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項羽東迴親戰彭越,劉邦收兵欲複保成皋


    後方不得安生,諸將無法擺平,項羽不得不決定親自率軍東擊彭越。


    數萬軍隊不是說走就走,在走之前定要防備漢突然從背後偷襲,故而項羽命龍且悄悄做準備。


    項羽率軍本在宛城外駐紮,與劉邦對峙,這讓劉邦頗為頭疼。


    難道要一直縮在壁壘內不出,劉邦雖然嚴令不得出戰,但心裏沒譜。


    時間一長,也會讓九江王黥布看笑話,為此黥布不止一次的向劉邦請戰,願率九江兵與楚一戰,殺殺楚的威風。


    黥布受項羽之命作戰多年,彼此非常熟悉,熟悉項羽的厲害,也熟悉項羽的缺點。


    “漢王,楚軍如此囂張,大王寬厚可忍,布不能忍,願為漢王戰。”黥布從漢,劉邦分數千兵馬予他,加上新收數千人馬,進萬人。


    有近萬兵馬,黥布的膽子立刻大很多,以黥布對項羽的了解,他的數千人馬至宛,那麽項羽一定會第一時間出擊。


    至於為何沒出擊,黥布一時間沒想明白,但有一點黥布很明白,與漢聯合可戰楚。


    如今黥布急於與項羽戰,劉邦明白其原因,心中報仇心切。


    隨何入九江勸其叛楚,黥布也隻是陰與漢合,未敢聲張,如今急於與項羽拚命,有違其沉穩的風格。


    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黥布因楚盡殺其妻子,仇恨讓黥布有些衝動,難以壓抑。


    黥布聽聞妻子被盡殺,除悲痛欲殺其將肥誅外,就是立刻通知衡山王吳芮,告知他楚已殺其女。


    使得衡山王也能果斷站在反楚的立場上。


    黥布了解項羽,知道項羽某些方麵婦人之仁,但對於背叛者那是非常決絕的。


    三番五次約黥布一起擊漢、擊齊,黥布不響應,突然間就叛楚歸漢,既然黥布如此絕情,那麽項羽會更絕情。


    盡殺布妻、子隻是第一步,處理就要幹幹淨淨,以免後患。


    對於敵人,項羽隻有兩個選擇,要麽殺的幹幹淨淨,要麽恩威並有,給予足夠的重用。


    既然項羽這麽絕,那黥布要反就反到底,拉著自己的嶽丈一起反,沒有衡山王的女兒,關係並不能說斷就斷。


    劉邦對於黥布的請戰,沒有衝動的允許,畢竟黥布此刻手下還有分給他的漢兵。


    就在此時斥候迴報楚軍忽然撤兵。


    “退兵?項羽退兵?”劉邦有些難以置信。


    “確已退兵,大王可趁此機會追擊。”漢將沛嘉建議劉邦趁項羽退兵追擊。


    沛嘉此人,大家可能比較陌生,此人兵初起時,乃以舍人從擊秦,能以舍人身份跟著劉邦的自然不一般。


    入漢時為郎中,屬於劉邦身邊的近臣,還定三秦和東出爭天下時,就已經是將軍。


    在河南王申陽投降後,收編其軍隊交由宣虎統領,洛陽這樣的重要之地,就交給沛嘉。


    劉邦自成皋一路入關時,經洛陽就帶上沛嘉,由沛嘉率軍護送和斷後。


    沛嘉在漢書中記載為工師喜,在這裏就不再贅述。


    沛嘉的建議得到黥布的認同,黥布也認為可趁機追擊楚軍。


    “不可,項羽乘勝追擊至宛,楚軍士氣高漲,今退兵非戰不利,其必緣由,待查明緣由再言追擊與否?”夏侯嬰認為不可冒然追擊。


    夏侯嬰一直是跟著劉邦身邊的,即是劉邦的禦手(司機),又算是車兵的大將。


    夏侯嬰說話的分量,自然不能小覷。


    劉邦的眸光明滅不定,追與不追全在劉邦一念之間,無論對與錯,皆在他的選擇。


    追又何益,現在根本打不過項羽,這才堅壁不出,自然不能貿然出擊,劉邦道,“擊楚未有勝算,如此乃楚誘敵出洞之計不妙,且待軍機查明。”


    誰也不知道追擊會有什麽後果,此時陳平從外迴,謁見。


    陳平道,“彭越渡睢水擊項聲、薛公於下邳,大破楚軍,故而項羽東迴,留終公守成皋,此乃北行收兵,複入保成皋之機。”


    陳平的建議,劉邦聽進去,於是下令出壁壘,一路向北,走走停停,這次走的並不快。


    目的不是急著北上擊楚,而是繼續收散兵,尤其是收到的兵分給黥布,劉邦決定讓黥布成為一支與彭越一樣能獨立牽製楚的力量。


    一路向北無話,單說項羽率軍東迴,由於項羽所率領的基本是車騎,而且是曾建立營救彭城奇功的精銳。


    速度快,而且能吃苦耐勞,可以星夜兼程。


    漢三年五月中下旬,黑壓壓的楚軍就與紅色的魏軍即彭越軍,依舊魏相號召梁地,隻是心中早有稱王梁地之心。


    彭越能在梁地遊刃有餘,除卻自己將兵的能力和靈活度,其次便是魏相這個帽子。


    如今魏豹已死,自然就屬這漢王所封的魏相,古人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非常注重這個名,故而彭越將軍隊的甲胄和旗幟皆是按照魏國的樣式打造,隻是和西魏略有差異。


    項羽至,項聲、薛公軍大振,二人也入帳向項羽請罪。


    項聲道,“聲未能破彭越,有負大王之托。”


    項羽沒有責備,開口道,“彭越將兵奸滑,非若可製。”


    薛公見項聲請罪,自己也不能拉下,立刻道,“臣未能堅守下邳,連敗於彭越,臣有罪。”


    項羽擺擺手,“勿急言罪,且論如何破彭越。”


    項羽用兵非常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剛猛如虎,擊天下諸侯如摧枯拉朽,非常善於借勢。


    乃兵形勢的特表人物,兵家有四勢,乃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和兵技巧。


    韓信是兵權謀的代表人物,自擒魏、取代開始名聲大噪,每次用兵皆幾盡兵權謀,打的敵人出其不意,打的敵人防不勝防。


    項羽則不同,他所用的皆是陽謀,借助兵勢裏打倒敵人,無論是地利還是天時都在項羽的“形勢”中。


    一至下邳地域,項羽便開始布置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的形勢。


    自項羽派遣蕭公角擊彭越,最後卻大敗時,項羽就知道彭越不好對付,甚至比黥布還能纏。


    否則以破黥布之項聲,不至於被彭越連敗,項羽絕對再次鼓舞士氣,提高必勝的信念,如當年破釜沉舟一樣。


    破釜沉舟是項羽將兵形勢發揮到極致的手筆,所謂大勢所趨,當時麵對不利局麵,欲逆勢勝秦,唯有拔高楚勢。


    當相信可成,最終才會成,這是項羽學兵法悟出的適合自己的理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