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鍾離眜任大司馬留阻漢聯軍,項羽引精銳急走欲渡淮水


    “臣,鬥膽一諫!”激烈交戰之際很少開口說話的武涉突然開口說話了。


    項伯見是武涉開口,非常恭敬引其上坐請他為楚出計策。


    自從範增去世之後,項伯非常殘酷的發現楚營中


    能夠為楚盡心出謀劃策的謀士越來越少!


    或許有但亦不敢言,見楚失勢或閉口不言保命,或已離開。


    這武涉就是當初去齊地希望說服韓信叛漢為楚的使者,


    雖然沒能成功,但是他的才華還是非常厲害的。


    項羽見項伯如此對待武涉,


    也知道現在楚營能出謀劃策的人也隻有武涉了,


    於是非常恭敬的請教道,“請先生教我,如何能夠突圍保楚。”


    武涉誠懇的說道,“以大王的軍威和謀略,縱是陷入這種困境,


    也完全可以反敗為勝,


    再造固陵之戰,彭城之戰的輝煌!


    但主要是受困於糧盡,


    而兵力的話與當年大王率精銳鐵騎由齊地殺迴楚地,


    迴救彭城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以來,楚軍最大困境乃糧草斷絕,


    兵力又得不到補給。


    當務之急大王非與漢軍進行決戰,


    而是尋求突破口突圍,


    到淮南甚至江東去尋找補給的立足點!


    而這裏隻需選一位可堪大任之大將,


    阻止漢軍南下或者追擊即可。”


    武涉的話意已經很明顯了,說得是冠冕堂皇,


    其實就一個字兒逃!


    項羽自然聽出了武涉的話裏有話,


    麵對各諸侯軍的聯合圍剿,


    連續硬拚已不現實,的確需要去尋找喘息的機會。


    去江東嗎,那是自己曾經興起之地,根基尚在,


    隻是劉邦會讓自己去嗎。


    如果因此給江東父老帶來災難,那真是愧對父老。


    當初八千子弟隨我征戰天下,謀取前程,


    如今灰溜溜迴去嗎?


    項羽想了想,這淮河之南,除了江東會稽郡,


    在南邊還有兩個王沒有明確去向,


    或許還是可以爭取過來的。


    在項羽看來,過了淮河往南走,就是南方,


    隻不過又因江水(長江)而分江東和江西。


    隻不過這和後世以河水(黃河)一分為二不同,


    在現在看來黃河以南就是南方。


    南方目前還有兩個王,一個是被他封為衡山王的吳芮,


    一個是他封的臨江王。


    臨江王很明顯還沒投漢,


    衡山王自遣將跟隨漢王後都沒收迴,


    還派遣兒子前往漢軍,


    雖然自己沒親臨前線,


    可意喻明顯。


    可先找臨江王,修養之後,再威服衡山王,


    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繼續反擊漢王,


    進而一步步奪迴自己的失地。


    思來想去,項羽覺得可以南下到南郡臨江王那裏做個喘息!


    即便隻是獲得少許的糧草,就能扭轉戰局,乃至死地而生。


    心中有了計策,不似先前那麽慌,


    也暫時忘卻虞姬之死的悲痛,


    可轉眼又愁自心中起,


    項羽無奈歎息道,“如今漢、齊、梁三支勁軍圍困於此,


    豈容孤率楚軍全身而退呢,


    為之奈何?”


    武涉繼續道,“其一,可遣一猛將牽製住漢軍,令其不能速追楚,


    便可全身而退,其將隻需牽製,不必硬拚足以。


    其二,再選一善守之將斷後,確保大王南渡淮河,


    尋立足之地,再造大楚之威。”


    聞言,項羽默默點頭,掃視帳下眾將,


    帳下諸將皆默默低頭,一時間出現了冷場。


    此時鍾離眜邁步而出,“臣願意留下牽製諸侯軍。”


    項羽快速的掃視了一圈,發現目前帳下能獨當一麵的,


    且戰力不俗的也隻有鍾離眜了。


    項羽心中複雜,想當初軍中流傳範增、鍾離眜、周殷的流言蜚語。


    自範增死後,他每每迴想,才發覺中了漢離間計,懊惱不已,


    如今周殷也叛變了,


    跟在身邊的也隻有鍾離眜了。


    如果再不重用鍾離眜,這盡失天下就在眼前了,


    隻是不知道現在再重用,是否為時已晚。


    思慮至此,項羽下定決心道,“楚之存亡皆係鍾將軍,


    今日起拜為大司馬,總引四萬精銳,並節製其他諸將軍,


    共阻漢軍南下。”


    鍾離眜一聽微微一愣,先是大司馬這個軍職空缺很久,


    自龍且、曹咎、周殷之後,這大司馬就一直沒再認命。


    初期,項羽封三位大司馬,分管不同方向,等於三個諸侯協助項羽共同治理西楚大地。


    周殷任大司馬主持南方軍政,龍且任大司馬掌管泗水郡(京師)及魯地軍政,


    曹咎則掌管大楚的西邊。


    由於當時天下大封後,各地並不安穩,時不時會冒出反叛,


    為震懾一方項羽任三個大司馬,另外兩個為臨時。


    特殊時期常授予某大將為三公的要職,做臨時調度用,比如後麵要提到的的灌嬰。


    項羽本想等到天下安定後收迴來,隻任一個大司馬,


    其餘以上柱國和柱國來任命。


    可沒想到死的死,叛的叛。


    如今不得不再次臨危受命,希望可以扭轉戰局。


    鍾離眜心中也在尋思,自己跟了項羽這麽久,幾次威脅到漢王劉邦的性命,


    漢王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不在楚謀生,還能去哪裏。


    如今項羽給自己這個大軍職,鍾離眜多少有些感慨,想想那幾位,


    自己也隻有硬著頭皮道,“大王,臣定不負囑托,必死戰阻漢軍。”


    項羽心中一暖,吩咐道,“不必以死拚命,隻需拖住即可,


    待我安營落定,大司馬可南下與我匯合。”


    鍾離眜道,“諾!”


    項羽將精銳分三萬予鍾離眜,鍾離眜在諸將中又選陳公利幾和令尹靈常來配合。


    項羽心道,“鍾離眜果然老辣,知道利幾兵馬多武卒,善守城。


    令尹本部人馬彪悍,且本人又擅長後勤補給等軍政,


    真是找的好幫手。


    左膀右臂!”


    再加上鍾離眜本部人馬和其他諸將,共有五萬兵馬。


    項羽在垓下用兵折損掉兩萬,如今隻有精銳五萬,便率領五萬兵馬向東南撤離。


    季布、恆楚為左膀右臂,協助項羽向東城方向進軍。


    項羽兵馬一動,便有數騎斥候快馬加鞭向漢營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