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拉動士氣又缺船隻,吳氏父子恩怨動天下
話說項羽傳令繼續渡淮水,鼓舞將士到淮南過冬,
而在不久前黥布的狀況的確不是很樂觀。
當黥布要求南下迴九江在淮水沿線阻項羽,
當時那些由劉邦調給他落魄時可節製之兵將,
選擇偷偷私下讓石奮給劉邦傳話,
要求迴到漢軍,不願隨黥布南下。
再次迴到淮南後,黥布的兵馬並不多,隻有近萬人。
麵對項羽的十餘萬兵馬,頗有壓力。
黥布鼓舞士氣道,“吾等於淮南安然享太平,
項王興兵毀淮南,
昔日龍且與項聲率兵侵淮南,寡人念及昔日同帳為臣,起惻忍之心,
又不忍昔日同袍之士倒戈相向,
而屢失戰機而敗。
寡人不懼敗,然項王盡殺布妻子,其行徑猶如侵害淮南父母。
項王兵殺淮南民,猶如誅殺寡人子女、兄弟。
將士們,楚兵殺淮南子女兄弟,
此仇可原諒否?”
士卒群起高昂,“不可原諒,願為淮南父老複仇!”
黥布句句紮心,如小火溫茶,一點點燃氣士卒的複仇士氣。
黥布從高處鼓舞士氣結束後,便看到朱建那焦急的神色。
黥布引朱建入帳,“相國,憂色於形,何也?”
朱建道,“大王,士氣已燃,然吾淮南國已無戰船可用,此其一,
其二,此前尚有劉賈迎大王兵共擊楚,
可昔日九江兵多隨周殷佐劉賈,
今大王獨南下封淮水,孤掌難鳴,
為之奈何?”
黥布聞言,心中憂愁,臉色如常,“劉賈此人與彭越常互保,略得遊擊術,
新得周殷佐,無意歸還寡人兵,
乃與寡人無舊,其在與否不影響大計,
獨無船隻乃心患。”
見朱建欲言又止,黥布道,“相國,有計速速道來,有功無過也。”
朱建道,“大王勿忘己嶽父衡山王……”
黥布一點即透,聞言後思慮道,“吾妻尚在時猶可聯,
今妻死於項伯之手……”
至此黥布戛然而止,看著朱建心領神會。
“何人可為寡人長途跋涉入衡山國?”黥布心中已有數。
雖未能護其妻周全,可家國之恨,嶽父愛女之痛,必可有相商的餘地。
“臣行軍用兵非擅長,此邦國外交之事,
可交予臣去辦。”朱建請命道。
“善,此事多勞苦相國,事成寡人重賞。”黥布欣喜道。
朱建乘船渡河,又快馬趕路,路上無話,咱們長話短說。
朱建入衡山國都邾城,掀起不小的風波。
邾城內分成兩派聲音,一派以儲君吳臣為代表,要為姐姐討說法,
不能幫助黥布。
另一派則是以柱國吳郢為首的一派,極力支持向黥布給予援助,
不僅給船也發兵。
兩派吵的不可開交。
吳臣最受姐姐的疼愛,情緒占據主導,“如支援九江,無異於與項王開戰,
禍福難料,九江王多彪悍依舊被項王擊破,國破家亡,
衡山國能承受項王怒火否?
九江王不顧吾姊之安危,獨自逃離,
不仁不義,何以衡山國男兒以命相助。”
吳郢則當庭反駁,“此一時,彼一時,昔日九江王今為淮南王,依附強漢為盾。
往日擊破九江者龍且已死,項聲已挫敗,楚騎天下第一鐵騎威名不在,
況且兵力受損,
項王愛將又陸續折損,已今非昔比……”
吳郢的言論直接反擊自己兄長太子的主張,
大殿上的諸臣都低頭不語,不願卷入這場兄弟相爭。
言至於此,吳郢快速瞥了一眼自家父王,見吳芮投來一絲讚許的目光,
於是繼續大膽說道,“助淮南王便是助漢。
自滎陽對峙逆轉之後,
梁地梟雄彭越與善戰齊王韓信已聲明發兵圍楚,
天下從漢者多,助楚者寡,
天下大勢在漢,此時不助,更改何時?
一旦山東歸漢,再做不過錦上添花,
不如雪中送炭。”
吳臣對此番言語也是無從辯駁,對父王讚許的點頭眼裏有些醋意,
然無嫉恨之心,他沒直麵,而是隻從親情入手,“天下熙攘,吳氏之情比金貴,此乃父王一直教導吾等居世之準則,豈能忘乎?”
吳臣言未畢時,吳芮依舊投來讚許的眸光。
二人迷惑,皆迴身向吳芮行禮,同時開口。
“請吾王計定。”
“請父王定奪。”
吳芮笑道,“談起此事,令寡人想起一故友……”
言至於此,吳芮特地看了一眼其他四子,繼續說道,“此人乃張良,昔年項王大封天下後,張良曾一度複韓,無奈韓王被殺,
他遊走天下後入關中,成為漢王敬重之謀臣。
在入關前曾遊至衡山國,寡人有幸與之探討過天下大勢。
彼時諸王分天下,多認為秦滅六國之前時代將迴歸。
張良曾言天下分亂已久,秦一統天下之勢並不可逆轉,
天下還是會一統。
寡人詢問將歸於何處,張良曾言將歸於得民心之仁義君。
詳細列出漢王與項王之間的差別,令寡人茅塞頓開,隻是事後又迷失心亂,
心未能全定,好在寡人曾傳令那支精銳繼續助漢。
如今看來張良真乃神人,早有預言。
天下大勢將定,於公助漢為吾吳氏基業長青,
於私項王派人殺寡人唯一愛女,此仇可報。
那楚殺吾愛女時可曾想過衡山國,大概以為不過一王女耳,輕視如此,
可悲,可恨。”
吳芮這番話一說,吳臣和吳郢明了,諸臣已明了,皆言大王久遠之計,甚善。
吳芮便下令由吳郢負責調集樓船去助黥布。
話說黥布派朱建出使衡山國,左等右等不見人影,
心中焦躁,暗中思緒,“難道這朱建借此離開,另謀出路,
果真如此著實可恨,當誅其族。”
頭緒一片紛亂之際,肥誅匆匆來報,“大王,快請高處觀……”
見肥誅如此慌張,以為項羽渡過淮水,心中忐忑,恐懼,可無退路,
硬著頭皮登高一觀,
頗為驚喜。
連綿不絕的船隻並非楚軍,旗幟飄蕩的正是衡山王的旗幟。
顏色還是衡山國,隻是帥旗撤掉了,等待黥布掛上。
黥布大喜,極力抑製情緒,命人備酒菜犒勞援軍,
自己則沐浴迎接引樓船兵之將。
話說項羽傳令繼續渡淮水,鼓舞將士到淮南過冬,
而在不久前黥布的狀況的確不是很樂觀。
當黥布要求南下迴九江在淮水沿線阻項羽,
當時那些由劉邦調給他落魄時可節製之兵將,
選擇偷偷私下讓石奮給劉邦傳話,
要求迴到漢軍,不願隨黥布南下。
再次迴到淮南後,黥布的兵馬並不多,隻有近萬人。
麵對項羽的十餘萬兵馬,頗有壓力。
黥布鼓舞士氣道,“吾等於淮南安然享太平,
項王興兵毀淮南,
昔日龍且與項聲率兵侵淮南,寡人念及昔日同帳為臣,起惻忍之心,
又不忍昔日同袍之士倒戈相向,
而屢失戰機而敗。
寡人不懼敗,然項王盡殺布妻子,其行徑猶如侵害淮南父母。
項王兵殺淮南民,猶如誅殺寡人子女、兄弟。
將士們,楚兵殺淮南子女兄弟,
此仇可原諒否?”
士卒群起高昂,“不可原諒,願為淮南父老複仇!”
黥布句句紮心,如小火溫茶,一點點燃氣士卒的複仇士氣。
黥布從高處鼓舞士氣結束後,便看到朱建那焦急的神色。
黥布引朱建入帳,“相國,憂色於形,何也?”
朱建道,“大王,士氣已燃,然吾淮南國已無戰船可用,此其一,
其二,此前尚有劉賈迎大王兵共擊楚,
可昔日九江兵多隨周殷佐劉賈,
今大王獨南下封淮水,孤掌難鳴,
為之奈何?”
黥布聞言,心中憂愁,臉色如常,“劉賈此人與彭越常互保,略得遊擊術,
新得周殷佐,無意歸還寡人兵,
乃與寡人無舊,其在與否不影響大計,
獨無船隻乃心患。”
見朱建欲言又止,黥布道,“相國,有計速速道來,有功無過也。”
朱建道,“大王勿忘己嶽父衡山王……”
黥布一點即透,聞言後思慮道,“吾妻尚在時猶可聯,
今妻死於項伯之手……”
至此黥布戛然而止,看著朱建心領神會。
“何人可為寡人長途跋涉入衡山國?”黥布心中已有數。
雖未能護其妻周全,可家國之恨,嶽父愛女之痛,必可有相商的餘地。
“臣行軍用兵非擅長,此邦國外交之事,
可交予臣去辦。”朱建請命道。
“善,此事多勞苦相國,事成寡人重賞。”黥布欣喜道。
朱建乘船渡河,又快馬趕路,路上無話,咱們長話短說。
朱建入衡山國都邾城,掀起不小的風波。
邾城內分成兩派聲音,一派以儲君吳臣為代表,要為姐姐討說法,
不能幫助黥布。
另一派則是以柱國吳郢為首的一派,極力支持向黥布給予援助,
不僅給船也發兵。
兩派吵的不可開交。
吳臣最受姐姐的疼愛,情緒占據主導,“如支援九江,無異於與項王開戰,
禍福難料,九江王多彪悍依舊被項王擊破,國破家亡,
衡山國能承受項王怒火否?
九江王不顧吾姊之安危,獨自逃離,
不仁不義,何以衡山國男兒以命相助。”
吳郢則當庭反駁,“此一時,彼一時,昔日九江王今為淮南王,依附強漢為盾。
往日擊破九江者龍且已死,項聲已挫敗,楚騎天下第一鐵騎威名不在,
況且兵力受損,
項王愛將又陸續折損,已今非昔比……”
吳郢的言論直接反擊自己兄長太子的主張,
大殿上的諸臣都低頭不語,不願卷入這場兄弟相爭。
言至於此,吳郢快速瞥了一眼自家父王,見吳芮投來一絲讚許的目光,
於是繼續大膽說道,“助淮南王便是助漢。
自滎陽對峙逆轉之後,
梁地梟雄彭越與善戰齊王韓信已聲明發兵圍楚,
天下從漢者多,助楚者寡,
天下大勢在漢,此時不助,更改何時?
一旦山東歸漢,再做不過錦上添花,
不如雪中送炭。”
吳臣對此番言語也是無從辯駁,對父王讚許的點頭眼裏有些醋意,
然無嫉恨之心,他沒直麵,而是隻從親情入手,“天下熙攘,吳氏之情比金貴,此乃父王一直教導吾等居世之準則,豈能忘乎?”
吳臣言未畢時,吳芮依舊投來讚許的眸光。
二人迷惑,皆迴身向吳芮行禮,同時開口。
“請吾王計定。”
“請父王定奪。”
吳芮笑道,“談起此事,令寡人想起一故友……”
言至於此,吳芮特地看了一眼其他四子,繼續說道,“此人乃張良,昔年項王大封天下後,張良曾一度複韓,無奈韓王被殺,
他遊走天下後入關中,成為漢王敬重之謀臣。
在入關前曾遊至衡山國,寡人有幸與之探討過天下大勢。
彼時諸王分天下,多認為秦滅六國之前時代將迴歸。
張良曾言天下分亂已久,秦一統天下之勢並不可逆轉,
天下還是會一統。
寡人詢問將歸於何處,張良曾言將歸於得民心之仁義君。
詳細列出漢王與項王之間的差別,令寡人茅塞頓開,隻是事後又迷失心亂,
心未能全定,好在寡人曾傳令那支精銳繼續助漢。
如今看來張良真乃神人,早有預言。
天下大勢將定,於公助漢為吾吳氏基業長青,
於私項王派人殺寡人唯一愛女,此仇可報。
那楚殺吾愛女時可曾想過衡山國,大概以為不過一王女耳,輕視如此,
可悲,可恨。”
吳芮這番話一說,吳臣和吳郢明了,諸臣已明了,皆言大王久遠之計,甚善。
吳芮便下令由吳郢負責調集樓船去助黥布。
話說黥布派朱建出使衡山國,左等右等不見人影,
心中焦躁,暗中思緒,“難道這朱建借此離開,另謀出路,
果真如此著實可恨,當誅其族。”
頭緒一片紛亂之際,肥誅匆匆來報,“大王,快請高處觀……”
見肥誅如此慌張,以為項羽渡過淮水,心中忐忑,恐懼,可無退路,
硬著頭皮登高一觀,
頗為驚喜。
連綿不絕的船隻並非楚軍,旗幟飄蕩的正是衡山王的旗幟。
顏色還是衡山國,隻是帥旗撤掉了,等待黥布掛上。
黥布大喜,極力抑製情緒,命人備酒菜犒勞援軍,
自己則沐浴迎接引樓船兵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