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隻想相夫教子奈何處王者之家,塞王雖死其意難消劉邦最恨反複


    兩歲的孩子能懂得什麽,雖然他也不大,但兩歲的劉如意天生喜歡和劉盈玩耍,屁顛屁顛的跟著劉盈後麵喊王兄。


    劉盈很喜歡這個截至目前為止唯的弟弟。


    在關中和他有血緣關係的隻有兩人,一個是其兄長劉肥,一個就是劉如意。


    兄長劉肥比自己大很多,很難玩到一起,倒是曾保護過自己,尤其是在楚軍攻破沛縣時,但終究不是很親。


    可劉如意則不同,和自己有天生的親近感,或許這就是血緣的原因。


    兄弟倆相差五六歲,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玩伴親和力,可惜總是有事情阻隔他們倆。


    之前是他們大人所說的國事,要多多讀書,聽各種博士講課,其中劉盈記得有一個叫叔孫通的博士,帶來很多儒生弟子。


    教他和兩歲的劉如意開始讀經書,等到劉邦一出關外,叔孫通就跟著出關,留下一些儒生弟子繼續教授。


    劉盈隻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想玩耍,可惜有這些阻擋,現在又多一庶母,阻擋他和劉如意玩耍。


    兩個小孩子的秘密,戚姬尚且不知,但她知道關中的群臣諸將開始悄悄站隊。


    人情往來,已經讓戚姬感到不同尋常的氣息,她不得不考慮未來,她和如意的未來,


    毫無疑問,劉盈背後的呂氏是強大的。


    即便未來呂雉沒能迴來,死在楚軍中,但呂氏的強大依舊恐怕不會允許她的存在。


    最近的戚姬很喜歡看書,或者喜歡聽史官講先秦諸侯曆史,她本沒有機會聽的,皆是因為劉邦給劉如意安排的博士們。


    越聽心裏越是發緊,諸多事實在告誠她,受寵而備受矚目,不爭就是死,


    她還不想死,她還年輕,所以她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至少現在呂雉不在,最好能死掉,


    那麽她為王後的幾率將大到沒邊。


    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胡思亂想,戚姬自跟著劉邦後,隻是一心想讓劉邦快樂,真心希望自己的男人快樂。


    女人有時候很簡單,如果她愛一個人,隻是希望這個男人好,這個男人快樂,


    可如果不愛,那就是另一迴事。


    不管以前如何,現在的戚姬知道自己愛這個男人,愛的越深,越發現她在意的越多,在意自己和這個男人的兒子未來能否過好。


    起初戚姬不擔心,但架不住周圍的議論,架不住周圍人的比對。


    侍女們默默議論著如何才能從戚姬這裏轉到劉盈的宮中。


    寺人(宦者)們也在考慮著自己的未來。


    戚姬起初是個很簡單的女人,隻想相夫教子,可慢慢周圍的人讓她不得不多考慮一下。


    她開始想,不管是想著先給自己兒子封個侯當當,亦或是讓自己再進一步,現在的她還想過劉邦將來會不會當皇帝。


    就在戚姬(或稱戚夫人)思慮如何更進一步時,她聽到劉邦迴關中的消息。


    戚姬大喜,她不會錯過每次侍奉劉邦的機會,每侍奉一次就能多一次穩固。


    不得不說戚姬很會抓男人心,尤其是為王的男人心,戚姬非常善於粉飾自己,將自己變成世上最溫潤的貓,可在見到劉邦的那一刻,她大驚。


    這還是曾經自己非常敬佩和深愛的男人嘛。


    先前的烏發,不知不覺已生華發,兩餐斑白,這一趟迴來竟然好似老很多。


    再次見到劉邦的那一刻,戚姬將之前腦海裏所思所慮,全忘得一幹二淨。


    戚姬就是有這樣一個特長,不僅自己可以將煩惱思慮忘得幹幹淨淨,也能讓劉邦暫時忘卻。


    暫時忘卻爭天下的苦惱,劉邦的病情真的在迴標陽的一天之內,居然好一大半,


    不得不說有時候愛情和開心是世上最好的良藥。


    加上關中名醫名藥的醫治,劉邦第二天就能有精力開始做事情,開始做出梟首的舉動,


    在櫟陽街市上將已故塞王司馬欣梟首示眾。


    在做這件事之前,蕭何覺得這樣對待一個已故之王是否不妥,劉邦隻言九個字就讓蕭何閉嘴,“丞相同情反複之賊乎?”


    此刻的蕭何越發覺得劉邦的言語之中自帶天威,每迴來一次,言語之中攜帶的威嚴就增一份。


    這種威嚴絕不是靠吼出來的,而是真的不怒自威。


    櫟陽中有一條街市最為熱鬧,店鋪林立,人口密集,這條街市恐怕是整個關中目前最為繁華的地段。


    劉邦就出現在這個街市上,親自看著司馬欣的頭被梟。


    司馬欣是誰,櫟陽市中有不少人知道,數年前司馬欣還是他們的王,是他們的主人。


    漢王下令梟首,這事情背後意義不小。


    有人猜測此乃楚漢焦灼之際又逢韓信叛漢的舉動,這是在震懾關中那些不臣之心,也是在提醒反複叛賊的下場。


    不過也有人猜測這隻是對司馬氏的震懾,在這個楚漢爭雄而風雲變幻的時刻應該多多給予安撫,對一個已死之王梟首能起什麽作用。


    沒有人知道再殺一次司馬欣還能起到什麽作用,沒有人了解劉邦心裏在想什麽。


    除卻張良,蕭何曾找張良,希望張良能勸勸劉邦,別行這種梟首之事,有損漢王仁義之名。


    張良隻迴答一句,“反複之賊可恨,然更可恨者乃大漢信重之人反叛,威脅生存著更甚!”


    蕭何是聰明人,便不再言語。


    司馬欣在秦末逐鹿場上很識時務,憑借自己的獨特眼光與項氏扯上關係,先是識時務叛秦投楚,鼓動章邯投降項羽,從而被封王。


    後又叛楚投漢,沒學章邯戰鬥到底,至死不降,而是投漢。


    劉邦是個大度的人,對投漢者倒是來者不拒,甚至厚待,劉邦厚待投歸的司馬欣,也想借此給天下諸侯看看。


    可令劉邦沒想到的是彭城大戰,司馬欣再次投楚,司馬欣的這次投楚直接讓劉邦陷入絕境,被項羽圍困三匝。


    如果不是司馬欣、董翳等諸侯王的臨時叛變,五十六萬大軍不可能一敗塗地,


    即便戰不利,也不會身陷重圍,走入絕境,皆因司馬欣再次叛變。


    反複無常,牆頭草,數易其主,可謂數姓家奴,這樣的詞匯不隻是在司馬欣身上,其他人才也有這樣的情況,劉邦並不在意英雄的出處,


    比如叔孫通,六易其主,待詔博士,侍奉秦始皇,始皇死後侍奉秦二世,假意奉迎獲得賞賜後,逃亡,於薛地從項梁;


    項梁戰死後,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羽;


    劉邦與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劉邦,至此六易其主。


    對於這樣的人,劉邦一樣給予任用,拜為博士,封稷嗣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