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這人就這點吧,從小到大都沒煮過飯,何小麗覺得她們家裏的廚房純粹是擺設。
為此,以前何正老娘來過省城,住了一段時間,知道兒媳婦的廚藝僅限於把麵條丟進鍋裏煮熟這個水平以後,實在是看不下去,嘮嘮叨叨的就迴去了。
何正是無所謂,醫院食堂也可以吃嘛,再說沈悅是忙,是真忙,倒班,還要值班,還要加班,哪有時間下廚。
何正老娘是個很傳統的農村老太太,隻知道結婚以後丈夫就是天,哪裏懂得何正說的這些道理,越想越惱火。
自此老人家就不願意踏進省城何正家的大門。
那個時候沈悅是產科大夫,產科是有名的又髒又累,一天工作時間不低於十二個小時,加上她小時候也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進入新中國以後雖然家裏受到了不少的衝擊,但基於她本人來說,學下廚,是不可能的。
直到後來,何小麗太小了需要人帶,沈悅從產科轉成兒科以後,工作量減少了太多,當然待遇也銳減了。
雖然她廚藝很差,但何小麗兩歲以前,吃吃喝喝都是沈悅親手操持的。
兩歲以後吃飯也正常了,就轉移陣地,開始吃食堂了。
對此付歐不以為然。
說是食堂,跟幾十年以後的超級大食堂還是有區別,這個以前有講過,這個時候的食堂除了最便宜最簡單的食物以外,還有類似於小炒的存在。
給了票和錢以後,何正夫婦把飯菜裝著迴家吃了。
“我媽不做飯,家裏幾乎不開火的,所以要你跟我們一起吃食堂了。”何小麗解釋說。
“說起這個阿姨跟我媽媽也差不多,我媽單位食堂的口味也很大眾化,我吃的慣。”付歐說。
“你媽媽也不會做飯嗎?”換作別人,可能會介意婆婆不會做飯,但沈悅是誰,解放前的大小姐啊,她對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萬一婆婆不會做飯,那不是也不會嫌棄她女兒糙嘛,蠻好蠻好。
被何正老娘嫌棄的陰影這輩子都存在。
“是的,我媽媽是從小沒有學過這些,到嫁了人以後,倒是我爸爸會做飯。”因為在國外,本來吃飯就很不方便,西餐更加讓人吃不慣,再說國外的消費水平比國內要高得多,這就要求大家能夠自理了,特別是第一批建交以後出去的外交官,在艱苦中苦中作樂,大家湊在一起做飯吃。
現在這個年代,能自己做
飯的男人不多,看來付歐家裏的風氣還是很開明的嘛。
沈悅心裏更高興了些。
何正看著夫人,自己跟付歐聊了一路,還不如老婆大人這幾句話聊的有水平,短短幾句話就套出來付歐家裏的家風如何了,要是太保守或者太陳舊,肯定不適合自己的女兒。
在他們眼裏,自家姑娘還是那個嬌嬌弱弱的小丫頭。
“你家裏也是經常吃食堂啊。”不要他們家姑娘做飯就好。
“是,我爸媽不太計較這些,再說小何在大河村的時候都是自己做飯的,還要照顧幾個弟弟妹妹,她其實很優秀的。”不知道爸爸媽媽對何小麗有什麽誤解,明明她很會做飯啊,而且付歐覺得她的手藝很好。
“小麗會做飯了?”沈悅有些驚訝!
“是啊,媽。”誰叫二十一世紀的何小麗沒有那麽好命呢,為什麽不吃大鍋飯和地溝油,她一向是自立自強自己做飯的:“插隊嘛,沒有辦法,跟我一起的那個同學以前在家經常做飯,她教我,再說我沒做過還不知道自己其實挺有天賦的。”
“這孩子,還真是不容易。”私下裏,沈悅為了何小麗抹了不少眼淚,但見到女兒有進步,還是挺高興的。
“好了,孩子去農村鍛煉一下不是挺好的嘛,我覺得就很好,咱閨女的身板比以前好多了可是。”何正出聲安慰沈悅。
“話是這樣說。”
說話間,到了何小麗家中,讓何小麗驚喜的是,房子還是原來的舊房子,兩房一廳的套房,房間裏麵帶著廚房和洗手間,比普通職工住的筒子樓要好很多了。
何正的待遇又迴來了!
“爸、媽,咱還能住迴來這房子啊,我還以為一家人要擠到筒子樓裏呢。”何小麗高興的轉了轉圈圈,屋子裏麵有些空空蕩蕩的,看來爸爸媽媽搬迴來的時間也不長。
擺好了飯菜,一家人就開始吃起飯來。
何小麗和付歐兩人在火車上餓了挺久的,看見何正打來的小炒肉、番茄雞蛋,爆炒土豆絲,胃口大開。
米飯管夠,何正怕女兒女婿吃不好,打了兩斤米飯,知道何小麗要迴來,還帶了女婿,何正夫婦最近都舍不得吃飽,一頓飯就打四兩米飯湊合著來,這不存著的糧票,還想何小麗帶迴農村去的。
這些何小麗不知道,看見爸爸打了這麽多米飯,自然招唿著付歐敞開肚皮吃了。
但付歐知道,兩
個醫生的待遇大概是什麽樣,何正夫婦加起來的糧票一個月不會超過八十斤,要這樣吃下去,準保把未來嶽父嶽母的家底都吃空了。
“叔叔阿姨,真的不用打這麽多,我們來一趟,怎麽跟鬼子掃蕩似的。”
沈悅心裏頭一暖,看女兒還沒心沒肺的,小夥子倒是有心,知道他們兩人糧票其實並沒有那麽多,說道:“接風洗塵宴,本來要好好招待你們一頓的,隻是帶了太多東西,怕你們太累了,吃飽總是要吃飽,沒吃完也沒關係,晚上還可以煮粥喝。”
“但你要吃飽!”沈悅強調了一句。
何小麗見縫插正的打趣她媽:“哎喲,聽聽,我媽還會煮粥,真不容易。”這話換別人說沈悅,她肯定不高興了,但是何小麗說,她真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一家人反而還笑作一團。
何正也是,怎麽看這個未來女婿都是高興的,又懂事,三觀端正,這樣的青年真心不多。
“等等!”何小麗往包袱皮裏麵掏了掏,把何直帶過來的酸豆角,豆腐乳什麽的都掏出來:“爸爸,給你加菜,叔說你喜歡吃,家裏的全給你帶來了。”
何正看著老家的特產,喲喲喲的幾聲,笑著說:“看我這閨女,還是她了解爸爸,早就想老家的這些菜了。”
這些菜,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他從老家背到廣州去,剛開始還不敢掏出來吃,生怕別人笑話他,後麵發現大家條件也不都是很好的那種,到後來他也就大大方方的把豆腐乳帶到食堂去吃。
何家的豆腐乳做法很特別,聞著臭臭的,吃到嘴裏就挺香,一般人還欣賞不了。
當時沈悅就是被何正的豆腐乳給嚇到了,兩個人結緣的,到現在沈悅都欣賞不了何家祖傳豆腐乳,有一種腐壞的味道。
她捏著鼻子:“快點,拿遠點,你要吃這個東西就離我遠一點啊。”
何正哈哈大笑:“怎麽二十年了你還是欣賞不了我何家的祖傳家寶啊,看來這收益在我這一代要失傳了。”
他兩夫婦是同學,又是自由戀愛結合的,到這個年紀都比很多小年輕感情要好很多,良好的父母以及親子關係,也是原主這輩子最幸福的迴憶。
這迴憶順便傳遞給了何小麗。
大家笑成一團。
何小麗也喜歡豆腐乳的味道,夏天就著冷米飯和豆腐乳,她不需要別的菜都能吃一碗飯,她伸出筷子來搞了一塊,放自己碗裏:“我也要我也要。”
這一點,何正、原主以及何小麗的惡趣味一樣,三個人都喜歡豆腐乳。
都說女兒跟父親親,到這個時候沈悅又深深感覺到一萬點的傷害,怎麽女兒這一點就沒隨她,喜歡這種臭哄哄的東西。
沈悅捂著鼻子:“今天的小炒肉可是朱師傅炒的,你們要吃豆腐乳就給我出去吃,小炒肉歸我!”
說完這話,何家兩父女對視一眼,筷子很快就離開了那瓶豆腐乳,伸向了小炒肉。
付歐耳朵都要豎起來了,什麽情況啊。
還是沈悅最了解這一對父女,最喜歡的就是食堂朱師傅的小炒肉了。
何小麗先給付歐夾了一筷子,自己就毫不客氣的大快朵頤起來,嘴裏塞滿了朱師傅小炒肉。
何正的筷子伸的雖然也很快,不過滿滿一筷子,都是夾給女兒的。
何小麗的鼻子一酸,差點沒繃住。
她本人父親早逝,媽媽是個很要強的,經濟上從沒虧待過她,但有一點,她不如其他的小孩子——缺乏父愛。
沒想到這種缺失的愛,在穿越以後會補迴來。
幸好原主的記憶還保存在她腦海裏麵。
原主從小就受到何正的各種寵愛,在別人都勸他生個兒子的時候,何正都拒絕了,妻子和他工作都忙,老娘給他把何小麗帶到三個月大,就死活不肯再帶了,直到原主兩歲半以前,都是老家的一個親戚帶的。
那個時候保姆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普遍,到了原主兩歲半,父母就把原主寄在單位的托兒所,那個時候雙職工很普遍,老人家在鄉下不肯來城裏幫忙的更普遍,所以托兒所,以及把孩子帶到單位幹活,成為很普遍的現象。
但何家這情況又不一樣,父母都是醫生,自然不能把孩子帶到住院部或者門診吧。
所以何小麗小時候幾乎都在托兒所度過。
到後麵,沈悅幹脆掉到比較清閑一些的兒科,待遇降了特別多,但能夠帶孩子,晚間值班也少,甚至有時候值班也會把何小麗帶上,不敢放她一個人在家裏。
想起這個往事,一家三口都唏噓不已。
但朱師傅算是比較美好的迴憶了。
說到這個朱師傅,厲害了,省一院最厲害的大師傅,從這一家人搬到一院家屬樓居住,就不約而同的喜歡上朱師傅做的小炒肉,特別是何小麗小時候從補吃肥肉,但隻要是朱師傅做的
小炒肉,就算是拌一點汁,她都能吃一大碗飯了。
這第一筷子居然給了付歐,何小麗的愧疚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她低下頭,像犯錯的孩子似的,給父母各夾一筷子:“爸媽吃飯。”
沈悅噗嗤一笑:“女兒真是長大了啊,放心,不會怪你的,給小付嚐嚐。”她指著小炒肉說:“這可是小麗從小到大最喜歡的大師傅炒的小炒肉,她可是第一筷子就給你了,後麵才想到我們的。”
語氣裏麵,無奈多過於嗔怪。
付歐習慣性的摸了一下何小麗的後腦:“她這人做事不帶腦子。”說完這話更不對勁了,這是對方的女兒啊。
好在何正兩口子都是好相處的,他兩不怒反笑:“快些吃飯。”
為此,以前何正老娘來過省城,住了一段時間,知道兒媳婦的廚藝僅限於把麵條丟進鍋裏煮熟這個水平以後,實在是看不下去,嘮嘮叨叨的就迴去了。
何正是無所謂,醫院食堂也可以吃嘛,再說沈悅是忙,是真忙,倒班,還要值班,還要加班,哪有時間下廚。
何正老娘是個很傳統的農村老太太,隻知道結婚以後丈夫就是天,哪裏懂得何正說的這些道理,越想越惱火。
自此老人家就不願意踏進省城何正家的大門。
那個時候沈悅是產科大夫,產科是有名的又髒又累,一天工作時間不低於十二個小時,加上她小時候也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進入新中國以後雖然家裏受到了不少的衝擊,但基於她本人來說,學下廚,是不可能的。
直到後來,何小麗太小了需要人帶,沈悅從產科轉成兒科以後,工作量減少了太多,當然待遇也銳減了。
雖然她廚藝很差,但何小麗兩歲以前,吃吃喝喝都是沈悅親手操持的。
兩歲以後吃飯也正常了,就轉移陣地,開始吃食堂了。
對此付歐不以為然。
說是食堂,跟幾十年以後的超級大食堂還是有區別,這個以前有講過,這個時候的食堂除了最便宜最簡單的食物以外,還有類似於小炒的存在。
給了票和錢以後,何正夫婦把飯菜裝著迴家吃了。
“我媽不做飯,家裏幾乎不開火的,所以要你跟我們一起吃食堂了。”何小麗解釋說。
“說起這個阿姨跟我媽媽也差不多,我媽單位食堂的口味也很大眾化,我吃的慣。”付歐說。
“你媽媽也不會做飯嗎?”換作別人,可能會介意婆婆不會做飯,但沈悅是誰,解放前的大小姐啊,她對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萬一婆婆不會做飯,那不是也不會嫌棄她女兒糙嘛,蠻好蠻好。
被何正老娘嫌棄的陰影這輩子都存在。
“是的,我媽媽是從小沒有學過這些,到嫁了人以後,倒是我爸爸會做飯。”因為在國外,本來吃飯就很不方便,西餐更加讓人吃不慣,再說國外的消費水平比國內要高得多,這就要求大家能夠自理了,特別是第一批建交以後出去的外交官,在艱苦中苦中作樂,大家湊在一起做飯吃。
現在這個年代,能自己做
飯的男人不多,看來付歐家裏的風氣還是很開明的嘛。
沈悅心裏更高興了些。
何正看著夫人,自己跟付歐聊了一路,還不如老婆大人這幾句話聊的有水平,短短幾句話就套出來付歐家裏的家風如何了,要是太保守或者太陳舊,肯定不適合自己的女兒。
在他們眼裏,自家姑娘還是那個嬌嬌弱弱的小丫頭。
“你家裏也是經常吃食堂啊。”不要他們家姑娘做飯就好。
“是,我爸媽不太計較這些,再說小何在大河村的時候都是自己做飯的,還要照顧幾個弟弟妹妹,她其實很優秀的。”不知道爸爸媽媽對何小麗有什麽誤解,明明她很會做飯啊,而且付歐覺得她的手藝很好。
“小麗會做飯了?”沈悅有些驚訝!
“是啊,媽。”誰叫二十一世紀的何小麗沒有那麽好命呢,為什麽不吃大鍋飯和地溝油,她一向是自立自強自己做飯的:“插隊嘛,沒有辦法,跟我一起的那個同學以前在家經常做飯,她教我,再說我沒做過還不知道自己其實挺有天賦的。”
“這孩子,還真是不容易。”私下裏,沈悅為了何小麗抹了不少眼淚,但見到女兒有進步,還是挺高興的。
“好了,孩子去農村鍛煉一下不是挺好的嘛,我覺得就很好,咱閨女的身板比以前好多了可是。”何正出聲安慰沈悅。
“話是這樣說。”
說話間,到了何小麗家中,讓何小麗驚喜的是,房子還是原來的舊房子,兩房一廳的套房,房間裏麵帶著廚房和洗手間,比普通職工住的筒子樓要好很多了。
何正的待遇又迴來了!
“爸、媽,咱還能住迴來這房子啊,我還以為一家人要擠到筒子樓裏呢。”何小麗高興的轉了轉圈圈,屋子裏麵有些空空蕩蕩的,看來爸爸媽媽搬迴來的時間也不長。
擺好了飯菜,一家人就開始吃起飯來。
何小麗和付歐兩人在火車上餓了挺久的,看見何正打來的小炒肉、番茄雞蛋,爆炒土豆絲,胃口大開。
米飯管夠,何正怕女兒女婿吃不好,打了兩斤米飯,知道何小麗要迴來,還帶了女婿,何正夫婦最近都舍不得吃飽,一頓飯就打四兩米飯湊合著來,這不存著的糧票,還想何小麗帶迴農村去的。
這些何小麗不知道,看見爸爸打了這麽多米飯,自然招唿著付歐敞開肚皮吃了。
但付歐知道,兩
個醫生的待遇大概是什麽樣,何正夫婦加起來的糧票一個月不會超過八十斤,要這樣吃下去,準保把未來嶽父嶽母的家底都吃空了。
“叔叔阿姨,真的不用打這麽多,我們來一趟,怎麽跟鬼子掃蕩似的。”
沈悅心裏頭一暖,看女兒還沒心沒肺的,小夥子倒是有心,知道他們兩人糧票其實並沒有那麽多,說道:“接風洗塵宴,本來要好好招待你們一頓的,隻是帶了太多東西,怕你們太累了,吃飽總是要吃飽,沒吃完也沒關係,晚上還可以煮粥喝。”
“但你要吃飽!”沈悅強調了一句。
何小麗見縫插正的打趣她媽:“哎喲,聽聽,我媽還會煮粥,真不容易。”這話換別人說沈悅,她肯定不高興了,但是何小麗說,她真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一家人反而還笑作一團。
何正也是,怎麽看這個未來女婿都是高興的,又懂事,三觀端正,這樣的青年真心不多。
“等等!”何小麗往包袱皮裏麵掏了掏,把何直帶過來的酸豆角,豆腐乳什麽的都掏出來:“爸爸,給你加菜,叔說你喜歡吃,家裏的全給你帶來了。”
何正看著老家的特產,喲喲喲的幾聲,笑著說:“看我這閨女,還是她了解爸爸,早就想老家的這些菜了。”
這些菜,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他從老家背到廣州去,剛開始還不敢掏出來吃,生怕別人笑話他,後麵發現大家條件也不都是很好的那種,到後來他也就大大方方的把豆腐乳帶到食堂去吃。
何家的豆腐乳做法很特別,聞著臭臭的,吃到嘴裏就挺香,一般人還欣賞不了。
當時沈悅就是被何正的豆腐乳給嚇到了,兩個人結緣的,到現在沈悅都欣賞不了何家祖傳豆腐乳,有一種腐壞的味道。
她捏著鼻子:“快點,拿遠點,你要吃這個東西就離我遠一點啊。”
何正哈哈大笑:“怎麽二十年了你還是欣賞不了我何家的祖傳家寶啊,看來這收益在我這一代要失傳了。”
他兩夫婦是同學,又是自由戀愛結合的,到這個年紀都比很多小年輕感情要好很多,良好的父母以及親子關係,也是原主這輩子最幸福的迴憶。
這迴憶順便傳遞給了何小麗。
大家笑成一團。
何小麗也喜歡豆腐乳的味道,夏天就著冷米飯和豆腐乳,她不需要別的菜都能吃一碗飯,她伸出筷子來搞了一塊,放自己碗裏:“我也要我也要。”
這一點,何正、原主以及何小麗的惡趣味一樣,三個人都喜歡豆腐乳。
都說女兒跟父親親,到這個時候沈悅又深深感覺到一萬點的傷害,怎麽女兒這一點就沒隨她,喜歡這種臭哄哄的東西。
沈悅捂著鼻子:“今天的小炒肉可是朱師傅炒的,你們要吃豆腐乳就給我出去吃,小炒肉歸我!”
說完這話,何家兩父女對視一眼,筷子很快就離開了那瓶豆腐乳,伸向了小炒肉。
付歐耳朵都要豎起來了,什麽情況啊。
還是沈悅最了解這一對父女,最喜歡的就是食堂朱師傅的小炒肉了。
何小麗先給付歐夾了一筷子,自己就毫不客氣的大快朵頤起來,嘴裏塞滿了朱師傅小炒肉。
何正的筷子伸的雖然也很快,不過滿滿一筷子,都是夾給女兒的。
何小麗的鼻子一酸,差點沒繃住。
她本人父親早逝,媽媽是個很要強的,經濟上從沒虧待過她,但有一點,她不如其他的小孩子——缺乏父愛。
沒想到這種缺失的愛,在穿越以後會補迴來。
幸好原主的記憶還保存在她腦海裏麵。
原主從小就受到何正的各種寵愛,在別人都勸他生個兒子的時候,何正都拒絕了,妻子和他工作都忙,老娘給他把何小麗帶到三個月大,就死活不肯再帶了,直到原主兩歲半以前,都是老家的一個親戚帶的。
那個時候保姆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普遍,到了原主兩歲半,父母就把原主寄在單位的托兒所,那個時候雙職工很普遍,老人家在鄉下不肯來城裏幫忙的更普遍,所以托兒所,以及把孩子帶到單位幹活,成為很普遍的現象。
但何家這情況又不一樣,父母都是醫生,自然不能把孩子帶到住院部或者門診吧。
所以何小麗小時候幾乎都在托兒所度過。
到後麵,沈悅幹脆掉到比較清閑一些的兒科,待遇降了特別多,但能夠帶孩子,晚間值班也少,甚至有時候值班也會把何小麗帶上,不敢放她一個人在家裏。
想起這個往事,一家三口都唏噓不已。
但朱師傅算是比較美好的迴憶了。
說到這個朱師傅,厲害了,省一院最厲害的大師傅,從這一家人搬到一院家屬樓居住,就不約而同的喜歡上朱師傅做的小炒肉,特別是何小麗小時候從補吃肥肉,但隻要是朱師傅做的
小炒肉,就算是拌一點汁,她都能吃一大碗飯了。
這第一筷子居然給了付歐,何小麗的愧疚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她低下頭,像犯錯的孩子似的,給父母各夾一筷子:“爸媽吃飯。”
沈悅噗嗤一笑:“女兒真是長大了啊,放心,不會怪你的,給小付嚐嚐。”她指著小炒肉說:“這可是小麗從小到大最喜歡的大師傅炒的小炒肉,她可是第一筷子就給你了,後麵才想到我們的。”
語氣裏麵,無奈多過於嗔怪。
付歐習慣性的摸了一下何小麗的後腦:“她這人做事不帶腦子。”說完這話更不對勁了,這是對方的女兒啊。
好在何正兩口子都是好相處的,他兩不怒反笑:“快些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