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齊地生變又憂趙地,蒯徹牽線武涉勸韓信


    劉邦道,“來,到寡人身邊,扶寡人至後園一行。”


    薄姬站在那沒有立刻行動,這超出劉邦的意外,正要再開口,去聽薄姬道,“大王,妄已有身孕,恐不能服侍君王。”


    劉邦聽聞微微一愣,隨機麵露笑容,“既有身孕,為何不早報。”


    薄姬不卑不亢,聲音婉轉動聽,“恐言傳有誤,而有欺君王之心,故妾自來請罪。”


    寵幸薄姬一次,其便有孕,此女之言竟能應驗,那寡人必有天命,豈能輕易倒下,劉邦這麽寬慰自己。


    劉邦沒有生薄姬之氣,反而下令好生照料薄姬,不得有疏忽。


    劉邦心誌堅,然身體依舊每況日下,數日後,劉邦招來張良,道出心中的擔心,“如今韓信自立叛變,漢失臂助,如河北趙地再有變,漢必危,吾甚憂,子房可有良策?”


    張良似乎對天下大勢已經看得滿透徹,立刻對答道,“韓信自立,會給河北諸地以異想之心,大王不如因而速立張耳為趙王,以安趙代之地,趙安,則河北安。”


    劉邦道,“子房之言,甚善,立刻遣人立其為王,不知何人合適前往?”


    當韓信和張耳定趙地時,曾請立張耳為趙王,劉邦答應,但一直沒正式封立。


    如果趙地張耳也學韓信,不等劉邦而自立,對劉邦而言,那諸多漢軍士卒的血就白流。


    故而入趙地的人選非常重要,如今齊地有變,趙地絕不能再有變。


    人物分量輕,難以壓住場,張耳的威望在趙地還是滿高的,人物分量過重,又會給張耳壓力。


    不僅如此,如果這個重量級人物在趙地和張耳站在一線,那原本漢定的大策略將徹底以失敗告終。


    劉邦想的是讓呂澤去,但呂澤分量又太重,不能輕易離開。


    這個人物不僅要去封立張耳為趙王,還要到代地走一趟,去巡視一下陳豨的軍營。


    劉邦遷陳豨為別將獨立引兵平定代地,一是信重陳豨,二是陳豨此人能力確實滿強。


    張耳和陳豨這兩人關乎著趙、代二地的安穩,穩住這二人不容易。


    張良略微沉思,開口道,“大王,所謂舉賢不避親,臣以為大王之弟可往。”


    聞言,劉邦驚訝,“劉交?”


    劉交,劉邦的兄弟,是劉邦三兄弟中讀書最為博學的一個,


    跟著劉邦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雖然其才能不如陳平、張良、韓信等出眾,但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和後方總保障的蕭何對接者,一直是劉交在做。


    此刻仔細想來,發覺劉交還真合適,首先自己這位兄弟數年間成長不少。


    倒是可以承擔出使的重任,而且值得信賴,也是時候要他單獨去曆練。


    曾經雍齒的叛變,曹無傷的叛變,都沒能讓劉邦感到不安,韓信的叛變讓劉邦心有疑患,那就是劉姓子弟太弱,如果自己不幸意外,那麽關中的主人還是劉姓嗎,劉邦細思極恐。


    此刻楚漢變幻不定,此時令其出使河北,會有危險,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必須要走出去瞧瞧。


    劉邦點頭,“可。”


    眸光又看向石奮,“將劉交喚來。”


    劉交得知自己將以郎中令的身份出使趙地,倒有些意外,但心中略喜,這是立大功的機會。


    按照韓信重申軍法,按照蕭何製定的漢律令,沒有功勞是難以獲爵,劉邦又是一個非常尊重功勞匹配的王,至少目前如此。


    劉交領命渡河北上,究竟如何暫且不提,劉邦的病甚使得漢軍內部暗流湧動,劉邦很想強撐著,但身體卻無法抗住,


    成皋畢竟還是個防禦性要塞,在生活資源上雖比廣武強,但還是和關中無法比。


    張良見劉邦病情不見好轉,欲使漢王迴關中靜養,但劉邦還是無法放心山東的戰場,尤其是麵對項羽坐鎮的楚軍,沒有他劉邦鎮著,會不會出事。


    相對於趙地張耳,劉邦最擔心的還是齊地的韓信。


    雖然目前已經許立韓信為齊王,然尚未正式授印封立,韓信會不會因此遲緩對楚後方的進攻,劉邦心中有個疑問。


    對於韓信的立場和態度,還有個人比劉邦還犯愁,此人自然是在傳舍待著的武涉。


    武涉入齊地,始終沒能見到韓信,這讓武涉覺得此行有點玄,看來韓信和項羽之間的過節非三言兩語可化解。


    不過既然來到這裏,他需要完成作為楚使者的使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武涉幾乎每天都要請求見齊王韓信,武涉的舉動也引起另一個人矚目,那就是蒯徹。


    蒯徹知道武涉的來意後,心思也跟著變動。


    蒯徹是一名辨士,或者說是一介儒士,對於劉邦,他有耳聞,劉邦並不喜歡這些酸儒,沒有出眾的將兵能力,他蒯徹無法在劉邦那裏獲得該擁有的,


    因為在劉邦身邊比他厲害的謀士、辨士多很多,最主要的是他已經直接導致酈食其的死亡。


    就算劉邦放過他,其弟酈商是否會放過他,那答案他自己比誰都清楚。


    故而蒯徹認為隻有支持韓信來個三足鼎立,才能獲得應有的功業,也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於是蒯徹決定冒個險,讓武涉見見韓信。


    先借助武涉的嘴在韓信麵前先來個試探,先動搖一下韓信的心,


    如果能說服成功更好,如此韓信將離三分天下更近一步。


    即便武涉的話隻能讓韓信不去擊楚,蒯徹再去勸韓信倍(背)漢,不去幫助劉邦將更容易。


    事半功倍。


    蒯徹牽線,武涉終於見到韓信。


    武涉來到齊地時,韓信還是漢將,如今他已經聽聞韓信自立為王,隻是還沒有得到漢王正式的封立。


    武涉直奔要害道,“齊王,外臣有關齊地存亡之言,不得不言。”


    韓信知道這些辨士的套路,直接道,“先生有言,可直說。”


    韓信的態度直接令武涉心裏發苦。


    世上有很多事情很奇怪,一旦心裏種上失敗的種子,很難開出勝利的花朵。


    武涉道,“齊王欲舉齊兵南下擊楚,外臣以為錯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