艾布·阿拔斯有壓力,也可能是李瑄牽製住唿羅珊總督,使艾布·阿拔斯有決定的時候,難以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下手。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權勢很大,威望也很高,艾布·阿拔斯不滿已久,但他不能親自動手,想要借刀殺人。


    可現在刀已經沒了!


    “你是想讓安拉向大唐的皇帝臣服嗎?你想背叛安拉嗎?”


    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大喝一聲。


    李隆基挑釁一樣的詔書,他記憶猶新,這種侮辱他一直記得。


    大食帝國,怎麽可能向大唐臣服,淪為附屬?


    於是,正在氣頭上的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接連質問。


    “哈裏發,請原諒我的失言。我的意思是與大唐暫時停戰,我們退出河中,養精蓄銳,重整旗鼓。然後找到失敗的原因,再找機會卷土重來。高貴的安拉信徒,永遠也不會向卑賤屈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趕緊向艾布·阿拔斯一拜,重申他的立場。


    現在的局勢,最好的辦法是退出河中。


    鞏固唿羅珊地區,防止農民起義。


    當年倭馬亞王朝在唿羅珊地區失守的原因之一,是粟特賤民連續十年的叛亂,耗費唿羅珊地區人力物力。


    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唿羅珊總督才能攜帶寫著“發起召喚,時機已到”的信件,到達木鹿城準備起義。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擔心的是唿羅珊地區百姓因為此次慘敗,再度造反。


    因為唿羅珊地區大部分都是波斯人。


    “我們最強大的騎兵是近衛騎兵和唿羅珊地區的鐵騎,傳令的人說唐軍的騎兵和沙漠中的沙子一樣多,鐵騎的兇猛,與獅子一般。”


    “我們失去騎兵,隻能以步兵為主,在騎兵未訓練完成之前,確實不可以再與唐軍起衝突。不過此仇必報!”


    艾布·阿拔斯聽到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話後,沒有理由再訓斥他,隻能迴歸正題。


    艾布·阿拔斯並不是有勇無謀,他不能接受臣服,但不代表他不接受停戰。


    現在他沒有足夠力量再與唐軍在河中角逐。


    如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所說,最好的辦法,是先退出河中,休養生息,等待卷土重來的機會。


    “啟稟哈裏發,停戰我們是被動的一方,天將軍或許會不同意,我們為了安拉,還要做好備戰準備,以免被異教徒玷汙聖土。”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此時出列向艾布·阿拔斯說道。


    此時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四十五歲。


    在這個時代,這是走向末年的年紀,但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中卻充滿光亮。


    因為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不久後,有一個名垂千古的名字——曼蘇爾!


    曼蘇爾,是勝利者的意思,他才是阿拔斯王朝的奠基人,真正奠基五百年龐大王朝的人。


    即便艾布·阿拔斯是開國君主,但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麵前,還差了許多。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蟄伏中,以免他的哥哥將他除掉。


    他已經預料到停戰並非容易的事情,結合之前大唐皇帝的詔書,再結合天將軍的強大,大唐的野心,或許不單單是河中。


    “如果各地總督聽從命令,就沒有這次河中的失敗。傳令各地總督,盡快將兵馬調集到唿羅珊地區,如果在貽誤軍機,我必會懲罰他們!”


    “另外,讓敘利亞地區的步兵停止前往薩末鞬城,撤退迴木鹿城。”


    艾布·阿拔斯認為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話有道理,讓自己的侍從傳達命令。


    剛獲得權力沒多久,反對派也很多,有的總督還是前朝舊臣。


    當前國內派係眾多,除了sy派以外,還有辛巴德派、波斯拉萬派、哈瓦立及派等等,都不太服從阿拔斯家族的統治。


    這一次,艾布·阿拔斯放下狠話,如果這些總督還不出兵,他一定會出兵討伐。


    但是大臣們眉頭緊皺,這次河中大戰的失敗,就注定阿塞拜疆等地的總督,不會再出兵。


    威脅也沒用,內憂外患下,暫時不可能與那些派係撕破臉。


    “維齊爾,由你去和天將軍談判,我們可以退出河中,但唐國不能有任何要求,而且要釋放唿羅珊總督和被唐軍俘虜的士兵。”


    艾布·阿拔斯又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吩咐道。


    “遵命!”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無法去拒絕,這兩年,從艾布·阿拔斯對他的態度中,他感覺到不同尋常的意味,所以他謹小慎微。


    這種國之大事,也隻有他出馬了。


    “我準備重新派遣唿羅珊地區的元帥,誰願意前往統兵作戰?嗯!盡可能在聽從聖令的行省招募更多誌願者。”


    艾布·阿拔斯點了點頭後,又向大臣們說道。


    他也意識到靠那些不聽命令的總督不靠譜。


    唯有在聽從他的地區,招募誌願者,以充實軍隊。


    現大埃米爾戰死,唿羅珊總督生死未卜,需要一名新的大將,到唿羅珊地區統籌。


    “請讓我前往,一定不會辜負哈裏發的期望!”


    一名男子出列,向艾布·阿拔斯一禮。


    他叫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正統的波斯貴族。


    曆史上,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是阿拔斯王朝相權世家巴爾馬克家族創始人,也是大食帝國波斯派係奠基人物。


    解讀阿拔斯王朝的曆史,永遠也繞不開他。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本來是唿羅珊總督的部下,跟隨唿羅珊總督起義。在起義即將有眉目的時候,他覺得艾布·阿拔斯更有前途,立刻投身於艾布·阿拔斯的麾下,成為阿拔斯家族的部將。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原本和艾布·阿拔斯一樣信奉sy派,在艾布·阿拔斯改信xn派後,立刻轉變信仰,跟隨艾布·阿拔斯到底。


    聰明的人,比普通人更懂得變通。


    這也是經過一場血腥政變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還能被曼蘇爾任命為宰相的原因。


    也側麵證明宗教隻是權力者手中的把戲,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拋棄。


    此時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能站出來,不是因為他與唿羅珊總督的感情,更不想為唿羅珊總督報仇。而是覺得這是他的一次機會。


    如果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與天將軍談判成功,他就有臨危受命的功績,成為新任大埃米爾指日可待。


    如果談判失敗,唐軍進入唿羅珊地區,他再做打算。


    “巴爾馬克將軍是勇敢的,我相信你不辱使命,等凱旋歸來,將軍會得到福報!”


    艾布·阿拔斯並沒有看穿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內心的想法。反而很欣慰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


    “願為哈裏發赴湯蹈火!”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非常虔誠地向艾布·阿拔斯一拜。


    他從來不會張口閉口的說“安拉”,而是一直言“哈裏發”,隱隱表明哈裏發大於安拉。


    這種不經意之間的諂媚,是艾布·阿拔斯無比信任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的原因。


    “那個天將軍真有那麽勇猛嗎?傳言他能將人和馬一起撕成碎片,他們親眼看著第一勇士胡馬木被天將軍撞飛數十匹馬的距離。天將軍還會邪術,他騎馬奔跑的時候,我軍戰馬不受控製亂竄。”


    終於,艾布·阿拔斯脫口而出這個問題。


    自怛羅斯之戰的消息傳來後,他腦海中反複迴響天將軍這個名字。


    無數消息,都在訴說天將軍的神勇,有人說他不是凡人。


    艾布·阿拔斯也一度懷疑,但又一次的大戰,他的大將死傷,讓他也難以確信。


    安拉的信仰下,不該這麽神話一個人。


    但這個人正在向他們逼近,正在動搖著王朝的根本。


    艾布·阿拔斯昨夜夢中驚醒,才收到這條消息,不知不覺,自稱屠夫的他,聽到“天將軍”後竟有些心寒。


    “這一定是訛傳!天將軍再勇猛,也一定是血肉之軀,一百個勇士,足矣將他殺死。我們戰敗,絕不是這種因素,而是其他原因。”


    田賦大臣伊薩·本·阿裏向艾布·阿拔斯迴答道。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他可不信這種傳聞。


    他知道從潰兵口中傳來的消息,往往會誇大其實,他們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我也認為有道理,天將軍的勇猛是一定的,但不會勇猛到無法戰勝。”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開口說道。


    即將前往唿羅珊地區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見艾布·阿拔斯眉頭舒展後,欲言又止。


    “天將軍據說比唿羅珊總督還年輕,還能活很多年。”


    艾布·阿拔斯聽說天將軍隻有二十多歲。


    唿羅珊總督算是英雄豪俊,今年才三十歲而已。


    天將軍比唿羅珊總督更年輕,卻屢屢戰勝唿羅珊總督。


    河中大敗,讓艾布·阿拔斯心中蒙上陰影,他的表現,可以說是色厲內荏。


    “我們軍隊還很強大,哪怕唐軍不停戰,我也有信心為哈裏發擋住天將軍。”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內心畏懼天將軍,但話語強硬。


    “你是我們軍中的希望啊!”


    艾布·阿拔斯雖然這麽說,但沒有派遣近衛軍給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


    他怕哈希姆城周圍僅剩下的五萬近衛軍步兵,再次折損,這樣他就無法鎮壓伊拉克地區,敘利亞地區也會出現紕漏。


    而且敘利亞地區剩下的兵馬也不能調遣,還要防守羅馬帝國。


    所以除了有限的兵力外,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隻能依靠新招募的誌願軍。


    這場議會,開了很久才結束。


    會議最後,一些大臣看出,“屠夫”也有畏懼的時候。


    天將軍,更令人膽怯了。


    沒過多久,艾布·阿拔斯再次震怒。


    兩條不好的消息,先後傳入哈希姆城。


    吐火羅諸國中親大食的國家,傳書艾布·阿拔斯,薩末鞬城被唐軍強攻,上萬守軍,卻一日淪陷。


    艾布·阿拔斯大罵唿羅珊總督無能,甚至用“矮子”這種羞辱的詞匯來罵唿羅珊總督。


    眾所周知,唿羅珊總督非常矮小,且腿很短。


    隻是唿羅珊總督五官端正,皮膚光滑,胡須濃密,舉止迷人,讓人忽略他的矮小。


    在一陣暴怒後,得知唿羅珊總督自刎而死,艾布·阿拔斯又一改常態的哭泣,而且聲淚俱下。


    如果唿羅珊總督能在占領安西都護府後死掉,那該多好啊!


    他是想唿羅珊總督死,但不是現在啊!


    在得到唿羅珊總督死訊後僅僅三天,艾布·阿拔斯又收到三萬以重裝步兵為主的敘利亞步兵,幾乎全部被唐軍殺死在烏滸水河畔,屍體把河流都堵塞了。


    隻有少數會遊泳的人逃過河。


    敘利亞重裝步兵一直是黑衣大食的主力,將其布置在天竺附近,也是為了震懾。


    這支主力步兵的失去,讓阿拔斯王朝雪上加霜。


    他們能調集的精銳兵馬越來越少。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已經出發與天將軍談判。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也帶著兵馬和命令,前往唿羅珊地區。


    隻希望國家能趕緊安穩,等喘息過後,再報仇雪恨。


    但這注定是艾布·阿拔斯一廂情願!


    李瑄用兵出其不意,他知道黑衣大食剛建立統治,還未完全掌控這個國家。


    趁他病,要他命。


    這個時候是進攻的最佳時機。


    艾布·阿拔斯想不到唐軍剛經曆連番大戰後。還能整理兵馬,奔向唿羅珊地區。


    所以當他得到邊境的告急後,精致的水晶杯,在他手中摔碎。


    唿羅珊行省,是大食第二大賦稅來源地,如果再加上周圍的唿羅珊地區,是大食帝國的重要命脈。


    他們不能失去唿羅珊!


    然他最清楚唿羅珊行省兵力空虛,首府木鹿城可能連一千士卒都沒有,更別說其他城池。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談判,很可能無疾而終。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注定再與天將軍兵戎相見!


    他雖然寵信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但他不認為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是天將軍的對手,甚至統兵能力還不如大埃米爾。


    更何況情報上說,唐軍數以萬計的騎兵,頃刻間就將邊境的城堡踏平。


    這一瞬間,艾布·阿拔斯慌了。


    他難道再將近衛軍派出去與唐軍一戰嗎?


    埃及地區、伊拉克地區的兵馬,到達以後再失敗,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統治。


    艾布·阿拔斯更得到消息,阿塞拜疆等行省總督,蠢蠢欲動。


    這些總督覺得阿拔斯家族創立的王朝,不會持久。


    連忠心的總督,都難免產生想法。


    艾布·阿拔斯與大臣們商議後,決定讓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在唿羅珊地區周邊的大城組成防線。


    很明顯,他們來不及守衛唿羅珊行省。


    以前,白衣大食經常能聯係吐蕃,在西域與大唐角逐。


    現在艾布·阿拔斯陡然發現,大唐周邊竟然不再有一個敵對的強國。


    突厥被滅了,大可汗被天將軍生擒;迴紇被天將軍打怕了;曾經強大的吐蕃,需要大唐皇帝加封稱號。


    西域,以及西域周圍上百個國家,無不對大唐俯首稱臣。


    那些遊牧民族的騎射,成為天將軍手中任意驅使的武器。


    艾布·阿拔斯最終又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傳信,與天將軍談判的時候,隻要不臣服大唐,盡可能妥協一下。


    他需要時間重整旗鼓!


    ……


    大食帝國的一舉一動,沒有瞞過死對頭羅馬帝國(今後拜占庭帝國稱羅馬帝國,用拜占庭不合適)。


    此時的羅馬帝國可是占領著敘利亞地區的北部,在敘利亞地區難免有一些眼線。


    自大食帝國建立以來,羅馬帝國被強悍的大食人打得抱頭鼠竄,屢屢丟棄土地。


    巔峰的時候,大食人占領了小亞細亞,進攻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羅馬帝國能穩住陣腳,也隻是趁著白衣大食後期的腐朽而已。


    現在羅馬帝國的統治姓氏是伊蘇裏亞王朝,十年前,君士坦丁五世,繼承他父親利奧三世的皇位,不久後,大食改朝換代,君士坦丁五世得有一番功績。


    不過君士坦丁五世的目標不僅限於此,他想取迴屬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耶路撒冷,伊拉克、埃及。


    被邪惡大食占領的國土,還有很多。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像凱撒大帝一樣,加冕“大帝”的稱號。


    本來君士坦丁五世想要對付可惡的保加爾人,因為他們還有屈辱,握在保加爾人手中。


    但是大食帝國的動蕩,引起君士坦丁五世的注意。


    在遙遠而神秘的東方,那個能製造華麗絲綢,精美瓷器的國度,一個被大食帝國稱為天將軍的男子,已經戰勝、殺死二十多萬大食兵馬,大食帝國的騎兵也幾乎損失殆盡。


    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兵力大大減少,且大食已經沒有援軍。


    這不正是他們的機會嗎?


    君士坦丁五世從未想過東方古國會有朝一日,與他們的勁敵大戰。


    因為亞曆山大大帝東征,最遠也隻是到印度河流域,無法北上越過蔥領。


    意味著唐軍要翻山越嶺,與大食帝國交戰。


    這天將軍一定是強大的統帥!


    君士坦丁五世很想派使節去大唐,但道路不通,他也知道時間來不及。


    與大臣商議以後,君士坦丁五世決定禦駕親征,率領八萬兵馬,向敘利亞中南部進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