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在楊玉環的安撫下,沉住心氣,他吩咐官宦,起駕前往驪山上的翠雲亭。


    華清宮建立在驪山的半山腰,而翠雲亭建立在驪山的最頂端。


    其間的山路,修建有長廊,以及木製的台階。


    此台階通過諸多平台,直達最頂端的翠雲亭。


    如朝元閣在驪山西繡嶺的第三峰,而翠雲亭在朝元閣旁邊的山峰。


    此峰不僅有翠雲亭,還有羯鼓樓、鍾樓、烽火台等建築。


    聖人上山,可不是普通人登山。


    由四名力士,前後扛著特製的座位,將李隆基穩穩當當地抬上山頂。


    楊玉環和楊氏姐妹也是如此。


    文武百官們就必須拾級而上。


    李瑄在後方,緩緩而行,每一步都仿佛腳踏實地一樣。


    “啊……”


    沒走一會,一聲慘叫,驚破夜空。


    前方的李隆基都聽到,停下前行。


    “怎麽迴事?”


    李瑄向一旁的羽林郎問道。


    “迴李相,安將軍腳下打滑,突然滾下台階,滾了數丈左右。”


    羽林郎探明消息後,向李瑄迴答道。


    李瑄眉頭一皺,禦階又不是很陡,安胖子怎麽這樣不小心,摔死怎麽辦?


    雖然李瑄一直給安祿山使絆子,比如拒絕給他分配馬匹等,但從未想安祿山現在就死。


    想到此,李瑄準備下去看一看安祿山如何?


    “哎呦……”


    安祿山此時正在台階與台階之間的休息平台上呻吟,他抱住腿,肥胖的身軀不斷左右擺動。


    很顯然,這一次摔到安祿山的腿部。


    “快扶安將軍起來?”


    李瑄讓羽林郎將安祿山扶起來。


    周圍許多官吏都圍在身旁。


    “楊釗謀害我!”


    被扶起來的安祿山忍著疼痛大喊一聲。


    剛才走得好好的,卻被楊釗拌了一下。猝不及防,從樓梯上摔了下來。


    自上次親衛“搶劫商人”事件後,安祿山忍辱負重,在過年的時候,才迴到長安,除了進獻寶物,還想討好楊玉環和李隆基。


    他知道自己要靠什麽維持自己的權力。


    已經盡可能地避讓李瑄,楊釗。上朝的時候,他一言不發。


    沒事的時候,就跑到宮中。


    千防萬防,沒想到這一次被楊釗算計。


    安祿山雖然是猛將出身,但他早已不能上戰場,而楊釗年輕力壯,身材高大。


    他也沒料到楊釗心這麽狠,這是要置他於死地。


    第一時間看到李瑄後,他以為是李瑄授意楊釗這麽做的。


    但他不敢直接叫李瑄的名字,隻能大喊楊釗。


    同時,心中恨不得將李瑄和楊釗碎屍萬段。


    “安將軍莫要血口噴人,明明是你自己滑下去的。你這肥胖的身軀,爬不上山,就不要逞強。”


    楊釗立刻不願意了,跳出來指責安祿山。


    他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情。


    可惡的安胖子,皮還挺厚,沒一下摔死。


    “是你胡說八道,我要稟告聖人,求聖人公道。”


    安祿山不服,他一定要向李隆基說明情況。


    他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謀害。如果不反抗,將來李瑄和楊釗會變本加厲。


    此時的安祿山怒火中燒,總有一天,他要把楊釗皮扒了。


    這也更堅定他竊取神器的決心。


    再這樣下去,他不用等太子李亨登基,就會被李瑄等害死。


    “禦醫先為安將軍檢查傷勢,我去稟告聖人。”


    李瑄心中明白安祿山跌下來與楊釗有關,非常不悅。


    上元夜還沒開始,就出現這種掃興之事。


    幸虧安祿山沒死,不然李瑄一定活剮了楊釗。


    隨行有禦醫,李瑄令人召禦醫為安祿山檢查。


    又親自上前,將這件事情告訴李隆基。


    “祿山說他是被楊釗拌倒摔下台階?”


    李隆基聽到好幹兒安祿山沒性命之憂後,鬆一口氣。


    但安祿山的話,讓李隆基怒形於色。


    “迴聖人,黑燈瞎火,上下擁擠,不好定論。或許是楊中丞不小心推搡到安將軍……”


    李瑄不想看到楊釗失寵,為他開脫。


    “令禁軍將祿山抬迴去養傷,吩咐禦醫好生診治。”


    李隆基聽李瑄這麽一說,覺得有道理。


    他覺得楊釗不像是故意害祿山的人。


    祿山體型肥胖,不小心被推到,很可能摔倒。


    早知如此,就讓力士將安祿山抬到翠雲亭了。


    “遵旨!”


    李瑄點頭,然後擺了擺手,讓抬著李隆基的力士繼續行進。


    安祿山沒有見到李隆基,他知道李瑄對李隆基說了什麽,心中憋屈到極點。


    禦醫告訴李瑄,安祿山隻是左腿稍微有些骨折,接骨以後,可以慢慢康複。


    李瑄也放下心,令禁軍將安祿山抬迴去修養。


    被抬著下樓梯時,安祿山捏緊拳頭,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憤怒。


    他恨李瑄假惺惺的模樣。


    或許就如高尚所說:大丈夫寧可舉事而死,終不能嚼草根而生!


    如果他有李隆基的地位,哪會受今日的恥辱。


    直到迴到家中,禦醫為他接骨,上藥,固定腿部,安祿山才鬆開拳頭……


    心中的感覺,也愈發強烈。


    ……


    另一邊,李隆基已經行進一半路程。


    他看到此處空曠地,有幾個爐子。


    一些禁軍正圍在爐子旁邊,能看見熊熊火焰在燃燒。


    “那是什麽?”


    李隆基問高力士。


    “李相說上元夜的表演,就是在這些爐子中,所以令人在這裏搭建。”


    高力士向李隆基迴答道。


    也是臨近上元夜的時候,李瑄才告訴高力士,不然無法在這裏布置,


    “旁邊還有風爐,不是煉鐵的時候,才有這些嗎?”


    李隆基還是有見識的,看到禁軍在推動大風匣,覺得這是在煉鐵。


    “是在熔鐵!七郎帶了許多鐵到山上。”


    高力士向李隆基迴答道。


    這一點他可以肯定,最終是什麽,李瑄沒說。


    “有趣!我想看看七郎要做什麽!”


    熔爐不止這裏有。


    向上的幾個平台還有,甚至在臨近翠微亭的平台也搭建有一個熔爐,其中還有許多棚子,且為兩層。


    李隆基見慣華美,這種新奇的事務,令他眼前一亮。


    很快,李隆基就與楊玉環到達翠雲亭。


    李隆基歇身的時候,楊玉環來到翠雲亭旁的護欄,她的目光,也如星辰一般明亮,滿懷期待。


    此時楊玉環身著厚重的錦緞長袍,錦緞上繡有精美的花鳥圖案,色彩鮮豔而華麗。長袍的領口和袖口鑲有貂皮。


    內著絲綢的中衣,柔軟而貼身。外麵披一件華麗的披風,邊緣常綴有精致的流蘇和珠寶裝飾。


    她立在翠雲亭前,顯得高貴端莊,華清宮的燈火較往常亮了一些,但楊玉環還是看著長廊裏上來的文武大臣。


    之前高力士傳話,要給她一個驚喜。


    她看過長安那錦繡明亮的燈輪與燈樓,既然是驚喜,那肯定不是這些。


    在這方麵,李瑄從不會讓人失望。


    李瑄登翠雲亭的時候,特意去綠閣的平台前,看一下裴靈溪、薑月瑤等。


    一部分公卿的家屬在此,本來在這裏,就能欣賞華清宮的燈火,但現在卻沒有上元夜的跡象,不免有許多非議。


    連裴靈溪她們都聽見。


    但她們相信李瑄的布置,故作不聞,等待七郎所說的上元夜。


    “吩咐匠人,戌時三刻,第一梯台準時開始……戌時四刻,第二梯台……戌時五刻,第三梯台……戌時六刻,第四梯台……戌時七刻,第五梯台……戌時八刻,翠雲亭前的廣場開始……”


    李瑄將幾個禁軍郎將叫過來,對他們吩咐道。


    他所布置的,正是打鐵花。


    煙花涉及到火藥,李瑄從未想過。


    倒是打鐵花,李瑄在前世看過,知道其詳細流程。


    而且確山鐵花就如煙花一樣絢麗,做到極致,感官絕不會比一般的煙花差多少。


    更何況這個時代的人第一次見到鐵花綻放。


    在唐代,道士們在祭祀的時候,有類似於打鐵花的行為。


    隻是為驅災辟邪,且隻煉一點鐵水,邊走邊撒,沒有一點壯麗。


    李瑄所布置的鐵花,是後世成熟的鐵花技藝。


    在驪山東部數十裏的地方,李瑄選上百名金吾衛禁軍,他們都是膽大細膩的壯漢,沒日沒夜地練習打鐵花。


    並讓他們自己開拓打鐵花的方式,務必華麗。


    打鐵花表演時,在一處空曠場地搭出兩丈高的雙層花棚,棚中間豎立一根兩丈高的老杆,使花棚總高度達到四丈以上。旁邊設一熔爐化鐵汁,十餘名表演者輪番用花棒將千餘度高溫的鐵汁擊打到棚上。


    現在禁軍們的技藝,可以打出直徑超過十丈的鐵花。


    雖說生鐵也是貴重物品,但建築巍峨的燈樓、燈塔比起來,前前後後,所需要的鐵不過數百貫而已。


    剩下的瑣碎,更是不值一提。


    等這些禁軍郎將走後,李瑄終於到達翠雲亭。


    此時距離戌時三刻,隻剩下半刻鍾不到。


    文武百官也陸續到達翠雲亭上的空曠地。


    寒夜裏有微風,不少官吏縮起身子。


    最起碼到現在,他們沒有感受到上元夜的氣息。


    李林甫等保守派,等著看李瑄的笑話。


    他們無法理解李瑄的呈現。


    認為即便有新奇,也不如燈樓、燈輪的壯麗,聖人不一定會滿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