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劉邦重用降臣起嘩然,關中吃力誘發隱憂


    這種對和平日子的期盼,不隻是在漢軍中彌散,楚軍中亦有,隻是陳平將這種期盼的氣息在漢軍中進行無限放大。


    持久戰最考驗耐力,這點陳平心裏很清楚,他通過暗戰在不斷瓦解楚軍的內部,不過遇到很強的阻隔,那就是鍾離眛。


    如今鍾離眛在滎陽一帶駐守,廣武軍中走暗戰,陳平再無敵手。


    在得知灌嬰降下彭城且俘虜項佗的消息,第一時間來向劉邦稟報。


    聽聞此消息,劉邦不喜不憂,反而一臉平靜,心中思考,開口道,“立刻迴令灌嬰,不可亂殺一切項氏子弟;楚上柱國陳嬰,乃反秦先行者,為人信謹,需善待。”


    言畢,劉邦趁機詢問陳平,“先生以為上柱國陳嬰當如何待之?”


    對陳嬰的了解,劉邦隻是停留在那位與項梁共同擁立楚懷王熊心的陳嬰層麵,他見過陳嬰,知道其人信謹,


    但數年之後,他不知道陳嬰有沒有變化,或者說有多大變化。


    劉邦對陳嬰了解並不深,陳平曾在項氏麾下做事,對陳嬰的了解會比他自己了解的多,故而在決定彭城降臣如何處理時,優先想的是陳平。


    是全部押送至廣武來和項羽換人質,還是別的處理,劉邦很慎重,他需要了解麾下人的想法。


    尤其是從楚集團出來的人。


    陳平略微思量道,“善待之,乃忠臣,如用之,則功臣。”


    劉邦點點頭,欲下令使灌嬰拜陳嬰為漢庭將軍,諸將堅持認為此舉太過風險,尤其曾盤踞南陽的王陵道,“陳嬰為楚臣久矣,南方,尤其豫章、浙江一帶為楚發源之地,其入江東(長江),如魚得水……望大王謹慎行事。”


    王陵是個直性子,少文任氣,眼見劉邦將一員楚國重臣放到江東去,那裏是項氏起事之地,這等於放虎歸山,萬一再鬧出一個小山頭,很多努力豈不白費。


    王陵的見解得到不少漢將的認可,灌嬰率軍征戰,死傷無數,才定淮南流域的南海郡之南,也可以稱之為江北(長江)流域,


    而江東(長江)流域更為富庶,是西楚的重要糧倉之一,豈能拱手讓給一個降臣管理。


    劉邦在兩種意見中思考,最為了解江東,能穩定江東的肯定是西楚裏的重臣,


    要想鎮住南方疆域,使西楚的發源地成為大漢的糧倉之一,隻是靠著武力震懾是不夠的,還要配以合適的政策。


    事事都靠漢將,力量太過分散。


    如果任何地方都靠武力掃除,這楚漢之爭何時才能平,天下紛爭要想平,心胸就要足夠大,


    至少要將那片區域上的子弟當做漢子民方可。


    劉邦靜靜的聽著他們的分析,直到聲音消失,劉邦開口道,“速傳寡人令,拜陳嬰為江南將軍,協助禦史大夫灌嬰穩定江淮流域。”


    劉邦果斷下令拜其為江南將軍(長江以南,包括章、會稽、廬江郡一帶;章、會稽又可稱之為江東,後世的浙江一帶),


    將西楚本來就有的南部區域和西楚吃掉的黥布曾經的區域,收歸大漢。


    黥布的淮南地盤是被周殷轄製,也就是歸於西楚,隻是現在被盧綰、劉賈逐一平定,還圍困壽春很久,


    黥布說來也很奇怪,他沒有急著南下收複自己的地盤,反而不斷的騷擾淮北。


    在項羽的老窩地帶折騰!


    咱們言歸正傳,劉邦給灌嬰的迴信很快傳到彭城。


    此時尚在彭城外郭內的灌嬰正在和諸將商議接收的事宜。


    彭城出降後,如何能夠牢牢控製住彭城,不再出現項聲之事,使得灌嬰不得不再渡淮北來擊。


    灌嬰和李必、駱甲等諸將,以及剛擊敗項聲而迴的馮敬、華毋傷等將,經過商議,決定以降彭城、虜項佗之威,加漢之懷柔,招降彭城北麵的諸城,


    刻寫一篇恩威並施的招降書,欲散發諸城。


    在威上,翟盱自覺向灌嬰請戰,要求帶領燕軍打頭陣,對付那些不願立刻降者。


    灌嬰便使燕都尉翟盱為漢先鋒,令丁禮、戴野率軍隨後向諸城宣示彭城已降,從漢有功。


    灌嬰的策略初定,便接到劉邦的傳令簡(竹簡)。


    得知劉邦欲拜陳嬰為江南將軍,如能定章、會稽郡封侯,如順帶還能將廬江郡掃平,可位列九卿,坐鎮一方。


    此消息一出,漢諸將不淡定,他們追隨灌嬰南征北戰,西征東討,立功十數,竟不及降將十之有一。


    怎能不嘩然,難以淡定,單寧認為漢王劉邦這麽做太過風險,劉邦遠離楚地戰場並不知曉此地戰況,


    他主張灌嬰當因地而行,可有選擇性的執行漢王之令。


    本身灌嬰就有漢王劉邦給予的特權,在楚地以及淮南戰場上,除卻太尉盧綰、如今的齊王韓信(曾經的漢庭大將軍)可節製外,他灌嬰可以便宜從事,不必受任何人的節製。


    看到這份詔令,灌嬰已經猜到諸般結果,此次在淮河流域,南渡又北擊,已經體會到這淮南的不穩定,


    尤其是江東的章、會稽兩郡,乃楚的根基之地,非兵力所能滲透。


    使陳嬰為漢將軍南下助他,再合適不過,如此他可以抽出身,集中精力掃平泗水郡,徹底斷絕西楚的後路。


    使得項羽無家可歸,此功必然可與正麵戰場匹敵。


    灌嬰果斷采取劉邦的建議,還分兵給陳嬰,這讓單寧等老將百思不解。


    漢四年的八月初(相當於後世九月),無論西楚後方,還是楚漢交鋒的第一前線,都迎來第一個轉折點,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漢從彭城大敗後的弱勢逐漸轉變成今天的強勢,自身也消耗不少,


    關中的蕭何一直兢兢業業,守住後方,輸送糧草,很少主動寫書信向劉邦訴苦。


    在得到灌嬰降下彭城的好消息後,廣武的劉邦也收到來自蕭何的訴苦信。


    這是用絹帛書寫的信件,劉邦看到後,眉頭一皺,立刻對身旁的中涓石奮道,“立刻傳寡人令,使群臣諸將即刻至帳來。”


    石奮為人有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恭謹,對每個人皆是恭恭敬敬,隻是不夠言笑,有些嚴肅,不過他眸光在群臣諸將身上停留的並不長,很快就會停留在劉邦身上。


    石奮的眸光看他人很銳利,一些戰將見之則避之,可落在劉邦身上則很柔和,如水一樣始終沒有離開過劉邦。


    隻要在可見之處,必然精力皆落在劉邦的身上,見劉邦眉頭一皺,他便使眼色令待女將幾個可以充當傳令者的寺人(閹人)喚來。


    待劉邦開口,石奮已經將劉邦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傳下去。


    效率在於命令傳達的及時,石奮早已摸清諸將所在軍帳,僅僅片刻諸將就匯聚在劉邦的大帳內。


    劉邦道,“楚漢連年交戰,關中曾有大旱饑荒,得蜀漢救濟,百姓得活,雖有恢複,奈何關中精壯多出關征戰,國庫賦稅不支,諸公可有良策,緩解此難。”


    劉邦與項羽的對峙,至今雖取得優勢,但也耗費巨大,三處大的戰場,耗費不少糧草輜重,


    即便後來韓信在齊地自給自足,然依舊使得關中蕭條,國庫空虛,故而蕭何發言告之。


    關中兵力和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輸出,讓關中看著像是一個虛弱美人,草原上的狼似乎蠢蠢欲動,這是蕭何最擔心的,也是訴苦的緣由之一。


    單說大戰場,劉賈、盧綰一個戰場,灌嬰、靳歙一個戰場,劉邦自己一個戰場還是最大的戰場;


    韓信、曹參是一個流動的戰場,雖然現在自給自足,然之前耗費巨大;代地陳豨一個戰場;


    張蒼、張耳一個戰場,即便張耳為王後趙地現在自足,也有不少漢將在趙地、河內駐守,是個獨立軍團,消耗大漢後備軍資,自己能解決的終究是一部分;


    其餘小戰場不計其數,數年後,使得關中略顯虛弱。


    大漢後續雖然很給力,逐漸拖垮項羽,但也使得自己很虛弱,蕭何第一次將關中的難處告知劉邦。


    諸將對於這種如何籌集糧草輜重不斷而又能安民之策,感到頭疼,群臣中能夠出複國強民之計者,也不多。


    劉邦道出心中擔憂之後,諸將反而不是很擔心。


    因為此時廣武、敖倉之間的糧草儲備足夠全軍吃數月,但項羽的糧草將盡,肯定耗不過大漢。


    即便關中國庫空虛,也不是很擔憂!


    不過每當此時,劉邦便會想起張良。


    自張良身體不適而留在關中後,就一直協助蕭何坐鎮關中,沒有在前線。


    由於張良在關中的部署和計策,使得北方的匈奴未敢輕易南下。


    張良不在,劉邦身邊其實依舊不缺人才,但最能懂他的還是張良。


    劉邦知曉蕭何的性格,一般有多大的難處都會扛著,如今主動叫苦,看來關中後盾之力的確消耗有點大。


    兵力多是好事,但也有另一個缺點,即糧草輜重的消耗非常巨大,數個戰場都要輸送糧草輜重,這路上本身耗損也不小。


    率先開口的是樊噲,“此有何言論,唯有戰,以戰止損。”


    劉邦沒有說話,隻是用眸光看向韓王姬信,以示詢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