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倒頭就睡,等醒來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鍾了,沈悅是一點五十出的門,也就是至少睡了三個小時。

    何小麗看了一眼家裏的布置,職業病和強迫症就犯了。

    在農村的時候還沒有這樣直觀的感覺,那邊的房子都是三進□□,或者兩進兩退,於設計上來說,沒有很直觀的衝擊力。

    可何正家是正宗的套房,類似於後來的商品房,在格局上,就很挑剔設計了。

    也可以說,設計的好歹,很直觀的影響到居住的舒適度。

    至於現在這個房子,居住的舒適度其實並不好。

    那個年代沒有室內設計這個概念,隻要有個房子,哪怕是筒子樓,人的幸福指數也很好。

    但這點何小麗不能忍啊,幾十年後的她,做的事情,就是讓人在有限的空間內,享受到無限的居住的舒適度。

    並且這套房子真的還挺好。

    這房子雖說小,到底還是朝南的,付歐睡的那邊朝北,南北雖然不直接通,但也算南北通透的戶型,但叫設計師給浪費掉了很多麵積,實用麵積有六十個平方,用著卻很擁擠,很像後世設計的小兩房。

    閑的無聊,職業病犯了的何小麗開始用步子丈量屋內的大小,在自己臥室找來一支鉛筆,一個本子,一把尺子,開始把原始戶型畫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改造以後的戶型。

    ……

    也不知道做了多久,何小麗畫的是很帶勁,以至於後麵有個人站著看了很久都沒發現。

    “啊——”突然迴頭看見一張人臉,何小麗嚇了一大跳,摸著心口:“請不要神出鬼沒,嚇人的好嗎?”

    付歐看著很認真,連他都看出來經過何小麗改動過的戶型,比原始的戶型要好很多,他指著設計圖說:“這個房子你這樣一改,確實好了很多。”

    何小麗一直在給付歐驚喜,今天看來也不例外。

    結合沈悅不喜歡做飯的特點,何小麗縮小了廚房的空間,甚至在廚房裏麵設計了將來放煤氣灶和要裝抽油煙機的空間,把兩個臥室適當縮小一些,衣櫃靠牆做到頂,省去了許多放擺件的空間,這些空間其實用的很少,並且容易積灰。這樣,客廳的麵積增大了,臥室的儲物麵積也相應增大了不少,並不顯得擁擠。

    因為增加了客廳的麵積,通風和采光也好了很多。

    而付歐現在睡的那個小臥

    室也擴大了一點,還是跟現在一樣,平時做書房,像家裏來了客人還可以住人,因為大了一些的原因,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局促。

    何小麗甚至都畫出來一個書櫃,從書櫃裏麵能拉出來一個一米二的小床,小床上麵可以鋪棉絮,這個還是很方便的。

    沒想到她還這麽有才,連付歐都不由得感歎,何小麗真的跟自己想象中……太不一樣了,那些以為何小麗就是一個嬌滴滴的小丫頭的人,也真是膚淺了。

    “真的看不出來你有這個特長,或許你到了北京,可以幫我改一改我們家的老房子。”

    “老房子?”

    “是的。”付歐摸了摸下巴,他覺得這件事情,如果何小麗不反感的話,可以給她嚐試一下,畢竟他已經慢慢的要把何小麗帶入到他們家女主人的這個角色裏麵去了:“我家在三廟胡同有一個小房子,因為太破了吧,我還想著早點迴去,怎麽修整一下,但我也沒有這方麵的資源。”

    三廟胡同?

    何小麗是學設計的,當然聽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了,幾十年後,她還在學室內設計的時候就聽說過這裏,這裏是保存的最好的老胡同!

    這裏也是在00年以後大片拆除名人故居以後,還能在北京保留的很好的老式胡同了,即便是三四十年以後,這條胡同留存下來的老北京味道,都被人津津樂道。

    因為本身居住在這裏的人,經濟條件也不咋樣,條件比較好的,在八十年代開始有商品房的時候賣掉了這裏的房子,去住“樓房”了。

    其中很多房子,在九十年代出國流行的時候都被賣掉湊集出國的經費了,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條胡同的主人,很多都是頗喜歡中國古文化的外國人。

    包括此時的付歐,他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在三廟胡同的老房子,配不上他的新媳婦。

    “當……當然,那個,我可以折騰你們家的房子?”何小麗不敢相信,付歐會把這種曆史性的重任交給她來做,可能在當時看上去並沒有什麽。

    “以後你也是這個房子的主人,任由你折騰!”付歐指了指她的設計圖,說:“我覺得你在這方麵頗有些天賦,那房子太老太舊,也不知道能不能改。”

    他畫了一個圖,是一個“口”字型的一進院落,放在古代,確實不是大戶人家的住宅,麵積大概兩百平米,除了四麵圍起來的房子,中間的天井大概還有七八十平米。

    放在古代

    ,講究些的人,都要住兩進的院子,更講究的要住“目”字型三進的院落,這種“口”字型的房子,在古代來說,甚至於當代來說,確實不是講究的住所。

    難怪付歐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何小麗會嫌棄。

    當然了,那邊的建築物是很有曆史的,最早的建築物能追溯到元代的大都時期,最晚也是清代的,所以幾十年以後建築界都說,從三廟胡同裏麵隨便挖一塊磚頭,都是建築文學史上麵的文物。

    這麽重大的工作,在付歐眼裏居然是輕描淡寫的。

    何小麗覺得,跟他說話有點緊張,怎麽這人隨手掏出來就是清代的古董,又隨口說來,家裏居然在古老的三廟胡同有一座房子。

    “你父母會不會不同意啊?”何小麗還是有點擔心。

    “我爸媽以前住在外交部的大院裏麵,到前年政治身份受到影響,才從大院搬到三廟胡同,他們住著也不是很舒服,很早就提到了要改造一下,你如果覺得工程量太大,我也可以在你來之前休整好的。”反正還有時間,等她過來至少是半年以後了。

    “不要不要!”何小麗連連擺手:“這個還是我親自操刀吧,你老人家準備好銀子就行了。”

    付歐扯了扯嘴角:“本來我存的錢就打算讓你保管的,但我也隻有一千多。”

    其實何小麗對於一千多的概念不是很強,但是感覺還是挺大一筆錢的,畢竟她現在一個月有十五塊錢的工資,在新蔡縣都算的上一個小富婆了。

    “結婚要花不少錢吧,我不知道彩禮要多少?”這是要讓何小麗去刺探一下軍情的意思了?

    當下,哪怕幾十年以後,彩禮這個傳統的概念還是存在的,何小麗也沒譜啊,換作在大河村,可能十塊錢加上一袋子米,一包紅糖就搞定了,女方出嫁的時候要帶一些家私,這些都是女方的陪嫁。

    彩禮是男方給到女方的,跟女方的陪嫁並不衝突,當然彩禮越多,陪嫁就要相應的多一些,要是配備不搭,女方嫁到男方以後,多少會受些婆家的冤枉氣。

    說到這個問題,何小麗有點臉熱:“我還沒跟我爸媽提到這個問題呢,你父母都是洋派,你也會講究這個嗎?”

    說起嫁妝彩禮真的有一種要結婚的感覺了,這種感覺特別的真實。

    “是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我隻是不清楚到底要多少,得看你爸媽的意思。”

    兩人說著話,沈悅也

    迴來了。

    一家人吃過晚飯以後,付歐陪著何正下象棋去了。

    何正正在跟“未來女婿”聊得起勁呢,一個是五十年代的大學生,一個是七十年代的精英,雖然是在不同領域,但也不妨礙兩人無障礙溝通,對於這個女婿,何正真是越看越喜歡的。

    就是有一點讓他不太放心,女婿要掉到北京去,想早點結婚。

    兩口子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同意了,但隻是先領證,等到去了北京,在付歐的圈子裏麵擺了酒,才算正式結婚。

    這一點付歐倒沒說什麽,本來這個年代,領不領證是次要,辦不辦酒才是最主要的。

    知道何小麗的父母親這樣想,也無可厚非。

    都來到省城來提親,又提到彩禮這些事情,沈悅甚至有種不靠譜的想法,這未來女婿也是奇怪,別人要離開插隊的地方迴老家,直觀的感覺當然是盡量撇清身邊的關係趕緊迴城,這付歐也是齊了,生怕女兒跑了似的,難道是欺負了女兒不成?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我兩手都沒拉過……”何小麗簡直是無語了,父母親大人的想象力還真的是可以!

    “沒有就好哎,我還真怕你萬一跟他有個啥,到時候他走了怎麽辦?”想到這裏,沈悅眼淚都要在眼眶裏麵轉幾圈了。

    何小麗不敢跟沈悅聊多了,生怕講多了,要暴露自己靈魂換了芯子的事情。

    “媽,這是最基本的,我自己會注意到的,對了彩禮的事情?”

    沈悅出奇的大度:“隻要你過的好就行,不過媽媽是給你準備了嫁妝的。”她把抽屜打開,從裏麵翻出來五百塊錢,塞到何小麗手裏:“到時候你們要在北京辦婚禮,媽媽再去北京看你。”

    “這怎麽行啊。”何小麗差點跳起來,這麽大一筆錢,她又有一種騙別人媽媽錢的感覺了。

    見女兒不肯收,沈悅拉長了臉:“怎麽,嫌棄媽媽了不成,媽媽給的錢你都不肯要了,以前小時候你經常鬧著說要媽媽給你買玩具,媽媽不肯說存給你當嫁妝的,怎麽真的要嫁人了,又不肯要了?”

    再說下去,就疏離的不像是母女了。

    何小麗勉為其難的收了這錢,坐立不安。

    晚上一家人又出去散了一會兒步,剛下樓,遇見一個臉扁扁的女孩子,上身穿著白襯衣,軍綠色的褲子,腦後紮著兩根麻花辮:“何小麗!”

    突如其來

    的一下,何小麗愣了一下。

    “是劉玲啊。”沈悅拍了拍何小麗的肩膀,提醒她:“兩年沒見,變化可大了對吧,劉玲現在在紡織廠。”

    “噢,劉玲啊。”在劉玲麵前,何小麗顯得有些木木的。

    對於這個“前閨蜜”,她真的一無所知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溜溜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溜溜豬並收藏七零年代炮灰女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