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帝手指在膝上輕敲。
“這十六年來,丹丘王庭一步步收服草原上的二十九個部落,王庭所依靠的,正是南延部落最為出色的鐵騎,可諸位莫忘了,南延部落的親王多羚當初是死在誰的手裏?王庭可以按壓下南延部落的這份仇恨,是因為丹丘王娶了他們的公主做王後,這等同於王庭願跟他們部落結為親族,共同進退,而王後雖育有兩子一女,南延部落中亦分派係,各自支持兩位王子,但無論是哪一派係,蘇契勒到底也有著他們南延部落的一半血脈。”
南延親王多羚的死,與蘇契勒的死放在一起便是舊怨新仇,南延部落內裏再分派係又如何?如今蘇契勒已死,曾經支持蘇契勒的人便隻能寄希望於其兄,如此沒了內鬥的根源,豈不更擰成一股繩?而蘇契勒的母後與兄長,也未必能咽得下這口氣。
這些話孟雲獻不明說,但無論是正元帝還是此時殿中的朝臣,都已順著他的話頭想到了這一層。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一向保守的那些個大臣一時也不好開口說話,他們要說,便要給官家拿出個不戰隻和的章程來,可如今這樣的局勢,要如何才能保住兩國的盟約?
“剩下的人都啞巴了?”
正元帝在禦座上冷笑,“昨日為官交子取代私交子的事還吵個不停,今日涉及軍情戰事,怎麽一個個都拿不出主意了?”
“臣惶恐……”
一眾朝臣彎身作揖,齊聲。
“官家,臣以為,不論如何,還請先調動鑒池府的五萬精兵前去支援雍州!”禦史中丞蔣先明上前進言,“雍州乃是我大齊麵向丹丘的最後一道險關!保住雍州當是重中之重,否則,丹丘胡人若真有心再竊我大齊國土,便可避開溶江天險,直逼腹地啊!”
“臣願前往鑒池府,領兵支援雍州!”苗太尉立即往前,振聲道。
正元帝聞言,抬起一雙眼睛,神情似乎溫和了一分,“苗卿,你身有舊疾,聽聞還時常複發,那都是你這些年為大齊所受的傷,你說,朕怎忍心,再讓你帶著如此重的傷病,去領兵殺敵啊?”
如此關切之語,卻令苗太尉直挺挺的脊背塌了下去,他低頭,掩去黯淡之色,嗓子發幹,“多謝官家。”
鑒池府的駐兵多出自他的護寧軍,而護寧軍中的兒郎比起軍令,更認他這個將軍,他險些忘了自己是因何而主動卸下兵權,迴來朝中做的這個閑散太尉。
正元帝正襟危坐,“雍州是絕不能丟的,朕雖珍惜這些年與百姓休養生息的日子,卻不能坐視丹丘出兵危及我雍州險要之關。”
“裴知遠。”
隻聽得正元帝一聲喚,裴知遠立即上前,“臣在。”
“立刻擬旨,命鑒池府,澤州兩地駐兵即刻增援雍州,不得有誤!”
“臣遵旨。”
裴知遠俯身。
早朝既散,一眾朝臣無不是麵帶凝重之色,三三兩兩地走出朝天殿外去,潘有芳與其他幾個官員說著話走出來,正遇上孟雲獻與賀童二人,便上前關切道,“孟公,聽說您這幾日病著,如今可好些?”
孟雲獻“嗯”了一聲,又道,“還沒謝過你潘三司送來的參。”
“我老家正是產好參的地界,這本不值一提,”潘有芳擺了擺手,“還請孟公千萬保重身體,新政缺了您可不行啊。”
三司中事務繁多,潘有芳沒與孟雲獻說幾句話,便被底下的官員催促著離開,裴知遠接了差事也早就走了,隻有賀童還亦步亦趨地跟著孟雲獻往階梯下走。
“崇之不在,你便總在我後頭像個跟屁蟲似的。”
孟雲獻一手提著衣擺,打趣了他一句。
“孟相公,您還笑得出來啊?”賀童悶聲,抬起下巴,看了一眼底下還沒走太遠的潘有芳,“若不是潘三司,官家才懶得聽您說話呢。”
自張敬死後,正元帝便對孟雲獻一直不冷不熱的,私下召見的朝臣中也總無他這位宰執,再加上黃宗玉曾經便與孟雲獻政見不同,正元帝卻要東府西府共議新政,這便令孟雲獻頗受掣肘。
方才在朝天殿中,潘有芳將樞相黃宗玉拉出來,官家問過黃宗玉這位西府的相公,才想起問孟雲獻這位正經的東府相公。
“孟相公!”
身後忽然傳來一道聲音,孟雲獻與賀童皆是迴頭一望,隻見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梁神福匆匆走來,“孟相公,官家請您去慶和殿。”
“我知道了。”
孟雲獻點了點頭,見梁神福領著幾個內侍迴身又往上走,他緩緩看向身邊的賀童,“官家這不就想聽了麽?”
賀童看他老神在在,似乎一點也不意外梁神福會來請他,他心中隱隱有些察覺,不由喃喃,“孟相公,您想做什麽?”
“你以為我要做什麽?”
賀童是個直腸子,也沒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更猜不準這位孟相公的心事,他隻能說道,“不論如何,希望您在官家麵前多加小心,老師他……”
他啞聲,“老師他一生唯有您一位摯友,請您,珍重自身。”
孟雲獻聽罷,不由笑了一聲,他伸手輕拍了一下賀童的肩,“你說這話,我聽得高興,你也不必擔心我,我如今比從前任何時候都要惜命,何況方才在殿中你也聽到了,即便官家不想打仗,如今這個情勢,大齊與丹丘的戰事已經不可避免,我去見官家,是為他解憂,而非添堵。”
“你先迴去吧。”
孟雲獻說罷,轉身便朝慶和殿的方向去,待他入得殿中時,裴知遠已在其中握筆擬旨。
正元帝扶著額頭,坐在禦案後,“梁神福。”
梁神福立即命內侍搬來一把椅子放在孟雲獻身後,孟雲獻立即作揖,“謝官家。”
“孟卿,宋嵩死在丹丘胡人的手裏,而雍州軍不可一日無監軍啊,不知你心中,可有人選啊?”
孟雲獻才坐下,便聽正元帝已開門見山。
“官家心中可是有顧慮?”
孟雲獻垂首道。
正元帝哼笑了一聲,“朝中這些個臣工,朕真不知該信他們哪一個,才能讓朕省心些。”
孟雲獻察覺出正元帝此番話中對於宋嵩的幾分不滿,他垂著眼,像是琢磨了一會兒,“臣不敢斷言哪位同僚可堪此任,畢竟雍州如今正是危急存亡之時,但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
正元帝輕抬下頜。
“官家若想不出讓哪位朝臣出任雍州監軍,不若,便將此任,交予官家親近之人?”
他這番話太出人意料,正元帝收斂眼底的漫不經心,“親近之人?”
“在官家身側,隻為官家的人。”
孟雲獻並不抬頭,而在正元帝身邊的梁神福卻不禁因他此言而心頭一動,他心中立時有思緒打轉,又小心翼翼地望了一眼正元帝。
何為親近之人?必是比朝臣離官家更近的——宦官。
“孟卿說的極是。”
正元帝撫掌,眉頭稍鬆。
裴知遠擬完旨,是與孟雲獻一同走出慶和殿的,他雙手攏在袖中,不由歎,“朝臣是臣,而宦官呢?那是官家的奴,朝臣不一定隻為君父,而宦官卻隻能為主,孟公您啊,這番話是說到官家的心坎裏去咯。”
孟雲獻從頭到尾都沒有舉薦任何一人,卻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令正元帝放下了心中戒備,采納了他的建議。
但在旁的梁神福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幹兒子韓清掙功績,如此好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放過。
此任命極大可能會落在韓清的身上,畢竟他掌管的夤夜司,曆來是官家的夤夜司,而他韓清尚未做夤夜司使前,受梁神福扶持,亦得以在官家近前,若非是信任他,官家也不會許他夤夜司使的位置。
韓清向來獨來獨往,少與朝臣交遊,而朝中亦無多少文臣瞧得上他這個仗著官家威勢,行森嚴刑罰的宦官。
朝中無人知曉韓清與孟雲獻之間的關聯,一旦韓清做了雍州的監軍,那麽孟雲獻便能悄無聲息地掌握雍州邊關的局勢。
“如今我隻擔心雍州邊關的境況,官家的敕令即便是再快,送到澤州與鑒池府也要一些時日。”
孟雲獻仰頭,歎了聲,“雍州有天險,我們在雍州的兵力與丹丘在居涵關的兵力相差不大,可我們缺軍馬,騎兵不濟,而蘇契勒帳下的石摩奴是南延部落中的一員猛將,他手下一定有精銳騎兵,秦繼勳怕是要吃些苦頭了……”
雍州並非無險可守,而石摩奴領兵前來則是與大齊時隔十六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戰爭,他或許衝不破雍州關,但隻要他能夠盡可能多的折損雍州軍的實力,之後丹丘的增兵上來,便會將雍州當做破口,拚盡全力吃下它。
雍州入秋以後,晝夜之間的溫差更大,夜裏冷得好似冬日,隻有白日裏才迴暖一些,並不常落雨的此地,風沙深重。
“秦繼勳魏德昌!你丹丘爺爺從胡楊林將你們殺退到城中龜縮著,如今竟是不敢出來一戰了?”
城樓之下,居涵關的丹丘將領石摩奴在馬背上譏笑,“如今倒是膽慫,殺我丹丘小王子蘇契勒時,你們怎麽沒料想過今日?!老子定要將你二人的人頭做成缽盂,來盛我們蘇契勒王子的骨灰!”
“他們丹丘人用頭骨……”
上城樓來給兵士們送餅子吃的青穹正好聽見底下那石摩奴的叫囂,他濃黑的瞳仁顫動一下。
“狗叫呢,聽都懶得聽。”
段嶸掏了掏耳朵,“你也別聽,聽多了吃不下餅子。”
秦繼勳正與徐鶴雪在旁說話,倪素看青穹的臉色不太好,便將自己身上的披風裹到他身上,“昨夜我給你施針,你有覺得好些嗎?”
“好些了,沒以前那麽痛。”
青穹點了點頭,他一入秋,身上就冷得受不了,到了冬日就更是難捱,身體也總是要比春夏兩季差一些。
“倪素。”
倪素正與青穹說著話,卻聽一聲喚。
她轉過頭,見徐鶴雪穿著那身雪白的圓領袍,裏麵中衣朱紅的衣領很惹眼,他臉上仍裹著長巾,那雙向來冷寂的眼正看著她,朝她招手。
她站起身走到他的麵前去,便見他伸來一隻手,將一個油紙包塞到她掌中,隨即聽他道:“魏統領給的,你與青穹一起吃。”
倪素打開油紙包,裏麵是裹著細雪粒子似的霜糖的糕餅,她抬起頭,見他又在與秦繼勳商量布防的事。
她拿起一塊來咬了一口,豆沙餡很軟,她眼睛一亮,塞了一塊到他的手裏,才轉身去青穹那兒。
徐鶴雪話音一頓,垂眸看了一眼手裏多出來的那塊糕餅。
秦繼勳也瞧見了,這麽多天以來,他凝重的麵容上頭一迴露出點輕鬆的笑意,轉過臉看了一眼倪素的背影,“倪小娘子可真是什麽都要跟你分著吃。”
第86章 天淨沙(一)
雍州軍已與石摩奴的大軍交過手, 在廣袤的平原之上,胡人的騎兵發揮出其最大的實力,使秦繼勳與魏德昌兩次受挫, 不得已隻得再度從胡楊林撤軍迴防城中,而原本駐守在雍州城門之外的楊天哲的起義軍也得以隨之入城。
“本官的奏疏想來已經送入雲京, 隻是不知官家是否真會如公子所想,遣一個合適的人來做雍州的監軍。”
篝火燒得正旺,知州沈同川捧著一碗熱湯, 正是戰時,他一直也沒換下過身上這身官服, 不如平日裏那般收拾得整齊, “官家曆來不夠信任武將, 苗太尉那樣高的功績, 說卸兵權便卸了,他本就在鑒池府的駐軍中極有威望,官家定不會讓他趕來統領援軍, 我猜,此差事極有可能交給鑒池府的刺史譚廣聞。”
“這個譚廣聞與苗太尉不合,護寧軍在他治下已沒有當初的威勢了, 一個他, 若再加上一個宋嵩那樣的監軍,就難了。”
若有和談之法, 當今的官家絕不會輕易與丹丘開戰,沈同川與秦繼勳在雍州將官家與他寵信的保守派推入不得不戰的死局, 卻依舊要受製於宋嵩之後的監軍, 所以這個人選,太重要了。
“沈知州難道不信你的老師嗎?”徐鶴雪伸手打開吊在火堆上的陶罐, 瞧了一眼裏麵煮得咕嘟冒泡的清粥。
聽他提及孟雲獻,沈同川抬頭望了一眼點綴疏星的夜空,“我與老師多年未見了,此前他貶官文縣時,也不願與我通信,我知道,他是怕我受他牽連,他好不容易還朝,我卻在此,不能往雲京見他一麵,卻是不知,老師他對我是否失望……”
這些年,他在雍州做知州,諸事不管,毫無建樹,自顧自地發泄自己心中的鬱氣,早已不是那個當初在老師麵前存誌高遠的自己。
“宋嵩自恃天子寵臣,你在此地的無奈之處,孟相公未必不知,”徐鶴雪的視線垂落在陶罐冒出的縷縷熱煙,他雙手扶在膝上,焰光在眼底跳躍,“人生朝露,電光火石,若有機會再相見,沈知州萬莫辜負。”
倪素裹著披風走過來,正好聽見他這樣一句話,她步履頓了一下,徐鶴雪抬頭朝她看過來,她才又抬步走近。
琉璃燈盞就在他身側,火光映照他雪白的衣袂,泛著瑩潤的光澤,沈同川看著他伸手打開火堆上吊著的陶罐,舀起一碗粥,幾乎是在倪素才坐下的同時,他便將粥遞到她麵前。
“沈知州,您要嗎?”
“這十六年來,丹丘王庭一步步收服草原上的二十九個部落,王庭所依靠的,正是南延部落最為出色的鐵騎,可諸位莫忘了,南延部落的親王多羚當初是死在誰的手裏?王庭可以按壓下南延部落的這份仇恨,是因為丹丘王娶了他們的公主做王後,這等同於王庭願跟他們部落結為親族,共同進退,而王後雖育有兩子一女,南延部落中亦分派係,各自支持兩位王子,但無論是哪一派係,蘇契勒到底也有著他們南延部落的一半血脈。”
南延親王多羚的死,與蘇契勒的死放在一起便是舊怨新仇,南延部落內裏再分派係又如何?如今蘇契勒已死,曾經支持蘇契勒的人便隻能寄希望於其兄,如此沒了內鬥的根源,豈不更擰成一股繩?而蘇契勒的母後與兄長,也未必能咽得下這口氣。
這些話孟雲獻不明說,但無論是正元帝還是此時殿中的朝臣,都已順著他的話頭想到了這一層。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一向保守的那些個大臣一時也不好開口說話,他們要說,便要給官家拿出個不戰隻和的章程來,可如今這樣的局勢,要如何才能保住兩國的盟約?
“剩下的人都啞巴了?”
正元帝在禦座上冷笑,“昨日為官交子取代私交子的事還吵個不停,今日涉及軍情戰事,怎麽一個個都拿不出主意了?”
“臣惶恐……”
一眾朝臣彎身作揖,齊聲。
“官家,臣以為,不論如何,還請先調動鑒池府的五萬精兵前去支援雍州!”禦史中丞蔣先明上前進言,“雍州乃是我大齊麵向丹丘的最後一道險關!保住雍州當是重中之重,否則,丹丘胡人若真有心再竊我大齊國土,便可避開溶江天險,直逼腹地啊!”
“臣願前往鑒池府,領兵支援雍州!”苗太尉立即往前,振聲道。
正元帝聞言,抬起一雙眼睛,神情似乎溫和了一分,“苗卿,你身有舊疾,聽聞還時常複發,那都是你這些年為大齊所受的傷,你說,朕怎忍心,再讓你帶著如此重的傷病,去領兵殺敵啊?”
如此關切之語,卻令苗太尉直挺挺的脊背塌了下去,他低頭,掩去黯淡之色,嗓子發幹,“多謝官家。”
鑒池府的駐兵多出自他的護寧軍,而護寧軍中的兒郎比起軍令,更認他這個將軍,他險些忘了自己是因何而主動卸下兵權,迴來朝中做的這個閑散太尉。
正元帝正襟危坐,“雍州是絕不能丟的,朕雖珍惜這些年與百姓休養生息的日子,卻不能坐視丹丘出兵危及我雍州險要之關。”
“裴知遠。”
隻聽得正元帝一聲喚,裴知遠立即上前,“臣在。”
“立刻擬旨,命鑒池府,澤州兩地駐兵即刻增援雍州,不得有誤!”
“臣遵旨。”
裴知遠俯身。
早朝既散,一眾朝臣無不是麵帶凝重之色,三三兩兩地走出朝天殿外去,潘有芳與其他幾個官員說著話走出來,正遇上孟雲獻與賀童二人,便上前關切道,“孟公,聽說您這幾日病著,如今可好些?”
孟雲獻“嗯”了一聲,又道,“還沒謝過你潘三司送來的參。”
“我老家正是產好參的地界,這本不值一提,”潘有芳擺了擺手,“還請孟公千萬保重身體,新政缺了您可不行啊。”
三司中事務繁多,潘有芳沒與孟雲獻說幾句話,便被底下的官員催促著離開,裴知遠接了差事也早就走了,隻有賀童還亦步亦趨地跟著孟雲獻往階梯下走。
“崇之不在,你便總在我後頭像個跟屁蟲似的。”
孟雲獻一手提著衣擺,打趣了他一句。
“孟相公,您還笑得出來啊?”賀童悶聲,抬起下巴,看了一眼底下還沒走太遠的潘有芳,“若不是潘三司,官家才懶得聽您說話呢。”
自張敬死後,正元帝便對孟雲獻一直不冷不熱的,私下召見的朝臣中也總無他這位宰執,再加上黃宗玉曾經便與孟雲獻政見不同,正元帝卻要東府西府共議新政,這便令孟雲獻頗受掣肘。
方才在朝天殿中,潘有芳將樞相黃宗玉拉出來,官家問過黃宗玉這位西府的相公,才想起問孟雲獻這位正經的東府相公。
“孟相公!”
身後忽然傳來一道聲音,孟雲獻與賀童皆是迴頭一望,隻見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梁神福匆匆走來,“孟相公,官家請您去慶和殿。”
“我知道了。”
孟雲獻點了點頭,見梁神福領著幾個內侍迴身又往上走,他緩緩看向身邊的賀童,“官家這不就想聽了麽?”
賀童看他老神在在,似乎一點也不意外梁神福會來請他,他心中隱隱有些察覺,不由喃喃,“孟相公,您想做什麽?”
“你以為我要做什麽?”
賀童是個直腸子,也沒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更猜不準這位孟相公的心事,他隻能說道,“不論如何,希望您在官家麵前多加小心,老師他……”
他啞聲,“老師他一生唯有您一位摯友,請您,珍重自身。”
孟雲獻聽罷,不由笑了一聲,他伸手輕拍了一下賀童的肩,“你說這話,我聽得高興,你也不必擔心我,我如今比從前任何時候都要惜命,何況方才在殿中你也聽到了,即便官家不想打仗,如今這個情勢,大齊與丹丘的戰事已經不可避免,我去見官家,是為他解憂,而非添堵。”
“你先迴去吧。”
孟雲獻說罷,轉身便朝慶和殿的方向去,待他入得殿中時,裴知遠已在其中握筆擬旨。
正元帝扶著額頭,坐在禦案後,“梁神福。”
梁神福立即命內侍搬來一把椅子放在孟雲獻身後,孟雲獻立即作揖,“謝官家。”
“孟卿,宋嵩死在丹丘胡人的手裏,而雍州軍不可一日無監軍啊,不知你心中,可有人選啊?”
孟雲獻才坐下,便聽正元帝已開門見山。
“官家心中可是有顧慮?”
孟雲獻垂首道。
正元帝哼笑了一聲,“朝中這些個臣工,朕真不知該信他們哪一個,才能讓朕省心些。”
孟雲獻察覺出正元帝此番話中對於宋嵩的幾分不滿,他垂著眼,像是琢磨了一會兒,“臣不敢斷言哪位同僚可堪此任,畢竟雍州如今正是危急存亡之時,但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
正元帝輕抬下頜。
“官家若想不出讓哪位朝臣出任雍州監軍,不若,便將此任,交予官家親近之人?”
他這番話太出人意料,正元帝收斂眼底的漫不經心,“親近之人?”
“在官家身側,隻為官家的人。”
孟雲獻並不抬頭,而在正元帝身邊的梁神福卻不禁因他此言而心頭一動,他心中立時有思緒打轉,又小心翼翼地望了一眼正元帝。
何為親近之人?必是比朝臣離官家更近的——宦官。
“孟卿說的極是。”
正元帝撫掌,眉頭稍鬆。
裴知遠擬完旨,是與孟雲獻一同走出慶和殿的,他雙手攏在袖中,不由歎,“朝臣是臣,而宦官呢?那是官家的奴,朝臣不一定隻為君父,而宦官卻隻能為主,孟公您啊,這番話是說到官家的心坎裏去咯。”
孟雲獻從頭到尾都沒有舉薦任何一人,卻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令正元帝放下了心中戒備,采納了他的建議。
但在旁的梁神福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幹兒子韓清掙功績,如此好的機會,他一定不會放過。
此任命極大可能會落在韓清的身上,畢竟他掌管的夤夜司,曆來是官家的夤夜司,而他韓清尚未做夤夜司使前,受梁神福扶持,亦得以在官家近前,若非是信任他,官家也不會許他夤夜司使的位置。
韓清向來獨來獨往,少與朝臣交遊,而朝中亦無多少文臣瞧得上他這個仗著官家威勢,行森嚴刑罰的宦官。
朝中無人知曉韓清與孟雲獻之間的關聯,一旦韓清做了雍州的監軍,那麽孟雲獻便能悄無聲息地掌握雍州邊關的局勢。
“如今我隻擔心雍州邊關的境況,官家的敕令即便是再快,送到澤州與鑒池府也要一些時日。”
孟雲獻仰頭,歎了聲,“雍州有天險,我們在雍州的兵力與丹丘在居涵關的兵力相差不大,可我們缺軍馬,騎兵不濟,而蘇契勒帳下的石摩奴是南延部落中的一員猛將,他手下一定有精銳騎兵,秦繼勳怕是要吃些苦頭了……”
雍州並非無險可守,而石摩奴領兵前來則是與大齊時隔十六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戰爭,他或許衝不破雍州關,但隻要他能夠盡可能多的折損雍州軍的實力,之後丹丘的增兵上來,便會將雍州當做破口,拚盡全力吃下它。
雍州入秋以後,晝夜之間的溫差更大,夜裏冷得好似冬日,隻有白日裏才迴暖一些,並不常落雨的此地,風沙深重。
“秦繼勳魏德昌!你丹丘爺爺從胡楊林將你們殺退到城中龜縮著,如今竟是不敢出來一戰了?”
城樓之下,居涵關的丹丘將領石摩奴在馬背上譏笑,“如今倒是膽慫,殺我丹丘小王子蘇契勒時,你們怎麽沒料想過今日?!老子定要將你二人的人頭做成缽盂,來盛我們蘇契勒王子的骨灰!”
“他們丹丘人用頭骨……”
上城樓來給兵士們送餅子吃的青穹正好聽見底下那石摩奴的叫囂,他濃黑的瞳仁顫動一下。
“狗叫呢,聽都懶得聽。”
段嶸掏了掏耳朵,“你也別聽,聽多了吃不下餅子。”
秦繼勳正與徐鶴雪在旁說話,倪素看青穹的臉色不太好,便將自己身上的披風裹到他身上,“昨夜我給你施針,你有覺得好些嗎?”
“好些了,沒以前那麽痛。”
青穹點了點頭,他一入秋,身上就冷得受不了,到了冬日就更是難捱,身體也總是要比春夏兩季差一些。
“倪素。”
倪素正與青穹說著話,卻聽一聲喚。
她轉過頭,見徐鶴雪穿著那身雪白的圓領袍,裏麵中衣朱紅的衣領很惹眼,他臉上仍裹著長巾,那雙向來冷寂的眼正看著她,朝她招手。
她站起身走到他的麵前去,便見他伸來一隻手,將一個油紙包塞到她掌中,隨即聽他道:“魏統領給的,你與青穹一起吃。”
倪素打開油紙包,裏麵是裹著細雪粒子似的霜糖的糕餅,她抬起頭,見他又在與秦繼勳商量布防的事。
她拿起一塊來咬了一口,豆沙餡很軟,她眼睛一亮,塞了一塊到他的手裏,才轉身去青穹那兒。
徐鶴雪話音一頓,垂眸看了一眼手裏多出來的那塊糕餅。
秦繼勳也瞧見了,這麽多天以來,他凝重的麵容上頭一迴露出點輕鬆的笑意,轉過臉看了一眼倪素的背影,“倪小娘子可真是什麽都要跟你分著吃。”
第86章 天淨沙(一)
雍州軍已與石摩奴的大軍交過手, 在廣袤的平原之上,胡人的騎兵發揮出其最大的實力,使秦繼勳與魏德昌兩次受挫, 不得已隻得再度從胡楊林撤軍迴防城中,而原本駐守在雍州城門之外的楊天哲的起義軍也得以隨之入城。
“本官的奏疏想來已經送入雲京, 隻是不知官家是否真會如公子所想,遣一個合適的人來做雍州的監軍。”
篝火燒得正旺,知州沈同川捧著一碗熱湯, 正是戰時,他一直也沒換下過身上這身官服, 不如平日裏那般收拾得整齊, “官家曆來不夠信任武將, 苗太尉那樣高的功績, 說卸兵權便卸了,他本就在鑒池府的駐軍中極有威望,官家定不會讓他趕來統領援軍, 我猜,此差事極有可能交給鑒池府的刺史譚廣聞。”
“這個譚廣聞與苗太尉不合,護寧軍在他治下已沒有當初的威勢了, 一個他, 若再加上一個宋嵩那樣的監軍,就難了。”
若有和談之法, 當今的官家絕不會輕易與丹丘開戰,沈同川與秦繼勳在雍州將官家與他寵信的保守派推入不得不戰的死局, 卻依舊要受製於宋嵩之後的監軍, 所以這個人選,太重要了。
“沈知州難道不信你的老師嗎?”徐鶴雪伸手打開吊在火堆上的陶罐, 瞧了一眼裏麵煮得咕嘟冒泡的清粥。
聽他提及孟雲獻,沈同川抬頭望了一眼點綴疏星的夜空,“我與老師多年未見了,此前他貶官文縣時,也不願與我通信,我知道,他是怕我受他牽連,他好不容易還朝,我卻在此,不能往雲京見他一麵,卻是不知,老師他對我是否失望……”
這些年,他在雍州做知州,諸事不管,毫無建樹,自顧自地發泄自己心中的鬱氣,早已不是那個當初在老師麵前存誌高遠的自己。
“宋嵩自恃天子寵臣,你在此地的無奈之處,孟相公未必不知,”徐鶴雪的視線垂落在陶罐冒出的縷縷熱煙,他雙手扶在膝上,焰光在眼底跳躍,“人生朝露,電光火石,若有機會再相見,沈知州萬莫辜負。”
倪素裹著披風走過來,正好聽見他這樣一句話,她步履頓了一下,徐鶴雪抬頭朝她看過來,她才又抬步走近。
琉璃燈盞就在他身側,火光映照他雪白的衣袂,泛著瑩潤的光澤,沈同川看著他伸手打開火堆上吊著的陶罐,舀起一碗粥,幾乎是在倪素才坐下的同時,他便將粥遞到她麵前。
“沈知州,您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