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本部大帳。
成千上萬人已去安睡就寢,隻有這裏卻燈火通明。十幾根巨燭,將諾大的帳中照得亮如白晝。
派首座、般若僧、絕音及秦碧晴等人都在,分別圍坐。而且多了歐陽絮茹,還有那可愛的小冰獸,一直不曾離開她人,形影尾隨。
對他們來說,一夜不睡,絕不會影響明日一戰。
眾人都目視著圍著人走來走去的冰獸,神色一片疑惑,太虛開口道:“麒麟冰獸,乃是上古神獸,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但是關於其更透徹的了解,我們似乎都沒有師太清晰了。”說著眼睛向絕音看來。
所有人的眼睛,一齊都看向絕音。
絕音暗自得意的一笑,她無意之間得到上古奇書,自然了解的比別人多一點,緩緩道:“天地本是無極混沌,為何有今日萬物衍生的奇妙景致?人類又是如何能從微渺的一種生物,一躍成為天地萬物之靈長?”
這本是老生常談,但是卻沒有人不在腦中思考著她的話。
太一真人道:“天地無極,是為道,道生一,是為太極。當年盤古先祖開天巨斧一劈之下,一分為,氣化陰陽,陽氣清者上升為天,陰氣濁者下沉為地,這便是萬物的由來。”
若在平日,聽到這些話,人人都會覺得無聊,甚至厭厭欲睡。但是此刻眾人,卻都在不住的思考,因為心中疑惑,似乎與這段過往曆史有莫大的淵源。
絕音道:“天地既成,卻是洪荒沙漠,如何有今日萬物興旺的不世繁華?以及萬千生靈的息息相代、交替輪迴?”
和尚玄覺答道:“這些貧僧或許知道一點。陰陽氣化為天地之後,由此兩儀,又衍生出象,是為地、火、水、風,這本是構成天地的最基本元素。”
到正處了,絕音站了起來道:“兩儀象,就是衍生天地世界的基本。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兩儀象”既能創世,也能滅世了。”
眾人聽得一片震驚,太虛道:“兩儀象,皆是不可捉摸的虛無體。天地已成,其暗藏天地之間,充斥運行,必定有其必然的運行規律和法則。怎可能毀滅天地世界?除非……”
鄭隱接口道:“除非有溶了解其運行的規則,並加以控製掌握。”
天地陰陽及象元素,屬於創造本天地的基本所在,若有溶完全將之控製,豈非就能掌管天地、淩駕眾生之上?
誰能做到?
即使是那開天辟地的盤古,雖能將混沌無極一劈為,卻也無法掌握其運行繁衍。有誰,能掌控天地?
絕音道:“事實是,象成時,皆有與之對應的靈物,具有其本質的屬性,若然物齊聚,就具有了毀天滅地的能力,也能再造世界。”
象對應靈物?
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其話中含義。所以她繼續道:“兩儀分陰陽,象為地火水風,地者,即為晴兒手中的青碧劍,這麒麟冰獸,遠古之時就有禦水神力,自然是對應的水相。”說著她的眼睛看向歐陽絮茹,淡淡道:“這柄‘飛絮’的來源,你為何不講與眾人聽?”
歐陽絮茹娓娓站起身形,那小冰獸頑皮的就跳上了她所坐的椅子,其模樣滑稽而可愛。但是眾人除秦碧晴外,似乎都沒有多少的童心,她輕輕伸手,將它抱了過來。
“這事,得從江南杏花村說起。”歐陽絮茹淡淡道:“年多前,我修煉突破吾道‘無極長生道’第層境之‘念物境’,所以奉師命遊曆天下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
太虛嗬嗬一笑,傲然道:“這事我尚記得,我玄門之中,雖有不少天縱奇才,但在入道短短不足年時間內就能一舉突破‘念物’境界的弟子,屈指可數。當時的確是我命絮茹去天下遊曆,增長見聞,對了,你自修的那柄仙劍,你是曾稟告過我,說是江南杏花村的靈器,隻是我雜務繁多,還不曾親見。”對於這個神宵弟子,他是一向自負而有信心的。
般若僧還不顯得如何驚詫,其餘的道教五派掌門包括絕音在內,卻都暗自心驚的目注歐陽絮茹,眼中不乏欣賞驚豔的神色。
殊不知,“無極長生道”乃是道家鎮教絕學,其術悠遠繁沉、高深莫測,隻是晦澀難明,艱辛而繁複,卻是道家弟子必修的玄術。
第一境,名曰“引氣”,是初學弟子的入門功課。道家認為,天地之間,陰陽氣充斥,隻要能排除雜念,修身摒性,調勻唿吸吐納,就可將靈氣吸進身體,為己所用。
第境,為“結丹”,源自道家“內丹修煉”之術,將引進體內的靈氣,在下腹丹田凝聚,往複不休、循環不息。天地靈氣無有窮盡,故內丹自煉亦有強弱高低之分。
第三境,“通絡”,既結內丹,當能自守。是故身體脈絡,自身必須盡數了解。以丹田為中轉,將靈氣導引全身,疏通奇經脈。至此,其精神修煉就到了一定境界,可作為下一境界的起步。
第境,即為“念物”,用純精神的念力,可以操控一些事物。到此境界的人就有了駕馭法寶的資格。
一般人到達了第三境後期,就出現了明顯的分水嶺,不能修煉出“念力”,所以隻能修煉“外功”,即為武術之類,永遠也無法調動法寶,修習玄術。
而一舉進入第境,最少也要不下七瓣的時間。但是如太虛所說,歐陽絮茹不過入門年。道教之中,似乎極少有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領悟第境的奧妙。這也是程可風等人為何入道五年仍無法禦劍飛行的原因所在了。
越到後麵,要領悟玄術越是極為困難。“無極長生道”第五境界,為“上清境”,到此已經是出神入化般人物,超然物外,淡薄了榮辱名利,能基本運用天地自然威力,為己所用。易雲顯然未修到此境界,但是又強調天地神力,所以才被外力反噬。
第境,“玉清境”,能自由調動天地玄力,虛懷若穀、返璞歸真。是道家中的賢者,已經可遇而不可求!
第七境,“上清境”,所謂“上善若水”的境界,博愛天下、澤被蒼生。已經窺視天道,上達天聽,堪稱神仙人物了。
除此之外,尚有兩層境界。也就是“無極長生道”的九重天至境。分別是第層的“長生”和“飛升”境界。隻是古往今來,這最後兩層甚至是上清境界,一直都是道者追尋的終極。尚不曾見人真正修煉到如此高深的境界。
震驚歸震驚,目前還是歐陽絮茹的話屬當務。
“當時,我到達杏花村時,那裏的整個村落,都被狂風吹走,顯得沒落不堪。往昔的文明繁華,青山綠水,也隻剩下了滿目的蒼夷。”
絕音大奇:“什麽風竟有如許威力?聽說南海風向不定,常由海上吹來風暴,更有甚者還爆發海嘯,天威難犯,當地人都稱為‘台風’。中原內陸地帶,卻不曾聽聞。”
“不錯!”玄覺和尚突然道:“風起雲湧,本無根由。但是危害到了人類棲居,就一定得有因果了。”
太一真人接話道:“風無常勢,但也並非無據可查。天地陰陽氣,糾纏滲透、相互充斥天地,但是若出現了不平衡,氣相衝,就產生了風(氣流變動)。”
所有人都覺得,他這個說法暗藏明理,但是也是第一次聽人說出如此有新意的見解。所以都默然不語,領悟其語中含義。秦碧晴卻突然道:“定然是有物體,阻礙或者牽絆了陰陽氣之平衡,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強烈的風暴。”
眾人眼光都向歐陽絮茹看來,都想知道答案。
“其實當時我也沒法找出原因所在。”歐陽絮茹道:“據活下來的人說,風暴來得太突然,卻隻是持續了一天一夜。而且是呈波浪旋轉形狀的龍卷風暴,其強烈程度,可將人生生卷到空中,撕成粉碎,不見屍骨”
聽眾都覺得毛骨悚然。
“風之來源,的確怪異,但是若能找出‘風眼’所在,也許就能知道結果。”秦碧晴淡淡道。
歐陽絮茹舉起手來,托著手中的“飛絮劍”,道:“若有風眼,就該是它了。”
所有人震驚莫名,隻有絕音卻含笑點頭。
歐陽絮茹隻能解釋道:“村子被毀,自然要重建。但是當時活下來的人,都認為是天神降罪處罰,不敢再居住當地。因為連日來風暴雖然停止了,卻還有不停歇的狂風,唿嘯來迴、絲毫不止息。於是我順著風向,就在村子後山的崖壁之間,找到了它。”她愛憐的撫摸著飛絮,眼角的微笑濃鬱:“我得到它時,突然風就停了,然後我試著運功與之溝通,發現靈力往複徘徊,居然能相互感知。然後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駕馭,隻是我第一次禦劍飛行,還是費了些時日才迴到青城山”
其實麵對的全是長輩,她哪裏敢說,自己是因為會禦劍飛行激動莫名,所以基本在中原上空繞行了一周才迴去。
但是停在眾人耳中,又是一陣唏噓驚歎。
一開始她隻是修到“無極長生道”的第層境界的“念物”境,但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不但找到了適合自己用的仙劍,還能禦劍飛行,根本就已經達到了無極長生道的第五層“上清”境界。看她的年紀,不到5歲,所以誰能不驚為天人?
絕音的話打斷了所有人:“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飛絮,其實就是對應天地象的‘風象’,其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伏羲之時。”
太虛歎了口氣,道:“師太學究天人,所知皆是逸聞秘史,實在是難得難得啊。”
表麵上,她不露痕跡,但是心裏,卻已經心花怒放了,卻還是淡淡道:“哪裏哪裏,隻是我峨嵋門中先輩,有搜集天下典故的誌趣。所以即使是失傳萬年的典故,也都詳細羅列記載”
她本來還有很多話沒說完,卻已經被徐成玄打斷:“如此說來,豈不是我正道中同時擁有了象靈物中的地、水、風三樣,那又還有何懼怕?明日必可將幽劫生擒之,斬草除根。”
“諱如此,但是如今象不齊,或許”絕音遲疑道:“無法發揮出那毀天滅地的絕對威力。何況,即使象齊備,又有誰有玄術,能測知其配合的方法?”
眾痊然。
不知不覺,天已初亮。
成千上萬人已去安睡就寢,隻有這裏卻燈火通明。十幾根巨燭,將諾大的帳中照得亮如白晝。
派首座、般若僧、絕音及秦碧晴等人都在,分別圍坐。而且多了歐陽絮茹,還有那可愛的小冰獸,一直不曾離開她人,形影尾隨。
對他們來說,一夜不睡,絕不會影響明日一戰。
眾人都目視著圍著人走來走去的冰獸,神色一片疑惑,太虛開口道:“麒麟冰獸,乃是上古神獸,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但是關於其更透徹的了解,我們似乎都沒有師太清晰了。”說著眼睛向絕音看來。
所有人的眼睛,一齊都看向絕音。
絕音暗自得意的一笑,她無意之間得到上古奇書,自然了解的比別人多一點,緩緩道:“天地本是無極混沌,為何有今日萬物衍生的奇妙景致?人類又是如何能從微渺的一種生物,一躍成為天地萬物之靈長?”
這本是老生常談,但是卻沒有人不在腦中思考著她的話。
太一真人道:“天地無極,是為道,道生一,是為太極。當年盤古先祖開天巨斧一劈之下,一分為,氣化陰陽,陽氣清者上升為天,陰氣濁者下沉為地,這便是萬物的由來。”
若在平日,聽到這些話,人人都會覺得無聊,甚至厭厭欲睡。但是此刻眾人,卻都在不住的思考,因為心中疑惑,似乎與這段過往曆史有莫大的淵源。
絕音道:“天地既成,卻是洪荒沙漠,如何有今日萬物興旺的不世繁華?以及萬千生靈的息息相代、交替輪迴?”
和尚玄覺答道:“這些貧僧或許知道一點。陰陽氣化為天地之後,由此兩儀,又衍生出象,是為地、火、水、風,這本是構成天地的最基本元素。”
到正處了,絕音站了起來道:“兩儀象,就是衍生天地世界的基本。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兩儀象”既能創世,也能滅世了。”
眾人聽得一片震驚,太虛道:“兩儀象,皆是不可捉摸的虛無體。天地已成,其暗藏天地之間,充斥運行,必定有其必然的運行規律和法則。怎可能毀滅天地世界?除非……”
鄭隱接口道:“除非有溶了解其運行的規則,並加以控製掌握。”
天地陰陽及象元素,屬於創造本天地的基本所在,若有溶完全將之控製,豈非就能掌管天地、淩駕眾生之上?
誰能做到?
即使是那開天辟地的盤古,雖能將混沌無極一劈為,卻也無法掌握其運行繁衍。有誰,能掌控天地?
絕音道:“事實是,象成時,皆有與之對應的靈物,具有其本質的屬性,若然物齊聚,就具有了毀天滅地的能力,也能再造世界。”
象對應靈物?
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其話中含義。所以她繼續道:“兩儀分陰陽,象為地火水風,地者,即為晴兒手中的青碧劍,這麒麟冰獸,遠古之時就有禦水神力,自然是對應的水相。”說著她的眼睛看向歐陽絮茹,淡淡道:“這柄‘飛絮’的來源,你為何不講與眾人聽?”
歐陽絮茹娓娓站起身形,那小冰獸頑皮的就跳上了她所坐的椅子,其模樣滑稽而可愛。但是眾人除秦碧晴外,似乎都沒有多少的童心,她輕輕伸手,將它抱了過來。
“這事,得從江南杏花村說起。”歐陽絮茹淡淡道:“年多前,我修煉突破吾道‘無極長生道’第層境之‘念物境’,所以奉師命遊曆天下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
太虛嗬嗬一笑,傲然道:“這事我尚記得,我玄門之中,雖有不少天縱奇才,但在入道短短不足年時間內就能一舉突破‘念物’境界的弟子,屈指可數。當時的確是我命絮茹去天下遊曆,增長見聞,對了,你自修的那柄仙劍,你是曾稟告過我,說是江南杏花村的靈器,隻是我雜務繁多,還不曾親見。”對於這個神宵弟子,他是一向自負而有信心的。
般若僧還不顯得如何驚詫,其餘的道教五派掌門包括絕音在內,卻都暗自心驚的目注歐陽絮茹,眼中不乏欣賞驚豔的神色。
殊不知,“無極長生道”乃是道家鎮教絕學,其術悠遠繁沉、高深莫測,隻是晦澀難明,艱辛而繁複,卻是道家弟子必修的玄術。
第一境,名曰“引氣”,是初學弟子的入門功課。道家認為,天地之間,陰陽氣充斥,隻要能排除雜念,修身摒性,調勻唿吸吐納,就可將靈氣吸進身體,為己所用。
第境,為“結丹”,源自道家“內丹修煉”之術,將引進體內的靈氣,在下腹丹田凝聚,往複不休、循環不息。天地靈氣無有窮盡,故內丹自煉亦有強弱高低之分。
第三境,“通絡”,既結內丹,當能自守。是故身體脈絡,自身必須盡數了解。以丹田為中轉,將靈氣導引全身,疏通奇經脈。至此,其精神修煉就到了一定境界,可作為下一境界的起步。
第境,即為“念物”,用純精神的念力,可以操控一些事物。到此境界的人就有了駕馭法寶的資格。
一般人到達了第三境後期,就出現了明顯的分水嶺,不能修煉出“念力”,所以隻能修煉“外功”,即為武術之類,永遠也無法調動法寶,修習玄術。
而一舉進入第境,最少也要不下七瓣的時間。但是如太虛所說,歐陽絮茹不過入門年。道教之中,似乎極少有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領悟第境的奧妙。這也是程可風等人為何入道五年仍無法禦劍飛行的原因所在了。
越到後麵,要領悟玄術越是極為困難。“無極長生道”第五境界,為“上清境”,到此已經是出神入化般人物,超然物外,淡薄了榮辱名利,能基本運用天地自然威力,為己所用。易雲顯然未修到此境界,但是又強調天地神力,所以才被外力反噬。
第境,“玉清境”,能自由調動天地玄力,虛懷若穀、返璞歸真。是道家中的賢者,已經可遇而不可求!
第七境,“上清境”,所謂“上善若水”的境界,博愛天下、澤被蒼生。已經窺視天道,上達天聽,堪稱神仙人物了。
除此之外,尚有兩層境界。也就是“無極長生道”的九重天至境。分別是第層的“長生”和“飛升”境界。隻是古往今來,這最後兩層甚至是上清境界,一直都是道者追尋的終極。尚不曾見人真正修煉到如此高深的境界。
震驚歸震驚,目前還是歐陽絮茹的話屬當務。
“當時,我到達杏花村時,那裏的整個村落,都被狂風吹走,顯得沒落不堪。往昔的文明繁華,青山綠水,也隻剩下了滿目的蒼夷。”
絕音大奇:“什麽風竟有如許威力?聽說南海風向不定,常由海上吹來風暴,更有甚者還爆發海嘯,天威難犯,當地人都稱為‘台風’。中原內陸地帶,卻不曾聽聞。”
“不錯!”玄覺和尚突然道:“風起雲湧,本無根由。但是危害到了人類棲居,就一定得有因果了。”
太一真人接話道:“風無常勢,但也並非無據可查。天地陰陽氣,糾纏滲透、相互充斥天地,但是若出現了不平衡,氣相衝,就產生了風(氣流變動)。”
所有人都覺得,他這個說法暗藏明理,但是也是第一次聽人說出如此有新意的見解。所以都默然不語,領悟其語中含義。秦碧晴卻突然道:“定然是有物體,阻礙或者牽絆了陰陽氣之平衡,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強烈的風暴。”
眾人眼光都向歐陽絮茹看來,都想知道答案。
“其實當時我也沒法找出原因所在。”歐陽絮茹道:“據活下來的人說,風暴來得太突然,卻隻是持續了一天一夜。而且是呈波浪旋轉形狀的龍卷風暴,其強烈程度,可將人生生卷到空中,撕成粉碎,不見屍骨”
聽眾都覺得毛骨悚然。
“風之來源,的確怪異,但是若能找出‘風眼’所在,也許就能知道結果。”秦碧晴淡淡道。
歐陽絮茹舉起手來,托著手中的“飛絮劍”,道:“若有風眼,就該是它了。”
所有人震驚莫名,隻有絕音卻含笑點頭。
歐陽絮茹隻能解釋道:“村子被毀,自然要重建。但是當時活下來的人,都認為是天神降罪處罰,不敢再居住當地。因為連日來風暴雖然停止了,卻還有不停歇的狂風,唿嘯來迴、絲毫不止息。於是我順著風向,就在村子後山的崖壁之間,找到了它。”她愛憐的撫摸著飛絮,眼角的微笑濃鬱:“我得到它時,突然風就停了,然後我試著運功與之溝通,發現靈力往複徘徊,居然能相互感知。然後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駕馭,隻是我第一次禦劍飛行,還是費了些時日才迴到青城山”
其實麵對的全是長輩,她哪裏敢說,自己是因為會禦劍飛行激動莫名,所以基本在中原上空繞行了一周才迴去。
但是停在眾人耳中,又是一陣唏噓驚歎。
一開始她隻是修到“無極長生道”的第層境界的“念物”境,但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不但找到了適合自己用的仙劍,還能禦劍飛行,根本就已經達到了無極長生道的第五層“上清”境界。看她的年紀,不到5歲,所以誰能不驚為天人?
絕音的話打斷了所有人:“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飛絮,其實就是對應天地象的‘風象’,其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伏羲之時。”
太虛歎了口氣,道:“師太學究天人,所知皆是逸聞秘史,實在是難得難得啊。”
表麵上,她不露痕跡,但是心裏,卻已經心花怒放了,卻還是淡淡道:“哪裏哪裏,隻是我峨嵋門中先輩,有搜集天下典故的誌趣。所以即使是失傳萬年的典故,也都詳細羅列記載”
她本來還有很多話沒說完,卻已經被徐成玄打斷:“如此說來,豈不是我正道中同時擁有了象靈物中的地、水、風三樣,那又還有何懼怕?明日必可將幽劫生擒之,斬草除根。”
“諱如此,但是如今象不齊,或許”絕音遲疑道:“無法發揮出那毀天滅地的絕對威力。何況,即使象齊備,又有誰有玄術,能測知其配合的方法?”
眾痊然。
不知不覺,天已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