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劉邦追擊不利堅壁固守楚司馬周殷孤立無援心彷徨
恐懼就是瘟疫,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劉邦見情況不妙,果斷下令撤迴營寨,並令周灶加固防禦工事,深壑高壘。
項羽見楚大敗漢軍,心中戰意飆升,鍾離眛建議急擊漢軍,抓住這難得的時機。
項羽遂親自率軍追擊至漢軍壁壘下,挑戰漢軍,劉邦堅壁不出,使漢將周灶巡視加強防範,敢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此時的劉邦內心五味雜陳,韓信和彭越的行為讓劉邦想到最壞的結果,彭越暫且不說,畢竟人家獨立自主性較強。
韓信是劉邦非常依賴的戰將,甚至給予高於蕭何丞相的相國之職,可韓信的行為卻讓劉邦很失望。
這給在外獨立征戰的其他諸侯之將什麽榜樣?
此刻在外獨自帶兵的諸侯如果都學韓信,即便不自立為王,學彭越的中立,搞小山頭,那也是滅頂之災。
如灌嬰、靳歙、呂澤、盧綰、劉賈等,這些都是封侯之人,如果其中再有一個學韓信,那多年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
這個時候劉邦不得不想起張良曾經的話,對於一般的諸侯,多高官侯爵,少給予實權,對於大能之人,當非常待之。
韓信和彭越沒按日期而來,讓劉邦不自覺的想起涉足淮南的其他諸侯,但願他們接到詔令,能迅速趕來,否則這天下事還真不好說。
漢五年十月(相當於後世的十一月),不僅北方寒風漸大,淮河之南同樣也是寒氣逼人。
壽春之外兵馬圍成三匝,這一天城外又來一支彪軍,城內外都沸騰起來。
壽春被困,糧草將盡,寒風之下,衣不遮體者比比皆是。
這場圍城打援將九江郡裏的楚勢力已經掃的七七八八,唯有壽春的周殷還在強撐。
周殷此人曾在項梁時期就任大司馬率兵渡過淮水,徇九江,算是西楚政權裏的重要人物。
可如今他的心思複雜之極,眼神有些恍惚的看著城外連綿不絕的紅色旗幟。
就在不久前,周殷接到項羽的密令,使其留兵固守要塞,率九江軍來援,共同夾擊劉邦,一戰定天下。
周殷手裏不僅有自己的精兵強將,還有當時項伯收的部分黥布軍(黥布反楚後其軍被擊破,妻子被盡殺),也交給了周殷節製。
鄧宗見周殷臉上有些憔悴,必知其數夜未安眠,忍不住道,“周兄,非愚弟多嘴,當年周兄與共敖一同南下平定南方諸郡,其功不亞於共敖,然共敖為王,周兄僅為侯,名為南方軍政,實則為棋子。
周兄統帥九江軍,平定九江,然項王卻封賞英布為九江王,愚兄實在為周兄惋惜,如此之主,何必苦苦死守……”
死守二字未曾道出,因為周殷斥責道,“賢弟,不得妄議項王,英布兄隨項王征戰四方,其功遠多於吾,況且英布為王,待吾如親兄弟,六縣以北大城皆交由吾二人轄製,等於六縣以北皆由吾二人統轄,其義盡顯。”
鄧宗搖頭苦笑,“周兄仁義心善,非英布割讓,乃吾二人合兵盤踞於此,其爭之不易,且有楚大司馬主持南方軍政之名在,如今英布尚且反楚,此時乃周兄割據九江之時機。”
周殷依舊麵無表情,但看得出他的內心在糾結,“漢侵入九江,已克十數城,何談割據九江之機。”
鄧宗道,“與漢和。”
講和與投降是兩碼事,讓周殷與漢講和,他的心裏還是能承受,故而隻是眉頭皺皺。
這些天被漢軍圍困,出戰不利,固守糧草將盡,他也在考慮如何應對,其中一個想法就是與漢和,保持自己數萬兄弟的利益。
見周殷依舊在猶豫,鄧宗又下一劑猛藥,“英布如在,周兄與其聯手,可抵擋漢之入侵,如今英布已從漢,唯兄孤立支撐,自認可獨擋否?”
鄧宗何許人也,乃陳勝的舊部,頗有謀略,算是智勇雙全之人,對他的話,周殷還是比較重視的。
周殷歎息道,“容吾思慮之。”
鄧宗很著急,可也知道規勸要適可而止的道理。
鄧宗轉身要離開,正好和一楚都尉(目前周殷屬於楚大司馬,統領九江軍歸屬於楚)差點撞在一起,“何事驚慌?”
楚都尉一臉愁容道,“城外又有一支悍軍殺來……,情況不容樂觀。”
準備要下去休息的鄧宗,又轉身走向周殷所在之地,“跟吾一起去匯報。”周殷見鄧宗去而複返,知道情況有變。
鄧宗將城外又有一支軍圍殺而來的情況簡述一遍。
周殷的臉色陰沉下來,知道該下決定了,“來者為漢旗否?”
鄧宗示意這楚都尉詳細稟告。
楚都尉道,“非漢旗,其旗幟上書淮字,可兵馬甲胄中有漢戰服。”
淮字,周殷臉色陰沉不定,對於英布從漢後先立為武王,後封為淮南王,是有所耳聞,這淮字極有可能是英布率軍而來。
英布的軍隊有一部分是劉邦分給他的,或者說是借給他的,他的軍隊組成較為複雜。
如果英布和漢軍一起進攻壽春,他自認是無法抵擋的。
周殷道,“速去探查,何將助漢軍?”
周殷的命令剛剛下去,就又有斥候飛馬來報,言黥布(姓氏為英)馬至城下,欲謁見大司馬。
周殷聞言,內心喜憂參半,喜的是黥布入城,至少沒有選擇攻城,憂的是自然是黥布入城的目的。
用腳想也知道英布入城之意。
壽春曾是故楚的首都之一,曾經的宮殿經過修繕依舊顯得富麗堂皇。
周殷選擇在這裏選擇接待黥布。
話說黥布在西楚腹地進行報複性攻略後,轉而渡過淮水南下,直逼壽春而來。
這裏曾是黥布逗留過的地方,在為九江王的日子裏,他曾數次來過這裏,隻是這次要帶兵才能到這裏。
至城外,盧綰和劉賈二人親自於營寨外一裏相迎。
“淮南王引兵至,壽春拿下有望矣。”盧綰笑嗬嗬的說道。
黥布自謙道,“布賴漢而存,豈敢自大,擊破楚軍,猶靠漢軍。”
漢將軍劉賈道,“淮南王可有破城之策?”
黥布一向尊重有能力者,他知道劉賈為將還是有些能力的,不是靠著與劉邦的關係走上來的。
黥布笑道,“劉將軍一路破楚,焚燒楚積聚,用兵如神,布不過喪家之犬耳,安敢班門弄斧,請劉將軍示下,布願盡力配合。”
恐懼就是瘟疫,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劉邦見情況不妙,果斷下令撤迴營寨,並令周灶加固防禦工事,深壑高壘。
項羽見楚大敗漢軍,心中戰意飆升,鍾離眛建議急擊漢軍,抓住這難得的時機。
項羽遂親自率軍追擊至漢軍壁壘下,挑戰漢軍,劉邦堅壁不出,使漢將周灶巡視加強防範,敢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此時的劉邦內心五味雜陳,韓信和彭越的行為讓劉邦想到最壞的結果,彭越暫且不說,畢竟人家獨立自主性較強。
韓信是劉邦非常依賴的戰將,甚至給予高於蕭何丞相的相國之職,可韓信的行為卻讓劉邦很失望。
這給在外獨立征戰的其他諸侯之將什麽榜樣?
此刻在外獨自帶兵的諸侯如果都學韓信,即便不自立為王,學彭越的中立,搞小山頭,那也是滅頂之災。
如灌嬰、靳歙、呂澤、盧綰、劉賈等,這些都是封侯之人,如果其中再有一個學韓信,那多年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
這個時候劉邦不得不想起張良曾經的話,對於一般的諸侯,多高官侯爵,少給予實權,對於大能之人,當非常待之。
韓信和彭越沒按日期而來,讓劉邦不自覺的想起涉足淮南的其他諸侯,但願他們接到詔令,能迅速趕來,否則這天下事還真不好說。
漢五年十月(相當於後世的十一月),不僅北方寒風漸大,淮河之南同樣也是寒氣逼人。
壽春之外兵馬圍成三匝,這一天城外又來一支彪軍,城內外都沸騰起來。
壽春被困,糧草將盡,寒風之下,衣不遮體者比比皆是。
這場圍城打援將九江郡裏的楚勢力已經掃的七七八八,唯有壽春的周殷還在強撐。
周殷此人曾在項梁時期就任大司馬率兵渡過淮水,徇九江,算是西楚政權裏的重要人物。
可如今他的心思複雜之極,眼神有些恍惚的看著城外連綿不絕的紅色旗幟。
就在不久前,周殷接到項羽的密令,使其留兵固守要塞,率九江軍來援,共同夾擊劉邦,一戰定天下。
周殷手裏不僅有自己的精兵強將,還有當時項伯收的部分黥布軍(黥布反楚後其軍被擊破,妻子被盡殺),也交給了周殷節製。
鄧宗見周殷臉上有些憔悴,必知其數夜未安眠,忍不住道,“周兄,非愚弟多嘴,當年周兄與共敖一同南下平定南方諸郡,其功不亞於共敖,然共敖為王,周兄僅為侯,名為南方軍政,實則為棋子。
周兄統帥九江軍,平定九江,然項王卻封賞英布為九江王,愚兄實在為周兄惋惜,如此之主,何必苦苦死守……”
死守二字未曾道出,因為周殷斥責道,“賢弟,不得妄議項王,英布兄隨項王征戰四方,其功遠多於吾,況且英布為王,待吾如親兄弟,六縣以北大城皆交由吾二人轄製,等於六縣以北皆由吾二人統轄,其義盡顯。”
鄧宗搖頭苦笑,“周兄仁義心善,非英布割讓,乃吾二人合兵盤踞於此,其爭之不易,且有楚大司馬主持南方軍政之名在,如今英布尚且反楚,此時乃周兄割據九江之時機。”
周殷依舊麵無表情,但看得出他的內心在糾結,“漢侵入九江,已克十數城,何談割據九江之機。”
鄧宗道,“與漢和。”
講和與投降是兩碼事,讓周殷與漢講和,他的心裏還是能承受,故而隻是眉頭皺皺。
這些天被漢軍圍困,出戰不利,固守糧草將盡,他也在考慮如何應對,其中一個想法就是與漢和,保持自己數萬兄弟的利益。
見周殷依舊在猶豫,鄧宗又下一劑猛藥,“英布如在,周兄與其聯手,可抵擋漢之入侵,如今英布已從漢,唯兄孤立支撐,自認可獨擋否?”
鄧宗何許人也,乃陳勝的舊部,頗有謀略,算是智勇雙全之人,對他的話,周殷還是比較重視的。
周殷歎息道,“容吾思慮之。”
鄧宗很著急,可也知道規勸要適可而止的道理。
鄧宗轉身要離開,正好和一楚都尉(目前周殷屬於楚大司馬,統領九江軍歸屬於楚)差點撞在一起,“何事驚慌?”
楚都尉一臉愁容道,“城外又有一支悍軍殺來……,情況不容樂觀。”
準備要下去休息的鄧宗,又轉身走向周殷所在之地,“跟吾一起去匯報。”周殷見鄧宗去而複返,知道情況有變。
鄧宗將城外又有一支軍圍殺而來的情況簡述一遍。
周殷的臉色陰沉下來,知道該下決定了,“來者為漢旗否?”
鄧宗示意這楚都尉詳細稟告。
楚都尉道,“非漢旗,其旗幟上書淮字,可兵馬甲胄中有漢戰服。”
淮字,周殷臉色陰沉不定,對於英布從漢後先立為武王,後封為淮南王,是有所耳聞,這淮字極有可能是英布率軍而來。
英布的軍隊有一部分是劉邦分給他的,或者說是借給他的,他的軍隊組成較為複雜。
如果英布和漢軍一起進攻壽春,他自認是無法抵擋的。
周殷道,“速去探查,何將助漢軍?”
周殷的命令剛剛下去,就又有斥候飛馬來報,言黥布(姓氏為英)馬至城下,欲謁見大司馬。
周殷聞言,內心喜憂參半,喜的是黥布入城,至少沒有選擇攻城,憂的是自然是黥布入城的目的。
用腳想也知道英布入城之意。
壽春曾是故楚的首都之一,曾經的宮殿經過修繕依舊顯得富麗堂皇。
周殷選擇在這裏選擇接待黥布。
話說黥布在西楚腹地進行報複性攻略後,轉而渡過淮水南下,直逼壽春而來。
這裏曾是黥布逗留過的地方,在為九江王的日子裏,他曾數次來過這裏,隻是這次要帶兵才能到這裏。
至城外,盧綰和劉賈二人親自於營寨外一裏相迎。
“淮南王引兵至,壽春拿下有望矣。”盧綰笑嗬嗬的說道。
黥布自謙道,“布賴漢而存,豈敢自大,擊破楚軍,猶靠漢軍。”
漢將軍劉賈道,“淮南王可有破城之策?”
黥布一向尊重有能力者,他知道劉賈為將還是有些能力的,不是靠著與劉邦的關係走上來的。
黥布笑道,“劉將軍一路破楚,焚燒楚積聚,用兵如神,布不過喪家之犬耳,安敢班門弄斧,請劉將軍示下,布願盡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