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項羽敗走前路不明,劉邦計議謀劃垓下
劉邦掃視全場,發現群臣諸將大多已到,
戰機稍縱即逝,事不宜遲,立刻開啟兵事要議。
“項羽此時在何處?”劉邦直擊要害。
短暫的平靜後,還是負責暗影衛的陳平率先開口,
“據斥候迴報,楚軍過下城父,
竟兵分三路,一路向東,朝大澤鄉方向,
一路向南,取下蔡方向,欲由此入九江郡,
一路向東南方向,疑似取鍾離方向。”
“兵分三路?”劉邦覺得這一定是障眼法,
“楚軍戰敗,尚敢分兵而行乎?諸公如何看?”
“以布愚見,項王一向自負,
分兵不過障眼法耳,以應對追兵,
三路中必有一路有項王,
其餘二路虛張聲勢耳。”黥布依照自己對項王的了解,發言道。
韓王姬信點頭道,“信亦如此,然項王走何路,需盡快決斷。”
劉邦默默的聽著諸王侯的討論,他忽然起身,
在他們中間走來走去。
眸光掃到誰,誰就不得不發言。
在滎陽對峙時,一直留守敖倉的周勃是劉邦多年未見,
此刻他將眸光看向周勃。
周勃道,“臣憂慮,項王有意過大澤鄉,經垓下,由徐縣入淮南,
經廣陵迴江東,一旦項王迴江東,如魚得水,
由此向西收複九江郡,迫使衡山王、臨江王歸降,
淮南將為楚天下,
與漢劃淮水而治。”
周勃的一番言論,讓劉邦對這位小商販出身的周勃再次刮目相看。
劉邦點點頭,“絕不能令項羽入淮南,
寡人不在乎被項羽再次擊敗,華夏大地必須結束諸國紛戰之局麵。”
劉邦看向灌嬰,示意灌嬰說說自己的分析。
追擊戰講究是速度,但要求精準狠的打擊,找到項羽,迅速合圍是關鍵。
灌嬰道,“項王手握西楚一支最精銳楚騎,
如從距離推斷,可短時間從下蔡方向入九江,
然此路較近亦遭漢軍追擊,
以西楚鐵騎奔襲速度,項王必繞道而行,
如周將軍所言,極有可能向東走大澤鄉,再向南繞道,尋機入淮南。”
劉邦若有所思,隨後又詢問夏侯嬰、樊噲等人的意見。
個人意見大致是兩派,一派認為項羽會繞道進入江陵一帶,
然後直接南下,進駐會稽郡在那裏整頓軍馬,
以圖喘氣。
另一派則認為項羽極有可能會選擇首先進入九江郡,
迫使臨江王和衡山王協助他統一淮南,
以淮水和大漢對峙,以作休養生息。
無論那種結果,對劉邦來說都是一種壞消息。
劉邦再次征詢張良的意見,“子房,計將安出?”
張良道,“大王有意不讓項王涉足淮南,不妨尋一地,誘困此地,徐徐圖之。”
張良之言令劉邦心中喜悅,他心中早已對各種策略盤算多次。
自追至固陵被項羽打敗後,劉邦知道項羽雖敗實力猶在,
以其之威,不可有絲毫鬆懈,否則勝負難料,生死難知。
最終想滅掉項羽,絕不是一戰能解決的,隻能徐徐圖之。
可如何徐徐圖之,而又不至於給項羽喘息之機,這是劉邦頗為頭疼的。
劉邦命人迅速做沙盤,根據關中秦帝國的三十六郡圖,
切合戰將對各地的了解,迅速做出一個簡易沙盤。
此時呂澤率軍匆匆趕來,劉邦命張良去迎接,
劉邦則看著沙盤,“將項羽圍在何處?”
諸將說法不一,有說在徐縣之北,有說僮縣之南等等,皆被劉邦否決。
正在猶豫不決時,帳外報號呂澤和張良謁見。
劉邦迎五步,呂澤、張良入帳,二人行禮,
呂澤歉意道,“澤行軍遲緩,至今方與大王會合,耽誤行程,
澤請罪。”
劉邦一把拉住這個大舅子,“呂大將軍,來時恰好,何處可困項羽?”
劉邦問的真切,呂澤答的巧妙,他環視一周,發現昔日很多封侯的戰將都在帳內,
有些話則不便多說。
呂澤拿起沙盤旁的竹竿,指向一處,“謁見大王前,澤與成信侯商議,
對成信侯之言,頗以為然……”
說到這呂澤將眸光看向張良,繼續道,“垓下,地勢較高,
且北臨洨水,東、西、南邊曾開掘有護城河,
看似易守難攻,卻亦為項王欲屯兵休整之處,較易引誘;
雖易守難攻,然同樣一旦困住,因四麵環水,切斷水源
必可使楚軍陷入更加缺水斷糧的境地……”
呂澤將與張良路上商議的思路此刻和盤托出,
不過也夾雜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比如切斷水源。
將軍樊噲卻提出質疑,“四麵環水,切斷不易,
以項王兵事之能,豈能不知水源重要,
平旦之地圍困易突圍。”
劉邦眼神看向張良,他比較鍾意張良的這個意見,
示意張良是否有補充。
張良略微沉思補充道,“項王用兵常將兵勢運用至淋漓盡致,
必定不會將兵馬全部聚在一處,
如計劃在垓下圍困項羽,其周圍方圓數百裏皆為戰場,
尤其穀陽縣、僮縣、徐縣這些要塞,需立刻搶占,
使垓下成為孤城。”
穀陽縣即今固鎮,僮縣中的戰場點主要涵蓋在今泗縣的區域,
而徐縣區域內主要的戰略要塞在今五河縣。
張良繼續道,“徐縣與蘄縣之間,有兩大要地,
一為垓下之西,屬穀陽縣境地,可斷其西路,
二為垓下之南,乃入九江郡、東海郡交接處,可斷其南路,
垓下之北,大澤鄉之東,可斷楚之北,
隻要控製僮縣、徐縣,可樹立東麵屏障。”
垓下北麵的戰場主要在今靈璧之地,
也就是垓下周圍的四個戰略要地是今五河、固鎮、靈璧、泗縣四個地方。
劉邦點頭,“需在韓信、彭越軍至前,搶占垓下周圍要塞,
為會軍垓下掃除障礙。
垓下之南,九江、東海郡交接處,何將願往?”
諸將中出現短暫的沉默,互相看向彼此,
劉邦沒想到黥布卻率先開口,“大王,布曾常駐九江,
且家國皆在九江,布願請命由此入九江,召集舊部,
在鍾離、徐縣之間,沿淮水建立防線,
切斷項王南下之路。”
劉邦掃視全場,發現群臣諸將大多已到,
戰機稍縱即逝,事不宜遲,立刻開啟兵事要議。
“項羽此時在何處?”劉邦直擊要害。
短暫的平靜後,還是負責暗影衛的陳平率先開口,
“據斥候迴報,楚軍過下城父,
竟兵分三路,一路向東,朝大澤鄉方向,
一路向南,取下蔡方向,欲由此入九江郡,
一路向東南方向,疑似取鍾離方向。”
“兵分三路?”劉邦覺得這一定是障眼法,
“楚軍戰敗,尚敢分兵而行乎?諸公如何看?”
“以布愚見,項王一向自負,
分兵不過障眼法耳,以應對追兵,
三路中必有一路有項王,
其餘二路虛張聲勢耳。”黥布依照自己對項王的了解,發言道。
韓王姬信點頭道,“信亦如此,然項王走何路,需盡快決斷。”
劉邦默默的聽著諸王侯的討論,他忽然起身,
在他們中間走來走去。
眸光掃到誰,誰就不得不發言。
在滎陽對峙時,一直留守敖倉的周勃是劉邦多年未見,
此刻他將眸光看向周勃。
周勃道,“臣憂慮,項王有意過大澤鄉,經垓下,由徐縣入淮南,
經廣陵迴江東,一旦項王迴江東,如魚得水,
由此向西收複九江郡,迫使衡山王、臨江王歸降,
淮南將為楚天下,
與漢劃淮水而治。”
周勃的一番言論,讓劉邦對這位小商販出身的周勃再次刮目相看。
劉邦點點頭,“絕不能令項羽入淮南,
寡人不在乎被項羽再次擊敗,華夏大地必須結束諸國紛戰之局麵。”
劉邦看向灌嬰,示意灌嬰說說自己的分析。
追擊戰講究是速度,但要求精準狠的打擊,找到項羽,迅速合圍是關鍵。
灌嬰道,“項王手握西楚一支最精銳楚騎,
如從距離推斷,可短時間從下蔡方向入九江,
然此路較近亦遭漢軍追擊,
以西楚鐵騎奔襲速度,項王必繞道而行,
如周將軍所言,極有可能向東走大澤鄉,再向南繞道,尋機入淮南。”
劉邦若有所思,隨後又詢問夏侯嬰、樊噲等人的意見。
個人意見大致是兩派,一派認為項羽會繞道進入江陵一帶,
然後直接南下,進駐會稽郡在那裏整頓軍馬,
以圖喘氣。
另一派則認為項羽極有可能會選擇首先進入九江郡,
迫使臨江王和衡山王協助他統一淮南,
以淮水和大漢對峙,以作休養生息。
無論那種結果,對劉邦來說都是一種壞消息。
劉邦再次征詢張良的意見,“子房,計將安出?”
張良道,“大王有意不讓項王涉足淮南,不妨尋一地,誘困此地,徐徐圖之。”
張良之言令劉邦心中喜悅,他心中早已對各種策略盤算多次。
自追至固陵被項羽打敗後,劉邦知道項羽雖敗實力猶在,
以其之威,不可有絲毫鬆懈,否則勝負難料,生死難知。
最終想滅掉項羽,絕不是一戰能解決的,隻能徐徐圖之。
可如何徐徐圖之,而又不至於給項羽喘息之機,這是劉邦頗為頭疼的。
劉邦命人迅速做沙盤,根據關中秦帝國的三十六郡圖,
切合戰將對各地的了解,迅速做出一個簡易沙盤。
此時呂澤率軍匆匆趕來,劉邦命張良去迎接,
劉邦則看著沙盤,“將項羽圍在何處?”
諸將說法不一,有說在徐縣之北,有說僮縣之南等等,皆被劉邦否決。
正在猶豫不決時,帳外報號呂澤和張良謁見。
劉邦迎五步,呂澤、張良入帳,二人行禮,
呂澤歉意道,“澤行軍遲緩,至今方與大王會合,耽誤行程,
澤請罪。”
劉邦一把拉住這個大舅子,“呂大將軍,來時恰好,何處可困項羽?”
劉邦問的真切,呂澤答的巧妙,他環視一周,發現昔日很多封侯的戰將都在帳內,
有些話則不便多說。
呂澤拿起沙盤旁的竹竿,指向一處,“謁見大王前,澤與成信侯商議,
對成信侯之言,頗以為然……”
說到這呂澤將眸光看向張良,繼續道,“垓下,地勢較高,
且北臨洨水,東、西、南邊曾開掘有護城河,
看似易守難攻,卻亦為項王欲屯兵休整之處,較易引誘;
雖易守難攻,然同樣一旦困住,因四麵環水,切斷水源
必可使楚軍陷入更加缺水斷糧的境地……”
呂澤將與張良路上商議的思路此刻和盤托出,
不過也夾雜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比如切斷水源。
將軍樊噲卻提出質疑,“四麵環水,切斷不易,
以項王兵事之能,豈能不知水源重要,
平旦之地圍困易突圍。”
劉邦眼神看向張良,他比較鍾意張良的這個意見,
示意張良是否有補充。
張良略微沉思補充道,“項王用兵常將兵勢運用至淋漓盡致,
必定不會將兵馬全部聚在一處,
如計劃在垓下圍困項羽,其周圍方圓數百裏皆為戰場,
尤其穀陽縣、僮縣、徐縣這些要塞,需立刻搶占,
使垓下成為孤城。”
穀陽縣即今固鎮,僮縣中的戰場點主要涵蓋在今泗縣的區域,
而徐縣區域內主要的戰略要塞在今五河縣。
張良繼續道,“徐縣與蘄縣之間,有兩大要地,
一為垓下之西,屬穀陽縣境地,可斷其西路,
二為垓下之南,乃入九江郡、東海郡交接處,可斷其南路,
垓下之北,大澤鄉之東,可斷楚之北,
隻要控製僮縣、徐縣,可樹立東麵屏障。”
垓下北麵的戰場主要在今靈璧之地,
也就是垓下周圍的四個戰略要地是今五河、固鎮、靈璧、泗縣四個地方。
劉邦點頭,“需在韓信、彭越軍至前,搶占垓下周圍要塞,
為會軍垓下掃除障礙。
垓下之南,九江、東海郡交接處,何將願往?”
諸將中出現短暫的沉默,互相看向彼此,
劉邦沒想到黥布卻率先開口,“大王,布曾常駐九江,
且家國皆在九江,布願請命由此入九江,召集舊部,
在鍾離、徐縣之間,沿淮水建立防線,
切斷項王南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