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下意識的接過了對方的碗,他抬起頭看著對方,對方的臉上還有著質樸的笑容,隻是這一張麵孔跟中原大有不同,更像是西域這些國家的麵孔,但是此刻對方的嘴裏卻說著純熟的漢語,或者說,是大漢官話。


    大漢因為對於拚音進行了全國性的普及,而且是普及到了所有百姓的地方,所以這些原本並不會說漢話的百姓第一個所說的就是大漢官話,同樣他們也稱之為普通話。


    普通話,這個倒是非常的直白,對於大漢官話的普及,玄奘當然知道這是好事,大漢的領土麵積已經非常龐大了,如此龐大的麵積,先不說大漢原本的漢族人口並不多,大部分都是由西域原本三十六國的少數民族組成,他們很多人都並不會說漢語。


    就算是會說漢語的,也隻是簡單的漢話,而他們所學的漢話自然是更加偏向於河西走廊的漢話,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整個大漢所有人都說著同樣的話,或許有一些老人口音還無法改變,但是他們的下一代已經全部都說的是普通話了。


    甚至於他們這老一代人也都在努力用官話來說,這樣的好處就意味著來大漢做生意的所有商人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聽懂,都可以交流,不用擔心無法交流的情況出現,甚至於大唐好像也要開始普及一些讀音了,而且大唐普及的官話似乎也是跟大漢一樣的。


    當然,玄奘茫然並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因為他剛剛看到的報紙,準確的說,這幾年的玄奘已經像是這樣的茫然很多次了,隻是這一次……更加的茫然而已。


    從大唐出發一路向西,因為是出家人,所以玄奘用自己的雙腳一路走來,路上有很多商隊等都願意讓他搭個便車,但是他都拒絕了,都是用雙腿走來的,不僅僅如此,他為了普及心中的佛學,統一佛經理論,他才準備一直到天竺取經,而取經的路上,這西域三十六國就是他想要遊曆的地方。


    因為他很清楚,隻有遊曆才知道百姓到底需要什麽,才知道佛如何救人,隻是這一趟行程從出發開始,就仿佛陷入了一個古怪的狀態當中,並不是有人為難他,恰恰相反,沒有任何人為難他,而且還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隻是讓他茫然的是……從他走出大唐開始進入大漢開始。


    他原本所想要遊曆的這些國家,統統變成了大漢的領土,原本像是焉耆,樓蘭,伊吾,高昌等等這些西域國家,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個大漢的城池。


    對於這一幕,玄奘雖然茫然過,但是也接收了,不過他依然前往了這些地方進行遊曆,因為他知道,戰爭往往最後受苦的就是所有的百姓,玄奘經曆過大唐和大隋之間的戰爭,他知道戰爭會有多麽可怕的後果,會有無數的百姓受災。


    所以他希望可以宣揚佛教,從而讓更多的人心中有善,減少世間紛爭,減少戰爭和百姓痛苦。


    正是因為他見過了諸多的慘劇,所以他想遊曆這些地方,將這些地方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作為他宣講佛教教義的記錄之一,行萬裏路,所長的見識,遠遠比書本當中更加的真實和完善。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是他所想的那樣……他所經曆的每一個城市,所走過的每一個百姓,他所遇到的根本沒有任何苦難,就好像這裏曾經沒有經曆過戰爭,哦……確實是沒有經曆過戰爭,據說除了高昌等幾個有限的國家之外,其他的西域國家都是直接投降了。


    就算是沒有經曆過戰爭,但是按照玄奘所想的,這些百姓不應該過的很苦嗎?但是他所見到的卻並不是如此,大漢的那些官員……他不知道該怎麽形容,大漢的所有人似乎都跟玄奘所見過的統治階級不一樣。


    他們都仿佛將這些百姓當成了最大的財富一樣,給他們提供資助的糧食,給他們分發土地,分發羊群,家禽,家畜,教導他們如何種植糧食。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有法可依,有跡可循。


    那些幾乎遍布大漢的所有巡捕,他們按理說應該是官吏……在大唐,這些小吏跟普通百姓的關係可是一點都不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道理,玄奘不是不懂。


    但是在這裏似乎調個了,這些巡捕……在玄奘看來……他們就差點像是這些百姓的仆人了,哪怕他們沒有隸屬關係。


    你見過給百姓幫忙修繕房屋,收割莊稼,下雪下雨通知百姓注意牛羊等,甚至有丟了牛羊的,幫助百姓去尋找牛羊,有百姓孩子生病了,去幫忙騎馬尋找郎中的官吏嗎?可以說,幾乎所有能幫百姓的事情,他們都幹!


    這樣的官吏你在大唐能夠找到?不要說大唐,甚至說實話……玄奘在自己的想法中……在那些他所幻想的佛國……都未曾敢想過如此的局麵。


    因為在他所想的當中,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沒有戰爭,沒有病痛,就是最好的世界了。


    而周圍的這一切都證明……真的是大漢限製了他的想象力。


    所以,一路上走來,玄奘就沒有見過跟百姓關係不好的巡捕,而同樣,如果這些巡捕有什麽忙需要百姓幫忙的話,那麽這些百姓的熱情也讓玄奘從未感受過。


    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大漢的時候,路上經過的那些大唐村莊,雖然在見到他這個僧人對他也算是熱情,但是依然有對陌生人的防備,以及一種麻木……這些百姓除了他們自己的日子之外,對其他的事情根本都不感興趣。


    或者說他們沒有時間去感興趣,因為他們連吃飯吃飽都是個艱難的事情。


    但是在這裏卻並不一樣,這就不得不說一件事,大漢的報紙,大唐也有了,這一點玄奘已經知道了,他知道這是大漢先做的,而大漢的報紙在玄奘看來,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這些報紙上麵,並不像是那些翰林文士所寫的花團錦簇,遣詞造句非常嚴謹的文章,而是用平鋪直敘的大白話文在書寫所有事情,因為這是為了讓每一個百姓都看得懂,聽得懂。


    大唐那些翰林文士,文學大家所寫的文章,不說百姓認不認字,就算是有人給他們讀出來,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意思。


    而大漢這些大白話文向所有百姓告知大漢政府最近所在做的事情,大漢政府未來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大漢又發生了什麽大事,做出了什麽重大的舉動,有了什麽新的研究措施,有了什麽新的想法,全部都會在報紙上麵披露。


    所以大漢的百姓幾乎人人都知道國家政策,知道大漢接下來要做什麽,知道他們的首領想讓他們做什麽。


    同樣,這些百姓也都願意去討論這些國家的政策,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政策是跟他們息息相關的,而同樣,大漢的政策普及速度之快,也是讓玄奘前所未見的。


    而這裏麵,大漢巡捕司所起到的作用玄奘看的很清楚,各級政府固然將政策逐漸的下發執行,同樣巡捕司幾乎可以讓這些政策輕鬆執行到某個鄉村裏麵。


    在大唐,一些偏遠山區,村正裏長的威嚴堪比法律,不,甚至說比大唐的法律都要更加管用。


    在一些山區的村子裏麵,大唐法律不一定管用,但是村長或者是村裏的規矩絕對管用。


    但是這在大漢,絕對是行不通的,因為巡捕司的存在,幾乎所有村子都知道這一點,而同樣,所有村子也都是按照大漢的律法來執行。


    而這些都是巡捕司,報紙等東西不斷累積的結果。


    還有大漢讓玄奘震撼的一點,就是大漢的建設,像是大唐乃至以前的所有王朝,當王朝大興的時候,統治者會大興土木,但是那些全部都是用徭役來代替,會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剛開始進入大漢,看到如此大規模的建設,那個時候玄奘覺得大漢也不過如此,覺得大漢所宣傳的強大,都是在吸取百姓的血。直到後來他在接觸一處大漢修建的工地的時候,他才明白大漢的建設跟大唐有多大的差距。


    大漢所雇傭的百姓,全部都有很高的薪水,比他們留在家裏麵種地的薪水要高的多,不僅僅如此,雖然他們幹的是苦力勞動,而且也需要長期野外幹活,是辛苦了一些。


    但是他們吃的比大唐很多做生意的小鄉紳吃的都好!幾乎每天都有肉,吃的都是白麵饅頭,而且管飽,還一天三頓飯!並且每天都有固定的上工時間,而且每隔七天還有一天的休息時間。


    隻是大部分時候,如果工期趕得的時候,都是工人不願意休息,主動幹活,但是隻要是加班,居然還有加班薪水。


    加班薪水這個詞,在此之前,玄奘聽都沒有聽說過。


    直到那一刻,玄奘才突然明白,為什麽大漢如此大規模的進行建設道路,鐵路等工程,卻沒有任何百姓抵製,甚至不少百姓還都希望能夠加入到這些工程隊當中去。


    隻是玄奘有些不明白的是,大漢哪來如此之多的錢用來雇傭百姓,大漢一個不過剛剛成立幾年的國家,難道比大唐還富有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一座玉門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蘭淩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蘭淩雲並收藏開局一座玉門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